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田山花袋  页数:161  字数:101000  译者:朴金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本“私小说”开拓者田山花袋的著名短篇。一个有家室的男子,迷恋上一位女学生。田山花袋不仅描写不伦之恋,而且是以自然主义态度。

作者简介

田山花袋,本名録弥。少年时代随家迁居东京,学习汉诗,并接触外国文学,与尾崎红叶、国木田独步等人交往,开始和歌等作品的创作。1891年,转向小说的创作。1907年发表《棉被》,使他成为后期自然主义的核心人物。

书籍目录

棉被重右卫门的结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棉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2条)

 
 

  •   此书装帧太棒了,翻译的也很好,包括《棉被》和《重右卫门的结局》两篇。田山花袋不仅描写不伦之恋,而且是以自然主义态度。是很好看的私小说,很纯也很朴实。十几岁的女孩给三十多岁的男人棉花般的舒适感,但只是心灵作用。最后他也只是蜷缩在离去的女孩的棉被里哭泣而已。过去种种,历历在目……《重右卫门的结局》也很值得仔细品味,这篇文章,是关于对“人”的思考。人,自由,自主。
  •   《棉被》作为“私小说”的典范,作家用细致的笔触揭露了中年男老师面对年轻女学生复杂、阴暗的心理。无论是情欲还是伪善,都刻画得极其真实。师生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异性师徒的交往似乎就更加微秒。据说,本小说取材自作家和他的女学生生活中的经历。
  •   不看后悔,很能解释发生在时代的很多事情。
  •   书有点脏了 但是不错哦
  •   书新旧OK,只是有点晚到,网站上说可以第二天到,结果下单四五天后才到~~~
  •   毕竟是100年前的小说了,要看下去还是需要耐心的;并且充其量也就是文学史中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可能还谈不到经典;以个人感觉为主体描述,矛盾冲突都比较单纯;不能确切的知道这书在文学史中的分量,也不知道对于日本文学的写作在语法和词句上有什么突破,不能妄加评论。如果这是私小说的开创之作,那自然分量是不轻的。重右卫门的可读性还是稍微强一点,在那个时代开启有关人性的探索也是不易。看过了模糊有些孔乙己或者阿Q的影子,可能是我误会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这么快就能进入到个体的发现和描写中来,以个人的经验作为小说的主体,以小人物的生命作为对象,揭示那些情感、情绪和困惑;那个时候我们的清政府还在执政呢,呵呵
  •   主要是想了解这本书的概念定位。读下来普通没有特别印象。最糟糕的装帧和纸张,相当不入流而且质量之差。
  •   读不下去
  •      读到时雄在面对自身私欲时的矛盾心理,二十来岁的我竟然有种似有而无的共鸣感。
       家中有结婚数载,仅完成养育孩子、顺从丈夫的职责便觉得安心的妻子,对于丈夫的事业、爱好,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没有半分兴趣;另一面是自己的女弟子,年轻时髦、爱好文学、充满灵性。灵魂早已出轨,是最简单的事实。却又因为是一介文人,所以在出轨之路上,不断地自我审视、定位,于心理矛盾之间迂回。时而戴上假面掩饰内心,寻找到一点道德与世俗的依托,时而心理全线崩溃,承认自己的“丑恶心理”——渴望霸占女学生的肉体、灵魂——告诉自己“这是事实,是事实”。
       在现实世界里与常人毫无二致地依托世俗道德的方式行走,以此获得安心,同时又伏案在文字中袒露自己于人生、爱情上渴望超越世俗,而遵从心灵与本能的实质,这大概就是文人。
       普通人的不伦行径则是直截了当地不伦,换作心理上怯懦的文人,却总要想办法使这一切“说得过去”。作者正是借助这篇“私小说”来发泄出这些自我矛盾的心理吧。
       几年前我在大学里,同女友相处的时候。除去刚开始本能的甜蜜期不说,后来我做了好几次出轨的梦。无一不是遇见了某个抽象的灵魂伴侣外加可爱的外表。那无疑是一种极其不安的梦,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我该如何交代”这样的问题。
       “这是事实。”
       时雄在心理崩溃妥协时,反复对自己所说的这一句话,无疑是一种文人的狡黠。事实上是,没有世俗的道德规范,就无所谓任何一种责任感。极端地说,即使杀人越货,也是某种天性所使然,是“事实”。你说它扭曲也罢,扭曲也是循着上天所赋的本性来的。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处于相对之中。此时的道德,彼时便站不住脚。一切听从本性,放纵自我。
