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心语2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刘墉  页数:226  字数:13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成功始于定位。
你也可以是天才。
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本书收录美籍著名教育家、画家、畅销书作家刘墉先生为配合香港凤凰卫视专栏节目,以励志为主题特别规划的内容,从人生、求学、交友、恋爱,到天才的特质、吃苦、亲一隋等,都有讨论。这些内容,是刘墉教育子女的经验累积,更是他多年来和年轻朋友来往的感悟,提出的不仅是成功的方法,更是尽快走上成功之路的心态。文字生动活泼,其经营人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本值得广大父母和年轻朋友以及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刘墉——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
 
出版脍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余种,全球发行量近1亿册,包括《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爱不厌诈》《以诈止诈》《把话说到心窝里》等,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在中国大陆捐建希望小学四十所。创作的原则是:
“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敲自己的锣,打自己的鼓”;“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书籍目录

序言
生而有惑:超越才能成功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一)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二)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三)
超越恋母情结
超越空间的藩篱(一)
超越空间的藩篱(二)
超越时间的藩篱(一)
超越时间的藩篱(二)
“抱” “负”相随: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创造自己,肯定自己
成功始于定位
超越读书苦
热狗与冷猫
精神好了再说
战胜压力
良知不能妥协
别被手机控制了
为时间留点白
奉献的树
考试与作弊
考场不是刑场
如果孩子早恋
大男人·大女人·小学生
作文一点也不难
人生处处有文章
写作的五大元素(一)
写作的五大元素(二)
只要格物,就能致知
跟着眼睛走
废话少说
……

章节摘录

   「新新人类的新时代」   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是他们的思想快、反应快,打起计算机也快。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   如今的教育太不一样了,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或“现在世界的小霸王”,而且面对的是人类史上最特殊的新时代,使得过去很多完全没错的教育方法,放到今天,都可能出问题。   想来想去,我决定将“教育”的焦点转向“新新人类”。   今天就先谈新新人类的特质吧!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在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先得认清他们的特质,才能引导出正确的方向,方向弄错了,很可能造成大问题。尤其重要的是,今天的新新人类,跟上一代已经大大不一样,我们绝对不能用上一代的想法,想他们的世界。   新新人类的平均寿命长得多   在美国,要想教中国的孩子学中文,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尤其上高中以后,美国学校的功课多,平常又用不上中文,很多原本去中文学校的孩子都因此辍学。   新新人类的新时代我也有这个困扰,但是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教女儿中文,就是把要教她的东西,请我岳父用毛笔字写出来,贴在餐厅的墙上。于是我可以在女儿吃饭的时候,随时指着墙上的东西,教她一点。碰到特殊文字,我在桌子下面还藏了一个小黑板,可以马上写给她看。   当然,我也会随时考试。   有一天,我要女儿背《论语》里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前面她都背下来了,只有到七十,想了老半天也没办法。我说:“七十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小丫头却一瞪眼说:“那八十岁怎么办?公公已经八十多岁了。”   当时我怔了一下,说:“可惜孔子只活了七十三岁,所以没机会讲他八十岁会如何。”   说实话,孔老夫子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长寿的了,只是以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生七十已经很平常。尤其到我们下一代,不少科学家预测,今天生的孩子,未来很可能平均年龄可以达到一百三十岁。   所以新新人类的第一大特色,就是他们会比老一代更长寿,而且可能长寿得多。   