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吉林美术  作者:崔钟雷 编  页数:255  

前言

  回首过去,且看今朝,那些逝去的朝代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亲受那古朝气息,却可以手捧古书再现韶光之美。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华夏民族生命之火的延续,也是华夏儿女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音乐之美,在于感同身受,身处其境;古文之美,在于细细咀嚼,回思其味。那些历史的文人骚客,留下的鸿篇佳作好似春风拂面,古色古香,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与斟酌。  演绎经典,传承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以全新概念诠释经典文化,让你汲取先贤哲人之所长,培养经典文化之修养。为此,我们精心甄选了本套新概念阅读书坊系列丛书,包括《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成语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歇后语谚语大全》、《宋词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文集》、《白话史记》、《千家诗增广贤文》、《曾国藩的智慧》、《古文观止》、《周易》、《三国志》、《诗经》、《中国通史》、《资治通鉴》、《老子庄子》、《黄帝内经》共二十本,我们为你打造一个全新的再现历史经典的平台,为你创造一片享受历史文化的新天地。  本套系列图书,延承权威经典,不失历史本貌,并加入全新时尚元素,版式新颖,文字准确,内容充实,涵盖广泛,有风云战事,有美文佳句,有历史变迁,有智慧哲学,为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魅力!

内容概要

崔钟雷主编的《中国通史》以读者的阅读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记史的单一模式,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经线,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宗教、思想和生活等为纬线,全方位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为读者了解历史,回味历史,感悟历史提供参考。

