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七夕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储冬爱  页数:180  

前言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概要

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东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东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东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东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东乞巧节。

作者简介

储冬爱,女,生于湖北山区,长在鄂南小镇,学于中南两省。先后于1992年、1995年、2006年取得史学学士、史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粤人重巧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  寻常百姓,铺张乞巧  但乞鸳鸯老不分  移风易俗,乞巧式微当今织女善穿梭  璀璨天河,乞巧珠村  “西关小姐”展芳华  凌边乞巧推陈又出新  波罗庙里七夕秀  “乞巧之乡”花落东莞摆七娘  乞巧满堂花胜景  乞巧婆婆与“八大元老”  现代巧姐与五朵金花  希望每天都是七姐诞  乞巧背后的男人:潘剑明  李光华与车陂沙美摆中元拜七娘祭祀与表演  玉女拜仙  白日里的“穿针斗巧”  乞巧游戏:正在消失的记忆睇七娘  听大戏  吃七娘饭  睇七娘,论短长  唱粤曲,看七娘大戏  七娘饭,男士非请勿吃见代乞巧的时尚风  节徽:穿针引线“巧”标识  吉祥物:猫为伺物?  形象大赛:都市女儿秀

章节摘录

插图: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神话故事,这种神话又来源于早期的天文星象知识,是古代先民星辰崇拜的历史延续。最早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牛郎、织女等星辰的记录。在观星授象的远古时代.人们非常注意天上星宿的变化,尤其是以最亮的星为观测的重点。北斗七星是中国古代定季节的传统的标志,所谓十二斗建,即是指此而言。故道教将北斗七星作为特定的天象来祭祀。古时以斗并柄初昏时的指向定月序。正月北指,七月南指,按顺时针方向,月移一辰。七月时织女星正是最亮的星星,它的旁边有四颗菱形排列的小星。因为像织布梭子,故有织女星的命名。《夏小正》“七月”篇有“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的记载。上古人们将织女星作为季节的标志星,“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在西洋的星座体系中,织女星属于天琴座,与另外两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织女星是其中最亮的一个主星。与天琴座相对的是天鹰座,也有三颗,即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通常说的牛郎星是指河鼓二。《尔雅》中“河鼓谓之牵牛”,指的就是河鼓二。人们把河鼓一和河鼓三视为牛郎挑的两个孩子。牛郎星东南方的六颗牛宿星,被认为是牛郎牵的牛。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观念支配下。星辰也具有类似人类的生命与灵性,由此产生了远古的星辰崇拜。

编辑推荐

《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挖掘文化瑰宝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会幽默守护精神家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鹊桥七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