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为父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萧伯纳  页数:314  译者:译者:肖滨//陈盟//石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萧伯纳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音乐和美术评论家,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从不人云亦云、一味赞美,而是坚持独自感受、独立思考,敢于并善于对大师们挑刺、抨击,敢于说“不”。《以子为父》精选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经典散文。

作者简介

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中写了51个剧本,题材范围十分广阔,其中有许多精品。其作品多以情节曲折有趣,对话机智幽默,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著称。他的散文及评论,将哲人的思考、文学性的语言、英国人特有的保守和矜持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风格特色。本书收录了萧伯纳的一些经典散文。

书籍目录

  论父母与孩子  一 蔓生着光辉的云朵  二 以子为父  三 何为孩子?  四 拿答与亚比户的罪恶  五 制造野兽  六 小家庭,大家庭  七 孩子是恼人的东西  八 儿童栽培者  九 童年是有罪的一种状态  十 学校  十一 我的学业收获  十二 天才教师  十三 什么是我们不教授的,为什么?  十四 学校里的禁忌  十五 现代学校的所谓创新  十六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十七 儿童权利和义务  十八 孩子应不应该自食其力?  十九 孩子的幸福  二十 恐怖的永久假日  二十一 大学里的中学生气  二十二 新生的懒惰  二十三 无止境的课业任务  二十四 知识的风险与回报  二十五 英国式的体力强壮,精神怯懦  二十六 无知和软弱的风险  二十七 宽容的常识  二十八 亚大纳两的罪恶  二十九 实验中的试验品  三十 我们为什么憎恶学习,热爱运动  三十一 反基督  三十二 于鞭打之下  三十三 专门性教学  三十四 顺从和依靠  三十五 滥用顺从  三十六 上学的男孩和待在家里的男孩  三十七 孩子长大成人  三十八 意志力的冲突  三十九 蛊惑民心的政客之机会  四十 我们好争论的特性  四十一 我们必须在改造我们自己之前改造社会  四十二 崇尚礼貌  四十三 兄弟,荒野上风太大了  四十四 谋求之物:孩子的自由宪章  四十五 崇尚学习  四十六 关于儿童和狩猎的一项建议  四十七 父母不堪忍受的重担  四十八 动起来  四十九 孩子的权利,父母的错误  五十 关于父母,我们知道的-人少了  五十一 被遗弃了的母亲  五十二 家庭关爱  五十三 家庭的命运  五十四 家庭哀悼  五十五 艺术教学  五十六 世俗教育的不可能性  五十七 宗教:自然选择的产物  五十八 道德教育同盟  五十九 《圣经》  六十 艺术家崇拜  六十一 “机构”  六十二 对无政府主义的挑衅  六十三 想像  六十四 网政府遭威逼恐吓    关于去教堂的随笔  瓦格纳寓言(选集)  一 德文初版序言  二 初步鼓励  三 旧音乐与新音乐  四 十九世纪  五 未来的音乐  戒指的奴隶  亚瑟王  可怜的莎士比亚!  新戏与旧戏  西班牙悲剧和英国闹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智利寡妇  分离的道路  早跟你说过  最差的一个  教堂和舞台  清炖女主角  哈姆莱特  复活节的两出戏  红袍  滑稽喜剧的涌现  剧院  没有眼泪的易卜生  撒旦的救赎  莎士比亚在曼切斯特  提纯的戏剧  威廉永垂不朽  又见《潘趣与朱迪》  祝经理们平和安好

章节摘录

  孩子才是男人的父亲,是不是?  一直以来,你有没有好奇过,在一个国家里,首要的信条便是孩子的诞生要由人之教父陪伴?我们称教父为“天国之父”,并且限定两个凡人出席洗礼仪式,同时解释说他们就是孩子的教父教母,会为孩子寻求拯救,直到他长大成人。我有一一个教母,她便是以这种方式对我负责的。她将一本别着镀金别针,镶着边的《圣经》放到了我面前,比给我姐姐们的《圣经》略大一些,因为我的性别赋予我更重的责任。在此后的二十年中,我大概见过那个女子不下四次。她从不以任何方式暗示我如何去获得拯救。人们也会偶尔要我去当他们孩子的教父,如此轻率,让我确信他们忽视了在我的价值观中会与日俱增的厌恶感,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教父绝不仅仅是感召无助的萧伯纳这么简单的事。  一个有点逻辑的人都可能会争论说,如果上帝是人类之父,如果孩子是人之父,那么顺推下来,上帝在洗礼仪式中的真正代表其实就是孩子本身。但是像这类的难题并非普遍存在,因为它们暗中显示了我们小小的风俗习惯,或我们称之为宗教信仰的东西,有一定的内涵,或者说起初一定意味着一些东西,我们理解并且相信这些东西的存在。  然而,我的任务并不是要把已经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令人困惑,而是想把事情解释清楚。当然,仅仅以当下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作为样本出发,就已显现出种种问题,我们对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总是深感困惑。总体而言,不论我们的理论是什么,或者可能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我们的习惯做法就是把孩子当成是亲生父母的财产: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而孩子也允许他们这样做。孩子是没有权利和自由的:简言之,孩子的状况就是大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最痛苦最危险的状况,即奴役状态。为了减轻压迫,我们依赖于政党自有的影响力和公众舆论。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颜面不可能让他的儿子衣衫褴褛。并且,在绝大多数人中,父母最终还是靠子女抚养的。但在手工和工业奴役方面,对孩子的奴役根本不存在限制,或者是监控力度非常小。  奴役孩子的情况有两种,它们实际上是一回事:一种孩子是过分沉溺于父母的娇生惯养,另一种孩子是遭受父母肉体上的虐待。防止虐待儿童组织有效遏制了我们认为亲生母亲比继母,亲生父亲比奴隶监工更值得信赖的想法。为了制止父母无情地利用孩子赚取家用的行为,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但这类法律条令总是被父母们强烈地抵制,即使他们对工厂奴役的恐惧达到极致;除非受影响的父母能控制议会里的大多数投票权,否则目前此类法律的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由孩子来完成,女孩们扮演着保姆、普通服务员的角色,而男孩子们则充当受差遣的小工。在乡村里,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做一大堆农活。这就解释了法律为什么要迫使贫困的父母送孩子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即使是只能在有许多人的大班上学,父母也不能把孩子留在家中,而应该付费将孩子交由老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能使孩子们免受奴役。这种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是总体上,父母和孩子总是把彼此看成是两个阶级的人,而所有的政治权利却只倒向一边;并且,结果同他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情况完全相同。一方是黑人,一方是白人;或者一方获得解放,一方未获得解放;再或者一方被授予绅士头衔,而另一方则是平民百姓。自然法则在这种事上,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而政治权利则可以决定一切。但是,被剥夺的政治权利和结果导致一方受制于另一方,极大深刻的影响了两个阶级的关系,以至于直到政治关系瓦解也不能确定两者在自然状态下真正的关系会是怎样。

编辑推荐

  《以子为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以子为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萧伯纳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音乐和美术评论家,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从不人云亦云、一味赞美,而是坚持独自感受、独立思考,敢于并善于对大师们挑刺、抨击,敢于说“不”。《以子为父》精选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经典散文。
  •   不愧是诺贝尔得奖的书籍读过很受启发
  •   是原作水平问题,还是翻译水平问题,我说不清。但就现有文字来看,我觉得一般,原以为诺奖的书才买的,但实际看来也不过如此。所以,我们不要迷信诺奖。得奖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都能得奖。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你信不信,你不信我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