不可思议的中国神秘奇案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作者:崔钟雷 主编  页数:255  字数:120000  

内容概要

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书,又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味无穷;书,还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不断攀登知识之巅;读一本好书,犹如畅饮琼浆玉露,泌人心脾;又如倾听天籁之音,余音绕梁。
  从生机盎然的动植物王国到浩瀚广阔的宇宙空间;从人类古文明的起源探究到21世纪科技腾飞的信息化时代,人类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宝贵的文化精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也是最需要接受全面的知识培养和熏陶的群体。“新概念阅读书坊”系列丛书本着这样的理念带领你一步步踏上那求知的阶梯,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领略那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的知识世界。
本丛书吸收了前人的成果,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是真正针对中国青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而编著的科普类书籍。全面的内容、科学的体例、精美的制作,上千幅精美的图片为中国青少年儿童打造出一所没有围墙的校园。

书籍目录

文化之谜
 百万年前中国古人的生活之谜
 中华图腾“龙”之谜
 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
 “太极图”之谜
 中国历史上的太监之谜
 “三寸金莲”之谜
 孔子墓墓名的由来
 中国古人的“照明”之谜
 车裂刑是否就是“五马分尸”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谜
 “秦始皇陵”的“地宫”之谜
 铜奔马名称之谜
 西汉巨额黄金突然消失之谜
 造纸术起源之谜
 马王堆古尸千年不腐之谜
 “金缕玉衣”之谜
 曹操的72座陵寝之谜
 ……
宫闱之谜
历史悬案
地理之谜

章节摘录

  在与石器一起出土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有烧过的动物骨骸、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会将其肢解、烧烤,甚至砸开猎物的头骨,并将余下的碎骨随地抛弃,而将长角加工成某种器具。根据古地磁法的年代测定,西侯度石器的年代距今已有180万年。  如果说西侯度只发现了人类的文化遗物而没有发现人类自身遗骸的话,那么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则是一处两者兼有的著名古人类遗址。  上那蚌村位于云南北部元谋盆地的东缘,是一个由棕褐色黏土组成的小山丘,四周被冲沟包围,南边有那蚌河流人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在那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两颗人牙化石、石制品、带有人工凿刻痕迹的动物骨片、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据古地磁断代测量,这些化石距今170万年左右。  被发现的两颗元谋人牙齿化石是上中侧门齿,属于一位青年男性个体。这两颗门牙很粗壮,齿面平坦,基本形态同北京直立人较接近而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应为早期直立人或是由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的一种形态。从出土的7件石制品来看,人工痕迹清晰,原料为石英岩,器形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另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是被火烧过的,这也表明当时的人类也已开始使用火。与元谋人化石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象、豪猪、云南马、爪蹄兽、水牛、竹鼠等,其中以食草类动物为主。根据科学家对动物化石和植物孢粉的分析,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较温和。  历史学上一般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的产生年代到距今4000年前后的夏代初年,称为中国的原始社会,即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  170万年前的中国古人正处于人类成长的童年时期,他们只会打制石器,加工简单的木质工具。采集、狩猎和捕捞是他们获取衣食的主要方式。他们多住在天然的洞穴里,或者在树上栖居。他们最初是生食,后来才发明了人工取火。他们按照季节迁徙,居无定所。  专家们还在元谋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用火的痕迹。可以说,古人从用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第一个伟大胜利。起初,当他们看到由雷电引发的森林野火时,是十分恐惧的。后来,古人们才认识到火不仅是咆哮无常的吃人怪物,更是可利用的“武器”,而被焚烧过的兽肉也比生食要美味得多。从此,古人们便开始利用自然界的野火,进行取暖、煮食、照明和抵御野兽的袭击。当古人们在夜晚的洞穴内发现两块石头猛烈撞击能够发出耀眼的火花时,古人们又开始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图腾指一个氏族的标记或图徽。处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本氏族起源于某一动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类,并认为这种物类是其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因而对其加以特殊爱护并举行各种崇拜活动。古往今来,有一种神圣的动物形象深深地扎根于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那就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龙”。  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处处都体现着“龙的文化”,彰显着对龙的崇拜。以龙为名的山川村镇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以龙命名的中式建筑不胜枚举:龙门、龙壁、龙亭……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以龙为名的商家、以龙为名的人就更是数不胜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就是“龙的世界”。现实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言谈话语之间也离不开龙:“龙凤呈祥”“龙马精神”“藏龙卧虎”……神话中的龙更是千变万化,能大能小,呼风唤雨,上天人海……人们喜爱它、赞颂它、崇拜它。龙成了吉祥的象征,更成为中华民族权威和神灵的象征。  龙是什么样子呢?千百年来人们在头脑中不断地勾画着它的形象。它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些特征更给龙的本来面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专家和学者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初步揭开了中华民族龙的崇拜之谜:龙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  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龙作为我国古代先民图腾的佐证: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有陶壶龙纹;  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  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  大量实例证明,对龙的崇拜在我国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那么,龙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无的幻象呢?  如果是幻象,那么,它又是根据何种动物想象出来的呢?  有的专家学者持这样一种看法,龙是由鱼或蛇演化而来的。  最原始的龙的形象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它的形象与后世的龙雏形相似,为蛇身鱼形,是仰韶文化先民的图腾崇拜。在山西襄汾夏墟遗址也曾发现与半坡遗址相似的龙纹。据此,有的学者指出,后世的龙的形象,基本由半坡鱼纹演变而来。从半坡到夏墟的原始龙纹的演变来推测,最早的龙应该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蛇状的长鱼。夏人和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为什么把它作为图腾标志呢?有人推测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常常面临洪涝灾害,所以期望人类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把龙鱼当成民族的保护神来崇拜。  近来更有学者认为,“龙”在古代确实存在,只不过它不叫龙,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它就是一种巨型鳄——蛟鳄。这种鳄的外形,如头、眼、项、腹、鳞、爪、掌等都与“龙”相似。蛟鳄的寿命很长,可以达到数万年以上。有些鳄类动物具有一些奇异的功能,例如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气压的变化而预知晴雨。每到下雨之前,便常常怒吼不止,其声如雷。古代先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便视其为神兽,拜它为雷神、雨神或者鼓神。还存在一种可能,远古人类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和不同的野兽打交道,从没见过蛟鳄这种如此神秘、如此具有威胁性的动物,因而害怕它,崇拜它,把它看做是地神、水神和战神,再由此逐渐演化为“龙”,使其更具神秘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可思议的中国神秘奇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经典,小孩很喜欢。
  •   内容不错,就是纸张粗糙了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