  •      从一半的时候开始精彩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故事有些老套,可能我看小说除了告诉我难得的思考以外,故事性也非常地重要。所以正要看的《海边的卡夫卡》忍不住搜了简介之后就期待很大。
       从第四章的最后一段开始,“时钟'当'地响了一声,一点了。八张榻榻米的房间那边好像也睡不着,似乎不时有长长的叹息声。甲午线的火车发出骇人的轰鸣,在这夜阑人静的时候呼啸而过。时雄久久难以成眠。”,读起来好像有了点感觉,一种更加靠近书中人物的感觉,那些人物的心情也变得好像似有存在起来,我就想,这真是想讲点什么的小说了。
       从后来讲到田中,一个意外的糟糕的男人,我觉得,这真能算是小说了。
       关于田中是怎样一个糟糕的男人,P73的一整段叙述有必要摘录一下。 “这样的对话——不得要领的对话,反反复复持续了很长时间。时雄从将来的希望、男人的牺牲、事情的进展等方面,苦口婆心、想方设法地劝他回家。时雄眼前看到的田中秀夫,并不是想象中那个俊秀的堂堂男子,也没有天才的气质。在麹町三番町街上的这家廉价旅馆,当时雄在这个三面墙壁、暑热不堪的房间里与田中初次相见时,他切身感受到的,首先是田中那讨厌令人不快的态度,那种基督教熏陶出来的道貌岸然和与年龄不符的老成持重。尽管他有着一口京都腔和白暂的面颊,也多多少少有些亲切,但时雄还是不能理解芳子在众多青年中唯独选中这样一个男子的心理。尤其让时雄感到极端厌恶的,是田中那冠冕堂皇的态度,那种毫不天真直率、对于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寻找种种理由强词夺理试图辩解的态度。尽管如此,但实际上,在时雄激动的头脑中,这些感觉并不是一下子就直觉式地清晰呈现出来的,当他看到放在房间角落的小旅行包和寒酸可怜的白底和服时,便想起了自己充满幻想的年轻往昔,觉得田中一定也是这样为了爱情而苦闷、烦恼,那时他并非没有萌生过怜悯之情。“
       也是在这里,觉得中年出轨男人时雄仿佛正气和确实有了些文人的气质或是才华起来。再有在这里,我也不禁想,我不会也是想田中一样一个讨人厌烦的年轻人把,虽然不至于道貌岸然,但是冠冕堂皇,强词夺理试图辩解,或是在别人眼前显得毫无才华的观点,确是有可能出现的啊。
       至于里面的内容,里面想讲的悲哀,我只是想,一个被说曾经”时雄经常爬上这八幡宫的高台,只是为了让那微弱的琴声能够浮响在耳畔。'如果得不到这个姑娘,我宁愿到南洋的殖民地去流浪!'“的女人,怎么现在会看不起她呢,即使她的过去或是现在的思想都无法符合新女性的思想也是一样。所以田中用了这样一段来说明”妻子和孩子——人们都说这就是家庭的快乐,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妻子为了孩子活着,她也许还有生存的意义,但丈夫被孩子夺走了妻子,又被妻子夺走了孩子,他怎么可能不寂寞呢?“以我现在的年龄,实在是很难跟着小说一起进入到这种悲哀中去,但是确实,如果一个人在结婚前可能或是经常喜欢了很多人的话,那么结婚后,怎么可能几十年都只喜欢一个人,保持这种感觉不变呢?
       至于主人公时雄,看完了不觉得像书的边页讲的那样,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女学生的前途,拆散一对年轻人,把女生送回乡下的老师形象(或者说我是这么理解的),好像并不是太坏,除了精神和几分行为的出轨以外。倒是借助边页的说明我才理解的一点,这是一个因为”囿于传统“不断压制自己内心爱欲的可怜的中年男人。
       不论如何,总而言之就是,这好像不是我现在想看的书,虽然的确是可以当做阅读了一个故事,了解了一种可能的或是经常的或是不一定发生的中年人的比较奢侈的悲哀罢了。但是除去这种人到中年而引发的一些悲哀,其中讲诉的确是一些大部分人都存在的悲哀,比如他不断在压制的自己不良的情欲,不是每个人都会发展到像《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一般扭曲的心态,或是像做出投毒、偷枪打死周围的同事这样极端的事情来,更多的就是一种自我的,自我感觉的比较深刻的命运的悲哀而已。最真实的是小说中描述的时雄反复带来挫折的思考,和时雄只对妻子发泄的不满,和他喝醉酒后走的那段歪歪曲曲的路,和最后他摔得满身泥巴的样子。生活的现实只能自己去接受,小说最后讲的关于芳子回乡时的怅然和引发的对这样一个女子将来的命运的遐想也写得很好,但是我觉得,如果把时雄作为主人公,得到的教训或是一些感想就是这点了。
      
