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风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王文元  
Tag标签:无  

前言

“和之风”典出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和风是春天温暖的微风。“和之风”有两个意思:其一“和谐之春风”;其二来自日本之风(日本亦称和)。    我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日本,回国后写了《樱花与祭》一书,199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颇受读者好评,十多年过去了,仍不时有读者来信来电索书或与我交流。最近《花卉》杂志社的杨小平总编辑来电话,详细谈了他读拙作的感想。他说:“日本是个非常讲和谐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与平等,这一点我与王先生有同感。王先生为什么不再写些关于日本人和谐相处的文字,以飨国人?”    此言正合我意,我深感和谐对于一个民族之重要,于是写下这些文字。《樱花与祭》与《和之风》并不重复,前者着重写日本的社会运行机制,后者则着重写日本人和谐相处的若干侧面,具体真实,点到为止,不过多做理论上的陈述,希望读后给人以感性的触动。    和谐本身理论性不强,我们很难证明它,但它对于人类却那么重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神奇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    人类可以利用理性,借助于市场的引导,不断增加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却没有同样有效的方式与手段谋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平衡,完成精神与道德的升华。物质是不能填充精神空虚的,毋宁说物质之山越高耸,精神之壑越深阻。人类构筑物质之山的同时,也挖掘了深不可测的沟壑,掉下去会粉身碎骨的!    人类对理性的挖掘与开拓是无限的,科学技术永远没有止境,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当它包容不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无限”时,必然发生冲突,那时人们不得不以人们所不希望的方式解决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人隐隐约约地洞察到这一点,他们的许多举动都是防患未然的。比如,他们源源不断地以低廉价格购买中国山西的优质煤,绝大部分不是用于消费,而是藏之大海,以待将来之用。他们估计到能源危机不可避免,所以未雨绸缪。再如,日本人约定俗成地遵守这样一个规矩:绝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一棵树,造房、造纸所需木材一律从加拿大等国进口。这样做有损人利己之嫌。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这是极其狡猾的,甚至可以说有些阴险,但从保护自己国家的国土资源角度看,从日本人对待自然态度看,他们的杞人忧天精神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    日本人对于子孙后代百般关照是建立在尊重故去者基础之上的。今人会想,我们故去之后一定会得到后人善待的,执此之故,我们当然要善待后人。尊重故去者最重要的表现是维护其“存在权”。故去者通过墓地彰显自己的存在。墓地得到尊重与保护,这一点在日本得到很好的体现。80年代中期,我曾搬到“新井药师前”附近的公寓。搬去时天色已晚,没有来得及出来察看周边环境。次日清晨,我出门散步,抬眼向马路对面望去,眼前景象让我惊臬了:公寓对面是一座公墓,密密麻麻的墓碑足有数百个。木牌上面书写着墓地主人的姓氏,周围摆放着一些已经枯萎的花束与祭奠用的食品。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花了那么大功夫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寓,却与墓地比邻,运气太坏了!但这种不愉快并没有持续太久。我冷静下来之后,突然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凄凉之美,闹市中竟然有一片沉静的墓地,故去的先人安静地躺在那里,与活着的人和谐相处,共享一片蓝天。这太奇妙了,简直是天造地设。后来我知道这种做法在日本是极其普遍的,我不再觉得与故去者做邻居很晦气,反而格外坦然。一方面我与他们明幽相隔,遥不可及,另一方面我们又如此接近。——这一切构成过去、现在、将来的三位一体,构成了一种延续的、伟大的和谐。如果一个民族连死人与尚未出生的人都关照到,都毫不吝啬地施以爱,还担心活着的人不能和谐相处吗?    为了让传统与现代相处得更融洽,日本人注意到现代的优势,有意识地扶植传统,以求平衡。比如,日本人元旦有吃年糕的风俗,本可以用机器大规模地生产,但他们偏偏选择手工制作,他们传承古人的习俗,把石臼放置在公开场合,营造节日氛围。    即使在日本,与西医相比中医(日本人称其为“汉方医学”、“汉方医”、“皇汉医”)也处于劣势,为了保护中医,绝大多数日本人都能自觉地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伤风感冒之类疾病首选中医。从七世纪中医传入日本到今天,中医在日本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对它恋恋不舍,至今仍然认为中医是一种“奇术”。在日本,有针灸资质的门诊总是门庭若市,备受欢迎。这一点,反倒让中医的发源地——中国有些自愧不如。    为了强化民族自豪感,巩固民族的连续性,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日本人签合同或写文书时仍要押印章;其实印章并不真正具有证明身份的作用(因为它很容易仿造),日本人钟情于它完全是为了营造传统气氛,不忍轻易抛弃先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的日历上写有大安、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等字样,让外国人迷惑不解。其实这是从中国引进的吉凶日,“大安”相当于中国的黄道吉日;“友引”为夜吉昼凶,“先胜”是先到或先做者比较吉利,“先负”是后到或后做者比较吉利;“赤口”为一早一晚凶,其他为良时;“佛灭”为大凶。至今绝大多数日本人仍按照日历上确定的吉凶提示行事,不管灵验不灵验,乐此不疲。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对先人的尊重,是往现代化大餐中撒微许调味品,从而避免单纯现代化造成的乏味。    在日本,大商场中的商品琳琅满目,多数是“新发卖”(刚上市的新产品),但也不乏百年一贯制甚至数百年一贯制的老一套。