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光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四川博物院 主编,袁庭栋 撰  页数:370  

内容概要

  该书以珍贵文物和历史档案为依据,全景式地展现了保路运动发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考证精审,说理有据,将整个运动的全过程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细致翔实地论述了保路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即直接促成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成功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文献。

书籍目录

沉疴 001~056
 风雨飘摇
 多元的新潮
 新政还是新衣
 革命与立宪的比拼
 四川,又一次成为矛盾的焦点
铁路057~080
 铁路这件新鲜事
 冲突与融合
 “官督商办”模式的形成
微澜 081~154
 川汉铁路公司的成立
 留学生提出全面方案
 从宮办到商办
 利涉全川的“民股”
 收归“国有”
 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成立
大波 155~238
 同志会的迅猛发展
 宣传浪潮涌城乡
 “和平保路”的路不通
 向同志会背后杀来的几刀
 转折关头的特别股东大会
 从罢市罢课到抗粮抗捐
 底层的“暴动”和上层的《川人自保之商榷书》
首义 239~354
 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与罗泉井会议
 “成都血案”点燃燎原烈火
 全川处处同志军
 荣县独立
 岑春煊与端方奉命入川
 重庆军政府的成立
 四川军政府的成立
 重庆蜀军政府和四川军政府的合并
尾声
后记

章节摘录

  公元1903年,大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岁次癸卯。   这是清王朝的第259年,距清王朝垮台只有8个年头,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帝王专制政体结束之前的最后8个年头。   这一年,50岁的蒙古镶蓝旗人锡良受清皇室的重托,从热河都统任上调任四川总督,到达成都,接替曾一度被赞誉为“能臣”的岑春煊,企图安靖地方,推行新政,挽王朝之危难,扶大厦之将倾。   锡良眼前的四川,不再是一方物阜年丰、丝管纷纷的天府之国,而是一个危机四伏、处处烦心的荆棘之地。别的不说,只说眼前的一件大事:1902年9月14日晚,出身于今天四川金堂刺笆店的四川义和团起义军最高首领、年方16岁的女英雄廖九妹(当时被尊称叫“廖观音”)率领一支小分队攻入成都,直扑督院街。可惜小分队兵力太少,未能攻入总督衙门,否则很可能就会刀劈总督奎俊。奎俊保住了一条命,但总督可当不成了。清王朝任命的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在9月25日即飞速上任,三天之后就在成都北门外的昭觉寺摆开刑场,一次诛杀义和团官兵百余人。然后在全川进行疯狂镇压,使用保甲连坐制大肆屠杀,并在1903年1月15日将“廖观音”杀害于成都。但是他的屠刀并未能使四川的社会安定,反而激起了更大的不满,一年之后即被调离四川,这才有了锡良的入川。岑春煊在蜀中一年,间接留给后人的最有名的遗物在今天成都武侯祠中,这是他昔年的老师赵藩送给他的。因为赵藩对他的屠杀实在看不下去了,认为在民怨沸腾的年月中无异于扬汤止沸,于是就在武侯祠诸葛亮殿前写下如下一副对联请他观看,用以劝诫。这副对联就是如今名满中华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也就在这一年,25岁的四川荣县青年吴玉章告别了妻贤子幼的故园,怀抱救国图强之志,东出夔门,去日本学习救国本领,结识天下豪俊,准备改天换地,再造中华。他说:“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船过三峡时,他写的《东游述志》有如下的诗句:“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赴日留学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是当时的一股全国性潮流,一方面因为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之路,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甲午战争之中以大约只有中国人口十分之一的一个蕞尔小国而大败中国,对中国的各阶层人士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吸引力,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习”,吴玉章在回忆中也说,“总觉得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故而有大量的有志青年前往日本留学。另一方面也因为清王朝为了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新政”,鼓励留学日本,不仅有具体的奖励措施,还有一定的官费名额。  ……

编辑推荐

  《共和之光:辛亥秋四川保路死事百年祭》以珍贵文物和历史档案为依据,全景式地展现了保路动物发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共和之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