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北京燕山  作者:郑红峰 编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它以本民族特有的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曲折地反映中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  《中国哲学史》围绕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详细阐述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哲学的特点。理论丰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供广大读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哲学第一章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之形成一、夏商时期宗教信仰形态二、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三、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四、早期的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第二章 孔子与儒学的发展一、孔子的“正名”思想二、孔子的“仁”与“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三、孔子的认识论思想四、孔子的天命、鬼神论第三章 道家学说一、“小国寡民”与“无为而治”二、“道”生万物的宇宙论思想三、“反者,道之动”的转化思想四、“为道”与“为学”五、庄子对道家思想的发扬六、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七、庄子的“齐物”思想第四章 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一、孙武“富国强兵”的军事思想二、“知己知彼”军事认知理论三、《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观念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一、墨子的“兼爱”思想二、“天志”、“明鬼”天命论三、墨子的认识论思想四、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五、后期墨家的逻辑理论六、“循所闻而得其意”的认识论第六章 《易传》与《管子》中的积极思想一、“道”与“器”二、《易传》中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三、管子的政治社会理论和“精气”说四、神秘主义的认识论第七章 战国时期的名家哲学一、惠施的明辨思想二、“离坚白”与“白马非马”说第八章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告子的人性论二、孟子提倡“仁政”及对儒学的深化三、“性善”论和“良知”的认识论四、荀子的社会历史观五、荀子的人性论和“人定胜天”的天道观六、“虚一而静”的认识论第九章 商鞅与韩非的法家哲学思想一、商鞅的社会历史观二、韩非的法治思想三、“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四、韩非的自然观第二编 魏晋-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一、黄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二、陆贾的《新语》三、贾谊的哲学思想第二章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谶纬之学一、董仲舒的政治理论二、“天人感应”的世界观及其认识论思想三、“性三品”的人性论……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的思想概述第四章 王充与范缜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第五章 王弼与魏晋玄学的兴起第六章 裴颇和欧阳建的哲学思想第七章 郭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第十章 韩愈、李翱的心性哲学与反对佛教的斗争第十一章 唐朝中期的哲学思想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第一章 李觏的经世致用思想与王安石变法第二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第四章 集理学之大成——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第五章 陆九渊、王守仁以“心”为本的哲学第六章 陈亮、叶适的哲学思想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第八章 王艮、李贽与泰州学派第九章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第十章 黄宗羲及其哲学思想第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第四编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哲学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第三章 变法维新时期的哲学思想第四章 严复的经验论哲学思想第五章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论第七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和较量,封建制终于战胜了奴隶制,先后建立了魏、赵、韩、齐、楚、燕、秦七个封建国家。秦国实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奠定了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先秦哲学随之产生和发展。春秋时期,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斗争十分尖锐。这时奴隶主贵族已经没落,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了更加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新兴封建地主势力和没落奴隶主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春秋时期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推动了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没落奴隶主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要人们听从于“天命”的安排。新兴地主阶级及其同盟者小生产者则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本阶级的利益,用无神论、唯物主义反对“天命”论的宗教有神论和唯心主义。这时哲学上的主要代表有:以墨子为代表的,反映新兴地主和小生产者利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反对奴隶制礼乐制度的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维护奴隶制礼乐制度的思想。两者之间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在反对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起来。思想战线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的斗争。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三个阶段:①萌芽时期。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以《易经》和《尚书·洪范》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一种联系。②诸子前哲学。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也发生了动摇。在《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伯阳父、管仲、史伯、医和、子产、晏婴等人,可以称为先秦诸子前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③诸子哲学。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以及名实、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每个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和发展,使这个时期的思想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从而促进了哲学的繁荣。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史》: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宋禅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源远流长,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凝结着中国历代思想家的大智大慧。中国哲学史——影响你一生的智慧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