  •      男人们总是花心的,不过他们总找得到借口敷衍自己,同时也敷衍别人。至于是抗争到底保护自己的“二次婚姻”,还是与现任妻子得过且过,那就要看各人的性格了…女同胞们还是要无息止地努力的,至少在丈夫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能跟得上他的脚步。这样他才会真正尊重你、爱慕你、珍惜你….
      
  •     想看这本书还是因为乃木坂浪漫的介绍……不知为何视频貌似找不到了
      
      这书对隐秘情感的描写真是动人啊,固然不是什么过于高深的隐秘,但作者以一种“怜”的笔触写出来,不禁让人叹息。教师时雄对学生芳子的爱恋,混同了对过往的追寻,对性的渴求,为人师的责任感,对自我被认可的希求,最终使时雄做出了多种动机驱使下的行为——他的潜意识与隐秘情感迫使他破坏了芳子与田中的爱情。人是抵挡不住自己潜意识的力量的,而时雄对芳子隐秘的占有欲,最终也压倒了为人师的为弟子感情着想的责任感,假借负责任之名,拆开了年轻的情侣。
      
      最终,他得到的是对潜在竞争对手田中的最终“胜利”,尽管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皮洛士的胜利,而失去的则是女学生芳子,同样失去的还有他试图对青春作出的挽留。时雄趴在芳子用过的棉被上放声大哭——看似卑劣龌龊,但这种占有欲,尤其是能够给人带来近乎重生的认可感与热情注入的占有欲,或许是每个世人都难以克服的。
  •      一眨眼便可看完的小说。
       书中描述着男主人公对平凡生活的厌恶、对被孩子夺走了妻子的寂寞的日子感到虚无。
       书中不止一次的说道“35岁”,这个尴尬矛盾的年纪。对结婚的不确定不肯定,对妻子不时髦的瞧不起,对自己的文学作品妻子不关注的怨恨。
       直至,年轻女学生的到来被打破,从此生活变得越发矛盾....
       不过,却也都是些平凡的小事,一些男主人的内心活动。
       这样的小事,或许只有在日本小说中才能这样娓娓道来。
       上班以来,读的书越来越浅,越来越简单....35岁之时,我是否也会寂寞的要疯掉?
      
  •     因為有朋友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提到了這本書,聽完介紹之後挺感興趣。这本书除了《棉被》一个短篇之外,还有《乡村教师》,凄惨孤独的结尾。
      
      我不知道大家读日本的文学作品时是什么感觉,用“细腻”来形容可能不会出错。日本作家好像非常擅长将一件平凡的小事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不疾不徐。
      
      之前读宫部美幸的侦探小说也是如此,让人一点都紧张不起来,不会心惊肉跳,不会瞠目结舌。不过我觉得这应该是宫部美幸的个人写作风格,毕竟日本的恐怖片和侦探推理还是非常赞的。
      
      回到《棉被》和《乡村教师》,前者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爱上学生之后的情感纠葛,后者则是一个少年在担任乡村教师的岁月里所经历的迷茫、痛苦、成长、幻灭。两部作品的题材都不是太新颖。吸引人的依然是作者的笔触,所有的故事都在一张纸上干净地流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往下读,读到结尾处,一声长叹。掩卷起身,了无痕迹。只有在偶然的回味时才蓦然发现受伤不轻,是内伤,伤在心里。那种孤独扩散,寂寞撩人。
  •     看了这书的封面我才知道,“棉被”二字的日文是“蒲团”,“肉蒲团”应该就是肉被子的意思,前几天去香港跑马拉松时顺便逛铜锣湾书店时有看到过港版的这本书。
      
      这个只有4万字的中篇讲了一位36岁的已婚人士总想对自己的女弟子下手又不得手的过程,以直截了当甚至说得上是赤裸裸的心理描写为主。作家时雄收了位貌美如花的女弟子芳子,心旌神摇,平静乏味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忍不住蠢蠢欲动,但鉴于已婚身份,迟迟不敢下手,也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谁料好景不常在,芳子情窦已开,芳心许于一位同龄男性。时雄又妒又恨,自知一切无可挽回时,以监护人对监护者“负责任”的方式知会了芳子的家人,芳子被接回山里的老家,一对鸳鸯从此劳燕分飞。
      
