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晓毅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观察农村的社会冲突,这对于正确理解农民,理解农村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的大量研究不同,这项研究涉及的问题更广泛,它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著作。  《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是作者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多年研究后完成的,凝聚着作者的理性思考。《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的理论分析和调查报告部分,将影响今后许多从事农村研究的人。

作者简介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到农村发展与农村环境、农村贫困、农村社会冲突等方面,曾发表《村庄内外》(合著),《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合著),《环境压力下的草原社区》,主编《斯科特与中国乡村:研究与对话》、《中国12村贫困研究》,翻译著作有《国家的视角》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一、外生的社会变迁二、社区庇护与社区瓦解三、夹缝中的转型第二章 公共资源与社会公正一、农民社会冲突与农民的公正二、改革的逻辑和公共资源三、土地,生存与生产四、森林,谁的投入五、集体企业的伦理价值第三章 农民利益表达一、提供合法性的官方话语二、远离农民日常生活的官方话语三、不公平的官方话语四、夹缝中的表达第四章 社会变迁中的地方实践一、农民价值的内在矛盾二、农民社会与公共权力三、农村地方实践的意义第五章 地方化和多元性:一种可能的政策选择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地方化是农民成为发展主体的条件三、多样性是农民参与的本质附录一 管理的简单化与农民利益的多样性附录二 中国乡村社会转型中的公正与对抗附录三 从平等主义到能力主义附录四 乡土社会中的利益与规则附录五 典村调查报告附录六 农村社会结构分化时期的农民公正观念及其表达后记

章节摘录

  生存伦理实际上是为了保障社区成员的生存而形成的伦理。在这种伦理中。强调社区对其成员所起的庇护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社区的开放与封闭呢?在分析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一个被经常使用的词是所谓的原子化,也就是农民被从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剥离出来,以家庭为单位,强调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职能和责任大大弱化,这体现为社区集体行动能力越来越弱。比如集体的公用设施缺少管理和维护,村庄缺少为村民所接受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减弱。在这样的村庄中,给人们最直接的感觉似乎是很涣散,或者如一些村干部所说的,现在谁的话也不起作用。  许多村干部特别怀念农村集体化时代的集体行动,他们觉得那个时候,农民更容易被领导,更容易有集体行动,不管是做公益事业或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只要一声号令,千千万万农民就被动员起来。这种方式在许多地方以“大会战”或义务工的名义延续到农村改革以后。这些活动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起了作用。在他们看来,近年来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取消义务工,等等,都弱化了农村社区集体行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恢复农村集体行动的能力可能需要政府更多地介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地组织权力。  当然也有人批评这种状态下的集体行动并非是村民的合作行动,而是在国家权力运作之下被强制的行动。许多行动并非是农民自愿的,而是迫于干部的压力,不得不从事的劳动。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农民的原子化是相对于原来被国家组织在一起的农民集体而言,而不是相对于农民的自组织而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