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法] 小仲马  页数:153  字数:178000  译者:李登福  
Tag标签:无  

前言

小仲马式的忏悔——多余的《茶花女》书应需而至,是我的一大快事。这次应约翻译《茶花女》,法国友人斯坦麦茨教授得知,就赠给我一种好版本。所谓好版本,就是有名家安德烈•莫洛亚作序,正文后又有注释,还附录了有关作者和人物原型的资料。无独有偶,译完小说要写“译者序”时,我又在书橱里发现一本应需之书,波罗•德尔贝什著的《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沈大力与董纯合译)。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写序的方向。最初想写的序题为《多余的茶花女》,是因为看了一篇批评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现象的文章。不料文章刚看过,就有出版社约译《茶花女》,全然不顾已有多种译本的存在。像燕山这样一家不大的出版社,本来就有自家的译本,为什么还情愿再出一份稿酬,约人重译呢?这倒值得有使命感的出版家深思。对我而言,约稿却之不当,受之又有“多余”之嫌,因此就要趁写序之机,找几条辩白的理由。现在想来未免多余了,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让市场去淘汰多余的吧。多种译本并存不算最坏的局面,可以比较优劣,不断提高译文质量,至少还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口味。设使某家出版社买了一部外国名著的版权,推出的却是一种拙劣的版本,那情况就更尴尬了:谁想重译都不成,最终倒霉的是读者和作者。小仲马就不会碰到这种尴尬事了,他的作品已列入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谁翻译都不受限制。如果小仲马在天或地下之灵有知,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中国争相翻译,一定会窃笑和得意非凡:广泛流传是一些作家成功的不可替代的标志。我说小仲马窃笑和得意,是因为他在本国还从未受如此礼遇,赢得一致的赞赏。说来也怪,在世界上,《茶花女》是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而在法国还称不上经典杰作,也就是说进不了学校的课堂。在课堂之外,《茶花女》在舞台上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还由威尔第作曲改编成歌剧,可以入选世界歌剧十佳;至于搬上银幕的版本就更多了,世界著名影星嘉宝等都演绎过茶花女。可见,从名气上讲,《茶花女》不亚于任何经典名著。就是在法国文学界,也无人不承认,《茶花女》是一举成功的幸运之作。一八四八年,小说《茶花女》一发表,就成为热点的畅销书。改编成戏剧四年后得以公演,又一炮打响。小仲马春风得意,成为文坛的宠儿。此后小仲马又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和戏剧,有些还轰动一时,总之,到了一八七年大仲马去世的时候,小仲马的荣耀已经完全遮蔽了父亲的名声。他拥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许多人眼里是他那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一八七五年,小仲马进入法兰西学院,可谓功德圆满,成为四十位“不朽者”之一。对于这样一位成功的作家,称颂者自然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乔治•桑、托尔斯泰、莫泊桑等名家,但时至今日,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最新的批评之作,就是摆在我面前的这本《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写于一九八一年,作者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披露《茶花女》神话的底细。书中第五页这样一段话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她将在祭坛上为资产者的体面而献身。”小仲马为自己虚构的“纯真爱情”辩白,对父亲说:“我希望一举两得,即同时拯救爱情与伦理。既然也赎了罪,洗涤自身的污秽,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指责我选择了一个婊子当小说的女主人公。有朝一日,倘若我申请进法兰西文学院,他们也无法说我颂扬过淫荡。”这段话又让我想起我本不愿理睬的、一种对《茶花女》的最轻蔑的评价,即说这是一部“玫瑰露”小说。写一个名妓的故事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名妓又确有其人,名叫玛丽•杜普莱西,一个沦落风尘的绝色女子。且不说纨绔子弟、风流雅士趋之若鹜,大仲马也与之有染;单讲小仲马,一八四四年二十岁上,就得到比他大半岁的玛丽的青睐,很快成为她的“心上情人”。