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表达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作者:宫浩钦 著  页数:81  

前言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经济越发达,国家和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就越迫切、越旺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也得到社会空前的关注而蓬勃发展。目前,不仅艺术类院校大力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而且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开展艺术设计教育。近几年,每年报考艺术设计的考生数量和各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攀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不断提高。社会的强劲需求,广大考生的热切期望,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都极大地促进了这个专业的发展。但由于办学条件的局限,特别是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需要一个积累过程,这种快速发展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严峻的挑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我院的特色和优势,5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质量人才。这些人才在全国各相关行业和高校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20世纪末,我们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艺术设计专业的自学高考教材,该套教材出版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自考生的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内容概要

  本套针对本科生课程教材的编纂工作是建立在2001年—2003年我院主编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指定教材》基础上的,其主旨,一是对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规范我院专业教学用书;二是希望与兄弟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三是为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数。  本套教材共分基础和专业两部分,专业部分又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艺设计三大类,是一套适合高等院校本科层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产品设计表达概述1.1 产品设计表达1.2 手绘表达1.3 草图和效果图1.4 计算机辅助表达第2章 产品设计表达的造型基础2.1 结构素描2.2 透视的基本知识和绘图方法2.3 设计速写2.4 造型的基本观念和形式美法则第3章 产品形体、材质的效果图表现训练3.1 几何形体造型训练3.2 材质、肌理的表现第4章 常用画材的徒手表现技法4.1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4.2 马克笔表现技法4.3 水彩、水粉、透明水色表现技法4.4 色粉表现技法4.5 综合表现技法第5章 产品造型手绘表达案例5.1 案例一:电话机外观效果5.2 案例二:老式古典电话机外观效果5.3 案例三:日用电子产品CD机外观效果5.4 案例四:皮质座椅外观效果5.5 案例五:风镜外观效果5.6 案例六:飞行器外观造型(一)5.7 案例七:飞行器外观造型(二)5.8 案例八:飞行器外观造型(三)5.9 案例九:飞行器外观造型(四)5.10 案例十:飞行器外观造型(五)5.11 案例十一:飞行器外观造型(六)5.12 案例十二:汽车外观效果5.13 案例十三:军用产品外观效果5.14 案例十四:机器人外观效果第6章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表达6.1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概述6.2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关键技术6.3 计算机辅助产品表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6.4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表达的展望第7章 作品欣赏

章节摘录

  5.12案例十二:汽车外观效果  第一步:背景和底色(图5—52)  先将底色刷在一张事先裱托好的报纸上,注意画面气氛的营造。待完全干燥之后,再将草图转移到正式画面上,用笔不要太重,别划伤纸面,最好一次画准。  第二步:刻画(图5—53、图5—54)  用白色彩色铅笔将汽车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明确。  用白色勾出产品大体的高光线,注意在上高光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征来安排高光的位置。高光线最亮的点是形体的最高点。产品边缘倒角、工艺接缝,高光的位置是很有特点的。  第三步:上色(图5—55)  用深色的马克笔绘制暗部和明暗交界线,注意明暗转折处的过渡。使用中间色的马克笔绘制产品的分色部分,然后使用较深的马克笔,绘制背光部分。一般来说,一张画面只有一个最亮的部分,过多的高光会引起画面的混乱。  第四步:调整(图5—56)  绘制产品各个面上的一些细节,同时根据整体明暗关系,不断调整画面的用色。削弱画面的空间关系。同时,整个画面的细节也必须依据这个原则来进行。重点刻画某些细节,弱化远处的细节,保持画面的整体性。继续完善高光及细部处理,最后调整画面的整体的明暗关系。汽车外观造型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效果多以体现速度与力量为主。注重形体的微妙变化,注重形态之间、形态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产品设计表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