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

出版时间:2009-11-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薛涌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生前最大的疑问,也是总理温家宝深感不安的问题。西方的研究咨询机构也得出结论,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很难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甚至比不上印度。  本书从西方大学的起源讲起,结合作者自己在北大、耶鲁受教育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西方大学教育的种种先进的理念与实践,从而对比分析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缺失,力图给现在的大学生和执掌高教改革的官员描绘出一幅清晰的高等教育改革路线图,使有心者能够按图索骥,共同改正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草根才是主流》《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0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国内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章节摘录

  不少中国大学生对上大学的付出与获益比例表达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但“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中国青年报》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万名受访者中,34%的人后悔读大学,后悔就读大学的人中,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表示:“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另外,这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包括,“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占39.2 %。  老实说,既然有那么多人后悔上大学,我就劝告年轻人上大学要慎重。上大学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算的是投入产出。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精神行为,追求的是人生理想。对前一种人来说,问题很简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不合算就不应该上大学。对后一种人来说,中国的大学也远不是一个精神机构。学校、教授、学生,大部分怕是都围着钱转,能安心下来“坐而论道”的已经很少。大学未必能提供你所需要的精神资源。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要在大学中读下去。他们没有别的求学选择,不可能等到大学变好了以后再接受高等教育。毕竟,大学里还是集中了年轻一代的精英。所以,我索性脱离“惨不忍睹”的现实,抽象地谈一下在大学里应该学什么。  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比如,我们刚进北大时,一位老师恭喜我们:“你们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这就相当于过去的太学生呀!”可见,在他心目中,大学的模式还是太学模式。毫无疑义,太学不是个自治的学术机构,是朝廷管理的。太学生们有要求会到上面去提,等着上面解决,更不高兴时还可以抗议,甚至有人说这种行为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等等。但是,太学生不懂得欧洲行会的那些规矩:万事首先要所有的成员通过既定程序商议决策,未必要等着上面的权威来解决。从本书第六章《大学的诞生》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是自生的,从一开始就自我管理。上面的权威只是承认或支持其存在而已。所以,我劝大学别抱怨。现在大家很喜欢引用清华前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其实,这句话并没有点出大学的实质。大学未必靠几个大师转。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言归正传。大部分后悔上大学的人,后悔的原因是“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其实,我虽然不相信“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古训,但还是认为在大学里应该先学些“无用”的东西。我最爱讲的一个故事是:美国一位成功的企业经理骄傲地告诉他的欧洲朋友,他当年大学上的是Swart hmore College(一所美国有名的本科生学院),所学的东西和他的事业一点直接关系也没有。但是,他的大学经验却奠定了他一生生活质量的基础。  这话怎么理解呢?  第一,如果把“有用”定义为工作中的某种具体技能的话,大学教育的许多内容是“无用”的。比如,大学培养你对生活的敏感,帮助你体会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分享别人的感情,理解我们文明的源流,或者教育你更有效地建立人际纽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些都未必能直接帮助你找到工作,但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这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呢?  第二,即使从职业上“有用”的角度来考虑,也不应该狭隘地期待大学教你特别专门的知识。比如,前面记者约稿信中引用的那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对为什么要花一大半时间学英语感到不解。从这句话可以判断,他的汉语大概也未必能学好。我大学读的是北大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当年)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编辑推荐

  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I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大批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0条)

 
 

