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江山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二毛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前言

  和二毛认识十多年了,结缘是因为他的诗和菜,缘牵也是因为他的诗 和菜。 最早是在成都,二毛开的“川东老家”菜馆,我和作家柳建伟去吃饭 ,一吃就喜欢上了,从此那里就变成了我和朋友们固定吃饭的场所。有时 候我到别的地方吃饭,还会叫二毛来一起吃,和他聊吃,听他讲菜。 后来他去了北京,开了“天下盐餐厅”,还是因为菜联系着。他来成 都,或者我到北京,无论时间如何紧,都会想法在一起吃顿饭,就菜论菜 ,天南海北地聊,漫无边际地侃。菜吃得过瘾,人聊得开心。 我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二毛做的青菜牛肉煨锅,青菜是最普通不过的芥 菜,牛肉是平常不过的牛肉,经过二毛的一番调弄,再放到锅子里边慢慢 煨着,一边煨一边吃,味道就不同了。青菜脆润清香,牛肉细嫩爽滑,淡 淡的辣、淡淡的麻,还有蒸腾的热气,给人在家的感觉。 二毛离开成都后,因吃不到这道菜,我一度有些惆怅。去年冬天,春 节前,我和夫人逛菜市场,当看到绿油油的青菜,竟突然想起了二毛,想 起了他的青菜牛肉。 二毛是个会做菜的诗人,他现在几乎是用菜来作诗了。二毛的美食诗 歌我喜欢,我儿子也很喜欢,尤其是那首《饮食与美女》:“谁能告诉我 体温要达到几成油热/情欲该拿到什么火候/才能使美女细嫩可口”。我儿 子还专门让我向二毛转达对这首诗的赞赏。 什么是菜?什么是诗?菜即是诗,诗即是菜。诗人兼厨师的二毛认为 一道好菜的创造亦如一首好诗的创造,需要才气和鬼气的想像,需要流浪 式的体验和下到民间去获得悟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也曾写过一段时间的诗歌,我虽然喜欢吃,但基 本不做菜,请二毛到家里做客,也是由夫人下厨,所以我只能算是一个比 较知味的人,说得高级一点,也算是一个知“食”分子。 和二毛聊天,多是谈美食,但和这样一个美食家谈美食,是有压力的 ,所以我常常会讲在欧洲游历时吃到的东西,谈我对西餐的理解以及中西 菜之间的融合。二毛总是认真地听,认真地想,对于有些食材和有些烹饪 方法,他会刨根问底,然后再慢慢融入他诗一样的美食中。 对于我的美食乱侃,二毛的评价是:“很敏感细腻,很特别,和一般 文人对菜的表述不同,完全可以出一本专著了。” 说是这样说,我的美食写作目前仍停留在嘴边上,二毛却在报刊上开 起了美食专栏,集结文字即将出版,可喜可贺。 如果非要给朋友定分个类,我和二毛算是“菜友”,君子之交淡若菜 ,淡菜之交味更浓的那种。好了,废话不多说了。现在,请品尝二毛给大 家奉献的这道文化美食大餐。 阿来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饮食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五辑,配有精美插图数十幅。分别从美食与江山,美食与江湖,美食与文化等角度,讲述了各路美食的源流、历史,以及与传统文化、市井生活的种种关联。
  由于本身阅历丰富,作者对食物的理解也可谓独树一帜。既谙熟历史掌故,又熟悉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上至庙堂宦海,下至市井闾巷,文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生动的人间烟火画卷。其中,你会看到一道道令人馋虫大动的菜肴,一幅幅鲜为人知的名人生活图景,更能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带给人的雅趣和智慧……

