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梵共尊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卞毓方 编  页数:276  

前言

  我写过三本关于季羡林先生的书,分别是《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以及《季羡林图传》,加起来,将近八十万字,倘若要把它们浓缩成千字文,我想,不妨就挑两则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适逢大学开学,北京大学的校园內。人来人往,一片繁忙。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先去系里报到,但是他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的行李,也不方便寻找。正在这当口,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头儿,光着脑袋瓜,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登一双黑布鞋,显得比他村里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自己,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的吗?新生暗想:老头儿瞧着怪熟悉怪亲切的,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

内容概要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而又丰富多彩。用季先生自己的话说:“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本书详尽地阐述了季羡林和他的家人弟子之间的故事。

书籍目录

序儿子眼中的父亲我与舅舅爷爷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凡借书外公的女儿情继往开来,华梵共尊凝望远去的背影师恩如父东方思想应该世界化又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以荷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研往事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心有良知璞玉的长者永远的怀念做一名合格学生雍容依然在,华章见大爱我的冲刺点在80岁以后季羡林与他同时代的大师们美文的魅力1999年6月5日记忆慈祥长者一代严师音容长在风范永存点滴追忆怀念我们最老的校友后记

章节摘录

  父亲在清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他好像没有详细地叙述过,不过我们可以在他少有的叙述和《清华园日记》里了解到一些情况。他选择了西洋文学这一专业,也以一篇论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早期诗作的论文取得学士学位。据他的日记里记载,父亲几乎每天都在读荷尔德林,因此,我对于父亲为什么对荷尔德林感兴趣,甚至以他作为自己的学士论文,都很好奇。为此,我对荷尔德林作了一些了解,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抒情诗人,生活于18-19世纪。他的早期诗歌受克洛普施托克和席勒的影响,洋溢着革命热情,多以古典颂歌体的形式讴歌自由、和谐、友谊和大自然。但是他的价值却是在他去世后一百多年,也就是20世纪中叶,才被发现的,那正好是父亲在清华求学的时期。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当时的思想状况是怎么样的。父亲那时也许正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人,恐怕也有一些革命热情,但是他却没有投身革命的勇气和打算,否则,他应该接受胡乔木对他加入共产党的邀请。至于做诗人,父亲好像并没有明确地说过。从他的日记里看,在读大学的时候,他没有写过什么诗,也没有做诗人的志向,倒是开始写起了散文,并对自己是不是会成为一个散文家有着憧憬。另外从他一生写作的情况来看,他从没有写过更勿论发表过诗作,除去在生命后期那首《泰山颂》之外。这说明,父亲爱诗但不擅长写诗,有诗人的感情但没有诗人的表达能力。所以荷尔德林的影子,从父亲大学毕业以后便消失了。他虽然以《泰山颂》获得了世界桂冠诗人的头衔,大家或许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一场误会。对于为什么爱诗又不写诗,最后也没能成为诗人,我曾问过父亲,我说,您那么喜欢荷尔德林,喜欢中外诗歌,为什么您没有写诗,没有成为诗人?父亲回答说,我太喜欢诗歌了,但我写不好,不敢写,写散文比较得心应手。  回过来再说父亲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事情。在大学里,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不是他所选的西洋文学专业,却是外系的两门课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梵共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卞毓方的书,平淡中有回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