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关键人物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汤奇学 编  页数:174  
Tag标签:无  

前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也终结了自夏启以来四千年的“家天下”,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之门,意义极其重大。    辛亥革命自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算起,至1912年2月清帝逊位为止,历时十八年又三个月。历史的进步总是以历史的创造者们的奋斗乃至牺牲为代价的。辛亥革命的成功正是一大批志士仁人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不少人革命未成身先死,用生命推动了历史前进。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的机缘也使一些竖子成名,少数非革命者甚至反对革命者也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的长河,星汉灿烂。本书选出十六个人作为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窥一斑而知全豹,希望读者通过这十六个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作为,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关键”一词,见仁见智,难以准确定义。化繁为简,我们的标准是:一、对辛亥革命贡献重大,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贡献;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革命进程中,或成功或失败,他们都是唯一的。    我们认定的辛亥革命十六位关键人物分别是:    孙中山,辛亥革命之父,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发起成立兴中会开始,奔走革命从不懈怠,“有志竟成”也是夫子自道。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是革命党人的精神纲领;他也鼓吹暴力革命,而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黄兴,本为一介书生,几经失败,成长为革命党军事领袖。他不仅能坐镇指挥,关键时刻还冲锋在前。如果说孙中山偏于思想,黄兴则更重实行,与孙中山形成绝配,故“孙黄”并称,其人、其事均为革命党人所景仰。    章太炎,大学问家。国是日非,使他走上改良主义道路,继又走上革命道路,他可以说是最早从旧营垒中杀出的革命家。他痛批康有为的改良主张,放言革命;在宣传新思想时,重视国粹,识见高于同侪。    蔡元培,以翰林加入革命队伍的第一人,此举使人们意识到清王朝呼啦啦大厦将倾,社会影响之大非他人可比。他于民国元年首任教育总长,给中国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更铭记于史册。    黎元洪,本是湖北新军协统,虽有些许新思想,但绝不是革命同路人。发动武昌起义的人多为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军中和社会上均无号召力,起义官兵有自知之明,故强迫黎元洪为领袖。他是少有的“被革命”的军政府都督,初则求保一命,当看到革命有成功之望,自己又无退路时,遂成了真革命,成了开国元勋。    熊秉坤,本为新军班长,普通的革命党人。辛亥之秋,一系列偶发因素致革命党起义计划为清方侦得,时机紧迫,又因偶发因素使起义不能如期举行,一时阴云密布,人心惶惶。关键时刻,熊秉坤率工程第八营起事,打响了第一枪。这无疑是武昌起义发令枪,武昌起义就此爆发,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陆皓东,孙中山儿时玩伴,孙中山最早的追随者之一。1894-年,与孙中山一起上书李鸿章,希冀清廷改革。次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组建兴中会,参与策划广州起义,绘制青天白日旗以作为军旗。起义流产后,他冒死去取秘密文件,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是为革命牺牲最早的烈士之一。    邹容,辛亥革命时期最具影响的宣传家。1903年,年仅18岁的他撰写了《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不二法门,革命风潮不可阻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革命军》文字浅近,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不数年翻印达百万册,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同一时期堪称第一。    吴越。辛亥革命时,受俄国虚无党的影响,不少人醉心于暗杀,其中吴越最为著名。其最突出处有二:一、著有《暗杀时代》,认为革命初起时,当以暗杀为初步,时机成熟后以革命推翻清王朝。二、1905年,为揭露、阻止清政府的假立宪,毅然去刺杀出洋考察宪政的五位大臣,造成极大的影响。    陈天华,著名的思想家、宣传家,著有《警世钟》、《猛回头》,前后翻印亦有百万册,是可与《革命军》齐名的革命宣传品。《警世钟》、《猛回头》的重点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指出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对列强唯命是从、压榨国人。1905年12月,为激励留日学生坚持反对日本颁发《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留下万余言《绝命书》,蹈海而死。    徐锡麟,光复会主要负责人,主张“中央革命”,即通过买官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然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清王朝资源变为革命的资源,发动革命推翻清王朝。1907年,他发动安徽巡警学堂学生起义,虽刺杀了安徽巡抚,但起义很快失败了。    秋瑾,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她既是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又是光复会主要成员。和徐锡麟相约发动皖浙起义,徐锡麟在安徽失败后,秋瑾亦在浙江被捕遭杀害。秋瑾为妇女解放写下了不少文章,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熊成基,1908年领导了新军安庆马炮营起义。是依靠会党还是依靠新军发动起义,这是革命党内部长期争论较大的问题。安庆新军起义前,多数人倾向于主要依靠会党。马炮营起义虽然失败,但促使革命党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动新军,于是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历史证明熊成基等人的道路是正确的。    焦达峰,湖南革命党领袖。武昌起义前即与湖北党入相约,一省起事,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22日,他与陈作新率领会党和新军起义,在长沙成立军政府,任都督。湖南光复,解除了湖北革命军后顾之忧,也推动其他省宣布独立。    清王朝被推翻,革命党居功至伟,自无疑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党可独揽全功。不可忽略的是,一些非革命者乃至反动人物如梁启超、袁世凯,有大功于覆清一役。    梁启超,清末舆论界巨擘、改良主义领袖,在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中,与革命党进行长期论战,对三民主义特别是暴力革命予以彻底的否定。但他也力主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宣传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比革命党要更全面、更深刻,很多方面更适合中国国情。其文字在文白之间,清新、流畅,为广大青年学子所好,一大批青年因此与封建主义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可以说,在批判、打击清王朝方面,革命党是正面进攻,张革命之旗,做堂堂正正进攻;梁启超的批判则是挖清王朝根基,殊途同归。因此,梁启超在民国成立后也被当做革命元勋,受到各界人士的赞颂。    袁世凯,一世枭雄,弄权有术,本已被清廷开缺回乡,武昌起义给他带来东山再起的良机。面对革命势力风起云涌,清廷无法应对,不得不把袁世凯请出山。袁世凯很快控制了局势,掌握战场主动权。于是,他一面和革命党议和,双方议定,如能让清帝退位,革命党许袁世凯以民国大总统之位;另一方面,他又张大革命党声势,恐吓清朝权贵,并指使段祺瑞等四十几位将领通电拥护共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允诺清帝退位后可享受优厚的待遇,如不及早定策,待革命党攻来,将一无所有。反复衡量,清帝宣布退位。革命党的第一目标——反清得以实现。在这里,袁世凯的动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北对峙的态势结束,没有再一次形成南北朝局面,也使日本利用中国内乱而有所图谋的计划被打乱了。就此而言,袁世凯对辛亥革命功不可没。    汤奇学    2011年7月12日

