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尔文•汉森  页数:412  译者:宇琦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书的主旨是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怎样将此理论用于实际,尚在其次。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错误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确,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极少可非议的。为了让经济学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其若干基本假定,我不得不用非常抽象的论据,不能不有许多争辩——我愿意后者可以少一些。但我认为:我不仅得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我预测:那些与“经典学派理论”已结不解之缘者,要么认为我完全错误,要么认为我一无新见。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于提供若干材料,让别人判断时有所依据。为使各说依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可避免地会过于尖锐;假如有这种情形,我要请求读者的原谅。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好些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谓无以复加。不过,设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一定要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在论争之现阶段,我们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之一造,把经济学家之间之意见分歧明白提出。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差不多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能恢复。此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有何联系,恐怕我自己比别人更明白。在我自己看来,本书只是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读者看来,可能会觉得我在本书中观点改变,迷离无所适从。这种困难,并不因我改换名词而减轻。名词有必须改的地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这两本书之间的关系,可以简述如下:当我开始写《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做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许多进步,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推展为社会总产量论。不过当时先入之见已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所引起的后果并没有充分讨论。现在看来,这是该书理论部分(即第三、第四两编)的明显缺点。该书所谓“基本公式”,是在一定产量这个假定之下所得到的刹那图。在此假定之下,那些公式想指出:“何以会有若干力量,造成利润失衡,使产量必须改变。至于动态的发展——以别于刹那图——反倒不完全,非常模糊。本书则是:着重在研究哪些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本书却略而不论。货币经济的特征,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人们对于未来看法的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的数量。当前经济行为,虽常受人们对于未来看法的影响,而且看法又常在改变,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的方法,仍不外乎供求的交互反应。如此一来,我们的分析法与价值论衔接起来了。于是我们达到了一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学派理论,只是这个通论的一个特例而已。”——凯恩斯

内容概要

  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品。该书出版于1936年,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极大轰动,有人把这本书比喻为“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本书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附赠汉森于1953年出版的《凯恩斯学说指南》,是当时最畅销的凯恩斯主义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约翰?凯恩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甚至被学界公认为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在凯恩斯学说基础之上。
阿尔文?汉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美国最有名气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有“美国凯恩斯”之称。汉森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的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引论
 第一章 正名