作者简介

  二毛,诗人、美食家、美食创意师。60后,四川酉阳人,大学时代专业为数学,80年代曾做过教师,是上世纪80年代莽汉派诗歌代表成员之一。90年代弃文从商,与黄珂、李亚伟等好友在成都、北京等地开设餐馆,成为当代新派川菜和江湖菜的领军人物。现为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经营报》、《南都周刊》美食专栏作家。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宫廷里吃酒席
 但为美食不顾身:鱼藏剑和酿菜
 原来曹操也是美食家
 美食江山一把抓
 闲话明朝宫廷菜
 乾隆的宫廷菜生活
 西膳房里花样多
 当国家开宴会
第二辑 江湖上吃酒席
 江湖吃酒规矩多:洪门酒阵和供神吃喝
 江湖吃酒规矩多:袍哥开年会
 钟磬宴与民间祭典
 猜拳行令下酒菜
 谈饮食话风水
第三辑 知食分子
 诗情洋溢美食间
 孔子的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不食人间烟火:道家与药膳
 大唐烧尾二十年
 诗人请吃粥
 饮茶醉水:最是风雅说斗茶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醒园录》:一部被忽略的美食巨著
 诗歌是菜,菜也是诗歌
 食色双全《金瓶梅》
 可以吃的词语
第四辑 民国吃家
 民国美食地图
 一方名菜一方人
 蒋介石的食养
 鸿门险宴代代开
 千叟宴与苏菜汇
第五辑 厨里乾坤
 穿越“历史灶台”的美丽女厨神
 姜还是老的辣
 称心如意菜
 吃相 相吃
 这样才叫美食家
 吃你的豆腐
 饮食的行为艺术
 吃的工具
 醋意?醋味
 把握火候
 柳叶花刀说刀工
后记