内容概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潮,冲破了君王专制制度的堤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新世纪的闸门……
《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等伟人的生平事迹。
《1911关键人物》由汤奇学编著。

书籍目录

引言/汤奇学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
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吴越:辛亥革命时期的“荆轲”
陈天华:以蹈海激励国人的革命者
徐锡麟:造反的巡警学堂校长
秋瑾:“鉴湖女侠”,巾帼英雄
熊成基:领导第一次新军起义
焦达峰:率先响应起义,成为“十日都督”
梁启超:亦是辛亥一元勋
袁世凯:给了清王朝致命的一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892年,黄兴与一位本地女子廖淡如成婚,婚后育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1893年,黄兴人长沙城南书院,同年,考中秀才。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溃败于蕞尔小国的日本军队,中国士人受到巨大的刺激,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发动起来了。维新变法运动在黄兴的家乡异常活跃。1897年,梁启超被聘到长沙时务学堂讲学,由南学会会长谭嗣同主编的湖南第一份报纸《湘学报》开始发行。不久,这场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被扼杀了,六君子的鲜血抛洒在菜市口。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外患频仍、国土沦丧、利权流失、急遽变革的时代,而腐朽的清王朝无力应对这一场空前的大变局。因此,革命的思想萌芽了。1895年,一位名叫孙文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召集了一批志士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革命的潮流滚滚袭来。黄兴正是生活、成长于这样一个大变局时代。青年人的血性、民族危机的加重、启蒙思想的传播开始汇合在一起,黄兴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开始走出“四书五经”时代,寻求新知识、新思想。 1898年,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荐,黄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武汉作为当时中国中部最大的口岸城市,较长沙开放得多,极易接触到新知识、新思想。此时,两湖书院开始向新式学校转变,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经学、历史、地理、数学、天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并且还有体操、兵法、军事训练和实弹射击。黄兴最喜爱的是历史、军事和中国拳术。在这里,黄兴不仅开始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及军事知识,而且能够阅读到《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明夷待访录》等反清书籍,还能读到维新派办的《时务报》、《中外纪闻》等报刊。并且“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戊戌变法时期十分活跃的汪康年都曾执教于该书院。这些条件使黄兴接触到一些西方现代思想,受到了思想的启蒙,更加认清了中国的深重危难和清王朝的腐败,并同情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这一时期,黄兴非常崇拜湖南人谭嗣同和唐才常,他们不尚空谈,是坐言起行的实干家,他的思想渐渐趋向革命。在两湖书院求学期间,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反洋教、杀洋人。颟顸的清政府在应对这场群众性的排外斗争中显示出其外交的无知无能,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慈禧携光绪“西狩”,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清政府被迫屈辱求和,与列强签订苛刻的《辛丑条约》。这一事件给年轻的黄兴以极大的刺激,他渐渐认识到清王朝已经无药可救了,唯有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才能真正地救国救民。1901年,黄兴毕业于武汉两湖书院,他写下一首名为《咏鹰》的诗,诗曰:“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这首诗表达了黄兴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一展豪志的愿望,革命的情怀隐约可见。

编辑推荐

《1911•关键人物》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11关键人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