我在东京西武百货商店七层就看到过一个奇异景观。那天是元旦,商店请出在日本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七福神,搭建了临时售货柜台,卖的都是传统商品,有草屐、羽子板、人形、风筝等。浏览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恍若回到古老的时代。据说,在日本、类似的活动数不胜数。    日本人盖房子要举行两个祭祀活动,一个是地镇祭,另一个是上梁祭。任何工程都少不了这两个仪式。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大连投资建厂房时,资方要搞传统的祭祀活动,遭到中方拒绝,工程一度中断,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协商,中方才勉强同意。据说,当时反对日本人搞祭祀仪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那属于迷信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兴土木是大事情,以祭祀仪式彰显其庄重,有利于慎重行事,少犯错误。千百年来古人都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理由改变或中止这种做法。    古时日本物资匮乏,生活清苦,喝酒时往往没有小菜,只好以盐代菜,以调口味。积久成习,竟然演化成传统,而且这个传统被完好地继承下来。现今日本人喝酒时仍保留舔一下盐喝一口酒的习惯。    日本是除中国外世界上唯一使用文言文的国家。现代社会要求信息交流简洁明了,文言文显得不合时宜,故不被广泛使用。但文言文在日本并未销声匿迹,元旦贺年卡上的祝福话语很多是用文言文写的。看到那些文雅的措辞,不觉得产生怀古之幽思。    日本书道几次濒临灭绝,最终还是得以保留。五世纪日本从中国引进毛笔,从此学会了毛笔书写。从中国弓I进的文化中,书道是为数不多保持中国原味的日本国粹,至今仍分为王羲之派、颜真卿派。明治维新之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日本,出现“书道不属于美学”的怪论。这一怪论被爱护传统的势力击败。大正时期,文部大臣中桥德五郎等人提议废除小学生的大字课程,遭到书道家们的一致反对,使得废除案未能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些小学不再设置大字课,书道面临中断的危险。经过书道家们的长期努力,终于避免了书道这一艺术之星的陨落。    日本对自然生态保护得如何?仅举一例足矣。全世界只有不到十个国家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日本就名列其中。在东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喝到免费的清洁水。日本岩手县龙泉洞地底湖的湖水透明度达到41.5米,居世界首位。生态环境几乎与混沌初开时没有两样。水对环境最为敏感,水是干净的,基本可以断定那里的环境无忧。    在日本留学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对穷人的关爱及其对公平孜孜不倦的追求。比如,日本的农民不但不穷,反而比城里人生活得还好。日本的土著人阿伊努人的境况也远远好于美国之爱斯基摩人。至于对残疾人,更是千方百计地保护。拿称呼来说,日本人称残疾人为“身体有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哑巴为“嘴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    我刚到日本时收入甚微,交不起医疗保险费。按照日本法律,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凡生活在日本,即使是外国人也得按月交纳。当区政府办事人员知道我有困难时,主动给我提出一个建议,他说,你可以打一个报告说明生活有困难,要求减免保险费。我按照他说的做,果然减免了70%。    1983年中国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由于这是一桩美事,许多年轻人都想成为3000人中的一员,为公平起见,有关当局决定通过抽签选出3000人,使得各种议论立即平息下去。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穷人阶层(当然有穷人)的社会。    日本人对弱者的照顾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1986年4月,我的签证到期,该办理延长居住手续。办这种手续需要在学证明。可我刚刚转校,还没有新学校的入学证件。按说,我是无法延长签证的。没有想到,当我把情况讲明,出入境管理局的办事人员还是让我写一个书面材料说明困难。我照办了,果然得到他们的理解,在证件不齐的情况下办理了延长签证的手续。我非常感谢那位办事人员,事后特意给他买了一篮水果,他却不收,说收礼物会触犯法律。这件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人际关系是日本的一大特色,他们的制度文明与人文文化都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仅以贺年卡为例。我去日本的那年,日本全国共发送贺年卡43亿张,平均每人发送35张。公司职员平均每人发送一二百张。这些卡片叠在一起高度超过富士山!在电话、手机普及的今天,手写的卡片显得格外珍贵,所以有些人一直珍藏着。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数日本人对婚姻的珍惜。尽管美国性解放思潮对日本有一定影响,但比起中国,他们所受的影响要小得多。为了多些纪念婚姻的名目,他们硬是制造出十一个结婚纪念日:    二年:纸婚    五年:木婚    十年:锡婚    十五年:水晶婚    二十年:陶婚    二十五年:银婚    三十年:珍珠婚    三十五年:珊瑚婚    四十年:红玉婚    五十年:金婚    七十五年:金刚石婚    现在,许多人唯恐婚姻长久,恨不得一天一换,日本人却仍旧钟情于天长地久,钟情于白头偕老。日本人结婚时不发结婚证之类的凭证,他们婚姻的稳固靠的是文化,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    我有感而发,写下这些零碎的文字,是想倾吐这样一个想法:当今人类的关注点完全放在物质与金钱上,忽视了精神与道德,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不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这是非常危险的。不管是什么力量赋予了“人”这个生命奇迹,绝不是仅仅为了一代两代。自私自利,不顾后人或忘恩负义,不敬逝者都有违造物主之初衷。    宇宙是和谐的,人也应该是和谐的。    2011年12月23日    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内容概要