章节摘录

  这么多茶点中,乾隆最喜欢的一味点心是八珍糕。其具体做法是:人 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实十二两、建 莲二两、糯米面四两,八种材料合在一起磨制成极细的面,然后再加白糖 八两,和匀后上笼蒸制而成。 按照规制,乾隆进餐的时候不能与皇后和嫔妃进餐,只能与皇太后一 起进餐,但也只是食案摆在一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桌——这也直接 反映了皇帝唯我独尊的地位。 谈到皇帝和嫔妃的进食规则,我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 现代流行的清宫戏中,皇帝晚间召幸妃子侍寝时,_般都被演绎成“翻牌子 ”的模式。但据我的考证,实际上,至少在乾隆时期,皇帝准备临幸哪个 妃子,是采用“赐食”这种更隐晦也更文雅的方式的。 也就是说,皇帝准备到哪个妃子的宫里过夜,就会在用晚餐的时候, 派人送一份到那个妃子的宫里,也就是暗示晚上皇帝会来,让其作好接驾 准备。比如,史载:“乾隆三十八年年七月六日,顺妃接皇帝赐膳”。也 就是说当天乾隆去了顺妃的寝宫歇宿。 当然,这也是皇帝生活中的一个“小花絮”。 话接上文,由于南北方厨师不遗余力地“融合性”创新,所以,乾隆 时期的宫廷菜体系日渐完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到了下一代嘉庆皇帝登 基时,很多有名的大厨也都被保留下来。于是,往后到了慈禧、光绪时代 ,宫廷菜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品类,也是很大的门类——“乾隆菜”。 另一方面,乾隆数次下江南无意中也促进了江南菜,特别是淮扬菜的 发展。如今的很多江南名菜一说起制作背景,大抵都会有一个乾隆下江南 的故事。虽然具体情节很多已无法考证,但大的背景却是没有错的。比如 松鼠鳜鱼、铺雪黄鱼、大煮干丝、油泼豆听、鱼头豆腐、虾仁锅巴、叫花 鸡等名菜,都属于与乾隆有关的“典故菜”。 说起叫花鸡,大多数人就算没吃过也会听说过。传说,这道菜是明末 清初的江南大才子钱谦益让家厨发掘的,而之后变得天下皆知,其实也与 乾隆有特别的联系。传说,有一次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巡狩,一天,他微 服出外游玩,临近中午时分经过一个叫做“求翠楼”的酒楼。看到里头人 来人往很是热闹,于是乾隆就迈步来到楼上的雅间。一看菜单,乾隆发现 其中一个名为叫花子鸡的菜居然要十两银子。他顿时来了兴致,说道:“ 叫花子吃的鸡也值十两银子,上来一个看看。” 很快菜上来了,只见店伙计先端上来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盘和一个大铜 盘,然后又送上来一个大泥蛋子。眼见此景,乾隆惊诧万分,但见跑堂的 把泥蛋子在铜盘上用力一摔,泥块碎裂,霎时香味四溢,里头露出一只白 里透黄的肥鸡。吃时鸡肉肥而不腻,五味俱全,入口软烂,令人称奇。乾 隆登时食欲大开,几乎把整只鸡吃完。 待到酒足饭饱要付账时,乾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带银子出来。身 为皇帝的他从来没遇到这等尴尬之事,又不好与小民纠缠,于是抬腿就走 ,跑堂的自然拦住不让走。争执之下,乾隆答应写一幅字送给店里,算作 餐费,还说这幅字至少值一千两银子。 乾隆所题的对子气派十足,更将店里的菜品大大夸赞了一番,叫做: “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这副楹联据说现在还在被使用着 。 现在,叫花鸡成为了杭州名菜。其起源传说各异、版本不一,却都有 一个相似之处:最初的叫花鸡根本没什么讲究,不过是叫花子捡到冻死的 野山鸡,用树叶和泥巴把鸡糊上,烧到泥巴开裂,再摔开食用。只不过日 后经过饭店和文人雅士的开发后,才成为传统名菜之一。 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菜名风雅。乾隆酷爱汉文化 ,一生以风雅自诩,身边的司膳太监和御用文人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就 给菜式创造了许多吉祥华丽的名字,比如凤凰卧雪、龙凤呈祥、宫门献余 、雪度寒秋、龙凤赏月、玉狮青松、雪月桃花等,非常有诗意。 第二个特点是原料珍贵,多数食材都是贡品,包括各种山珍海味,可 能有些一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比如清汤虎丹这道菜,就是用小兴安岭东 北虎的睾丸为主料做成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虎丹用鸡汤炖煨三小时以上 ,再经过复杂处理,然后切成薄如纸一般的片,摆成牡丹花状装盘。 而明月照金凤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梅花鹿的眼睛(清 代美其名日“明月”,又叫“鸳鸯月”)。具体做法是;去掉鹿眼周围的睫 毛和杂物,用手帕包起来,再以六根细竹签顶起,放到上好的鸡汤中煨炖 ——要求是眼珠不能破,同时又要熟透。待鹿眼蒸熟后取出并改刀,再放 入凉鸡汤和鸡蛋羹中蒸制,成形后装盘,用鹅蛋围绕着摆放。这道菜的特 点是补血壮阳,味道清透,同时也是清宫著名的养生菜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图案造型,菜品中的食材一般都讲究多种搭配,或 者附上各种酿菜。按照清宫的规矩,皇帝是不能吃由单一食材烹制的“寡 妇菜”的。所以,御膳所需食材一定要拼合起来制作。 另外,清代宫廷菜十分强调菜品的配色和造型,荤菜都是用素菜做围 边配饰,这样不仅看上去色彩斑斓,营养上也能够保证均衡。例如,有道 菜叫乌龙追月,其实就是海参围绕着中间的一枚鸡蛋,这“乌龙”就是海 参,“明月”则指鸡蛋,看起来爽心悦目,听起来也确实够雅致。 第四个特点是刀工精细,量菜下刀。在刀工上,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十 分讲究“量口下刀”,即食材改刀的标准以每一口能吞下为宜。比如,做 红烧鱼就用让指刀法,干烧鱼用兰草刀法,酱汁鱼就用菱形花刀,清蒸鱼 就用箭头刀法……种种刀法适用于不同的食材,可说是非常讲究。 第五个特点是调味细致,多味复合而层次分明。比如干烧鱼的口味, 在清宫档案记载中,其味道要求是“梯子口”——先甜、中咸、后辣,把 味道分得非常细。 总体来说,自乾隆以后,宫廷菜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正规的体系,也为 后人的再创新作了很多尝试和积累。P29-31

编辑推荐

  “北京食神”开说家国天下饮食男女,一本书写尽庙堂江湖五味人生。  以文化入味,以诗情佐肴,以情怀成席,以古典为文——诸多文坛大腕鼎力推荐的美食文化佳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碗里江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0条)

 
 

