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特吕弗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法] 安托万·德·巴克,[法] 塞尔日·杜比亚纳  页数:453  字数:320000  译者:单万里,朱晓洁  
Tag标签:无  

前言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给人的印象相当平和:特立独行的电影人,只为他的电影而生存,尊重并忠于观众,对媒体恭恭敬敬。特吕弗精心维持着这种温和的个性,尽管人们知道他经常倾心于他的女演员,而且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人们猜想的自传性质。他通过对大师的爱体现他对电影的平静的爱。他曾口诛笔伐1950年代的法国电影,猛烈抨击克劳德·奥当-拉哈(Claude Autant-Lara)、让·德拉努瓦(Jean Delannoy)或雷内·克雷芒(Rene Clement)的学院派电影,成为新浪潮的言辞激烈的发言人,可是他自己不也成了全世界公认的主流电影人吗?  弗朗索瓦·特吕弗被隐藏的一面更加令人感兴趣,尽管也许并不体面。曲折坎坷的童年时代,游走于犯罪边缘的少年时代,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言的伤痛,埋下了他一生都在遏制的暴力的种子。与社会的不断冲突,试图通过寻找“收容”他的“家庭”融入社会,他的学徒经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吕弗生命轨迹中散发着浪漫的芳香,将他与19世纪联系起来,人们可以称之为命运的印记。巴尔扎克(Balzac)成为他钟爱的一位作家并非偶然。青年时代的特吕弗与文化的关系几乎是自然的和原始的。萨沙·吉特里(Sacha Guitry)的《一个骗子的故事》(Le Romand'un tricheur)是特吕弗13岁时就稔熟于心的影片,如同影片的年轻主人公,特吕弗也是在学校之外自学成才,通过打零工、寻求友谊以及参加影迷俱乐部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年轻的特吕弗酷爱书籍与电影,因为它们是他的避难所:他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沉浸在他居住的街区影院的幽暗中,从中得到喘息与解脱。他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他喜欢女演员,希望有朝一日结识她们,拍摄她们,与她们相恋。很快,他为这些人物建立起了档案。对他来说,所有这些卡片、人名、片名、日期组成了一个充满各色人物的世界,其中包括作家、电影导演、男女主人公,这个人物群体帮助他忍受寂寞并逃避现实。此后,弗朗索瓦·特吕弗不停地充实和丰富他的档案——私人日记,情人、朋友或同事的书信,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文章,社会新闻,发票,处方……他将所有档案都保留下来,所有档案都被精心地放置在卡洛斯影片公司(Film du Carosse)的办公室里,那是他的影片公司,他的蓝胡子城堡(chateau de Barbe-Bleue)。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生活始终是他电影创作的丰富源泉、原始材料、故事宝库、贯穿他的生命的难忘时光的红线。从《四百下》(Quate Cents Coup)开始,他无疑就是他的作品中的那个孩子,通过安托万·杜瓦内尔(Antoine Doinel)这个人物编织故事,这个人物是他又是别人,因为电影中的这个孩子很快就属于所有人了。他的作品,即便不是他的童年的孩子,也可以说是他的童年的产物。谈到这个问题,克劳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指出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弗朗索瓦的年轻时代比别人的年轻时代更有趣。如果让我讲述我的年轻时代,我拍不出两部以上的影片!  然而,自传的因素远远不限于安托万影片系列。对特吕弗而言,成为电影人首先要忠于自己的童年,或者毋宁说要通过各种步骤重组自己的童年,从《枪击钢琴师》(Tirez sur le pianiste)到《朱尔与吉姆》(Jules et Jim)或《男人爱女人》(L'Hommequi aimait les femmes),他的影片无不如此。贝尔纳诺斯(Bernanos)在《月光下的伟人公墓》(Grands Cimetieres sous La lune)的开篇写道:“我的生命无足轻重!我只想让我的生命毕生忠于我失去的童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童年的我犹如我的祖父。”  弗朗索瓦·特吕弗充满诱惑和征服的激情,他拜访自己钟爱的大师,并且几乎毫无例外地与他们结为知己: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让·热奈(Jean Genet),亨利。