      接下来呢?“寂寞而荒芜的生活,又回到了时雄家。”时雄同学打开芳子打包托寄的行李,“把被褥拽出来。一股女人的令人眷恋的油脂和香汗气味使他砰然心跳,无以言传。天鹅绒的被头上有明显的污痕,他把脸贴在上面,尽情地嗅着深深思念的女子的体香。”“性欲、悲哀与绝望,顷刻间涌上时雄的心头。他铺上褥子,盖上棉被,在冰凉的带着污渍的天鹅绒被子里埋头哭泣。”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出版于1907年,当时被誉为“私小说第一作”,即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由此可见日本社会思想意识的开放比我们早了多少年。阅读时让我联想到我们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到了这个时段年龄跟小说的主人公相仿,我想这代人多少都经历过书中所描述的性压抑阶段。不同的人解决方式不一样,大多数人怎么熬过这段的我无从知晓,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找职业选手的居多,最极端的例子,有一位为了跑东莞特意买了部车,另一位直接跟职业选手住在了一起,并且每半年换一个。生活在一个转型的年代势必都会面临这样的痛苦,在人性、道德、欲望、虚空和现实间挣扎,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胡思乱想不得要领矛盾重重的层面上,极端的压抑势必导致极端的扭曲,相信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无疾而终虎头蛇尾狼狈不堪等等的经历,只是事过境迁,到头来还是再返回到庸庸碌碌的所谓正常生活。有次我跟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人千万别把自己摘得太干净,吃喝嫖赌抽总得沾一样两样,否则憋久了就像老房子失火,灭都灭不了,非烧个吊胆精光不可。
      
      中年得闲也是蛮可怕的。
      
      日本有个只写中年男子婚外恋的渡边淳一,他所写的书跟琼瑶的相似,看一本即可,看一本相当于已经通读了他全部的著作,主线条雷同的很。《失乐园》里高潮的一幕是偷情男女高潮时刻双双咬碎嘴里的小药丸含笑死去,这个情节跟传说中希特勒和爱娃最后选择的死亡方式有点类似,据说希特勒临死前,跟他的情妇爱娃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随后爱娃服毒,希特勒补枪,再咬碎自己嘴里的氰化钾药丸开枪自尽。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这段时间我正在读一本被称作“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我弟弟的儿子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我儿子,儿子问我有没有这本书,我说有但一时没找到过年也就没拿给他,年后回深圳时无意间翻了出来。儿子已经到了恋爱的年龄,做老爹的对此没啥可教的,买些相关的好书送给他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年前给他买了《未央歌》和《击壤歌》,为了能跟他多些可交流的共同话题,这些书我也一本一本看。他索要的肖复兴的《早恋》早已绝版,过年只找给他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看他读得开心我也跟着开心。过年在一起时还跟他一起看了一部泰国片《初恋这件小事》,这是他的强烈推荐,看完后我当即跟他约定今年或明年暑假一起去趟泰国旅行。
      
      有关中、老年人的感情生活的书,我喜欢读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和菲利普•罗斯的作品。尤其是后者。对他的《垂死的肉身》(后翻拍成电影《挽歌》)印象尤为深刻。看看这两年我能否把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通读一遍。
      
  •     刊于《晶报-深港书评》2011-12-18 文/陈嫣婧
      
      看田山花袋的《棉被》时,手边会习惯性地放一本吉田精一的《现代日本文学史》。为什么呢?因为常常看着看着就搞不明白了。《棉被》有其鲜明的风格,但这风格又有之后其他很多作品的影子,它有后期唯美派对官能美的崇尚,比如小说结尾处时雄裹着女学生芳子印有污痕的被褥嗅着残存的女性体味,你能想到谁?谷崎润一郎小说里那至死不休的恋脚癖,川端康成《睡美人》里的变态老人。同时它又有私小说的影子,后来横光利一,包括受私小说影响很深的郁达夫笔下那些整天絮絮叨叨哀哀凄凄以致神经错乱的主人公,仿佛都和时雄有那么一些相似。它精准而复杂的自我剖析,往往让主人公的精神处于剧烈的自我相悖状态中,又容易让人想到三岛由纪夫的倒错美学。
      
