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茅盾  页数:11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这本书是企图在中国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同类性质的书,中国文的还没有过,东西文的,则以作者所知,也还是没有专书,法国de Harlez有《山海经》的翻译,然而专关于中国神话的著作,似乎还没有。英文中有一本《中国神话及传说》(详见本书篇末参考用书内所论),可是荒谬得很。所以此编之作,实在是“开荒”的性质,因而也只是“绪论”的性质。  二作者对于神话学的研究,自然不敢说有怎样的精到;所以此编之不能完美,自不待言。但作者并不忘记在此编的著作时,处处用人类学的神话解释法以权衡中国古籍里的神话材料。  三有许多意见是作者新创的,如言帝俊、羿、禹这一章,又如第六章对于《大司命》、《少司命》、《山鬼》等篇的解释。还有解释蚩尤为巨人族之一,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就是巨人族与神之战争;夸父与夸娥即一;“终北”、“华胥”之为中部人民的宇宙观;凡此一切创见,作者只凭推论,并不曾多找书本上的考据。但也不是以为无须多考据,无非因为客中无书,只好作罢。如得海内同志替这些臆说再多找些书本子的证据,自然很欢迎的。

内容概要

  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而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作者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全书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几个根本问题  自来中国学者对于神话材料的见解——对于山海经的议  论——西方学者对于神话的研究及其结论——中国神话僵死  的原因鲁迅和胡适的意见——胡说的反对——中国北部的神  话女娲共工及其他——中国中部的神话楚辞九歌——中国南  部的神话盘古氏——现存的中国神话是北中南三部的断片的  混合品第二章  保存与修改  最初的神话保存者——保存者同时亦是修改者——中国之神  话保存者史家哲学家文人——神话的杂货库山海经——山海  经著作人的问题——自汉至宋对于山海经著作人的意见——  明胡应麟的异说——杨慎的判断——山海经的著作时代——  尤延之王应麟的意见——陆侃如的意见——陆说的反对——  五藏山经的著作时代——海内外经的著作时代——荒经及海  内经之著作时代第三章  演化与解释  演化的原因——西王母神话之演化——山海经的西王母——  穆天子传的西王母——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的西王母——神  异经之东王公——演化与解释——历史派的解释神话——中  国神话之历史化——朱熹的解释神话第四章  宇宙观  各民族都有开辟神话——中国的盘古氏——与北欧开辟神话  之比较——女娲补天的神话——造人的神话——神们所居之  山昆仑——昆仑神话之演化——山海经及楚辞所记之昆  仑——淮南子的记载——十洲记的昆仑——山海经所记的烛  龙——中部民族的远方乐土观终北华胥列姑射——山海经所  记乐土第五章  巨人族及幽冥世界  中国神话之巨人族夸父——夸父与夸娥——巨人国之一的蚩  尤——涿鹿之战——巨人族神话之演化龙伯大人之国——山  海经所记的大人国——巨人和幽冥世界主者的关系——后土  冥王——冥国之守门者——幽冥神话之逸亡的原因第六章  自然界的神话及其他  何谓自然界的神话——日神山海经与楚辞之所记——“十日”  的问题——羲和的疑问——月神山海经与楚辞之所记——嫦  娥奔月的故事——月中的兔——吴刚伐桂——七宝合成的  月——龙城录之所记——日月出入之山——司日月短长及行  次的神——云雨风雷的神话——河海的神话——楚辞的河伯  与洛妃——湘君及湘夫人——山林水泉的女神山鬼——牛女  的神话——牛女神话的变迁演化——鸟兽的神话——精卫刑  天蜂蜜的神话和丝蚕的神话——凤凰鸾夔人鱼——四方的  神——山海经的四方神和淮南子的五方神——水旱疫神及主  水旱疫之鸟兽——其他的神司命国殇医药之神第七章  帝俊及羿、禹  中国神话的“诸神世系”问题——三个假定伏羲黄帝帝俊——  山海经关于帝俊的记载——帝俊与舜——羿是中国神话中之  海勾力士——淮南子所记羿之功勋——神性的羿与人性的  羿——禹的神话——禹在神话中之地位——禹之父及子的神  话——民族英雄的禹及启第八章  结论了