 第二章 经典学派之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古典经济学派的前提与有效需求原则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 单位之选择
 第五章 预期与就业
 第六章 所得、储蓄及投资之定义
 第七章 再论储蓄与投资之意义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一般概念
第三编  消费倾向
 第八章 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
 第九章 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与倍数
第四编  投资引诱
 第十一章 资本之边际效率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第十三章 利率通论
 第十四章 经典学派之利率论
 第十五章 灵活偏好之动机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之几点观察
 第十七章 利息与货币之特性 
 第十八章 就业通论提要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资本的边际效率
 灵活偏好
 古典学派、借款基金学说和凯恩斯的利息论
 资本、利息和货币的性质与特性
 就业通论提要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物价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之改变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第二十一章 物价论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货币工资的作用
 凯恩斯的货币论与物价论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
 第二十二章 略论商业循环
 第二十三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诸消费不足说
 第二十四章 结语: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
 附: 凯恩斯学说指南
 商业循环
 略论早期经济思潮与社会哲学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引论chapter one第一章   正名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命名的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学派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有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一般的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种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十分糟糕。第二章  经典学派之前提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1)如何把定量(Given 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2)设雇用人资源适为此量,则各①资源的相对报酬以及产品的相对价值如何决定。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就业人口的多少、天然财富(natural wealth)的丰瘠、资本设备的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法加以说明。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就业者到底有多少,由哪些力量决定,则很少有详明理论。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因为讨论就业量的变动者非常多,而一讨论到就业变动,便不免牵涉到这种理论。我并不是说这个问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一向被认为太②简单、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就够了。①这是李嘉图留下的传统。李嘉图明白表示,他对于国民所得之数量——以别于国民所得之分配——问题,毫无兴趣。他这样做,实在颇有自知之明。其后起者不察,却用经典学派理论来讨论财富之本源问题。李嘉图于1820年10月9日致马尔萨斯信件中,有如下一段话:“足下以为经济学是研究财富之性质与本源之学。鄙意以为:经济学只研究社会各阶级通力合作所产生的产物,依何种法则,分配于各阶级。关于数量,实在并无法则可言,但关于分配比例,倒可以找出一个相当正确的法则。我愈来愈觉得,追求前者是劳而无功的,后者才是经济科学之真正对象。”②例如皮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第4版第127页)中说(重点是我加的):“在整个讨论中,除非明白声明其不如此,我们将忽略下列事实:即有些资源愿意,但事实上并未就业。这并不影响论证之实质,而可简化其说法。”两相对照,李嘉图明白放弃任何企图,讨论整个国民所得之数量问题;而皮古教授在讨论国民所得之专著中,反以为不论有无不自愿失业之存在,同一理论都能适用。Ⅰ经典学派的就业理论,表面上简单明白,实基于两大基本前提,而对于这两个前提本身,则差不多毫无讨论。该二前提为:Ⅰ.工资等于劳力的边际产物。换言之,一个就业人员的工资,乃等于因把就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值的净损失。所谓净者,即将因产量减少而可避免的其他成本开支已经减除之谓也。设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力的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Ⅱ.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换言之,每一个就业人员的真实工资,在就业人员自身估计中,适足使该实际就业人数继续工作。恰如第一前提因竞争的不完全而产生例外,同样,设可就业人员组织起来,则第二等式亦未必适用于每一劳工。