      文学史对于《棉被》的定义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之作,私小说的发端之作,从某些内容上看,更兼有唯美主义的成分。那么《棉被》到底是什么?它被分到哪个派别里貌似都是片面的,不合适的,文学史的功能在这个作品里,仿佛显得格外无能。更吊诡的是,所谓的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又很容易唤出西方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和作品,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左拉、波德莱尔等。田山花袋自己曾经分析,“自然主义的文学必须是接触时代的作品,它必须是描写这个国家和时代的……但在日本的文学中,没有象西洋文学中那样的反抗性和积极性,然而值得一看的是,日本怎样地把自然主义变成了日本主义的自然主义。”也就是说,日本的自然主义和左拉式的自然主义,在田山看来,其实是两回事,最根本的区别是,日本文学的自然主义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绝对比不上西方,而所谓的“日本式的自然主义”,则更多的应该是表现一种自我的真相。“今天的文艺应该是寻根究底地探求真相”,只是探求的对象不尽相同。对于个人生活、情感、心理包括性欲的探求,成了田山式自然主义的主旋律,于是最终成了私小说的发端。
      
      但是田山对于西方文学中自然主义创作风格的自觉“修改”,并不是随意的。也并不见得就是西学东渐或者日本明治维新,国家转而追随现代性的结果。这种修改,有其悠远的文化和文学创作根基。最典型的先例就是物语。早期的物语,如《伊势物语》、《竹取物语》,其写作方法就类似于对一些情人情事的真实记录,且是片段式的,没头没尾,故事化的成分不高。哪怕发展到了后来《源氏物语》那样的成熟物语,也是基本倚靠大量的真实题材,范围也都限于男女情事。发展到了田山这里,这不过不再是记录别人的,而是记录自己的罢了。
      
      田山本人在1905年出征之前,结识了冈山县的冈田美知代。这位少女爱读他的作品,经常致书作者表示仰慕与爱戴。对夫妻生活早有倦意的田山对美知代抱有特殊的好感,随即信来信往,终于陷入热恋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是作者本人的一段真实经历,也是《棉被》最初的蓝本,这非常符合田山自己以及私小说的创作标准。但事实上,这位美知代小姐并不是小说中写的那样如花似玉,从现存照片上来看,绝对属于过目即忘型,而田山却在《棉被》中将作为她化身的芳子极力美化,奉若神仙。看来,所谓的“写实”,和证件照式的拷贝也存在很大区别,这里的“实”,何尝不是建立在“虚”,即作者自己的意念、想象之上,若一定要说是“实”,那也应该是作者创作理念的真实,而不是现实场景的真实。
      
      所以,同样被称为自然主义代表作家的永井荷风才会在后期转向唯美主义,而田山自己的作品,也展现出唯美,甚至是谷崎润一郎“恶魔”式的一面。在西方,从自然主义到唯美主义,这是多么大的距离,是完全不能逾越的鸿沟。而到了日本却变得可以轻易地转换、互通。这只能说明,在日本文学的历来传统中,唯美与真实、病态与常态,就是可以部分等同起来,可以在文学上达到统一的。甚而或许越是病态的,唯美的,罪恶的东西,越是凸显出其人性真实的一面,就如早期物语里面那些心平气和的描绘男女间背叛、抛弃、错过的文字,当它们被极度克制而平和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同时,也达到了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但是,这需要一个绝对的前提,那就是田山所说的,对社会性、时代性的疏离和回避,让个人回归到蛮荒的状态,让一切关乎文明的价值判断统统丧失意义,只有这样,最好的记录才能成为最好的创作,自然与唯美才能对等,统一。
      
  •      想要理解《棉被》这部小说,第一步应该搞清楚“私小说”的定义。我的理解是,“私小说”是“自然主义”在日本的一种延伸,它继承了“自然主义”还原和描摹事物本来面目的宗旨,融合了日本人崇尚对人性和内心剖析的美学观,形成了一种自我倾诉、自我审视的文学形式。某种程度上说,“私小说”是最符合日本人世界观、美学观的一种文学形式。
      
       《棉被》讲述的是一段颇有不伦性质的单恋故事,整部小说侧重于主人公时雄的心理描写。故事非常简单,时雄厌倦了与妻子平淡的生活而对时尚漂亮的女学生芳子产生情愫,他一方面因传统道德的原因压抑自己的爱欲,一方面有意淫这与芳子的情感。直到得知芳子交了男友以后,时雄在纠结中召来芳子的父亲,拆散了这对情侣。
      
