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记忆中的老成都

出版时间:1999-12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冯至诚编  页数:3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世纪末的喧哗与骚动中,老成都是一声不绝如缕的乡音,我与你坚贞守望的一望的一片亲切熟悉的旧风景。在这样一本寻我城市记忆,娓娓讲述的故园往事,充满家园之思的书集中,一种饱浸透情感的个人记忆与私人叙事,交响为一种宽广深厚的众声喧哗,一种由众多个人记忆渗出的涓涓之流,汇聚而成一片深邃苍茫的集体记忆之海,旧时濯锦江畔月,今番又照老成都……

书籍目录

前言/冯志诚成都会馆轶闻/黄友良九眼桥轶事/景朝阳成都与廊桥/陈世松老桥记趣/崔显昌渡口情思/冯荣光锦江南岸一小街/清有正从万里桥到望江楼/高焕儒鱼满府南河/景朝阳那河那蜻蜒那蝴蝶/王贤松府河纤夫曲/陈林华重温旧梦说城墙/海粟北门古城墙记/冯荣光渡尽劫波说“皇城”/庄裕光独院的盛衰/史芦老成都有个“海德公园”/伽僧名都市招轶话/陈枫徐洁黄涛刘西源门联偶忆/李伯雄老成都的市声/绍煮小桥流水人家/海粟《友庐》来历点滴/季富政《康居》有株银杏树/季富政风姿绰约小姐楼/季富政花树繁茂绕宅生/季富政蓉城深处辉煌木宅/季富政七品宅邸的素雅气象/季富政“八洞神仙菜”/杨嘉生十二相对扯肉杂菜/亦文别有风味的随堂便饭/海粟万里桥与枕江楼/邓穆卿冷巷小馆/崔谷汤圆水饺甜水面/刘明俊“满天星”赶超赖汤圆/景朝阳“太太胡豆瓣”/丘山菜锅盔/牛经绶话说尿水胡豆/柴可言满城争看电灯燃/萧赛漫话成都的自行车/张斯炳……