章节摘录

  没有神话分子而断定只有南方民族的神话,也不能因为《楚辞》中有些神话是属于北方民族的信仰观察而遂谓都从北方流传来。  中部民族的楚国确有它自己的神话,可从王逸的《天问》叙见之。王逸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曼,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俑傀,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王逸这一番话,有些是不可信的;譬如他说“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全出附会。屈原的时代,书写的工具尚甚繁重,书壁这事,很不方便。但他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儡傀,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大概可信。这些“天地山川神灵”,“古贤圣怪物行事99 9便是神话的材料。我们知道希腊古代的神庙及公共建筑上大都雕刻着神话的事迹;我们又知道现在所有的古埃及神话大部得之于金字塔刻文,及埃及皇帝陵墓寝宫的石壁的刻文,或是贵族所葬的“岩壁墓道”石壁上的刻文。可知在古代尚有神话流行于口头的时候,“先王之庙’’和“公卿祠堂”的墙壁上图画些神话的事迹,原是寻常的事。这些神话当然是本地的出产而非外来货品。《天问》中言及“昆仑”,言及“鳌戴山扑”,言及“羲和”,言及禹化熊而涂山女化石的神话,大概都是楚民族即中部民族自己的神话。  然而最足表现温带地方的中部民族对于自然现象的想象力的,是《楚辞》中《九歌》的几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中国神话虽多,但常见的是以一个个的独立神话为主,整个体系则杂乱无章,原因在于神话源头各异,体现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各个年代的文人或好事者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再创作”或引喻,因而鬼话变神话。如此种种,造成中国神话体系的复杂。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神话体系以及演变历程有个概况,推荐同时阅读一下三本图书:

    -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本可看作方法论的图书,展示了研究中国神话演变路线的方法和实例
    -程憬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一本依靠古文献研究中国神话演变历程的学术类图书,以言之有据为特点
    -陶阳&牟钟秀的《中国创世神话》:一本可看作横向比较中国各民族神话的田野调查报告

    这三本书不但展示了中国神话体系的概况,也演示了了解、研究神话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快速发现神话的来源,而且还可以发现各个年代——包括当代文人是如何编造神话,由神话带出他们的鬼话的。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是本遗稿,辗转半个世纪多才得以出版,个中故事实在令人感叹。
  •   所谓中国神话研究是西风熏沐下兴起的伪研究,要考察这种研究如果将古人信以为史的东西搞成了虚无的东西,就要对这种研究的历程做一个考察,茅公这本书自然是经典之作。
  •   虽说是开山之作,但非常经典,文笔和缓,娓娓道来。立意不求吸引眼球,引经据典的程度也不多,但分析透彻明白。初涉神话研究领域,此书是引入正途的入门宝典。
  •   神话的世界很精彩,想了解。
  •   不小心看了一本《山海经》不小心对里面的神话感兴趣,查了查就找到了这本书,看了看,从此开始,楚辞,搜神记 开始搜罗。套儿紧坑深,晕者慎入。
  •   茅盾先生在神话学研究方面的力作,曾经读过,现在收藏一本,挺愉快的。
  •   茅盾的神话学研究是相关专业绕不开的话题,书本身装帧印刷都很好。值得阅读
  •   开山之作,上课用的,很喜欢
  •   还没仔细看,书拿到手,感觉不错
  •   书不错,优惠时买的。尤其俗语小词典很实用,矛盾的也较好
  •   很不错 很好的书
  •   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完后,除了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外就是觉得书太薄了,要是再有下部就好了。
  •   启蒙教育了,算是一本论文,看着有些生涩。
  •   很简短,但是很清晰,值得一看。
  •   大师的随笔
  •   不苛求
  •   很好,物流很快质量不错
  •   是给朋友代买的 ,时间很准时,其他的 没有看见,不能枉加评论
  •   拘泥于那个时代, 作者对其他神话的比较学研究不算透彻, 比如说,创世就和西亚有联系.已经是开创了局面, 很多需要后来者深入.
  •   年头虽然早了点儿,但是研究神话还是绕不开这本书,印刷质量还不错。
  •   书较薄,包装甚是精美,内容不好作评价,毕竟不是我所希望的科普性书籍,应归为随笔较为合适。
  •   当消遣看看,用做材料引证还是不够严谨。
  •   神话的研究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