       日本人描写人性的小说主人公多半丑恶,但时雄这个人虽不讨喜,但亦不可恶。纵然他暗恋着学生芳子,却自己的道德底线,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做任何逾矩的行为,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时雄在得知芳子已经结交了男友后一直在天人交战,他既想独占芳子却又因为深爱芳子无法做出决定。我们都能看出来,真正破坏这段恋情的其实是田中本人的“不靠谱”,而时雄最终让芳子被父亲带走亦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决定。
      
       可以说《棉被》在人物的塑造上生动、平凡、真实,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趋向于典型、偏激甚至变态的程度。我觉得诸如《棉被》以及同时期的《破戒》等小说,那种自我忏悔、自我暴露的特点只是为创作小说、塑造人物服务的,继承了“自然主义”的神髓,因此显得纯粹。至于日本文学发展到后期出现的恶魔主义、唯美主义这种赤裸裸的写法就显得矫揉造作了许多。
      
       其实《棉被》无论是在文学形式上还是在作品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它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时代性。除了“私小说开山之作”这个美誉之外,除了故事中一些明治时代末期日本风土人情的描述,在《棉被》中还能品味出很多更加深刻的东西——
      
       正是由于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无论是在社会思想还是在文学创作上的不断开化,才能够产生类似于《棉被》这样的小说。它可以让日本人直视自己长期以来被压抑的阴郁思想,它通过由暴露到思考再到忏悔的形式反思了在当时日本社会现代化启蒙中的很多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最符合日本人性格的文学形式。
      
       如果需要理清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田山花袋是一个绕不开的作家。他开创了“私小说”的文学形式,而这种写作形式也逐渐发展成了日本文坛的主流,继而形成了格局偏小、注重内心的描写、善于自我批判自我剖析的日本文学风格。即便流派不同,但诸如夏目漱石、岛崎藤村、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这些大作家或都或少都受到了“私小说”的影响,如果没有“私小说”,现在的日本文坛绝对是另一番景象,《棉被》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当时雄在芳子天鹅绒棉被中哭泣的时候,他也许希望挽留住哪怕是一丝一缕的的香气,而这香气却早已弥散在空中,当我们轻轻翻开花袋的作品,是不是能够品出这若有若无的香气呢?
      
  •     在初冬的阳光里展开《棉被》,这是本被誉为“私小说第一作”的特别小说。在日语里的“私(わたし)”是个非常清晰的定义,即为“我”的意思,也就是指的是“自己”。那么,“私小说”便是一本自我最隐秘部分的展示。也可以说人心黑暗部分的呈现。
      
      在这样的一本自我揭示隐私的小说中,针对男主角时雄来说,人到三十五,完成了作为人的天然使命——功成名就、娶妻生子,同时,看上去还觉悟到自己的私欲——爱上学生芳子,又因为种种世态人情而道貌岸然地不能抒发自己的爱欲,最终因为无法得到爱欲的满足,同时也因为芳子有了恋人,而使出成年人惯用的诡计,龌龊狡猾地拆散一对年轻人,自己便只能落得拥着芳子盖过的被子大哭的结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读来却能感觉到冬天里的丝丝寒气。只因为“花袋主张摒弃理想,不要技巧,只作客观、露骨的描写。”
      
      于冬日阳光下阅读田山花袋《棉被》里的文字,除了感觉到清冷幽寒,还有一种徘徊不去的异常纠结。那便是在阅读中一直面对的男主角竹中时雄的那些矛盾,那看上去是师道尊严与人性本欲之间矛盾,那些看上去为情欲驱使而产生的缠绵文字里,逐渐感受和发掘作者明意识或潜意识想表达的更深含义。那么,且让我们放下那些因为时光而改变的夫妻之间爱恋,放下那些因为熟知而改变的夫妻之间亲疏,直击一个旁人眼中拥有完美生活的成熟男人,原来,他那敏感而文学的内心世界如此的不笃定,他那渴望占有的欲念是如此的强烈。特别是山田花袋描写竹中时雄会在上班路上臆想妻子难产死去,而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其他女子。这些内心世界的最深的隐秘,他不说,无人知晓,他说了,引来的不仅仅是震惊,或许还有很多人内心里的共鸣,只是这些人未必开口告诉他人。
      