  日本的农村为何比城市富足、便利?
  日本为何执行“轧死白轧”的明规则?
  东京为何路窄却不堵车?
  日本企业为何普遍奉行文牍主义?
  日本企业果真重关系而轻合同?
  “十年倍增计划”是日本百姓脱贫的“密码”?
  日本真的没有“开发商”?
  东京为何拒绝全方位的现代化?
  日本如何保护古都?
  ……
  《和之风:不一样的日本》的作者旅日多年,得以深度体察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些原生态的大和民族生活,融化在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理念与人情,确实迥然不同于我们这边。作者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勾勒出日本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若干侧面,从而引发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沉思,令人增生感怀。

作者简介

  王文元,1947年生,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诗人。研究涵盖文、史、哲等领域。已出版文学作品《文房织锦》,史学作品《权力图腾》,佛学作品《佛典譬喻经全集》,哲学作品《人与道》,学术作品《人类的自我毁灭》等等。

书籍目录

倒城乡差别
低基尼系数之谜
外相乘坐公交车
遭遇警察
自行车
成人仪式
年糕
民族精神与经济崛起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反思
祭祀与自然观
节日风俗
混合宗教
文牍主义
国营企业民营化
继承税法与反垄断法
日本企业之间的合同
终生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
地铁与电车
防止交通事故,从娃娃抓起
从“轧死白轧”说起
女人的世界——母系社区
东京社区的个性
社区公寓与“管理人”
社区“教室”
日本人的四次超级“集体行动”
人景观
高增长中的和谐之音——十年倍增计划
土地政策与社会和谐
旧城保护八议
神社·寺庙·墓地
公共厕所·手工艺作坊·豆腐房
新与旧
城市发展目标
宽路与窄路
古都风貌保护
地下世界
城市建设特写
市场·文化·人性
不和谐的音符——新人类
疯狂的追星族
“浮浪者”
汉字、日本人、日本社会
老子与自然农法
附录日本反对垄断的法律——独禁法

