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前言

  30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或可以称之为“邓小平改革”,是近代以降中国最伟大、成功的改革。110年前的戊戌变法让中国以法律形式开始追赶西方,97年前的辛亥革命让中国开始走向共和,89年前的五四运动让中国开启科学民主,59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真正独立,30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大国崛起。上述事件可以列为推动中国实现民主自由、独立富强,追赶时代步伐,融入国际社会,迈向工业化、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几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30年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何在依托政治强人启动的这场波澜壮阔、深刻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历史价值在中国危难时越发显现。汶川8级大地震,以灾难的方式为30年做了注解。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力上何以应对!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公民社会何以成长,民心何其用!没有30年改革开放,中国何以以人为本,国旗何以为普通人降下半旗.又何能为普通人国哀三日!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国将不国,人亦非人。  什么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方式纪念改革开放30年最好方式是深刻提炼30年的历史精髓,确立下一个30年、50年、100年中国前行的坐标。  依盛世修史,必穷其史料,旁征博引,写一部30年改革开放断代史并非难事。而提炼30年之精髓,切中30年之脉动,眺望尚在行进中的这一伟大变革前景,镜鉴过往,照耀来者,却非易事。  以主流大报社会公器为追求的南方都市报,本身即为改革开放产物。面对中国30年的风云际会,社会激荡,大国崛起,总是心怀责任,禁不住呐喊助威,就像这场改革发轫于报章的一篇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样,有时传媒就是历史的代言人。

内容概要

  1978—2008,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经历了一场真正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  三十年前,百废待兴,一些当时的文化先锋在戏剧、文学、艺术等领域率先冲破坚冰,中国文化逐渐得以复苏,并走向繁荣。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纪念,我们特推出《变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生态备忘录》,试图通过三十年来那些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符号意义人物的记忆,来还原三十年的文化现场,寻找文化兴衰的脉络与痕迹。

书籍目录

总序《于无声处》:三十年前的第一声惊雷《假如我是真的》:一出未曾“公演”已被禁的话剧《萨特研究》: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本书“走向世界丛书”:启蒙的作用看似很慢,实际很快星星画展:“星星”撼动了当时的社会《读者》:他们有道德底线,那就是真善美《今天》:青春和压力给予他们可贵的能量《伤痕》:它是众缘成就的,我只是记录者《泼水节》:那时,画人体也是改革开放的象征《崛起的诗群》:一篇诗歌评论引来几百万字的批判青春诗会:这里能看到中国诗歌发展的缩影《陈寅恪文集》:他的文集出版。可以活跃学术空气《小更通漫游未来》:它是未来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诗刊》:青年诗人在这里后来居上《这一代》:半本学生杂志引起的全国轰动无名画会画展:这是与政治无关的纯绘画展览

章节摘录

  1979年秋,我突然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今天》,是创刊号。“诗还可以这样写?”我当时完全被惊呆了。最初,它很秘密地在我们《赤子心》诗社内部传阅。后来,那本珍贵的油印刊物,传到了宿舍。最后,我们吉林大学中文系204寝室的12名同学一致决定,由一个人朗诵给大家听: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那种精神上的震撼。它是一根最细的针,同时它又是一磅最重的锤……那样的震撼,一生中只能出现一次。就这样,《今天》从我们的寝室传遍了77级,传遍了中文系。再后来,传到了东北师大。在此同时,它也传遍了中国各高等院校。  “北京东四14条76号刘念春”——对于三十年前《今天》读者,绝对是一组温暖的汉字抚爱。它们不再是地、名,而是一种新时代的灵魂慰藉剂。当年拿出三角钱邮寄一本油印杂志的穷学生们都知道,它的营养远远超过一碗红烧肉内部包含的全部味道。  忘不了整个1979年的下半年,我始终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度过。北岛、江河、方含、食指、齐云、舒婷……一个比一个更惊心动魄的名字,一次次击中了我。在最需要准确击打的时刻,《今天》恰巧加大了诗歌的投放——随着第3期、第8期“诗歌专刊”的连续推出,《今天》带着一种新鲜的美,带着一种时代力度,在全国诗歌爱好者的心中降下一场又一场诗的鹅毛大雪。  正是在一种近于痴迷的阅读沉醉中,我陆续用笔写下了我最原始的一些读后断想,并命名为《奇异的光——今天诗歌读痕》。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写诗歌评论。我把文章寄给了“刘念春”后,竟收到了北岛的回信。后来,它被发表在《今天》最后一期第9期上。在最后一段,我写道:“我敢假设:如果让我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在诗歌一页上,我要写上几个大字——在20世纪70年代末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文学刊物:《今天》。它放射了奇异的光!”  幸运的是,在后来的年代里,更多的人和我产生了相似的感觉。而在一本本并不是由我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它们真的成了诗歌“主流”。  1980年夏天,我与王小妮在青春诗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几乎全部主力。高瘦、清爽的北岛与芒克,各背着一个黄书包到《诗刊》售卖他们那已经更名为《今天文学研究会·内部交流资料》的伟大杂志。北岛带着我与王小妮绕来绕去进了一座灰暗的四合院。我记得小院子里围坐了二三十个文学青年。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孩,在朦胧的夜色中,用缓慢的声调朗诵了她写的小说。

编辑推荐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纪念,我们特推出《变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生态备忘录》,试图通过三十年来那些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符号意义人物的记忆,来还原三十年的文化现场,寻找文化兴衰的脉络与痕迹。  1978-2008,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经历了一场真正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  三十年前,百废待兴,一些当时的文化先锋在戏剧、文学、艺术等领域率先冲破坚冰,中国文化逐渐得以复苏,并走向繁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变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