      在山田花袋的字里行间,在他流畅自如、易于理解的直白笔迹中,在貌似意欲酌加修饰却又欲盖弥彰的点滴之间,无处不明显地透露着人物内心世界的阴暗和龌龊狡诈的思谋,而这样直白的坦白和深层的展示,是“作者最直接暴露自己”(岛村抱月语),是作者身上真实发生过的部分,那就是作者自己的确有了这么一段真实不伦之恋,只是作者自己的这段情恋结果却与小说结局完全不同。作者本人是得到了自己所欲,经历了离婚再与新爱的女子成婚。而在小说之中,他却没有给自己的男主角以完满结局,不是完美,而是完满,他让自己的男主角在缺憾之中痛哭。田山花袋这么做的目的何在?世人对秘密的重视皆是受好奇心驱使,至于知晓秘密之后的思考,则是另外一个层次了,留下一个可以供思考的结局,则必定将承受获知者的思考和世人的评判。恐怕作者的本意就在于此吧。
      
      《棉被》写于明治时代末期的1904年,出版于1907年,田山花袋身处的日本,已然是个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国家,那些源自中国的东方传统思想影响虽然深远。但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逐步跻身现代国家之时,各种东西方思想的冲突,各种新旧理念的纠葛,那所谓“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求不得”的人生痛苦定义,还是依然能在其中产生沉重的冲撞。可以说,这本被誉为“私”小说的开山力作的书,正好表达了这些纠葛之中欲念达不到的痛苦。
      
      那么,在获知这样的隐秘之时,看见这样的黑暗和龌龊之后,有多少人怀着同情的眼光看竹中时雄?又有多少人怀着异样的感受看山田花袋?抑或还会反观一下我们自己,不管男人还是女人,
      
      掩上书的时候,想起来田山花袋在《棉被》中时不时提到的尾崎红叶,以及尾崎红叶被禁的名著《金色夜叉》,比较《棉被》,想想那个时代的日本作家思考和写作的方向;想想田山花袋笔下,时雄在月色朦胧之中散步时那一段极其隐秘“最黑暗的力量”的联翩浮想;放在今天,也依然会感受到对传统东方思想的震动。由此,可以再次感受当时评论家岛村抱月赞赏《棉被》时说的:“散文艺术之根本、正道和真髓”。因为,田山花袋透过竹中时雄这样一个有身份地位的教授,表述他和他当时所在的知识阶层,正在开始全面摆脱东方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全面接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直面自己的过去,直面未来的人生,直面曾经被禁锢的本性,直面被毁掉了未来如芳子这样的貌美如花、才华横溢的无辜女子,才让《棉被》成为了一本非常独特的小说。
      
      幻想一下,在二十一世纪,在中国,有那么一个心怀竹中时雄同样欲念的男子,在某个炎热的夏夜,于妻儿熟睡之后,将《棉被》当着一本叙事散文,慢慢阅读这个清寒的文字,或许,他会如竹中时雄一样,至于是潸然泪下,还是嚎啕大哭,则是另外一部“私”小说了。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52155148&PostID=37133965&BlogID=150117
      
  •     用當下的眼光與見識去閱讀并評論百餘年前的文字,有些仍然需要仰視,有些則是為了瞭解流派的起承,田山花袋的《棉被》即屬於後者。有大量的屠格涅夫的影子。理想往往敗給現實,芳子最後的侯文中“每當立於窗前。。。先生之身影今猶歷歷在目。。。。”云云,難免也是竹中時雄先生的意淫罷了,更比出竹中一堆霍普特曼之下的小來,較之最後棉被一段更為震撼。
  •     日本小说一如既往的难懂。= =。。
      查了点资料,无奈真是少的可怜。
      
      “花袋主张摒弃理想,不要技巧,只作客观、露骨的描写。
      1907年中篇小说《棉被》问世,以赤裸裸的情欲描写引起广泛注意。”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
      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
      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私小说”:在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日本的自然主义。
       后者更加“内倾化”,倡导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尤其是作家本人的隐私。
      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岛崎藤村的《破戒》,小说主人公的自我告白明治中期知识分子战胜自我的一个觉醒,
      小说,田山花袋的《棉被》,以“客观、露骨的平面描写”成为真正成熟的自然主义代表作。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也许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不伦的师生恋是惊世骇俗的。
      况且还有家庭的牵绊,与身为男人的责任感。
      年轻美丽而又新潮的女学生,的确给中年男人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了一道耀眼的光。
      但也正因为它太耀眼。
      注定不会有结果。
      
      原来这真的不是一场神圣的恋爱。
      男学生的目的让我产生了质疑。
      真的出于喜欢?
      还是欲望?
      还是走向东京的希望?
      不得而知。
      
      可怜的女子。
      实质她的思想并没有像她的外表那样新潮。
      为了一个男学生,
      堕落了。
      但又所幸她有个好父亲。
      父亲的心是苦涩的。
      他了解她,
      但又下意识的不想去了解。
      
      棉被在文中出现过数次。
      意义我还是不大明白。
      
      是温顺的妻子给的温暖?
      是逃避现实的工具?
      亦或是对女性的情欲?
      