  •   大学生值得看看
  •   对于从事大学生教育培训的人员还是值得一看的。
  •   非常好的书,剖析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教育值得学习之处。作者在美国求学,有留学背景,看得透彻。
  •   真的很不错,真的很不错,可以购买
  •   很有观点的书,对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有所揭示与批判。
  •   薛涌先生的观点值得大家深思,就是400客服服务太差
  •   我们应该多关注关注教育问题
  •   家有学子,所以一直比较关注教育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待改进。
  •   值得一看的书。值得一看的书。
  •   一本关于教肓争论的书,内容挺不错。
  •   一本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书。
  •   还没开始读纸质的~之前有看过电子版的~感觉语言很犀利~说的很有道理~有点感悟~
  •   一针见血,深有感触
  •   直面中国教育的痛处,真的要改革了,要不然咱们伟大的祖国就后继无人了!
  •   好书,一针见血
  •   值得思考,对比,反思
  •   清醒认识
  •   书不错!!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好书推荐!!!
  •   送货很快,还没读,很满意。
  •   收获很大,好!!!
  •   内页里竟然贴有标签:巢湖学院图书馆藏书,并且有条形码,悲催呀
  •   书还没读,等读完了,再写评论吧
  •   很喜欢这本书,正在看~~~~~
  •   太棒了··good
  •   对比中美教育,以教育的本性出发,写教育的本质。
  •   帮人买的~似乎不错哈~?
  •   正在看,观点很犀利!
  •   很喜欢作者,喜欢作者的谈吐,喜欢作者的风趣。甚至里面提到的书,都会买来看。值得闲暇时仔细看看的。希望中华民族越来越兴旺。
  •   这本书是我们学校规定要看的,之前网上下载过,看了以后收获很大,感觉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
  •   恨大学期间没找到这么一本书指引方向,浑浑噩噩中,黄金时代就悄然而逝。
  •   了解了中国的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所谓精英教育的大致情况。
  •   目光尖锐
  •   中美高等教育对比
  •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有道理,讲的一些认识道理让我也很赞同,建议教育工作者都看看,特别是一些高校的领导者.....我们学生看看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高校教育和发达国家比是怎样的,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对学校的选择...
  •   希望中国教育介的领导都把这本书好好看看。
  •   高,实在是高,虽然有些艰涩
  •   老师介绍的,买来读读
  •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温家宝总理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
  •   对比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出发点完全不同。中国的大学培养全才,国外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就是开始培养精英人才的出发点。薛老师的观点和经验值得我们每人去借鉴。
  •   I ***e the books of Xie Yong.
  •   在书店看过薛涌写的《仇富》,就看看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评价。收到《北大批判》一口气读到夜深人静,真的太值得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员们认真品读和思考了
  •   还没看 但应该用得着 写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
  •   看了这部书,对刚入学的大学生会有很大帮助,在无法选择出去的情况之下,在现行体制下,怎样最大化地利用大学的资源,最充实地度过这四年
  •   虽然没看完,但感觉受益匪浅。
  •   强烈推荐的一本书。 对 学生,教育,都很有借鉴意义。
  •   看了一大半,作者把自己当年北大的时光都讲了,结合他如今对中国教育界的看法,我印象挺深刻的是他讲大学校长开高尔夫球课这个问题,挺诙谐的,还有掏粪乃国学,这人挺有思想的,值得看,还有他讲北大有个三角地引出民主等问题,都挺好,我觉得刚毕业的学生可以阅阅,听听薛伯伯的看法,买这本书是因为在青年文摘看到一篇文章说起它,青年文章彩版也挺有意思的。
  •   这本书点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细细阅读,收获很多。
  •   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对比让我们看到差距
  •   值得中国大学生看看
  •   《北大批判》,在封闭,报喜不报忧,浮夸风盛行的“极左”路线时期,类似《北大批判》这样的书是无望出版的。 类似《北大批判》的书之出版,这也说明“改革‘开放”的路线正确英明和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北大批判》一书能和读者见面,说明中国的教育(当然不仅限于教育)敢于正视自身的缺陷不足,这就是起步、前进、发展的开始。以此,我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自豪、骄傲。我已经看到了我国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力,阔步前进。关于中国的教育,温总理讲:“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 ”。我认为,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正视不足,听取不同甚至反面意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甩掉守旧包袱,依据科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中国的教育正像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在不久的将来,“北大、清华”一定能办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人才不断涌现,跻身祖国建设,中国的教育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教育改革的曙光正喷薄升起······。
  •   有益终生
  •   文章不错,受益匪浅,内容深刻
  •   平时多看些评论性的文章,不容易被这个社会所吞噬。
  •   很受启迪的一本书,推荐下!
  •   很多问题一针见血,顶!
  •   很透彻的剖析了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中国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思
  •   朋友的介绍,果然不错,很受启发
  •   书中说的全对,改正太难
  •   作为教师,最关心学生能从老师这里学到什么。这本书有些启发。
  •   具有批判精神很好。大家都人云亦云,相互唱颂歌,只会共同毁灭。可能意见不见得滴水不漏,但足以让人警醒。如果要讨论中国的大学之前、先讨论一下中国人的人性、中国的历史、再讨论一下将来人类的归宿,这书估计写不下去。高中的孩子喜欢,拿到学校看去了。我只看了小部分。
  •   这本书是在手机上下了电子书看的,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很值得思考,于是就又买了纸质的书。中国的高等教育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很值得一看啊~~
  •   还在阅读中,暂时不做评论。
  •   振聋发聩,耳目一新。读书而错过了本书,是一种遗憾。对教育部、校领导、教师、学生,每一个上过大学、准备上大学、关心大学、关心社会进步的人,都有参考价值。
  •   自已也上过大学,不过不是清华北大,但文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生很有同感,如果大学里有老师的指导方向(这种想法大学刚毕业时就有过,上大学时还没有清晰的发展方向,没有准确的定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如果我们有一个所谓的讨论班形式,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如果我再回到我的大学,对我来说无所谓名牌不名牌。只要有这么个环……
    现在只能是假设了,在工作中补习上学时浪费的时间,所走的弯路。我不想说我们的大学不好,但我的确在我们的大学里学的东西有限,也许是个人智商有限吧,呵呵……
    文中提出的视角很有参考性,在中国北大学习过,现在做为外人客观批评一下。觉得有帮助,但问题是怎么改变?怎么实施? 觉得作者有些立场让我不是很舒服,如果有些切实可行,或能将海外教育人才拉回国内,或许好些,客观评论很客观很好,可评论完后呢?一把一把的教育人才在外当终身教授?问题发现了谁回来默默作教育了?要不我们未来的一代都出国留学?
    个人评论,仅限个人,求同存异吧!也许觉得大学浪费了青春的这种觉醒本身就是自已的进步吧!
    传说中的那一代北大清华人……
  •   有点像快餐
  •   我们真的要学会教育自己,看了这本书会得到很多启发
  •   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明白是痛苦的,糊涂是可悲的。
  •   值得学习,中国教育很有问题,应该多学习,多改进
  •   人才培养,高校责不可待,但是外部的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有思想力。
  •   对高等教育的再认识
  •   看了电子书的前两章,深受启发,决定购买纸版书,一本自己看,一本给学生看。
    这本书指出了学生上大学到底要做什么,是学知识还是锻炼能力,到底锻炼什么能力,到底应该培养什么素质。我们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这些年越来越发现具有独立思想,能够自主学习思考的学生越来越少,我们的教育是出了问题的。
  •   看了薛涌最近的几本书,感觉他对中西社会有深度的了解。
    所以他的视野比较广,所说的话,有历史和西方的参照,比国内一般的学者眼光要高,要准。
  •   内容好又便宜~
  •   让人如梦初醒,早点看的话,我的大学生活不会过得如此颓废!
  •   很满意,有深度
  •   中国的教育是该反省反省啦
  •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   买的太多,来不及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