  •   碗里江山,是北京天下盐餐厅的老板,诗人兼厨师的二毛先生,一本有关于美食的新书。书的副标题是:诗人大厨的“美食心经”,虽然我对现代诗不太感冒,但是二毛先生对美食的诸般杂谈,确实让人颇为心向往之。
    本书共有五大章节,内容包含宫廷、江湖、人物及食材等等,杂文三十九篇,涉及内容天南海北,通达古今,皆是作者这几年为《中国经营报》《南都周刊》美食专栏的杂文精选。抛开给天下盐餐厅广告不提,可谓篇篇精华。打开书页,就使人不禁浮想联翩,恨不得立即出门,饕餮一番。各种典故,养生方略,食材妙用,奇人趣谈,林林种种,杂谈古今,令人不禁举著而遐思。
    读书中间,我就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美食呢?这个问题确实不好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地,有些人说山珍海味,没错,这个确实是。有些人说家常风味,没错,这个确实也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自己吃的舒服,那就是美食啦,所谓“美食心经”,就是用心去感受自己所吃所喝,达心即可通达美食。
    拿我来说,我喜欢街头巷尾的小吃,除了卫生条件看起来真的很差的小店以外,都乐于尝试。吃这些小吃,完全可以无所顾忌,不用遵守什么礼仪规范,怎么好吃,怎么舒服,就可以怎么来。比如吃夜市烤肉,喝多了,吃爽了,光着膀子也没人管你。再比如吃面,拿书中所举汪曾祺所言:吃面不吃蒜,等于瞎扯谈。二毛所语:吃面不出声,面味儿减五成。该是吃什么,就是吃什么的范,所谓心经,就是直通本意。妈妈菜,才是真味道。
    那么文化呢?这个不是问题,美食当前,大肆饕餮一番,首先是好吃,其他都是次要。文化于美食而言,好比作料,能够让人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使人一吃,就想起,某某古人,曾经为此放声歌唱,而我今天同吃此美食,到也占了一占这种风范。
    最后再次推荐二毛先生的《碗里江山》,这本书可以收藏作为手边闲杂书籍,随手翻上一翻,相信可以开卷有益。
  •   我是二毛的忠实读者,自从他在《中国经营报》上开了美食专栏我就每期必读,并全部剪下来做成了剪报,现在已有厚厚的5本了。他的文章简洁明了、诙谐幽默,不但有美食的烹调方法还有美食后面的文化和历史,让人读了以后像是喝了浓郁的高汤,回味无穷!继续支持二毛!
  •   初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北京东方银座地下的超市里,随手翻开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回到办公室后就马上下了订单。收到书以后很久才开始慢慢品读,佩服作者对美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得让我领略了一番中华美食的源远流长。作者可算是在美食领域博古通今,文字方面妙语连珠,非常推荐喜欢饮食文化的朋友都来读一读,看看古代的帝王将相,是如何与美食结缘的。
  •   一位诗人,因为热爱美食,开了一家餐厅.
    一位美食爱好者,因为知识渊博,在经营餐饮同时,研究了大量的关于美食的历史,字里行间,既有渊博的美食典故,又有丰富的下厨经验,这是一位绝对的食神!
    喜欢这本书!
  •   外封精美,小16开本,内容生动风趣,读后大有感悟,增长了许多美食菜名,典故。书中每一章都配有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图片(一张或两张) 在本书第三辑“知食分子”中第一章诗情洋溢美食间中作者认为《楚辞》中 招魂 一篇乃屈原所作,但直至现今《招魂》的作者依旧没有明确定论。一说乃屈原所作,一说为宋玉补作,作者此说未免有武断之嫌。
  •   非常经典的美食文化。
  •   有文化的美食书
  •   一直都美食特别感兴趣,不过这是是替姐姐买的,好像是央视10套的节目里推荐的。应该不错。
  •   和一般的写美食的角度不同,还不错
  •   很高兴得到一本如此美妙的小书,文字很幽默,内容很丰富,风格很清新 一本美食书籍丝毫没有油烟味 感觉就是一个字 好!
  •   饮食也是一门文化,能用文字把味道写出来并且勾引的唾液腺分泌不断的人不多,二毛算一个。
  •   从美食开始~~引古论今,由浅入深,很有意义!~
  •   书底有几个名人给此书写的评论,沈宏非说:二毛是写字的人里面最会做菜的,做菜的人里面最会写字的。书里引经据典 从孔子的话到慈禧的野史,从东晋的名画到法国国宴,超级佩服能用短短几十个字把一道菜说的活灵活现诱人口水的高手!四川就是出吃货@@
  •   写尽五味人生,道尽生活乐趣!
  •   饮食文化丛书
  •   文化饮食
  •   文笔精彩,从饮食谈到江山,从容不迫,大有收获
  •   五味俱全
  •   真想吃遍天下
  •   有内容,文笔好,像评论的那样,作者可能是作家里面做菜做得最好的,做菜的里面写得最好的。