可是一年之后,两个人就因争吵而分手,小仲马给玛丽写了《绝交书》。小仲马想跻身文坛,试笔不成,早就打名妓玛丽的主意,开始搜集写作的素材。就在玛丽患肺病咯血期间,他就把她献上祭坛,写成了小说《茶花女》,又改编成剧本,成功首演被称为十九世纪法国最重大的戏剧盛事。然而,小仲马的创作命运已定,此后不管他又写出多少作品,也只是绿叶,陪衬他桂冠上的那朵大茶花。《茶花女》是他唯一的,始终是他成功的基点和顶点,也一直是对他评价或毁或誉的起点和终点。此后小仲马的全部文学创作活动,都旨在逃出《茶花女》这个魔圈,逃出这块骷髅地,另建他的文学王国;他要走下原罪的十字架,坐上真正的文学宝座。于是,他开创了“命题戏剧”,主张“戏剧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重大改革,服务于心灵的巨大希望”。他按照这种主张创作的一些剧本,连题目都已命定:《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妇女之友》(1864)……于是,无论法国进入第二帝国时期,还是变成资产者显贵们的共和国,小仲马始终以伦理的权威自居,高举社会道德这杆大旗。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忏悔青春时期的“原罪”:“读者朋友,我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写了所有这些剧本,唯独第一种例外,那是我花一周时间炮制出来的,单凭着青年的胆大妄为和运气,主要是图钱,而不是有了神圣的灵感。”他所说的“例外”,当然是指《茶花女》,令人深思的是,围绕着给他带来最大名利的这部作品,他总是否定别人肯定的东西。想当初,小仲马写《茶花女》时,抛却功利的动机不说,他毕竟是写自身的一段感情经历,尤其这是同一个红极一时的名妓不可能长久的恋情,极具新闻看点,即使原本原样写出来,就可以成为畅销读物了,更何况是美化(艺术加工)了呢?小仲马自然不会简单地叙述同妓女的爱情故事,否则他就真的创作出一部“玫瑰露”小说了。他深感“同时拯救爱情和伦理”的必要,以免落个颂扬淫荡的恶名。因此,他一方面把这段放荡行为美化成“纯真爱情”,另一方面又准备为了伦理而牺牲掉爱情。应当指出,小仲马的高明处,就是通过忏悔的口吻来完成这种美化的。他采用忏悔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是模仿普莱伏神甫的《玛侬•列斯戈》,也是受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的启发。但是,一般意义的忏悔,总是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小仲马痛悔的是他在现实中莫须有的、仅仅在作品中才有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是他成功的创新。在小仲马的笔下,一次放荡行为转化为“纯真爱情”,阿尔芒一片真心追求茶花女,却总误解玛格丽特的真情。故事自始至终,两人都在表述这种心迹。更令人叫绝的是,阿尔芒和茶花女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认同,把他们不为伦理所容的关系纳入伦理的规范,获得合法的名分,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只可惜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酿成悲剧。F.萨尔塞一八八四年谈到《茶花女》时,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规则,也不理睬他所不了解的传统习惯。他将这个热辣辣、活生生的故事搬上舞台,再现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他却没有意识到引入生活细节的同时,就更新了戏剧的力量,进行了一场变革……这是舞台上所见到的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之一。”正是这种“热辣辣、活生生的故事”,给了作品以感人的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但小仲马认为这是要赎的“罪”,要洗涤的“污秽”。他认定《茶花女》的成功是他忏悔的成功。的确,伪装成纯真爱情的放荡,再加上忏悔的调解就既能满足那些有产者的欲望,又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了。然而,小仲马混淆了,或者根本没有分辨清艺术的成功和社会的成功。他错误地以为社会的成功就是艺术的成功。《茶花女》之后四十年的文学创作,小仲马在社会成功的路上步步攀登,不断地忏悔他的原罪《茶花女》。四十年社会成功的掌声和喝彩一旦静下来,他的众多作品摆到《茶花女》的旁边一比,就显得多么苍白。白白忏悔了四十年。小仲马仿佛要夺回那四十年,就在一八九五年亡妻之后,他又娶了比他年少四十岁的亨利埃特•雷尼埃。新婚半年之后,他便去世了。应小仲马临终的要求,家人没有把他葬到他家在故乡维莱科特雷的墓地,而是葬在巴黎蒙马特尔公墓,离茶花女玛丽•杜普莱西的香冢仅有百米。这也许是小仲马的最后忏悔。

