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无故的恨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作者:南方周末  页数:372  
Tag标签:无  

前言

那些渐行渐远的名字    马莉    大约15年前,我编过一本“芳草地”的结集,并写过一个序,一晃,又一个15年将要过去了,再次把芳草地结集,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感慨,不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而是感慨,我当年的那一批老作家,与我一起走过了20年的“芳草地”的老人,现在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是冯亦代、张中行、萧乾、梅志、绿原、蓝翎、端木蕻良、何满子、公刘、牧惠、许洁泯、李士非、陈荒煤、李佩芝、吴方……编辑这本集子时,重新看到他们的名字,再次阅读他们的文章,回想起当年在电话中向他们约稿的情形,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这些都是当年我责编的“芳草地”版面的老作家,那时他们还不老,而我,还年轻,他们对我,对我编辑的这块小小的“语言的家园”,倍加呵护,有求必应。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了我这个随笔版面上空的一片蓝天,我至今感恩这些老作家,没有他们,我是编不好我的版面的,没有这样一群好的作家,我们的报纸是办不成的。在这里,让我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要说的话很多,就此打住罢,诗人聂鲁达有句诗:“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如今我离开我的编辑岗位,而他们,确实已越走越远,那些我曾经熟悉的身影,正静静地睡在我耕耘过的,不,是我们一起耕耘过的清香的芳草地上。    我忍不住找回我15年前写的序言,也放在这里,如此,对“芳草地”的叙说显然就完整了——    “收集在这里的散文随笔,大部分是《芳草地》版1995年所发表的作品精选。回想起来,编《芳草地》已是第5个年头了,我大致算了一下,5年,大约270期吧,也就是200多万字吧,这个数字饶有意味:5年,是半个世纪的十分之一,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它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而言,它却不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了。    对于我而言,作为一个编辑,其责任不仅仅是编出令个人喜欢的好稿,也不仅仅是编出令读者喜欢的好稿,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但远远不够。对于我而言,做到这一点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不思考的懒汉编辑。一直以来,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阅读的信念,面对着当代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我有什么理由不阅读他们呢?    阅读他们,倾听他们,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灵魂和不同的心态。有悲壮和崇高,有正义和痛苦,有爱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纤细,一些拙朴,那些跳动着的心!    我很骄傲我能站在本世纪末这样一个很适合我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这个时代的场面和人物,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    我想这将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代吧。因为毕竟,这个时代保留了它应该保留的东西,譬如正义和伟大,譬如同情和关怀……譬如,这样的一本书。    尽管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这还不够吗?    在这个世纪之末的黑暗之夜,我的朋友问我:我们还阅读什么呢?    是啊,这也正是我思考的问题。    到处是灯红酒绿和五彩缤纷,到处是嘈杂和热闹的声音,到处是虚幻和伪装。我想,面对这一切,阅读就成为我们生存和谨慎选择生存的第一需要了。    如果说,仅仅是阅读这些优秀的篇章,那么5年,我已是阅读了200多万字了。这个数字当然不多,但,也不算少。    面对这些优秀的篇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结集成册出版,让下一个世纪的人们也能够像我们一样,满怀着热爱的心情去阅读和欣赏呢?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未来的人们认识和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呢?    我们没有理由,我们也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2011年11月5日于宋庄

内容概要

  南方周未编著的《无缘无故的恨》选取贾平凹、冯骥才、韩少功、陈平原等数十位当代一流文化名人有关文化的短篇散文,按照文化、足迹、人物、众生的视角,精心辑录而成。《无缘无故的恨》题材广泛,大至家国文化,小至里巷风韵、名人沉浮、故老遗事……都有涉及,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让人叹为观止;而研讨深邃,新论迭出,又让人耳目一新,或志于心,叙议手法异彩纷呈,或高屋建瓴,纵论天下古今文脉嬗变,或纤细入微,直指人心,于平凡民俗中发掘不为人所知的文化基因,尤为可贵的是,文章虽为大家之作,但以人性阅读为依宗,拒绝学究气,有感而发,雅俗共赏。可以说,《无缘无故的恨》是一部深刻有趣的现当代中国文化卷轴,口^有延绵展开,才有管窥一隅的可能。因此,《无缘无故的恨》特别适合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代人静下心来,精致阅读,享受中国人的人文意趣。

