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靳玉乐 编  页数:305  

前言

  今天,一提起课程,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可能是一本本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订出版的教科书,附带能够想起的或许是教学大纲和参考书。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  这种狭隘的课程观,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这种观念把课程看作是学科,甚至是学科教科书,窄化了人们对课程的认识。事实上,人们对课程的认识是各有不同的,例如,课程是学科、学程和教材;课程是计划;课程是目标;课程是经验等等。把课程看作是学科或教材,其弊端在于不能把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中所获得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经验包括进来,也未包括智力发展、创造力表现和个人成长等向度。这些因素的匮乏,使人们只关注课程所选择的知识,而容易忽视学生真正的发展,也容易忽视课程得以真正实现的现实环境。  其次,这种观念的狭隘性在于把课程开发的主体仅仅限定在国家,从而忽视了其他的课程开发主体。很多学者在批评国家课程的时候,就指出这样的课程开发体系是假定全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同一水平的知识并达到同样的效果,没有地域、文化的差异。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现代的哲学、心理学,如诠释学、建构主义等等已经证明学习是情境性的,和学生所处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和学生的学习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无法离开具体的情境而单独来讨论学习过程。另外,国家课程的诟病还在于它把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往往阻碍两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程所设定的目的难以为教师所理解和执行。这样~来,即使课程设计得再好,又如何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在这方面,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就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布鲁纳(J.s.Bruner)

内容概要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种时髦的口号,而是一场真真切切的教育改造运动。校本课程开发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了课程设计者与课程实施者无法沟通的局面,打破了学生远离生活世界的局面。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飞起来”,让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沟通起来”。

作者简介

  靳玉乐,生于1966年3月。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等,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等;先后出版了《现代课程论》、《课程研究方法论》、《探究教学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案例教学原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等著作21部,主编中小学教材38册,在《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 3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探讨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意义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探讨第一节 国外地方分权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第二节 中央集权国家与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第三节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其趋向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校本课程设计的对象第二节 校本课程设计的主要趋向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第六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第一节 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和课程的选择与改编第二节 学校课程创新策略第七章 校本课程的评价第一节 校本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第二节 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第三节 校本课程评价的策略第四节 几种校本课程评价模式第八章 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节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阶段第二节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促进措施第九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第一节 内地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第二节 台湾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第三节 香港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章节摘录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特征  和国家本位的课程相比,校本课程评价在时间、评价人员和评价资源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校本课程评价也有着国家课程所不具备的便利。这些局限和便利构成了校本课程评价的独特之处。  1.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在校本课程评价中,由于它不仅要对课程的结果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对课程开发的过程作出一定的判定,从而为课程的修订以及今后的开发活动提供信息,因此,校本课程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是对某一课程的全面的评价,其涉及的对象是广泛的,而不是局部的。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对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们前面已经予以论述。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具有民主的意味,是课程决策民主化的产物。因此,民主的精神应该是评价主体多元性的最好解释。  3.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所谓评价标准的差异性,是指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要注意到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与学生个性差异的本质,在制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成长或课程开发本身的评价也要看到其背景的差异性。达到评价差异性的手段:①对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设计;②设计一定的基础平台,对于基础不足的课程予以一定分值的补充;③在统一评定的基础上对其背景予以说明,并指出其进步的意义。评价标准的差异性是校本课程评价的优势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