正因此,新新人类会有更长的工作机会,也将面临更多的变动。于是古人说的另一句话,又出问题了,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相信很多老师、家长在鼓励孩子用功的时候,还会说这句话,意思是:辛苦一点,只要上了好初中、好高中,再拼几年,上了好大学,下面就是一片坦途了。   怪不得好多大学生会说“university”是“由你玩四年”,心想只要进入好大学,学到一技之长,就够一辈子用了。   问题是,对吗?   如果你是家长,这么想,是错的。如果你是学生,认为在大学学到东西,下辈子就够用了,是更大的错误。   我们就拿“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来说吧!在科举考试的那个时代,人们平均寿命才几岁啊?连上世纪初在中国作的调查,男人的平均寿命都不过四十九岁。   就算一个读书人二十岁就中了举,而且死在办公桌上,也不过二十九年!   可是,在未来的世界,如果活到一百三十岁,就算早在七十二岁就退休,七十二减大学毕业的二十二,中间也有五十年耶!   五十年工作的人生规划,能跟二十几年的规划一样吗?何况,过去的时代变化多慢,今天的变化多快?   新新人类要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这就是新新人类的第二大特质了,他们要面对人类历史上“知识最爆炸、变化最快速”的时代。   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都会记得,我们最早用的录像带是Beta的小带子。那时候大家用得一点也没问题,可是不知为什么传统的Beta硬是被大一点的VHS打败了,结果大家又都换成大带子。   大带子用得正好呢,VCD出来了。VCD用得正好呢,DVD又出来了。连手机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由厚重的“大砖头”,变成轻薄的“小卡片”。你说这个时代变化有多快。   时代就好像马路,旧时代是乡间道路,什么车都能在上面走,走快走慢随你便。但是到了高速公路,你想开慢点都不成。   如果不去思想,你不会觉得今天是历史上变化最快的时候,举个例子:从春秋时代到清朝末年,中国农耕器具没多大的变化。由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知道。   所以当今天的家长骂自己的孩子不够快的时候,先得知道孩子即使跟父母一样快,在未来还是不够的。   所幸,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是他们的思想快、反应快,打起计算机也快。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所以教育新新人类,得从他们的角度思考,才不至于把个“新新人类”变成“旧旧人类”。   「扔掉旧经验」   在新时代,住新房子、开新车子、办新企业的父母,用他们的旧思维、旧经验,教新新人类的孩子。而那孩子,可能又由许多才二十多岁的老师在教。天哪!这一下子全乱了,三个层面,几个时代,全搅在一起了。   上一篇提到新新人类的前两大特质,也就是他们的寿命可能远比上一代长,面对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快速变化的。   新新人类是计算机世代   这里继续分析新新人类的第三大特质,也就是今天的孩子是计算机的世代。   我有一天去个朋友家,小孩子刚放学,一进门就装做小大人似的叹气:“麻烦哪!麻烦哪!”我朋友听到了,问有什么麻烦。   小孩说要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好。我朋友问清楚题目就教他孩子:“可以这么写、那么写。”   扔掉旧经验那家的老爷爷听到了,也说:“宝贝孙子啊!别操心!吃完饭爷爷带你去图书馆找数据。虽然图书馆今天关得早,但是爷爷认识那儿的人,晚一点没关系。”   这爷爷还在说呢,那小鬼已经在他房间里喊了:“不用去了!材料太多了!我看都看不完!”接着又叹口大气:“麻烦哪!”   原来那小鬼已经上网找出了几万条跟他作文相关的东西,哪还用得着去图书馆呢!   自从有网络,整个世界都变了,教育的方法也不得不改。以前亲戚间发生什么事,都是由大人告诉孩子。现在往往由孩子告诉大人:“外婆昨天不舒服,今天去医院看病。”   问他:“你怎么知道?”   他回答:“表弟通过MSN告诉我的。”   以前大人规定孩子不准看这个、不准看那个,甚至一进门就用手去摸电视机的背面,看看小鬼有没有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电视。现在成吗?他们一上网,就到地球另一边了,想看什么有什么,而且如果你对计算机不够精通,小鬼的耳朵又好,你绝对抓不到他偷看什么。你的腿哪里有他的手指快呢!   以前都要到学校考试,现在很多学校可以在家通过网上考试,不但考完立刻知道成绩,而且如果不会,还能通过网络在下课之后问老师。于是连老师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了,老师会不会利用计算机科技,将造成很大的不同。有些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在下班之后还教导学生,或跟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但是当家长不会计算机,或老师步调慢些,问题就来了。   所以今天的家长如果完全不懂计算机,很可能也就不容易了解孩子,或者说不容易控制孩子。搞不好还受控于孩子。   中国有两句俗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得一点都没错,可是放在今天计算机儿童的身上,却不一定对。   为什么?很简单!你是不是可能碰到计算机出问题,急得满头大汗,没办法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家里的小鬼?   