作者简介

南方周末 编   在这里,读懂中国。官方淘宝店:nanfangzhoumo.taobao.com

书籍目录

纸上生活
《你是我永远的表达》序
词语:以血代墨
从林白的一封信谈起
家邻香港
进山东(上)
进山东(下)
奇人奇画
书生不存钱
水母联想
尾巴的功能
无缘无故的恨
学与术
雅兴
纸上生活
房间的第四维
逛书摊
静默誓
流泪
蝎子与青蛙
雪人
坐巴士回家
记五块藏石
街灯
鹫峰鹦鹉
霉干菜
一支铅笔
救心电话
临终关怀
敲门
生者


塔吊
风雨故人
阳台上的遗憾
痕迹
城市与山
城市的标识
城市的情绪
没有重逢的重逢
尼姑庵里的学堂
风雨故人
不配怀旧
怀念泥土
水碓
生与死浇铸的雕像
微雨瘦西湖
祝福你,森林
龙柏树
昆明寻梦
一首诗的故乡
慧园小记
烟水迷离话南京
李贽故居
白洋淀话梦
海口一酒家
徽州徽州,欲说又休
我们村的武侯祠
海是摇晃的
骊山行
真正的纤夫
黄河之水
保护九寨沟
北京的果篮
秋天的感应
胡同和国画一
记前纱络胡同
微缩景观观感
这里原有一座花园
古老的公厕
细雨与风沙
——感觉中的上海与北京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上海的法兰西风情
上海的西餐
掠上海
一个车厢里的多重世界
住在汽车间里的人
那路边的住宅
枫丹白露
香港的山

吉庆围铁门纪事
寻访“太平公局”

一水之隔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毕加索最后的自画像
古战场的守护人
——俄罗斯心灵漫步之
医生的眼光
——俄罗斯心灵漫步之二
冰冻的岁月
——俄罗斯心灵漫步之三
精神大力士
我的朋友普希金
——纪念普希金逝世200周年
心灵的维度
永远的普希金
重读艾特玛托夫
荷花小鸟
话说西施
漂泊的诗意
武则天的无字碑
毕加索最后的自画像
醇酒
睹物思人
风雨亭下
感受大地的心跳
光芒
怀姜天民
怀念克异
马晋三先生
世纪的告别
思想者永不寂寞
——眺望远景之
肃霜当笑
杨荫榆之死
一段往事
志摩的墓
荒煤“挖煤”
关于《荒煤“挖煤”》的信
林晨先生
想起了梁思成
致聂华苓
地下的灯光
“对点子”
“红粉知己”
丰都码头
害怕看见耍猴人
——生存景观之
磨刀人的吼声
娜塔莎
朋友之死
人格的力量无法抗拒
——有些人总也难忘之四
萨如拉
——胡四台记事之二
她们
为什么你的脸上满是忧伤
——有些人总也难忘之一
吻情
乡村鼓手
修伞人之诗
——物质生活之二
“阿米巴”先生
哀哉,吴延嘉!
地下的灯光
恩师
关于戴厚英
江嫂
清明,落花中的细雨
勿忘我
虾老板
一代伟人和一代学人
走好,小波!
捕鸡者说
永远的水红色
知青船
怀念乌鸦
峨眉的宠物
鸟趣
猫话
访问一只蝴蝶
金鱼苗之死
鸟与人
集邮旧事
厕所瓦脊上的鸽子
我喜欢麻雀
卖蝈蝈儿

