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岛沧桑录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叶灵凤  
Tag标签:无  

前言

“凤兮,凤兮!”    叶灵凤先生较多引起当代读书人关注,大概是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三联书店出版其三大册《读书随笔》所引发。作为一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叶灵凤先生丰富过人的藏书、涉猎广博的读书兴趣、勤奋高产的写作、摇曳多姿的文笔,为喜欢书话的读者贡献了一份难得的盛宴,至今仍然让诸多读书人感觉齿颊留香、津津乐道。    其实叶灵凤先生亦是作家、画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一生的文字功业,请读者诸君参见后面的“叶灵凤生平简介”。这里要顺便补充的,是我们对其评价的改变。    一九五七年《鲁迅全集·三闲集》中,《文坛的掌故》一文中注释道:“叶灵凤,当时虽投机加入创造社,不久即转向国民党方向去,抗日时期成为汉奸文人。”一九八一年新版《鲁迅全集》,已经改作:“叶灵凤,江苏南京人,作家、画家。”    一切要从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文学说起。在革命文学的时代潮流中,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年轻的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者们,在行动、理论上以“左”姿态对鲁迅形成围攻之势。一九二八年五月,叶灵凤先生在自己主编的《戈壁》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一幅讽刺漫画《鲁迅先生》,附有说明:“鲁迅先生,阴阳脸的老人,挂着他已往的战绩,躲在酒缸的后面,挥着他‘艺术的武器’,在抵御着纷然而来的外侮。”次年,又在自己主编的《现代小说》第三卷第二期上,发表小说《穷愁的自传》,其中的人物魏日青说:“照着老例,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元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面到露台上去大便。”深受刺激的鲁迅先生,先是在《语丝》杂志发表的《革命咖啡店》一文中,说自己没有去过咖啡店这样的“理想的乐园”,“这样的乐园,我是不敢上去的,革命文学家,要年青貌美,齿红唇白,如潘汉年叶灵凤辈的,这才是天生的文豪。如我者,在《战线》上就宣布过一条‘满嘴黄牙’的罪状,到那里去高谈,岂不亵渎了‘无产阶级文学’么?”——“唇红齿白”四个字,于是乎变成了叶灵凤辈最出名的代名词;后来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鲁迅先生干脆将叶灵凤封为“新的流氓画家“。一九三四年四月,在致朋友魏猛克的私信中,鲁迅还说,叶灵凤自以为自己是中国的比亚兹莱,但因为“在上海混”,所以“染了流氓气”。虽然叶灵凤本人确乎在自己办的《幻洲》半月刊上宣扬过“新流氓主义”,但明显,鲁迅先生这里更多指叶灵凤的封面、插图等画作多模仿比亚兹莱等人的作品。至此,叶灵凤想高挂免战牌亦不可得矣。此后,当鲁迅先生被日益神圣化时,“齿红唇白”叶灵凤和“乏走狗”梁实秋等符码一样,成了被鲁迅骂过的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直至被无辜地冠以“汉奸文人”的帽子。    其实,叶灵凤先生不仅不是汉奸,他在抗日战争中做了不少有益工作。宗兰《叶灵凤的后半生》一文(见《读书随笔》第一册),对此有详述。至于他带头和文化界朋友一起,将安葬在香港浅水湾的萧红骨灰迁回广州,更是广为人知的义举一桩。    除了早年的小说、随笔与画作,一九三八年起客居香港直至终老的叶灵凤先生,还是“香港学”的开拓者。有《香港方物志》、《张保仔的传说与真相》、《香港的失落》、《香海浮沉录》、《香岛沧桑录》等传世。二○一一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将其汇集,以“叶灵凤香港史系列”为名出版繁体字本。在香港早已回归祖国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读到“香港研究第一人”叶灵凤先生学术研究文化品格与爱国恋土情怀、知识性与可读性双美兼具的文字,尤其有一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感受。    江西教育出版社此次推出的“叶灵凤香港史系列”,即以二○一一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繁体字版为底本编辑而成。除了个别明显的文字讹误,文字与图片一仍其旧,未作改动。谨作此说明,以为出版牟言。    江西教育出版社    二○一二年十月

内容概要

《香岛沧桑录》所收录叶灵凤研究香港史的文章,题材主要分两类,一是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早期的社会现象(如《大笪地的痛心史》),二是考证英占以前香港的山海史实(如宋末二帝在香港留下的种种史迹)。文章虽然写于五六十年前,但涉及不少近年香港社会关注的课题,例如填海带来的纷争、政府山的保育,以及因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的保育而为公众所注意的城隍庙等。
书名《香岛沧桑录》表达了叶灵凤对香港百年历史的一种感觉。

作者简介

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L·F、临风、亚灵、霜崖等。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合办过《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现代小说》,1929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救亡日报》工作,后随《救亡日报》到广州。1938年广州失守后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

书籍目录

“叶灵凤香港史系列”出版说明叶灵凤生平简介刘智鹏导读丝韦序《新安县志》中的香港香港村和香港的由来香港的地名和早年香港史的关系港九街名小考证裙带路和阿群带路的传说海旁的变化新旧码头和填海的纷争维多利亚城香港填海史话大会堂怀旧大会堂的喷水池闹市中的古老兵营玛利操场小考证汇丰银行和瓦特莱街雪厂街的雪厂政府山和督辕闲话角的闲话孖旗杆十皇殿的沧桑西营盘的由来香港的城隍庙斌庙与斩鸡头大笪地的痛心史春园街的春园香港造币厂的始末香港的避风塘摩利臣山的沧桑摩利臣山与老马礼逊黄泥涌与快活谷石排湾的今昔百年前的赤柱香港十景和香港八景新安八景的今昔香港的山官富场与官富山关于尖沙咀的史料宋王台巨石的沧桑屯门和杯渡禅师青山的韩愈题字媚川都采珠兴废大埔墟的今昔锦田的由来大屿山的金与银大屿山的史迹宋史上大屿山的水军与盐枭港九的南宋史迹南宋二帝陵之谜零丁与香港南佛堂的意外收获龙户、卢亭与南佛堂的画龙大庙和已毁的赤湾天后庙洪圣爷和大王宫南丫岛的古物