这里所谓的负效用,是指一切理由使个人或团体宁肯不工作,而不愿接受比某种最低效用更低的工资。第二前提与所谓“摩擦的”失业并不冲突。因为把这个前提应用到实际生活上,总要顾虑到适应的未能尽臻完美,因之不能有连续的充分就业。例如:或由于估计错误,或由于需求的时断时续,以致各种专业化的资源的相对数量暂时失调;或由于若干变化的未曾逆睹,以至于产生时间间隔,或由于从一种行业改为另一种行业,中间须隔许多时日,故在非静态的社会中,总有一部分资源在改业过程中暂时无业;凡此种种都可引起失业。除“摩擦的”失业 以外,还有“自愿的”失业,也与第二个前提不冲突。所谓“自愿的”失业,就是因立法、社会习俗、集体议价、适应迟缓、冥顽固执等种种关系,工人拒绝或不能接受相当于其边际生产力的产物价值为其工资,以导致产生失业。但“摩擦的”与“自愿的”二范畴,概括一切失业。在经典学派前提之下,不可能再有第三范畴——即我下文所谓“不自愿的”失业。第一编 引论 经典学派用这两个前提,来决定就业资源的数量,其例外与修正处正如上面所述。第一前提产生就业的需求表格,第二前提产生就业的供给表格;就业数量则决定于一点,在该点上,边际生产物的效用恰等于边际就业的负效用。由此推论,则只有四种方法可以增加就业人数:(1)改良机构,增加远见,以减少“摩擦的”失业。(2)降低劳力的边际负效用,以减少“自愿的”失业,前者可以用增雇一人所需提供的真实工资表示。(3)增加工资品(wage-goods)工业中劳力边际生产力(用实物计算)。工资品乃皮古教授所创名词,应用起来很方便;货币工资的效用,即视工资品的价格而定。(4)使非工资品价格的上涨程度超过工资品价格的上涨程度;再加上使非工资劳动者的开支由工资品转移到非工资品。据我了解,以上是皮古教授所著《失业论》一书的大旨——此书是经典①学派就业理论的唯一现存的详细说明。经典学派的两种失业范畴,能够概括一切失业现象吗?事实上,总有一部分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但无工可做。一般而论,只要有此需求,现行工资下的工作人数可以增大。经典学派认为这和他们的第二前提并不冲突。理由是:在现行货币工资之下,劳力的供给量固然可能大于劳力的需求量,然而这种情形的产生,就是因为劳工间有公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①对于皮古教授之《失业论》,下文第十九章附录中,有较详细批评。低工资而工作;只要劳工们肯把货币工资降低,就业量自会增大。因此这种失业,看起来好像是“不自愿的”,实际上并不如此,应当列入由于集体议价等原因所引起的“自愿”失业范畴中。这引起我两点观察:第一点涉及劳工对真实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实际态度问题,在理论上并不重要;第二点则非常重要。让我们暂时假定: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币工资降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使得一部分现在就业人员退出劳工市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推论:说现行真实工资率,确实是劳力负效用的准确衡量呢?不一定。因为,降低现行货币工资,固然可以引起一部分劳工退出劳工市场;但假如由于工资品价格提高,以致现行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工资品较前减少时,却不一定产生同一现象。换句话说,也许在某种范围以内,劳工所要求的就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货币工资,而不是一个最低限度的真实工资。经典学派一向暗中假定着,这点对于他们的理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如果劳力的供给函数并不以真实工资为其唯一自变数,则他们的论证完全崩溃,实际就业量将非常不确定。经典学派好像并没有感觉到:除非劳力的供给只是真实工资的函数,否则他们的劳力供给曲线将随每一次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因此他们的方法是和他们的特殊假定分不开,不能用来处理通常情况。日常经验也确切地告诉我们:在某种限度以内,劳工所要求规定的,不是真实工资,而是货币工资——这种情形,远非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是通则。 工人虽然常常抵抗货币工资的降低,但并不是每次当工资品价格上涨时,他们就不肯工作。有人说,如果工人只抵抗货币工资的降低,而不抵抗真实工资的降低,实在是不合逻辑的。我们以后(本章第三节)将举出理由,说明这倒并不像骤看那样不合逻辑;而且也亏得是如此。不过不论是否合乎逻辑,经验指出,工人的实际行为确是如此。而且,说不景气之下的失业现象,是因为工人不肯降低货币工资而引起的,也显然并不与事实相符。如果说美国1932年的失业原因,是因为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或坚持要求一个超过经济机构生产能力所能负担的真实工资率,也很难让人置信。有时就业量变动特别大,而劳工的生产力或劳工的最低要求(以实物表示之)却无显著变动;工人在不景气时,也不比繁荣时更为顽强——远远不是这样;劳力的物质生产力,也并不在不景气时变小。这些经验中得来的事实已足构成初步理由,令人怀疑经典学派分析是否合适。货币工资的改变与真实工资的改变,其间关系究竟怎样,对统计研究的结果想必饶有兴趣。如果变动只限于一种工业,则真实工资的改变大概与货币工资的改变同一方向。假如改变及于一般工资水准,则我们可能会发现,货币工资与真实工资的改变方向不仅不相同,而且常常相反:货币工资上涨时,真实工资下降;货币工资下降时,真实工资上涨。这是因为在短时期内,货币工资的下降与真实工资的上涨常与就业量的减少连在一起。两者各有其相连的理由:就业量下降时,工人比较愿意接受减薪;当产量减少而资本设备不变时,劳力的边际生产力增大,所以真实工资提高。如果现行真实工资确实是一个最低限度,低于此时,愿意就业人数不管怎样不会大于现在实际就业人数,那么除了摩擦的失业以外,不会有不自愿的失业。不过说事实上一定如此,则亦不近情理。因为,即使工资品价格上涨,真实工资下降,但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而就业者,常常还比现在实际就业人数多。假如这是真的,那么现行货币工资能够购得的工资品不能准确衡量劳力的边际负效用,因此第二前提不能成立。不过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非难。