鹰与鸡
风雨之前
小羊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林白的一封信谈起 我原先以为文学批评只有与权力相结合才可能构成对作家的威胁,而今天的批评工作者正努力摆脱这种阴影,使批评成为一种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声音。其实这种声音在社会改革的宏大音响中相当微弱,几乎不产生任何作用,不过是证明社会还能宽容这样一种声音,以致使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任何一元都能存在,如此而已。 但是,我终于发现是我错了。有些批评在社会上的潜在威力,原不似我想的那么简单。过去那些金棍子木棍子式的批评家现在是久违了,但他们只是也变得聪明了,有时候不需写什么文章,只要一个模模糊糊的流言,就会莫名其妙的正常出版或者发表,更不要说有时批评文章或者报道文摘所产生的舆论导向。最近我读到作家林白在致《中华读书报》编辑萧夏林的一封信里所说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我并没有读过《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女性文学及其他》一文,但我似乎听到过有关这个故事的流言,说是北大有位教授在做关于女性文学的学术报告时,说到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当然是持肯定态度的,不料有位读者当场提问,说如果你有个18岁的女儿,你觉得是否应该给她看这本小说,据说那位教授想了想说,还是不宜让女儿看。大约那篇批评林白小说的文章是从这个流言引申开去,谈到当前文学创作中所谓不健康的性描写。因为有了这个流言作引子,林白遭到了诸多麻烦。很可能写这篇文章和发表这篇文章的人都像我一样,不认为今天的报纸上随便登一篇道听途说的批评文章会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可是事实却教育了我,我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还是太天真太简单了。 我现在想问的是,这个所谓的流言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似乎并没有人出来证实过,大家都说是听来的,还说得有名有姓。那么,发表这篇文章的编辑为什么不慎重一些,找那位教授证实一下,或者既然事情涉及到这位教授,为什么不找她出来谈一下对林白这部小说的看法呢?说心里话我很怀疑这流言的真实性。因为一来根据我平时读那位教授的著作的感受,她是一位思想敏锐、言辞尖利、在批判社会陈见旧习方面向来敢说敢当的青年学者,又是对女性问题有深切感受的女性理论家,她怎么可能会被这个无聊的提问乱了方寸,以至作出这样荒谬的回答?二来,最主要的,是林白的这部小说并没有什么诲淫诲盗的内容。林白是个创作上带有唯美倾向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可能会有其他各色缺点,但并没有不健康的内容。《一个人的战争》不过是一部关于女孩的心理成长小说,在叙事和文体上相当有个性,在内容表达上也相当细腻优雅。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读者产生像流言里所说的那种“18岁的女儿”不宜看的感觉。 且不说当代小说的读者并非只有18岁的女孩,文学作品可以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读者,就是专对“18岁的女儿”这一读者群来说,我冒昧地说,林白的这部小说似更值得一读。应该让女孩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作为女孩的生命和性的成熟过程,认识一个幼稚而虚荣的女孩在社会上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人只有直面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为什么多米的成长过程就不值得现在的女孩作为初识人生的一种参照?

编辑推荐

《无缘无故的恨:文化馆》是一部深刻有趣的现当代中国文化卷轴,《无缘无故的恨:文化馆》特别适合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代人静下心来,精致阅读,享受中国人的人文意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缘无故的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南方周末的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准,这个也不例外。。。。
  •   本书很适合生活 节奏快而紧张的现代人阅读。
  •   现在的人就缺少一个安静的心
  •   一本好书,值得你省下逛街的时间来看来学!
  •   这是一本值得深度思考的书,很有教育意义。
  •   送货速度比预计早到了一天,很不错的书,推荐
  •   南周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报纸,在大学四年,看了四年的南周,收获很大
  •   事物的颜色比较深,都是名家名作,短小不繁琐
  •   需要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   这本书很有内涵 可以拓宽知识面
  •   同事买的同事买的同事买的同事买的同事买的
  •   散文爱好者可以一阅,不能评价太高
  •   书名起的太大
  •   比较敢说,南方周末的书所以买了
  •   书是专栏的集合,文化味道很重,不乏大家之作。
  •   南周的书、报一直都很喜欢
  •   中国人的人文意趣
  •   南方周末出品必属精品
  •   被标题坑 被南方周末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