结果小鬼手一伸,你还没看清楚呢,问题已经解决了。   所以今天的时代不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而是“嘴上无毛,特会计算机”!   新新人类有多元的价值观   至于新新人类的第四大特质,是他们可能因为身处的环境不一样,而有非常不同的想法。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当我去贵州山里的村子,跟那边的孩子和家长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亲子之间的冲突是比较小的。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到大城市,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孩子想法也一样。我认识的一个贵州小女孩就说,她只盼有一天能去北京、上海过日子。既然家长和孩子的理想差不多,当然在价值观上的冲突小。   相对的,当我去上海、北京甚至深圳这些地方看到的孩子就不一样了。那些孩子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吃过苦、下过乡,经过一番奋斗才打出一片天下,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总是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问题是,他们的孩子却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从小吃得好、过得好,当父母说他得拼命用功,将来才会有钱、买得起好房子的时候,那些宝贝孩子可能一瞪眼说:“你们不是老讲,你们的钱将来都留给我吗?你们不是还说过房子也是我的吗?咱们家钱那么多,房子那么好,我干吗拼命,我觉得已经够了。”   结果是:在新时代,住新房子、开新车子、办新企业的父母,用他们的旧思维、旧经验,教新新人类的孩子。而那孩子,可能又由许多才二十多岁的老师在教。天哪!这一下子全乱了,三个层面,几个时代,全搅在一起了。   所以,今天谈教育,绝对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原则,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得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今天的父母如果只凭自己成长的经验和爱心,非但控制不了孩子,即使操控了,也可能教出一批对未来没有适应力的书虫。   从下一篇开始,我会由怎么辅导孩子设定目标、激发孩子的潜能,谈到体罚、奖惩,乃至如何面对青少年的叛逆和亲子冲突的解决之道,等等。   不论你是不是正计划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经十五六岁了,我谈的东西,可能都会有些参考价值。如果你已经二十多岁了,我相信也会有用,因为由我的分析,你可能更认识自己,一下子搞通为什么青少年会叛逆,以及自己未来要面对怎样的新新人类的小孩。   「什么是成功?」   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为实现理想。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光发热,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脚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获,是在每一刻都寻找快乐。   前面分析了今天新新人类的四大特质,也就是他们的寿命比上一代长得多,他们面对的时代变化速度之快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他们是计算机的世代,以及他们有多元的价值观。   这些新新人类既然那么不同,父母当然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你要想想,在新新人类特别漫长的生命当中,他们可以作更多的尝试;面对疾速的变化,他们应该不断地再学习,也就是他们可能在一生当中会不断转行,或者多次再进修。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他们对时空的掌握远远超越过去,又由于多元的价值观,使他们不再像以前的孩子,想得那么单纯。   所以当你想为孩子设想未来的时候,你先得想想,希望你的孩子拥有什么。你希望他将来有名有利?希望他成为政治明星?希望他做医师、律师、工程师?还是希望他做个普通人,但是能够快乐满足、健健康康过一生?   什么是成功?只是,今天中国起飞了,经济创造了奇迹,做父母的也就希望自己的遗传能创造奇迹。加上“计划生育”,一家老小捧着一个小祖宗,更是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就在想,那会是个天才,就在想,所有父母自己没实现的梦想,都可以由那小娃娃实现。   请问,这样呱呱落地的娃娃,能享受快乐的童年吗?他们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个好大的包袱,他们能轻松得起来吗?怪不得在二○○七年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的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说:据统计,三岁的中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年龄美国孩子少55?6%。   