书籍目录

华夏起源文明伊始
盘古创世
黄帝统一华夏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夏商西周奴隶王朝
夏启家天下
商汤灭夏
盘庚迁都
武王伐纣
周公摄政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
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复国图霸
楚庄王一鸣惊人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秦灭六国
秦汉一统王朝气象
秦朝一统
赵高擅权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鸿门宴
刘邦创汉
文景之治
雄才大略汉武帝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黄巾大起义
三国乱世六朝风云
董卓乱政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司马懿擅权
三国归晋
王与司马共天下
刘裕称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
陈后主亡国
隋唐五代神州胜景
杨广篡位
瓦岗军起义
李渊晋阳起兵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宋辽金元金戈铁马
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靖康之变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红巾军起义
明清民国日薄西山
朱元璋建明
张居正改革
努尔哈赤建后金
李自成起义
清兵人关
康熙削藩
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晋文公复国图霸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中原霸主。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年轻时就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晋献公晚年昏庸无能,他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重耳为了躲避祸患,只好流亡出走。为斩草除根,晋献公在宠妃怂恿之下,急忙派人去追杀重耳。在狐偃等一批大臣的护卫下,重耳逃到自己母亲的国家狄国避难,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重耳奔狄的时候。跟从他的人有狐偃、赵衰、魏武子、贾佗、先轸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晋国很有才能的人。重耳在狄国一避就是十二年。狐偃等人害怕重耳长此以往,会变得全无斗志,于是对重耳说:“当初我们逃到狄国只是为了避难,并非要长期在此享受生活。我们现在应该振作精神,寻找机会成就大业。应该到齐国或楚国去,寻求帮助,以求大业。”于是,重耳带领随臣们离开狄。投奔齐国去了。重耳一行在流亡途中,路过卫国时,粮食已经吃完了。这时,重耳看到一个在田野耕作的农夫,于是请求农夫帮忙找点儿吃的。农夫拾起一个土块递给重耳,表示自己一无所有。重耳大怒,觉得自己受到了农夫的戏弄,举鞭要打。重耳的随臣赵衰连忙拦住他说:“这是天意啊!百姓将土地奉献给了你,你还要期望他们再给些什么呢?几年以后,这块土地必定非你莫属!”赵衰又对着众随臣高喊:“诸位请记住我的话,上天已经给了我们预示,几年之后,我们一定会获得各诸侯的拥戴。”重耳立刻明白了赵衰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自己要牢记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不要意气用事,冲动急躁,因小失大。于是,重耳郑重地接过土块,又向齐国进发了。重耳到齐国后,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款待。齐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并赏给他80匹马,让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久,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重耳的随臣们劝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另谋出路。可重耳贪图安逸的生活,不愿意离开齐国。重耳的妻子齐姜也劝说重耳:“你为避晋国之难而来,自你走后,晋国一直动荡不安。如今你纵欲享乐,能成何大事?当年管仲之所以能辅佐先君以成霸业,全在于他顺应民心。如今,齐国已经衰落下去,而晋国之乱,也应该有个平定之时。跟从你的人都忠心耿耿,你一定能够重返晋国,成就大业,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呢?”可是重耳根本听不进去,坚决不走。齐姜见劝说无效,于是和赵衰等人合谋将重耳灌醉,然后把重耳抬到车上,拉着他火速离开了齐国。重耳一行离开齐国,路经曹国、宋国、郑国,前往楚国,楚成王热情地设宴招待了他,并派人把重耳等人护送到了秦国。到秦国后,秦穆公对重耳很尊重,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公元前636年,在秦国军队的保护下,重耳一行渡过黄河。返回晋国。由于晋国人心思变,重耳一过河,各城邑纷纷表示拥护重耳。晋怀公立刻派军队进行镇压,但众将领不但不服从指挥,反而和重耳联盟攻人晋都,杀死了晋怀公。重耳就这样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这就是晋文公。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的时候,曾投奔过楚国。楚成王对重耳照顾得非常热情周到。一次,在打猎后举行的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将来如果回晋国做了国君,打算怎样报答我?”重耳想了想,回答道:“贵国物产富足,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数不胜数。我用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笑了笑,说:“不是指这些。你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可报答的?”重耳斟酌了一番,认真地说:“如果能借君王的威望复国,愿同贵国永结百年之好,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万一两国交战,我将退避三舍,以此作为报答。”楚国大将子玉听说后,觉得重耳将来必定大有作为,或许会成为楚国的后患,就建议楚成王趁早把他杀掉。楚成王没有同意,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他一心一意治理国家,晋国逐渐强大起来。楚国当时正在大力扩张,经常侵扰别的国家。公元前633年,楚国借宋国投靠晋国为名,纠集陈、蔡、郑、许等国的军队攻打宋国。宋成公赶紧派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大将军先轸说:“现在能和晋国抗衡的只有楚国,主公想要实现称霸诸侯的愿望,就一定要把楚国打败。”狐偃说:“楚国不久前刚把曹国拉过去,又和卫国结成儿女亲家,现在他们三国正是关系最好的时候,曹、卫两国跟主公结过仇,我们出兵去攻打这两个国家,楚国一定会来救,这样一来,宋国解了围,我们也报了仇,岂不快哉!”这个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晋文公决定去攻打曹、卫。晋文公在公元前632年攻下了曹国和卫国。以前在逃难时,他曾经在这两个国家受过侮辱,现在这口恶气总算出了。楚成王听说晋国接连打下曹、卫两国,怕领兵在外的大将子玉有个闪失,就叫他班师回朝,还告诉他:“重耳在外奔波了十九年,也吃了不少苦头,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与他交战,未必能胜他,你先回来吧,我们再另作打算。”子玉不服气,派人向楚成王奏道:“宋国早晚能拿下来,请主公再等几天。我一定打了胜仗回来见您。如果遇到晋国军队,愿决一死战。倘若打败,我甘愿受军法处置。”晋文公为了称霸中原,又耍了些手腕。他一面打发人联络秦国和齐国,请他们一起来帮助中原的诸侯抵御“楚蛮”;一面逼迫曹、卫两国国君与楚绝交。曹、卫两国迫于无奈,只得给子玉写了一封绝交信。子玉本来打算为这两国向晋国求情,没想到他们来信与楚国绝交,他跺着双脚大嚷:“老贼!老贼!我要与你拼个你死我活!马上撤军,找重耳老贼算账去。”他带领兵马,撤了对宋国的包围,气势汹汹地向晋军扑来。两军相遇,晋军中军大将先轸打算立即开战。狐偃阻拦说:“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许过愿:要是两国交战,晋国将要退避三舍。主公既然不失信于中原,也不能失信于楚国。”众将士全部反对:“这不行,晋国的国君怎么能在楚国的臣子面前退避呢?”狐偃说:“咱们不能忘记当初楚王对主公的好处。退避三舍是向楚王表示友好,不是向子玉退缩。出兵打仗,理直才能气壮,理亏士气就会低落。只有这样,才对我们有利。”将士们无话可说了。晋文公传令:“三军俱退!”晋军退后九十里,恰好是三舍之远,安营扎寨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秦国、齐国、宋国的兵马也先后到这里会合。然而,晋军的后退,被子玉误认为是害:怕楚军。子玉手下一位大将劝子玉说:“晋国国君躲避我们这些楚国的大臣,咱们已经很有面子了,不如见好就收,班师回去吧!”子玉回答道:“现在回师已晚,不如打个胜仗,还可以将功折罪。”于是,楚军紧逼而来,一直追到城濮,两军在城濮相接,先轸诈败。子玉一向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不顾一切地追了过去。先轸把楚军引诱到设有埋伏的地方,伏兵齐出,切断了他们的后路。先轸回兵,杀得楚军七零八落。晋文公叫先轸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行了,不许追赶滥杀,免得辜负了楚王先前的情义。这叫做留有余地,日后双方还可以友好相处。晋军联合秦、齐、宋国的军队打败了楚军,楚将子玉羞愧得无地自容,自杀了。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是新概念阅读书坊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部书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还不错。
  •   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好啊,力荐,大家多看看
  •   比较简明扼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   还不错,比较喜欢历史,所以买了这本书,不过内容不是很全!
  •   帮别人买的,还行啊。
  •   书很不错,厚厚的一本,性价比高。里面配的图片也很好。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