内容概要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小仲马在《茶花女》里,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语言,抒写了作为一个人的妓女的思想和感情,希望和绝望。书中写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双双坠入情网,正当这对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便不择手段,寻找一切机会报复她。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她的临终日记才使阿尔芒明白她为爱作出了怎样的牺牲。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茶花女》、戏剧《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欧勃莱夫人的见解》、《阿尔丰斯先生》等。《茶花女》是他的成名作。小仲马的作品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

书籍目录

小仲马式的忏悔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阿尔努太太提出带我们坐小船游河,玛格丽特和普吕当丝欢欢喜喜地接受了。人们总把乡村和爱情联系起来,这样做很有道理。伴随在心爱女子周围的,最好的莫过于蓝天、芳草、鲜花、和风、田野和树林澄莹的宁静。无论怎么强烈地爱一个女子,对她无论怎么信赖,她的过去也无论怎么让人确信未来,这个男人还总难免多少有点嫉妒。假如您爱过一个女人,真心地爱过,您一定感到需要把心爱的女子与世隔绝起来,终日与她厮守。心爱的女子对周围无论怎样无动于衷,但是一接触男人和事物,她的芳香和完整性似乎就要散失几分。这种体会,我比任何人都要深刻。我的爱情不比寻常的爱;当然,我也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恋爱,但我爱的是玛格丽特·戈蒂埃,也就是说,在巴黎我每走一步,都可能碰到这个女人的一个旧日的情人,或者明日的情人。在农村则不然,周围的人我们从未见过,他们并不注意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也春意盎然,正值每年的宽恕的季节,又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对这样一个女人的爱就可以不为人知,可以毫无羞耻和畏惧地去爱她。青楼女子的形象,在这里逐渐消失。在我身边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我们彼此相爱,她名叫玛格丽特:她的过去已经无影无踪了,她的未来也没有一片乌云。阳光照耀我的情妇,如同照在最贞洁的未婚妻身上。我们漫步的地方多么迷人,仿佛天造地设,特意邀人回忆拉马丁①的诗句,或者歌唱思居多②的歌曲。玛格丽特身穿一件白衣裙,偎依在我的手臂上,夜晚在星空下,她又向我重复昨天夜里对我讲过的话。远方尘世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是它的阴影,并没有遮蔽我们的青春和爱情的欢乐图景。这就是那天骄阳穿过叶丛带给我的梦幻,当时我们登上河中岛,我躺在草地上,摆脱了从前羁绊她的一切人际关系,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一路采撷所有的希望。此外,从我躺的地方,我望见岸边一座赏心悦目的三层小楼,围一道半圆形的栅栏,屋前一片丝绒一般光滑的草坪,楼后则生长一片充满神秘幽静的小树林,那林中的苔藓,每天早晨都会覆盖昨日踏出的小径。

编辑推荐

《茶花女》:世界文学文库(插图本)

名人推荐

小仲马先生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隅,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欢节。只有《茶花女》永存。——左拉年轻时读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曾感动过,但以我现在的年纪自以为不会这样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马还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书列为爱读的名单中。——袁行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花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一直想买的书~这个版本太爱了
  •   大学时读过大小仲马的作品,觉得很不错,也希望儿子将来可以早早读到好的作品,于是提前买下了,因为现在我儿子才6岁。
  •   其实这种类型的书没什么好说的。都是经典了。
  •   名著嘛。。。而且很便宜,以前看过,拿来收藏
  •   名著,大家都应该看看。
  •   想起来看看就买了看,
  •   书的内容很好,也很感人。不愧是小仲马的成名之作,但是印刷得有些瑕疵,有的页印刷都歪了。不过价钱这么低,也还值了。
  •   恋爱的失败来自于对爱情的猜疑和不信任。无论做什么职业的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它的美好。
  •   就是中简单的插图质量不是很好啊。
  •   不像正版 包装不错 印刷很正 内容不错 性价比很高
  •   还不够便宜。。。。。现在买来还不准备看 有点后悔
  •   名著得多看看,有助于思考
  •   看着很无聊
  •   还没看,内容无法评价,但是纸张不太好,也就值几块钱。
  •   还不错,价格比较便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