章节摘录

  轶话  陈枫 徐洁 黄涛 刘西源  成都作为大都会,历来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昌明的城市。市招虽是商品交换伴生物,却也是文人学士、诗人词客展示才思学识的用武之地,所以成都的市招背后留下不少韵味深长的口碑轶事,久久流传。  历史上,用自己知名度作广告的首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他们为追求自主婚姻,在成都开设酒铺,“相如涤器,文君当垆”,当了名副其实的模特。不过,他们未料到“司马居”、“文君酒家”店招、“文君酒”酒旗和商标,会延续两千年,创造了店招传名的新纪录。  市招只两三个字或三四个字,讲究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汉字包含最大容量的内容。一般来说,好的市招,大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独具特色的显著标志,鲜明易识,不可替代的特征.过目不忘的艺术魅力。好的市招,不仅让该经营场所能吸引顾客,也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生机,为街道陈设平添几分艺术表现力。若不信然,且漫步蓉城街头吧: “正人冠”、“载人舟”、“书山屐”,是清末开在顺城街的三家店铺,前者售帽,后二者卖鞋。冠是帽的雅称。“正人冠”店招主人的潜台词是:“正人君子进店购帽,戴正本店冠帽,为人持正,为官清正,冠可正人,又可饰己,岂不雅哉!”观看店招的人哪能不心领神会欣然进店呢。鞋,雅称为履,木底拖鞋为屐,乘上可载人的“舟”,穿上可攀书山的屐,必然不怕风吹浪打,定能书山有径,折桂夺魁。这三家店铺,靠近贡院和少城,服务于来省赴考举子和旗人。市招取名吉利,生意火爆得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城街遭受兵灾战火之乱,成都布鞋业集中在纯阳观街、三倒拐街一带,“知足斋”鞋店声誉鹊起。店招套用“知足常乐”成语,劝慰世人,又以“脚、足”谐音,说明店内备有各式各码布鞋,能满足顾客实际需要。这样的市招,宛如店主在与顾客对话,谁能说取得不好呢。  “诗婢家”,取名源于《世说新语》。东汉大儒郑玄家人人读书。有天,一侍婢被郑玄罚跪,另一婢问:“胡为乎泥中?”答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这一问一答,均引用《诗经》。依据这段史实,姓郑的往往自称为“诗婢之家”。表示家学渊源文风之盛,清代姓郑的在成都开设苏裱字画铺,大书法家赵熙为其题写店招“诗婢家”,字迹雄劲,古意盎然。店内所售纸笔墨砚,皆为精品。抗战期间,张大干、齐白石都曾依据传统薛涛笺专为该店设计国画套色笺,可与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笺媲美。这家商店由羊市街迁到成都黄金口岸的春熙路,历时一个世纪仍散发书卷气息。  销售纸笔墨砚和裱背字画的苏裱铺,过去是一家,以后才分工为文具店和装裱店。但店招字号都深得笔墨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如开设在红庙子街附近的“今古轩”、文殊院街的“墨香斋”、大墙西街的“翰墨轩”、“金石缘”、祠堂街的“锦江云”等装裱铺,或摘名诗,或取意境,都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诗韵。类似的还有“醉墨山房”,这是开设在商业场一家刻瓷店的市招。过去在太平街南口有一家浴室,市招“沧浪歌”颇有名气。市招取名自屈原《  渔父》,中有渔父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对于浴室业甚为贴切,也较典雅。  川菜名列全国四大菜系之一,餐饮业在成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味在四川”在食文化中分量不轻。餐饮业的店招,各具特色,独具魅力。不少餐饮店店招,礼聘名书法家落墨。端正工整,刚健道劲,店名更是几经推敲富有深意。或来自典籍诗文,或取自口碑传闻,紧扣行业特点和店址风光,耐人寻味,令人久久不忘。  “锦江春”餐馆设在青羊正街,取名得自杜诗“锦江春色来天地。“蜀王宴”以前蜀王建墓歌乐伎石刻命名。“相如楼”、“草堂别馆”、“漱江楼”、“芙蓉亭”、“浣花小酌”、“放翁园”、“醉梅阁”等餐馆一与“枕江”、“饮涛”、“二泉”、“抱冰”等茶楼招牌交相辉映,吸引着休暇放假的人们。  “小雅”,是《诗经》名篇。作家李劫人曾用作店招在指挥街开设餐馆,舍去“小雅”本意,而用“小而雅”来指小店雅致,陈设典雅,菜肴精雅,聚客高雅。加之李劫人本人是美食家,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受到文人极大欢迎。  “竹林小餐”,则是以前开在华兴街以凉拌白肉、粉蒸肉闻名的餐馆。老成都街道院落多数遍栽翠竹,竹篁茂密。历史上“竹林七贤”诗酒无敌,自命清高。故店以“竹林”命名,人们品酒清谈。别有情趣。  “味之腴”,乃原城守东大街现新南门的老店,市招点明炖肉、东坡肘子、坛子肉特征,故能经历百年,店名店声依旧。  改革开放中,名重南北的重庆火锅落脚成都。如今,一些火锅店,如“白帝城”、“金谷庄”等,店招各具特色。“白帝城”总经理曾在川东白帝城创办企业,有意在川西发展,白帝公孙述又曾在成都立国,取名固有历史含意。“金谷庄”则见于《礼记》,礼义之邦,金粟谷满,寄托人民祈求丰收的愿望。这些自然比“正宗重庆”、“老号重庆火锅”等店招来得高雅,富含文化气息。  此外,还有些市招,或因商品古远,或由名师巧匠创造,家学传承,或故意标新立异,以吸引顾客。如成都名小吃“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王胖鸭”、“二姐兔丁”、“龙抄手”、“八号花生米”、“耗子洞张凉粉”(实为清代设立的号志洞。读音讹为耗子洞)等,属于口语风格市招,既有川人谐谑风格,亦因货真价实,故得流传。  好的市招,格调清新,健康大方,美化了城市,增添了古城文化魅力。当然,名实应符。否则,再抬出大禹成汤之名,卖的却是假劣或残次商品,就煞风景了。  “老成都”中的读书人,都喜欢舞文弄墨,在自己居住的庐舍书写门联,或述志,或示愿,或表家,或壮景,其间颇多轶闻趣事。  民国四年十月十日“双十节”,政府机关,工商士庶,皆制门联,以庆时颂事者居多。在总府街《四川公报》大门两侧,贴出一副门联,引来众口交赞,其联云:  庆祝在戒严期间,半是欢欣,半是恐惧:  言论非自由时代,一面下笔,一面留神。  是时,袁世凯准备登基当洪宪皇帝,派亲信陈宦来川任军政首长,为防止川人反对,宣布戒严,大举清乡,杀戮甚众。于成都查封报刊,箝制舆论,大打出手。四川总商会总理、《四川公报》社长樊孔周先生愤笔书此,可谓针锋相对,董狐笔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市民记忆中的老成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从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过去本地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从而对现在的生活有更多的理解。
    这对每一个有心的人意义重大,值得推荐给所有认字的成都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