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长大,只是当我们希望他未来快乐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现在的快乐?当我们希望孩子长命百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未来的健康,要在他们小时候打下基础?当我们希望孩子长得高高大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在睡眠的时候,而他们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   我记得以前在美国住家附近,有个中国人开的水果店,只见那两口子天不亮就起来进货,十二点还坐在店里清点剩下的蔬果。他们没时间为自己的院子剪草,没时间管孩子,让孩子都成了不良少年。可是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放弃在国内很好的工作,到美国来吃苦的时候,他们两口子一起说:“为了孩子!”   请问,他们真为了孩子吗?只怕还毁了孩子。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爱孩子、造就孩子时,如果没有计划,又不能认清自己孩子的才能来因材施教,恐怕也跟那开水果店的夫妻一样,舍本逐末。没帮得了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我每次回台北,在大楼里常看见那些妈妈们,带着孩子跑进跑出,一会儿去学珠算,一会儿去学钢琴,一会儿去学舞蹈,一会儿去老师家补习功课。   台湾有句很逗的话,说补习班的老师“谋财害命”——是谋家长的财,害自己和学生的命。而当我问那些带孩子往前冲刺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如何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希望孩子以后成功、快乐、健康。”却没想到孩子可能还没成功,先失去了快乐和健康。   也正因此,过去十几年,我在大陆巡回演讲,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成功?”问的学生,个个十几年寒窗苦读、考试,过了一关又一关,进入一流的大学,却茫茫然地问:“什么是成功?我为什么要成功?”   成功是那么抽象的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悬在空中:“你要成功!要成功!”“要把别人打败,才能成功!”“要成功才能有钱,有钱才会快乐!”从小,每个孩子就接受这样的洗脑、这样的催眠。大人们好像打开一扇门,指着门外一条窄窄的小路和后面的高山,对孩子说:你只要沿着这条路走,攀上那个山头,就成了。然后交给孩子一个很重很重、几乎把那弱小身躯压垮的行囊,说里面都是我们为你准备的东西,还有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爱,去吧!背着这个行囊,去吧!去成功吧!   孩子们出发了,有些天生体能好,硬是克服万难,攀上了巅峰。有些孩子能力有限,转往其他的地方,或倒在了中途。只是,我要问,那攀上巅峰的孩子,下一步是什么?他能一直留在山顶吗?人生到此就够了吗?   如果战争的目的是为和平,工作的目的是不是为休闲?赚钱的目的,是不是为花用?   那么,成功的目的是为什么?   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为实现理想。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光发热,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脚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获,是在每一刻都寻找快乐。   而最成功的人生,应该是从生下来就能快乐、健康、积极地过好每一天。   各位当家长的人哪!请想想,你的孩子拥有这些吗?   「孩子是父母的“捕梦网”?」   你逼孩子这样那样,除了为他好,是不是也可能因为你的虚荣?   今年年初,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念书的女儿,突然打电话回家,说她学校开了一门调酒的课,她打算选。   我当时吓一跳,问她:“你才十九岁,能喝酒吗?”她说:“不能,要等二十一岁才合法。”我就说:“你连酒都不能喝,怎么学调酒?”她很不服气地回问我一句:“那些做药的,都得自己先吃吗?”接着,她就选了。   不久之前,我回台北,跟儿子谈起这件怪事,儿子居然也一瞪眼说:“这有什么稀奇?我十几年前在哈佛就有调酒课了,这是生活啊!教育不是应该跟生活结合吗?”   他这话,使我想到二十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因为在弗吉尼亚州的丹维尔美术馆做驻馆艺术家,经常参加当地名流的聚会。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高级社交圈常常谈的话题是文学艺术,女人们聚在一起则总是讲烹饪和园艺。好像能说得出几道法国菜名、酒名和园艺的专有名词,就能显示自己有品位。   再往前推吧!让我回到四十年前自己念大学艺术系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发现,如果到非常有钱的人家里,对方知道我学的是艺术,真是把我奉为上宾,话题全围绕在我身上,一会儿拿出一件艺术品,一会儿请我到他里面房间看他的雕塑。   孩子是父母的“捕梦网”?但是相反,如果我去个小康之家,偏偏那家的女儿又对我有好感,就麻烦了。那男主人女主人一听说他女儿交了个艺术系的男朋友,好像踩到了地雷:“天哪!穷画家穷画家,自己吃饱都成问题了。我女儿要是跟了他,下半辈子非挨饿不可!”   我说这些,是要谈谈价值观。