朗格卢瓦(Henri Langlois),让·谷克多(Jean Coeteau),罗贝尔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亨利-皮埃尔·罗谢(Henri-Pierre Roche),雅克·奥迪贝蒂(Jacques Audiberti),马克斯·奥菲尔斯(Max Ophuls),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A1-Fred Hitchcock),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让·雷诺阿(Jean Renoir)……所有这些人都对他如师如父。在影片《绿色房间》(La Chambre verte)中,他通过弥留之际的朱利安·达维纳说道:“他们说有一个地方是空的,他们说画像还没完成……”他总是留下地方,给生者也给死者,包括那些守护他的心灵的大师们:巴尔扎克(Balzac),普鲁斯特(Proust),詹姆斯(James),乌尔里奇(Irish),雷奥托(Ieautaud),凯诺(Queneau),亨利·米勒(Henry Miller),刘别谦(Lubitsch)或卓别林(Chaplin)……然而,在这个经过挑选的大家庭里有一个位置是空的,那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唯一没有勇气承认的人:他的亲生父亲……   特吕弗去世前几个月病魔缠身,他想写一部传记,最后一次提到童年。他曾向朋友克劳德·德·吉夫莱(Claude de Givray)吐露心声:“在这种情况下,说实话,我想引用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一句概括出生秘密的话开始我的传记《我生命中的剧本》(Le Sceario dema vie‘能说出自己亲生父亲的法国人是很走运的。’”

内容概要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成就举世公认。21部长片,在许多影迷心中,部部经典。五十二岁的人生,他把自己献给了挚爱的电影。 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怎样一个人呢?外界历来有种种的猜测与误解。他本人在世时也一直有意无意保持着神秘。只是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里,他隐约描绘着自己生命的轮廓,如安托万·杜瓦内尔这个人物(让一皮埃尔·莱奥扮演的《四百下》中的少年、《偷吻》中的青年、《夫妻生活》中的新郎),以及其他影片中的人物(《美国之夜》中的电影导演费朗、《男人爱女人》中的勾引者贝特朗·莫拉纳、《绿色房问》中将生命献给死者祭坛而自己却未受到安慰的朋友朱利安·达维纳)。而现实中的弗朗索瓦·特吕弗,个性更为复杂;要全面地了解他,有必要写作一部传记。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众多朋友提供了大量证据,他本人也遗留下数量惊人的私人资料;基于这些丰富资料,本传记揭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多姿多彩的一生。 本书是一部值得仔细品读的传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为一位敏感热情的电影人写的传记。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安托万·德·巴克 (法国)塞尔日·杜比亚纳 译者:单万里 朱晓洁 编者:颜子悦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第一章 偷偷摸摸的童年(1932——1946) 秘密的童年 小普鲁斯特,穿背带裤的普鲁斯特 属于我的母亲 出走与谎言 拉谢尼,找呀找呀找朋友 我写信,你写信 一个骗子的故事 夏令营 战争是一场戏剧第二章 四百下(1946——1952) 零工 奇妙的套票 雷诺阿、威尔斯、布莱松 一个影痴的历险 伸手必被捉 轻罪少年犯 我不敢长久地凝望天空 一条遭到冷遇的疯狗 电影资料馆里的爱情 福布尔俱乐部 第一次拍闪光灯照片 用剃须刀割了25下 自愿服兵役 小偷日记 逃兵 我,弗朗索瓦·特吕弗,一个讨厌自己的自学者第三章 生活就是银幕(1952——1958) 在巴赞家 蔑视的时代 青年激进分子 新闻战 亮剑的轻骑兵 第一部片子 特吕维特和里弗 我敬佩您…… 奥菲尔斯 罗西里尼 作者策略 威尼斯1956 亨利一皮埃尔·罗谢 拍一部片子 贝尔纳黛特的裙子 明天的电影将是爱的行动 吉特里的故事 及时的瓦迪姆 顽童 玛德莱娜 告别评论界第四章 新浪潮(1958——1962) 酷暑 安托万出走 宠儿们的电影节 众矢之的 家庭的伤痛 新生活 两个平行的家庭 外国笔友 巴黎属于我们 伙伴优先 一个羞怯者的故事 凯诺风格的古迪斯 ……第五章 缓慢的岁月(1962——1967)第六章 平行的生活(1968——1970)第七章 电影人(1971——1979)第八章 未完成的画像(1979——1984)影片目录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作者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弗朗索瓦的生活非常规律:阅读、散步、在街区跑步、上学、在布列塔尼度暑假,在外祖母的有效监督下,有时也会发生一些让这个小男孩觉得讨厌或高兴的事情。