  •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好看!
  •   实用有趣,阅读享受,值得推荐
  •   吃饭虽然说很重要,但把吃饭和工作放在一起考虑,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   同事很讲究生活,好像是看报纸介绍买的
  •   写的还不错,长了不少知识
  •   我好吃,也希望别瞎吃,所以买来这本书看看,不错,至少我能学到不少知识。
  •   是报纸文章结集成书,有的读起来感觉急就章,但总体看是一本好书。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大家一读。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看看
  •   虽然有些烹饪技法还是懵懂,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不错~能看进去,不算枯燥~
  •   还不错吧,角度和一般写美食的不太一样
  •   很新,给个好评.第一次在这买书。很给力哦
  •   一买来就开始看了,不错
  •   买的多,打算一本本慢慢享受
  •   给喜欢烹调的我很多启示
  •   可以试试看 还不错 想去那里吃东西啊
  •   京味十足!
  •   妈妈想看的书
  •   挺喜欢的,书不错
  •   书很好,也比较及时送到,满意
  •   吃不光是学问
  •   吃乃我之大爱,一定得买!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对于吃货来说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哈哈
  •   把美食融于礼,把美味融于笔,作者无论是文笔的简洁动人还是其“食神”的金字招牌,都不妄阅读此书一回。总有令你神往与心醉的地方。
  •   想了解下北京美食,买了。还不错,介绍了北京老的新的不同的菜式和特点
  •   尽享美食文化,文笔也不错,值得一看。
  •   饮食男女,天下食物都有着地区性的历史和故事。
  •   比较轻松,喜欢美食美文的可以读得很愉悦。
  •   看了此书,可以品位到中国各式菜品的文化味道,尤其是很多菜品典故的由来。美中不足的是作者过于自夸自己开的饭店,有借机做广告之嫌。
  •   饕餮之人 多了解一些饮食文化知识
  •   不错,一边追溯饮食文化,一边谈烹饪心得
  •   喜欢饮食文化的可以读一读
  •   碗里有江山,看如何指点
  •   吃的文化
  •   吃货必备,写得有点意思,值得推荐。
  •   不是純食譜滴書,追溯吃滴歷史
  •   碗里有诗味自佳!
  •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人多,所以天也大,要学的还很多啊!
  •   还没看完,暂时不发表什么评论,只是喜欢这类写吃的书,民以食为天嘛,哈
  •   全是介绍好吃的,文笔还成,不错
  •   睡觉前的读物。
  •   期待好新发现
  •   总觉得这样的书只能消遣的时候看看。
  •   比起柴火灶一书,这书内力散了
  •   可以看看,前面的序有点烦,就不用看了
  •   还没看,冲着书名买的
  •   吃货们的最爱
  •   很期待。正在读~~~
  •   老爸很喜欢,呵呵
  •   很特别的议题,好看
  •   很多很好的知识,也想下厨做饭了
  •   比较和我的胃口
  •   吃是一种有话啊,看人家吃是一种自虐啊,不过数码,就分享一下 啦~\(≧▽≦)/~啦啦啦
  •   闲暇时可以看看,长点见识
  •   长点知识,这种书适合借着看,有点用,又没用。
  •   书有包装,不错
  •   不像诸多文坛大腕鼎力推荐的那么好,历史考证偏多。太正经了,不好玩。
  •   因为妈妈的柴火灶买了这本书,更喜欢那一本,童年的馋虫经过岁月的洗炼变成了令人食指大动的文字,读一篇可以下一碗白米饭。不过文字和菜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去吃过天下盐的人哈哈。
  •   我是在看了二毛在《看天下.成都尚川》专栏的文章后,决定买这本书的,但书中收录的文章没有专栏的文章好看,有点失望。
  •   读起来轻松愉快,算是近年来难得的谈论饮食的小品书。
    虽然包含的历史故事都不算新鲜,但是也都合题。
    价钱是高了点,但是阅读性也不差,将就吧。
  •   认真读读其中的文化!
  •   书里图片是黑白的,看不出菜肴的色、香、味来,看去黑呼呼的一团,这菜好与不好,全没了比较,逊逊逊……
  •   天下大事唯其好吃
  •   碗里江山
  •   吃的世界,另番江山
  •   包装不错,有塑封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明显是凑合着出书
  •   还好吧,看看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