因为孩子选哪条路,或逼孩子走哪条路,常常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中国有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问题是什么叫对的行业呢?   我在台湾有个教钢琴的朋友最近对我说,她的学生比十几年前少多了。我说,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吗?她摇摇头说:“也不尽然!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家长的想法变了。以前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学钢琴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时候经过医生家,听到里面传来钢琴声,都羡慕死了!所以一当上父母,就算还不够富裕,分期付款也得让孩子学琴,说实在是圆自己童年未实现的梦。可是现在,那些学琴的孩子成为父母就不一样了。明明家里早有钢琴,自己也懂,却不急着送孩子学琴。很多父母会说,他们自己小时候被逼着学,学几年,也就放弃了,钢琴都几年没碰了,何必再让孩子受苦。所以现在台湾社会富裕了,条件够了,学琴的孩子反而少了。”   她说得一点都没错!各位父母,大家想想,你逼孩子这样那样,除了为他好,是不是也可能因为你的虚荣?我就听过一个妈妈说,她孩子成绩不够好,她在电梯里头都抬不起来。其实很多美国人也一样,可以花两三万美金请专人为自己的孩子“包装”,申请常春藤盟校,怪不得在美国媒体上早有人骂:“是为学术,还是为虚荣?”   当然也有不少人是“跟风”,听说哪样赚钱多,就叫孩子走哪条路。问题是,如果你的孩子见到血就会晕倒,他适合学医吗?他如果天生一千五百度近视,甚至视网膜已经有剥离的现象,适合学建筑、熬夜画图吗?他们可能都很聪明,智商一百三十,但是条件不对就是不对,就算他们硬被逼上去,也拼上去了,未来,他能坚持多久?他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愉快?   我有位美国的医生朋友,有一天对我说,他告诉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什么都成,就是最好别学医。   我当时听了大吃一惊,问为什么,大家不是都挤破头,要进医学院吗?   我那朋友一笑,说:“医学院多苦啊!先念七年,再当住院医师,一干又是五年,常常两三天不能睡,就算当了主治医师,像我自己开诊所,天天关在小小的诊疗室里,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脸,常常连吃饭、上厕所都没空。”到最后,他一笑,“我不是反对学医,但是我叮嘱孩子,不要因为医生容易赚钱而学,必须自己有使命感,真要救人济世,再走这条路。”   我觉得我这朋友的话,很值得家长们思考。   更重要的是,如我前文分析的,新新人类的平均寿命比上一代长,而面对的变化也会空前快速。今天已经不是学一技就能用一辈子的时代了,我们难道还能用僵化的思考方式为孩子选择道路吗?我们还能告诉孩子,学习是一条人生的单行道吗?   带领英国转型为全球化经济大国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他去年六月下台前的一场演讲里说得好——   “面对未来全球化的竞争,政府不但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帮助成人培养技术,使人们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我要说:人生不是单行道,尤其新新人类的长远的人生。请不要用死板的价值观为他们思考,因为价值是会变动的。请好好为孩子想想,他的天分在哪里?他的兴趣是什么?除了成功之外,他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以及,他有没有终生学习的态度?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墉一直用比较浅显的文字,说了很多挺深刻的道理。他的作品差不多有40多种励志类的图书,长年累月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至少是名列前茅,非常好的成绩,他的书影响了很多海峡两岸正在成长,或者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著名华人作家刘墉是一个以亲身实践而获得成功的父母代表。以写作和艺术上享誉华文世界的刘墉,培育儿女同样不乏心得和成就,儿子刘轩已获得哈佛大选博士学位,并出版了4本书。女儿刘依帆更是才貌双全,14岁的年纪就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布什奖。   ——河北电视台《读书》   刘墉自称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一种很自由的心情。从画画改行写书的人不少,但不断诞生的作品能十几年都热销不衰的除刘墉外,恐不多见。20年来他在全球出版了百余种图书,销售量已近1亿册。   ——《人民日报》

编辑推荐

   最具影响力的美籍教育家、作家刘墉的代表作   从55000多读者选票中遴选最感兴趣的教育题材   《凤凰卫视》专栏节目最新精选本   天下第一父亲告诉你如何教育好孩子   著述百余种 全球总发行近1亿册   连续20多年被台湾金石堂评为最畅销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说心语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直都对刘墉的文笔和反映的事实很赞
  •   用用蛮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