首先是他父母的来访,他们很少来比尼克,因为夏天他们主要是去爬山,在法国的另一边,不过更多时候他们是在亨利一莫尼耶街的家中度过。弗朗索瓦·特吕弗对3这段日子的记忆非常伤心:“我和父亲处得还好,和母亲处得一点都不好。后来,我在读书过程中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我很少见到母亲,有时父母会在周末带我去他们那里。有时,母亲会突然显示母亲的权威,比如在外祖母家里,她要求我吃光那些我闻都不想闻的东西,比如扁豆之类的东西,一直吃到我恶心,吐到盘子里。于是,她就非常生气,把我关进小房间,然后对着她的母亲大声嚷嚷,指责她没有好好教育我,后来我意识到自己也有错,就哭起来。这种闹剧一次又一次发生,以至于我能预感一切,最后我害怕母亲来看我。我父亲对这一切只是一笑了之。我祖父不看也不问,只管躲到书房里读报。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对我很生硬,他从来不跟我说话,不谈书也不谈戏剧,甚至不谈他喜欢的军队。”还有一件事会干扰亨利一莫尼耶街的平静生活:到儒维西的祖父母家做客或度假。复活节或万圣节的时候,弗朗索瓦会去那里度假。有时,他会在那里呆的时间长些,经常陪祖父去工作间或墓地做石工。特吕弗家不谈文学也不谈新的演出,但是谈家庭。后来,少年弗朗索瓦怀疑祖母把他说的所有话都转述给了他的父母……有时,一家人这样消磨无聊的时光:“有意思的是,在儒维西:过的假期通常都是在马路边看周末出行的汽车驶过。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周六过得还不错,汽车都去了南方,周日晚上汽车又都回来了。全家人,包括我的外祖父母和小狗斯古,就坐在凳子上看汽车经过。”小男孩美滋滋地吃着外祖母用额德贝尔面粉做的大碗奶油,这也是弗朗索瓦·特吕弗一生中唯一真正喜欢吃的东西。属于我的母亲1942年8月,热纳维耶芙·德·蒙费朗死于胸膜炎与结核并发症。当这个让人担心好几个星期的消息传来,弗朗索瓦正在儒维西的其他祖父母家。他的家人先是聚在一起,可是这个10岁的男孩被赶到一边。几小时后,弗朗索瓦才被告知外祖母的死讯。大家想把弗朗索瓦留在儒维西,可是罗兰·特吕弗坚持把他带在身边,尽管雅尼娜不愿意。直到那时,这对30多岁的夫妇只是在周末家庭聚餐或周末度假时才跟孩子在一起。这个男孩时而忧郁时而狂躁,敏感而多疑,且有些体弱多病。

编辑推荐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给人的印象相当平和:特立独行的电影人,只为他的电影而生存,尊重并忠于观众,对媒体恭恭敬敬。   由安托万·德·巴克和塞尔日·杜比亚纳编著的《弗朗索瓦·特吕弗》向读者展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多姿多彩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弗朗索瓦·特吕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最权威的特吕弗传记,全面解读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的一生。
  •   如果配合广西师大出的《弗朗索瓦·特吕弗》一起看收获更大
  •   一生的传记,受益匪浅。
  •   内容详实,书好厚
  •   特吕弗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不晓得看过多少次*400下*了。如今终于读到一本翔实的传记,非常兴奋。
  •   看了特吕弗的《四百击》,该俚语的意思是“青春期的强烈叛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孩子不听话,打上四百下”。这和中国“不打不成材”的思路是相同的,强调通过家长在孩子少年时期的严格管束,来塑造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听话”,更“乖”,消磨孩子的个性,以达到使其更加符合既定的行为规范的目的。片中讲一个问题少年的逃学经历,听说是根据特吕弗自己的经历改编的,我发现法国人骨子里天生就潜藏着一种反叛与自由的天性,法国人有时很容易自由过头了,比如片中的小孩离家出走,可是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的他是得不到自由的,只能去偷,最后被送进少管所——青少年问题多半与家庭有关,比如他母亲外遇被逃学的他撞见,比如他虽偷了他祖母的钱但那书确是他祖母送给他的,可他母亲也一并没收并卖掉,他父亲对警察说从不打他,可我看却是经常以体罚相威胁,真正关心他的恐怕只有他那个哥们。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他从没看过海,正好少管所在海边,他捡了一个空从少管所溜出来一通狂跑终于见到了海——片尾这个长镜头很经典
  •   一本传记包含许多东西:导演一生作品成型的前因后果、私生活、情感等等。形象说来,一本传记其实就是个大杂烩,因而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对我来说,是这类书的风格吸引了我,纪实,贴切,幽默,不乏乐趣。
  •   名字比较多 有些无法深入阅读 慢慢看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