经典学派的第二前提产生于下列观念:即真实工资乃定于劳资双方的工资议价。他们当然承认,实际所议的只是货币工资;他们也承认,劳方肯接受的真实工资率与当时货币工资之高下也有关系。不过他们认为,劳资者价决定货币工资,货币工资决定真实工资。 因之他们认为,只要劳方肯让货币工资降低,真实工资也随之降低。说真实工资常与劳力的边际负效用趋于相等这句话时,当然明白假定着,劳工可以自己决定其认为可以接受而工作的真实工资率,虽然他们不能决定在此工资下的就业人数。总之,传统的看法认为,劳资双方的工资议价决定真实工资。因此像雇主间有自由竞争,劳工间无各种组合,设立种种限制,则只要劳工们肯这样做,他们总可以使真实工资率等于在此工资下雇主愿雇人数的边际负效用。 如果不是这样,则真实工资与劳力的边际负效用并没有理由趋于相等。我们要注意,经典学派的结论并不只适用于个人:如果一个人肯接受他同伴所不肯接受的工资削减,则此人可以获得就业机会;经典学派是要把他们的结论应用于全体劳工身上的。他们又认为他们的结论同样适用于闭关经济体系(closed system)或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一员;而其所以适用于后者,也不是因为后者有若干特征,或因为当一国减少其货币工资时,将影响其对外贸易。这些当然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他们结论的真实性,也并不基于当货币工资总支出(total wage bill)减少时,银行制度以及信用状况会起某种反应,因此产生许多间接影响。这些将于第十九章中详加讨论。他们的结论只是基于下列信念:在一闭关机构中,当货币工资的一般水准降低时,则至少在短时期内,一定会有若干(虽然不一定成同比例)真实工资的减少。这可能有例外,但例外并不重要。说真实工资的一般水准定于劳资双方的货币工资议价——这种结论, 并不一望即知其为真,历来却很少人设法证明或否定,实属令人诧异。这种假定,与经典学派的一般论调也格格不入。经典学派告诉我们:价格决定于边际直接成本(marginal prime cost),而边际直接成本又大部分决定于货币工资。则当货币工资减少时,我们想,经典学派会说:价格将几乎作同比例的改变,而使真实工资与就业水准大致不变;如果对于劳工有许多得失的话,那是因为边际成本中有许多因素并未变动,致使劳工蒙受损失或获得利益。经典学派之所以未曾循此思路追究下去,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劳工可以自己决定其真实工资率;一部分大概是因为他们有先入之见,认为物价定于货币数量。而且,劳工可以自己决定其真实工资率这一个命题一经成立,又和另一个真命题混在一起,以致真假难分,是非难辨。后一个命题是:劳工们总可以自己决定,他们愿意在何种真实工资率之下达到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所谓充分就业者,即在一特定真实工资率之下所能有的最大就业量。总结起来,对于经典学派第二前提,我们有两点非难:第一点是关于劳工的实际行为的。当物价上涨、货币工资不变以致真实工资下降时,一般说来,现行货币工资下的劳力供给量不会低于物价未涨前的实际就业量。说一定会低,无疑是说:在现行货币工资下愿意工作而实际并未就业的人们,只要生活费用稍微提高一些,即不再愿意工作。然而这种古怪假定,却好像贯彻于皮古教授《失业论》全书之中,而为全体正统学派所默认。第二点更基本的非难,将于以后数章中再加发挥。这点非难,发生于我们不能同意经典学派的假定:工资议价决定真实工资的一般水准。经典学派作此假定,实犯重大错误。因为,劳工全体也许并没有方法可以使得货币工资的一般水准所能获取的工资品,与目前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相等。劳工全体也许并没有途径,可以借工资者价时货币工资的修改,而使真实工资率降低至某特定水准。这是我们的论点。以下我们要指出,决定真实工资的一般水准者,主要是几种其他力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将为本书主题之一。我们将说明,我们对于自己生存其中的经济制度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怎样运用的,一向误解甚深。Ⅲ个人或团体间关于货币工资的争执,虽然常被认为是决定真实工资的一般水准的,其实争执对象全非如此。因为劳工的移动性不能完美,所以工资与从事各业的净益(net advantage)并不趋于绝对相等;故设个人或团体,让其货币工资比别人相对低,则其真实工资也相对低,这已构成充分理由,使他们抵抗前者。反之,当货币的购买力改变时,全体劳工都受影响,要对每一次由此引起的真实工资的降低都加抵抗,实属不大可能;事实上,除非由此引起的真实工资的降低达到了极端程度,普遍都不如抵抗。而且,劳工这种态度(即抵抗局部的,适用于一二工业的,货币工资的削减),对于增加总就业量所加的阻碍,其严重性远不如抵抗每次真实工资的降低那样厉害。换句话说,关于货币工资的争执,主要是决定如何将真实工资总额分配于各劳工团体,而不是决定每一个就业人员的平均真实工资:后者乃决定于另一组力量,这以后我们就会知道。劳工组织的效果,只是保障其相对真实工资,至于真实工资的一般水准,则决定于经济机构中的其他力量。货币工资的降低,往往不能普及于全体劳工,因之劳工们加以抵抗——虽然现行工资所能购得的实物还超过目前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反之,真实工资降低,而相对货币工资不改变,可以使总就业量增加,因之不加抵抗——除非降低程度太大,使真实工资低于目前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在这点上,劳工们自己的经济学,倒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比经典学派经济学更为到家。亏得是如此。每个工会对货币工资的降低,不管降低程度怎样小,总要作若干抵抗。但是工会却并不想在每次生活费用稍为上涨时即行罢工,所以工会没有像经典学派指责的那样,阻挠总就业量的增加。

编辑推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最经典作品;附赠有美国的凯恩斯美誉的阿尔文•汉森的经典导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7条)

 
 

  •   政治精英、商界领袖、中产阶层的必读著作。随书附赠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的导师的经典导读!
