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痛苦

出版时间:1993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钱理群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钱理群 浙江杭
州人,生于1939
年3月,1960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系,
1981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现代文学研究生
班,获文学硕士
学位。现任北京
大学中文系教
授,清华大学汉
学研究所兼职导
师。主要著作有:
《心灵的探寻》、
《周作人传》、《周
作人论》、《大小
舞台之间――曹
禺戏剧新论》、
《中国现代文学
三十年》(与他
人合作)、《二十
世纪中国文学三
人谈》(与他人合
作)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上 篇
(英国、西班牙――德国――俄国)(十七世纪――十九世
纪)
第一章 十七世纪初,一个英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怎样创造了
两个自已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学典型。塞万提斯预言,他的堂吉
诃德将受到中国皇帝的欢迎
第二章 堂吉诃德首先来到英国。十七世纪英国人把丹麦王子
视为“疯狂的复仇的英雄”。堂吉诃德却被英国人和他的同胞当
作“可笑的疯子”。塞万提斯当年即巳预感到他的骑士将成为大
众“戏子”,既愤怒,又悲哀
第三章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在英国
和法国怎样走出了最初的简单模式。两个相反的接受趋向:哈
姆雷特的非英雄化与堂吉诃德由反英雄向英雄的逆转。堂吉诃
德在英国文学里:菲尔丁、狄更斯、萨克雷的创造对哈姆雷特
知识分子气质的发现与关注,共同人性的提出。最后怎样归结
为一个时代的哲学命题:行动是存在的主要目的
第四章 从莱辛、赫尔德、席勒、歌德到史雷格尔兄弟、蒂克、
黑格尔:从对两个文学典型的接受中,“可以探索出一世代德国
人的精神生活的大部分历史”。德国怎样成为堂吉诃德与哈姆雷
特东移中的中介
第五章 海涅决定性地出现:他的《论浪漫派》(1833年)第一
次将堂吉河德与哈姆雷特联在一起。海涅所提出的“堂吉诃德
式的忧虑”的命题以及他对“精神与物质”、“思想与行动及其
后果”关系的思考。海涅式的两难选择:知识分子与共产主义
运动关系问题的第一次提出
第六章 十九世纪的俄国怎样成为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东移中
的第二个中介:从普希金、别林斯基、赫尔岑到车尔尼雪夫斯
基、杜勃罗留波夫
第七章1860年屠格涅夫的著名演讲怎样展开了堂吉诃德与
哈姆雷特内在精神联系的主题。从《罗亭》到《处女地》:屠格
涅夫发现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与平民知识分子“新人”都是丹麦
王子和西班牙骑士的精神兄弟。屠格涅夫还发现了女性堂吉诃
德,人们由此而联想到包法利夫人和她的“主义”。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白痴》又将堂吉诃德升华到了一个宗教的高度
下 篇
(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第八章 经过三个世纪的长途跋涉,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怎样
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古国。1922年:两部世界文学经典与屠格涅
夫的阐释同时介绍到中国。历史的回顾: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浪
漫主义,中国现代堂吉诃德的乌托邦试验。周作人的“归来”:
“还思想于思想者”对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命题的根本消解
第九章 鲁迅的思路:否定“黄金世界”,粉碎一切泯灭彼岸理
想与此岸现实世界界限的迷梦,对行动(实践)的呼唤。《阿Q
正传》:中国农民的“精神胜利法”与西班牙没落贵族的堂吉诃
德精神。《野草》: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命题的现代展开。鲁迅
式的选择:反抗绝望
第十章 瞿秋白:从“多余的人”到“多余的话’。历史怎样创
造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哈姆雷特:他的真实矛盾、痛苦和
他的选择
第十一章 “谁是‘堂吉诃德’?”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
战,中国的“父与子”冲突。“苏俄堂吉河德”的命运在中国引
起了什么反应:鲁迅论叶赛宁的死,他怎样对海涅发生“误
会”,又怎样评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朱自
清、曹禺的忧虑。巴金小说里的两极:走向革命的堂吉诃德与
成为无用的废物的哈姆雷特。鲁迅和瞿秋白敲起警钟:谨防
“做戏的堂吉诃德”
第十二章 抗战初期堂吉诃德的“全民化”,老舍与焦菊隐怎样
发现了哈姆雷特的不合时宜。战争相持时期中国堂吉诃德的精
神危机及其出路:何其芳找到“归宿”以后,张天翼呼唤哈姆
雷特。自由主义教授们的选择:“殉道”的骑士与“我们不是堂
吉诃德”。废名和他的莫须有先生:又一个堂吉诃德的“归来”。
殊途同归:哈姆雷特、罗亭“改造”主题的强调与堂吉河德拜
桑丘为师。七月派诗人与穆旦和他的朋友:“旧中国”最后一代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丰富的痛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