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出版时间:200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彭志敏  页数:8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音乐史上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大破大立、探索创新的世纪,也是一个离经叛道、五彩纷呈的世纪。其中,代表着二十世纪各时期专业音乐发展前沿的先锋队,也就是被泛称作“现代派”(the Modemism)或“先锋派”(the AVant Garde)的作曲家们,以及他们所创作的现代音乐(the Modemmusc)或新音乐(New mll—sic)作品,还有他们所发明的和新音乐创作密切相关的新兴作曲技术,更是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遗痕,给人们提出了众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回眸既往,正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二十世纪的新音乐家们大都在“为创新而疯狂地奋斗”;其间,“新的流派和新的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大约每五年一次的周期)涌现出来”;种种听所未听的音响、见所未见的谱式、用所未用的方法、有所未有的现象和行为、闻所未闻的理论或口号等,在百年上下竞相沓来,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主义、纷繁复杂的体系、个性迥然的技术、离奇古怪的事件和创举等,在音乐生活中争奇斗艳,各领风骚。上述种种,一方面在无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拓展着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空间;另一方面,它们的超前式发展或跨越式挺进,又使新音乐与其受众间的距离在不断加大,使人们感到的问题愈来愈多,进而成为人们和它们相互贴近的客观障碍(乃至对立)。因此,对二十世纪的新音乐有所解释,且这种解释是技术的而不是描述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透视的而不是浅表的,是可供专业教学的而不是一般阅读的,就像我们在百年之前对待所引入的西方传统作曲技术那样,便成了继往开来的当务之急,也成了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主要动因之一。  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及其分析,是一件复杂而系统的事情。对于20世纪新音乐及其作品的认识,对相应分析方法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唾手而得;所涉及的问题和所要涉及的方面,也决不限于上述诸点。需要和任务都摆在人们的面前,困难和鸿沟也都不可避免。要跨越它们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并实事求是地参与新音乐作品分析的实践过程。

作者简介

彭志敏,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东方交响乐团团长。      彭志敏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季刊编委,《音乐研究》季刊编委。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民进武汉市副主委。      彭志敏教授长年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和研究,特别致力于20世纪新音乐、新音乐创作及其方法论研究。已出版《音乐分析基础教程》等著作6部(含合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所创作的探索性新音乐作品《山民印象》、《风景系列》、《八山旋读》等,已进入国际同行的研究视野。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勋伯格的《钢琴小品六首》Op.19——关于调性的“模糊、游移、隐退、淡化”和“自由无调性”第二章 勋伯格的《钢琴组曲》Op.25——关于“十二音现象”和“十二音体系”第三章 亨德米特的复调钢琴曲集《调性游戏》——关于“泛音音阶”与“音序调性”第四章 梅西安《二十次朝觐耶稣》第六乐章——关于主题结构的“象征性”与音高发展的“角色化”第五章 考威尔探索发明时期的钢琴独奏作品——关于“音丛和弦”与“拨弦钢琴”第六章 约翰·凯奇的预配钢琴作品——关于“音高结构”、“节奏结构”和“预配钢琴”第七章 乔治·克拉姆的《大宇宙》第一卷——关于“扩声钢琴”和“演奏作曲法”第八章 布列兹的《结构第一号》——关于“整体序列主义”及其预制与程序第九章 里盖蒂的《钢琴练习曲》第一卷第一首——关于“新里盖蒂主义”及其“复合律动”与“时间新观念”第十章 哈特克的钢琴套曲系列《向后现代致敬》——关于音乐“风格、语言和方法”的“综合、融合与整合”第十一章 依萨伊《a小调无伴奏独奏小提琴奏鸣曲》Op.27 No.2——关于“世纪末情结”和“末日经主题”第十二章 克然涅克《无伴奏獗大提琴组曲》Op.84第一乐章——关于“单一序列形式变奏”和“动机音型法”第十三章 瓦雷兹的无伴奏长笛独奏《密度21.5》关于音高核心及其“空间发散”与组织逻辑第十四章 贝里奥的双簧管独奏Sequenza VII——关于“单一媒体写作”和“音域音列控制”第十五章 斯托克豪森的单簧管独奏《友谊》——关于“音型的音区变奏”与“新标准音乐”第十六章 贝尔格的两首《闭上我的双眼》——关于“德奥艺术歌曲”和“元始序列歌曲”第十七章 斯特拉文斯基《一个士兵的故事》——关于“新戏剧音乐”、“新室内音乐”和“新音乐风格”第十八章 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关于“秘密的标题性内容”和“隐秘的标题性音乐”第十九章 萧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等——关于“音名动机”、“象征主题”或“特性集合”第二十章 克拉姆的《四个月亮之夜》第一乐章——关于新室内乐中的人声和打击乐器以及音色的分离与单声室内乐第二十一章 罗忠镕的《琴韵》——关于“材料拼贴”、“中国风格”和“十二音的五声化”第二十二章 斯特拉文斯基Movements第四乐章——关于音高序列的“自然循环”与“移位循环”第二十三章 潘达雷斯基《广岛殉难者的挽歌》——关于弦乐新音响第二十四章 威伯恩的《帕萨卡里亚》Op.1——关于20世纪新音乐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第二十五章 勋伯格的《色彩》Op.16 NO.3——关于“音色旋律”和“微音高运动”第二十六章 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Op.3——关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配器、织体和音色处理原则第二十七章 威伯恩的《小交响曲》Op.21——关于“浓缩的音高”、“独奏的合奏”与“流动的音色”第二十八章 贝尔格的歌剧《露露·间奏曲》——关于“序列派生”、“镜像对称”与“形式的内容依据”第二十九章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关于“自由十二音”及其对风格和表现的适应性第三十章 贝里奥《交响曲》第二乐章《啊!金》——关于新人声、新唱法以及语言、语义和语音的关系主要参考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很好,发货很快,很满意!
  •   没看过,帮同学买的,应该还是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