  •   拿到书,发现运送途中有破损,略感不快,但内容的吸引,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本书呢,就是力图挽救“经济学危机”而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凯恩斯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这本书呢可谓是经典之作,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不妨可以看看!
  •   最近读凯恩斯的通论,真是大开眼界。 据说,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一般人很难理解他的思想。当凯恩斯主义政策出现恶果的时候,总是有人辩护说,这其实是偏离凯恩斯主义的结果。有一个故事说,凯恩斯某次参加一个讨论会,事后说:在座的只有我一个人不是凯恩斯主义者。
  •   很多中国人的凯恩斯跟这位凯恩斯关系不是很大~~ 中国人对一句话的理解程度很厉害~~可是对于整个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把握真的不敢恭维~~ 见过几个经济学家们关于凯恩斯的争论~~ 他们所谓的对立的观点在这书可都是不可分割部分~~ 都是内在统一的~~ 可是我们的部分经济学家们把内在统一的观点怎么说成了对立的观点~~ 不知道为什么? 建议先看关于解释凯恩斯主义的书籍 在看这个~ 那样效果可能更好~~~~~~~~~~~~
  •   凯恩斯的经典经济学著作,这本书中不仅有关于经济学理论的独到见解,亦有作者对当代金融市场中夹杂的人性感性认识的创见,他在《通论》中“长期预期”部分得出一个投资结论:“职业投资是一场令人无法忍受的游戏,任何一个没有赌博习性的人,都会对之惊慌失措;即使是那些好赌之徒,也要对这些习性付出适当的代价。”巴菲特因此感慨道:"凯恩斯的这一评论是关于投资最深邃、最精辟的论断。”
  •   凯恩斯经典之作,宏观经济学之大成
  •   凯恩斯经典经济学著作,不解释。
  •   凯恩斯学派创立的标志,经济学必读著作。
  •   看完了国富论,看完了主流的经济学原理,那么就应该看看凯恩斯和李嘉图了
  •   凯恩斯的经济学名著,上课时教授说过无数次,但价格太高一直没买,趁打折小出血一把,要好好研读,但书的印刷再好点就更美了!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第一本书。政治精英、商界领袖、中产阶层的必读著作!
  •   求学时分读过凯恩斯,特意买来此书珍藏。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理经济危机,凯恩斯功不可没。此书是他毕身心血所在,读者务必珍惜!
  •   凯恩斯的经典之作,看懂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   这本书是改变世界的一本书,买回来我才发现不是凯恩斯的原书啊,是解析导读。凯恩斯文字功底太烂了,写本书语言不通顺,估计也就他自己能看懂
  •   萨缪尔森不愧是最后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内容很深刻,看的时候是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在看。我觉得是一本适合仔细阅读学习的书。书的封面设计,排版都不错。
  •   凯恩斯经典著作,对理解政府调控行为很有帮助
  •   凯恩斯的经典之作!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   凯恩斯的经典之作,期待内容~ 慢慢品读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写的书,大学时就应该看 现在补课
  •   经济学经典,引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成长
  •   凯恩斯的名著,虽然看不大懂……
  •   跨时代的凯恩斯著作,想有所造诣,不读读他的书实在是遗憾
  •   好厚的一本书的,凯恩斯的,就当教科书来看
  •   凯恩斯的成名作,战后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   对凯恩斯思想了解的最好书籍。
  •   朋友推荐,服务非常到位,此书为凯恩斯名著,值得一看。
  •   这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必读书籍,也是经典。读之有用,读之回味无穷。大爱。
  •   但凡对现代经济学有兴趣的朋友,此书必读之,书中提示了当代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对于研究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书,希望有志于经济学研究与实践的朋友应该买来一读。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第一本书质量不错
  •   经济学的一本经典著作,经济学必读之书
  •   经典好书,但比较难于看懂,必须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知识才可以。
  •   宏观经济学经典之作。质量很好
  •   经济学的经典著作,5折活动价买来收藏。
  •   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 它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不过 读懂它你得先有点西方经济学基础的 还有排版可好 纸张也很好 字体也很大 距离也适当 看起来不累
  •   我还没有来得及看这本书,因为学宏观经济学,买这本书多了解一下
  •   这本书还不错。想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可以看一下
  •   哈哈,我对宏观经济学很有兴趣,这本书当然要读啦,,这个版本的书很不错,很丰富
  •   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好好收藏
  •   经典的经济学书,配合《动物精神》一书看更有收获
  •   经济学经典名著哈。好好学习一下子。
  •   经济学专业必读之书
  •   还没有开封,我不太懂经济学,希望能对我有用!
