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出版时间:2002-3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向远著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比较文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则相对更加年轻。如果从法国学者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1931年问世算起,也只有七十来年的时间。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只有二十年。虽然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自1980年到2000年,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学科理论的论文共六百余篇;自:1984年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著作《比较文学导论》(卢康华、孙景尧著)出版以来,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出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专著十余部。学科理论的形成和繁荣,意味着比较文学学科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学科研究日益走向成熟。这些成果的涌现,对我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对学科知识的普及,对指导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都起了重要作用。笔者本人也从中得到了不少教益和启发。正如比较文学的研究需要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一样,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也必须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拓展与深入而有所发展,有所更新。

内容概要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之一。《比较文学学科新论》分为“学科定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三章。内容有学科理论的构成、传播研究法、超文学研究法、比较文体学、比较诗学等。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已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著有《东方文学史通论》(1994),《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1998),《[笔部队]和侵华战争》(1999),《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2001),《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200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2002),《比较文学学科新论》(2002)等。并有译著和编著若干。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曾获第四届[宝钢教育基金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第一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名列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文化名人录》第24版(1996年)。

书籍目录

第1章 学科定义第一节 定义及其阐释第二节 学科理论的构成一、方法论二、对象论第2章 研究方法第一节 传播研究法一、“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影响研究二、从“影响”与“传播”之不同看传播研究法三、传播研究法的运用、意义与价值附例文:芥川龙之介在现代中国第二节 影响分析法一、对“影响”及“影响研究”的界定、歧解与争论二、“影响研究”的方法及其运用三、“超影响研究附例文: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变异第三节 平行贯通法一、平行研究方法及其三种功能模式二、类同研究中的多项式平行贯通方法附例文:“战国策派”和“日本浪漫派第四节 超文学研究法一、“超文学”研究的性质及与“跨学科”研究的区别二、“超文学研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附例文:论渥莱-索因卡创作的文化构成第3章 研究对象第一节 比较文体学一、文体学及比较文体学二、中外文体的形成与划分的比较研究三、文体的国际移植与国际化附例文: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第二节 比较创作学一、“比较创作学”这一范畴的提出二、题材与主题的比较研究三、情节与人物的比较研究附例文:美色、美酒与波斯古典诗歌第三节 比较诗学一、“比较文论”与“比较诗学二、中西比较文论与中西比较诗学三、东方比较诗学附例文: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第四节 翻译文学研究一、“翻译文学”的概念二、翻译文学理论(译学)的研究三、翻译文学史研究附例文: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第五节 涉外文学研究一、所谓“涉外文学二、涉外文学研究的着眼点:文化成见与时空视差三、涉外文学研究的基本课题附例文: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第六节 比较区域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研究一、国别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二、区域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三、世界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附例文: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后记

章节摘录

雷马克的定义是“美国学派”的比较文学最洗练、最有概括性的定义。它与法国学派的定义不同,不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关系的基础上,从而又大大地扩张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不仅是国与国文学之间的研究,也是文学与人类一切知识领域、学科领域的比较研究,即所谓“跨学科”研究。上述的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对世界范围的比较文学学术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的国家的比较文学倾向于法国学派的观点,如日本;有的则是两派的折中调和,并更倾向于美国学派的观点,如中国。我国现有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著作、教材与论文,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虽然并非完全一致,但基本上是综合国外各家观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美国学派的观点。如季羡林先生认为:“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上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卢康华、孙景尧合作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著作《比较文学导论》,这样来定义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

后记

本书是近几年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使用的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但又是严格按照学术著作的规格和要求写成的。本书出版后,我仍想把它用作教材。我一直认为,只有好的学术著作才配用作教材。我不敢说这本书是“好的学术著作”,但我敢说它起码还应该算是“有着个人见解的著作”。多年来,在我国,“教材”与“学术著作”似乎成了两种很不同的东西,教材只是归纳已有的成果,不必有自己的学术创见,这是不正常的。想当初,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等都曾是讲义,但也都是公认的学术名著。那时的国文系(中文系)没有现在这样的“统编教材”,教授们用自己的书作教材。我认为这种做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不得不说,在看了陈淳的比较文学以后,(两本,一本高教,一本北师大),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真好
      
      观点新,有自己的看法
      
      语言流畅
      
      
      我真希望,所有的学术著作语言都能这么流畅。。。。
  •   流畅的同时还废话少
  •   有自己的观点!!
  •   嗯,目前读得头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