章节摘录

英国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从中国取得香港岛的,因此香港最主要的一条街道乃是皇后道,这就是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还有一个非正式的纪念女王的地名,那便是“皇后像”,这地名是指汇丰银行前面的那一块空地,本来有一座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在那里的,香港沦陷时给日本人将铜像运走了,战后虽然从日本寻回来,可是已经残缺不全,始终不曾再装上去。去年,为了拓展路面,连那一座空洞的铜像亭也拆除了,因此“皇后像”这地名就成了一个历史上的名称。    为英国取得香港的第一名“功臣”是查尔士·义律。他是当时负责与中国方面交涉的“大英国驻华全权钦使兼商务总监”。在香港割让初期,《南京条约》还未正式签字换文以前,从一八四一年一月至同年八月,他是英国驻香港的首任行政长官,是比香港第一任总督碎甸乍更早的香港最高统治者,可是香港的地名,没有一个是纪念他的。这冷淡是不难解释的。香港的割让是根据义律与琦善二人所私下订立的《穿鼻条约》,这条约虽使义律为英国取得了香港,可是订立条约经过和条约内容,双方事前皆未呈报本国政府,结果两人都受到本国政府的严重谴责。因此义律对于攫取香港虽是第一名“功臣”,却因了政治上的微妙关系,香港的地名便没有一个是纪念他的了。    香港的正式首任总督是碎甸乍,第二任是戴卫斯。这两位总督在当时香港的治绩虽然不大好,可是两人都在香港的地名上留下了他们的纪念。今日中环的碎甸乍街,便是纪念这位第一任总督碎甸乍的。西环的摩星岭,英文名是戴卫斯峰,便是纪念戴卫斯的。    今日香港的街道,为了纪念历任总督而命名的,还有般含道、罗便臣道、孖沙街、麦当奴道、坚尼地道、轩尼诗道、宝云道、德辅道、弥敦道、卢押道、梅道等等。    乔治·般含是香港的第三任总督,任期是一八四八年三月至一八五四年四月。这位总督较之他的前任碎甸乍和戴卫斯,略得香港中外人士的拥护。他对于殖民地统治政策颇具一点经验,东印度公司出身,曾任过新加坡与马六甲总督,因此到任后不久就为英国恢复了戴卫斯与碎甸乍二人在香港所失去的民心。当时又值美国加州发现金矿,香港与外地的海运大增,中国内地则因太平天国起义,来港避难者日众,这两点都促进了香港的繁荣。但是般含爵士却有一点缺点,就是个性刚愎和成见甚深,他尤其反对英国人学习中文。在他的治下,凡是过去深通中国人情风俗的外人皆摒除不用,甚至将当时伦敦派驻广州的领事,著名的“中国通”巴夏礼(中国官书上作吧嗄礼)也加以排斥。这举动不仅引起巴夏礼的强烈抗议,而且根本违反当时英国对华外交政策。后来由于英国本国的直接干涉,般含爵士才放弃了反对外国人研究中国语文的成见。    任过香港总督的罗便臣有两个,一个是赫科莱斯·罗便臣,他的任期是一八五九年九月至一八六五年三月。另一个是威廉·罗便臣,任期是一八九一年十二月至一八九八年二月。赫科莱斯·罗便臣是计划建筑水塘的第一,他曾悬赏一千元征求水塘建筑图样,由驻港皇家工程部职员卢令当选,遂筑成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薄扶林水塘。他又是发动要求清朝割让九龙半岛尖端尖沙咀,拓展香港界址的主动者。    这计划先由他命令巴夏礼与广东地方当局完成局部租借条约,后来再由额尔金在《北京条约》中正式完成。威廉·罗便臣爵士则在他的任期内完成了九龙租借条约的重大任务。新界的接收程序,和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纠纷,虽落在他的继任者卜力总督肩上,但最初的布置则是由他完成的。    今日半山区的罗便臣道,究竟是纪念哪一位罗便臣总督的,则我一时还找不出可靠的证据可作决定,但鉴于罗便臣道在香港街道历史中是一条比较年轻的街道,很有可能是纪念后一位罗便臣的。    纪念麦当奴、宝云、卢吉、亨利·梅这几个总督的街道,都在半山区以上。其中以卢吉道的风景最美。它就是登山缆车的山顶车站后面,环绕扯旗山的那一条栈道。P6-8

编辑推荐

叶灵凤的文章有掌故的可读性,又有史学的可信性,二者兼得,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叶灵凤看过的资料今日仍然可以重检;但叶灵凤笔下的香港,不少景象早已消失于社会剧变的过程之中:例如“垃圾码头”、“七先令六便士山”、“闲话角”、“金夫人墓”等。不过,叶灵凤也有不少文章讨论到近年香港社会关注的课题,例如因为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的保育而为公众所注意的城隍庙。    本书的书名《香岛沧桑录》表达了叶灵凤对香港百年历史的一种感觉。现在的香港人距离叶灵凤笔下的历史更远,细读本书之后,肯定另有一种沧桑的感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香岛沧桑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