鸣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书摘随读上个世纪,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日本时,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一路都是城市没有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沿途许多景观是农村。卡特糊涂了,沿途分明都是城市嘛。经解释他才明白:日本城市与乡村的外观是没有区别的,从建筑样式到公共设施,从生活习惯到精神面貌,都毫无二致,难怪卡特被弄糊涂。……日本城市中罕见行道树,特别是繁华街道,路边是没有树木的。……行道树虽可以美化环境、清洁空气,但也有致命的弱点。首先,它遮挡了路边广告,使得各种店铺的招牌形同虚设,街市顿失市场韵味。其次,树木妨碍司机视线,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标识也越来越多,司机随时要注意这些标识,将标识放置于繁茂的树木之中难于辨认,从而会使交通事故增加。……后来我发现,没有行道树并不意味绿化率低。……绿化要搞,但不能在路边植树,不允许破坏城市这个大市场的面貌。这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合同是企业法人之间合作的保证。日本企业之间的合同既不同于欧美诸国,亦不同于中国。一言以蔽之,日本企业之间的合同重人轻物;重感情,轻金钱;重全局,轻局部;重长期合作,轻一次性约定;重长远利益,轻眼前利益;重公平,轻利润。……所谓文牍主义,是指空口无凭,事事以文字为依据,见字起效,无字无效。日本企业普遍奉行文牍主义,事无巨细——大到会议、决议、任免事项、上级指示,小到员工生日、员工父母的生日等,都要“立字存照”,而且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坚决执行,绝不马虎。……为什么日本人钟情于文牍,他说,是为减少麻烦,减少人际关系摩擦。有文字凭证在,许多纠葛就不至对簿公堂。而且文字记录也是提升或表彰的依据,有这些硬证据不会产生任何异议。 倒城乡差别上个世纪,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日本时,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一路都是城市没有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沿途许多景观是农村?卡特糊涂了,沿途分明都是城市嘛?经解释他才明白:日本城市与乡村的外观是没有区别的,从建筑样式到公共设施,从生活习惯到精神面貌,都毫无二致,难怪卡特被弄糊涂?日本农村的房屋与城市一样,分为和式与洋式两种,所谓和式指的是木制两层的“一户建;所谓洋式指的是高层水泥建筑?和式与洋式的住宅都有电气?上下水,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全国基本如此(极个别山区例外)?唯一差别是,农村土地较城市宽广,那里的“一户建”更气派?更豪华?更宽敞?一般农村“一户建”面积都在200平米以上?许多家庭都有两座或更多的住宅,连城里人都望尘莫及?我曾在一位农民家做客,留下深刻印象?

编辑推荐

《和之风:不一样的日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一位旅日多年的中国人文学者,深度体察日本人社会文化,娓娓解读日本“文化密码”,勾勒出日本人和谐相处的若干侧面。观察细腻,文笔生动,读之令人畅快淋漓。一本最具现场感的日本文化简明读本;一个中国人文学者眼中的大和之风;从日本看和谐社会建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之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在网上看过一部分才来买的
    语言文字优美,不累赘
    其中的城建、精建等对中国极有借鉴意义
    本来自己是学历史的对日本有不少XX情节
    现在要重新认识这个邻居
  •   介绍的优点值得学习
  •   一本很值得看的书
  •   超棒的,大爱~~~
  •   一直都很喜欢日本文化,日本文化里保留了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化,建议大家看看。
  •   三分钟翻了翻,直接丢进**桶。……这真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
  •   语言浅显,简洁明快。内容涉及到日本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应该说对日本文化的观察和思索比较细致。尤其是对东京的城市规划的解读,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至少与中国大陆正好相反。娓娓解读,没有专业术语的压迫感。呵呵,好书,值得一看。
  •   你已经74岁高龄了。这本书写的糟糕透顶。严重缺乏客观,片面至极,满是赞美之意。奉劝看看《不要跟我说你懂日本》
  •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也很有感觉,内容也不错,强烈推荐!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日本人文景观——读《和之风:不一样的日本》近日,著名学者、作家王文元的最新作品《和之风:不一样的日本》,由漓江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本书由《文伍书系》创办人陈文伍策划推广。王文元被认为是中国当前最渊博的学者之一,曾出版《人与道》、《文房织锦》、《樱花与祭》、《人类的自我毁灭》等书。... 阅读更多
  •   提起日本,很多国人会咬牙切齿。然而现实是,我们对日本的了解远远少于日本对我们的了解。而了解永远是冷静分析的前提。本书介绍了日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可与《一日江户人》媲美,也便于我们对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文化类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鉴定后十分推荐。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书里的内容也跟别的介绍日本文化的书不一样,很实在,也很有启发。很喜欢这本装帧雅致、内容充实的书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