  •   书很不错,但适合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人阅读
  •   经济学的著作,还没有看完。
  •   好厚的一本书哦,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大师巨作。建议看之前,先读遍经济学一本通之类的书,他实在是太专业化了。
  •   学经济学必备的课外阅读,不学经济也可以做个了解。
  •   一本值得想研究经济学这方面的人看的好书,推荐。
  •   对于学经济学的我来说,必看的书,呵呵,也推荐一下
  •   书的质量很好,价钱合算,作为经济学的学生一定会好好拜读!
  •   人家说这书,要学经济学还得真的要看,嘿嘿,不过还没看,期待是好书喂。
  •   经济学很通俗的通读之作,值得一买
  •   经济学很深奥,但很有趣,期待走进它。
  •   这是一本好书,有助于经济学学习
  •   很好的一本书。另人惊喜的是,还附赠了导读,真不错。
  •   经典中的经典,皇冠的明珠,凯恩斯主义深入到每个国家,涉及所有人,书的质量还可以
  •   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第一本书,堪比《资本论》的巨著。
  •   凯恩斯主义流行有他内在的原因!国家干涉市场同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
  •   西经老师的推荐,凯恩斯主义多次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他的著作无疑值得拜读
  •   很好的一本书,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10本书之一!
  •   读此书,更好的了解凯恩斯主义
  •   就业利息,关于百姓生活。。
  •   同学在看货币战争,同时向我推荐了一下这本书,很经典,正在研读中
  •   是一本帮助你了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书
  •   喜欢经济,所以买了很多本经济类书,这本是最满意的,因为书和书店里德一样价格却便宜了好多,很满意这本书
  •   看懂政府、明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   经济类推荐书籍,很经典的著作
  •   看这本书,会对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经典。
  •   经典的力量,很强大,还没有时间看
  •   质量非常好,只是内容是导读。。。
  •   书很不错,不过可能一次买太多书了,导读没送
  •   非常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
  •   经典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很经典的一本书,要用心的去看。
  •   一部影响世界经济的经典之作
  •   对于了解经济的大学生来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不过不太好读懂。。。。
  •   经典基础学科教材
  •   很好的书,轻质,对于学管理的人来说该有基本经典之作
  •   通过阅读此书,可有助于读者对宏观政策进行跟深层次的解读
  •   经典大作,必须学习,学习中
  •   能够准确把握未来的经济走向,必读之物,太棒了哈哈!
  •   挺好的 是正版 经典的教材
  •   经典,内容太多,需要静下心来细读
  •   对我来说,经典就是很难看明白而且不容易理解的好书
  •   还说什么呢,经典书籍这么便宜的价格,质量非常好,绝对超值,收藏了
  •   内容丰富,不愧为经典之作
  •   经典书目,质量很好,纸张很有手感,来当当买书就是图个放心
  •   很经典,但不喜欢这个翻译,后来重买了一本
  •   这本经典,即使我不看,我也要拥有它。
  •   大师经典,值得品味
  •   经典的好书啊。。。。非常好
  •   好,书不错,内容经典
  •   经典!无与伦比,值得好好研究,
  •   内容也经典 价格实惠
  •   经典书籍 还不错
  •   经典,值得看一下
  •   和国富论一样的经典
  •   不管你认同不认同它的观点,它都是经典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翻译的稍稍有点难懂,估计是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总体上还是很好的一本书、、、
  •   学经济的,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之一,对学习金融知识有帮助
  •   一句话,赞,适合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的人拜读并且能很好的提升自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