      棉被,棉被,棉被……
      
  •      昨晚看完《棉被》,睡觉前还是不能理解田山为何要将意淫女弟子和村炮纪事这两个故事集合成册。写这个标题的时候还是没有意识,只把这两个故事一句话总结成个人崇拜和众口烁金,于是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同一件事的正反两面么。
       相比起“棉被”章节,我是比较喜欢“重右卫门的结局”章节。尽管这是100多年前的日本小说了,100多年过去了,东亚国家人民某些方面真的是太相像了,我是说,痴汉无国界,下贱面前人人平等。
      
      【几个疑问】
       我比较不善于揣测作者的意图,以至于看了两遍芳子写给时田最后的信,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芳子那时候到底是不是处女——尽管很显然已经不是了。
       作为弟子的老师,前面已经把意淫的铺垫做到了极致,也彰显了女主角的各种特质,美丽纯洁善良,热爱文学,老师把意淫女弟子已经升华了好几轮,仿佛与其交媾就如同是日了文学一样。强烈的性冲动与现实的羁绊形成了老师矛盾的情绪。而我不明白的是,为何老师如此热爱芳子,却把芳子的情人田山形容得一个臭钱都不值。哪怕这是作为各方面衬托自己嫉妒之心的一种,也得讲求一点逻辑性吧。并且据说这意淫纪事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现实中芳子的原型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家人断绝了关系,作为田山花袋的养女于1907年嫁给了文中田中的原型。既然是这样,能不能给田中留点面子呢。文艺青年呲到了姑娘这是个事实,你不能因为是自传而对读者不负责任,而否定姑娘心动时的惊鸿一瞥。
       关于重右卫门,我没有太多的疑问,这个故事显然棒极了,我想田山花袋精通厨艺,在烹饪了一锅苍蝇麻辣烫之后,马上奉上一盘清炒小苦瓜让人耳目一新。文中描述重右卫门的天生隐疾——肠子掉到睾丸里,然后睾丸就异常大,乃至小朋友们都嘲笑他,苍蝇叮了智能娃娃哭。后面写到重右卫门去嫖妓,也涉及到许多睾丸的描写。我想知道难道日文的睾丸和阴茎是同一个词同一个翻译么,如果不是,那文中写到的睾丸是怎么插进去的呢?求达人解。
      
      【关于文风】
       后一篇重右卫门的结局我没有任何异议,十分喜欢这一则寓言式的故事。前一篇嘛,联系到看了许多历年的评论,评论家们在修辞上无限夸大了“自然主义”的概念。说写得“自然”我也表示赞同,田山的叙事就像日记一样,没有过多的花样。特别是看到传体中自嘲“这辈子不甘平淡的生活,又没有勇气将一生奉献给写作”十分地贴切和感动。可无论什么感情色彩的词,只要和主义联系在一起,动机就显得不那么纯洁了,便于评论的人的评论的档次上位,便于受蛊惑的人受蛊惑得心甘情愿。
       昨日与一个朋友偶然提到我最近在看日本文学,朋友马上批判到,日本人写东西太冗长拖沓,晦涩难懂了。我想即便是这样,严肃和严谨未必是坏事吧。说道冗长,我于是建议朋友去看看普鲁斯特大师如何追忆自己的母亲。阅读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别的适合而至和点到为止了。
      
      
      
       我总是觉得,感性和理性是人皆有之的,而好的小说家生来必定是感性胜过理性的,他们的理性和逻辑仿佛是后天艰苦训练的结果,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形成。做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挺不容易的,感性的素材和思想需要与理性和逻辑进行碰撞,当然,碰撞的结果有可能是火花,有可能是狗屎,窃以为,田山花袋是幸运的。
  •     一个小人物也有她的故事。
      出身的环境大大地隐射在他们的作品上。没有过多的理想抱负,对于社会既不妥协也不面对。逃避进自然主义的森林就不愿意出来了。给他们一把宝剑或一匹白绫也都会被吓得远远逃去。
      虽然反抗了传统的身份和家族,去无法在社会和历史上有态度和意见。
      就像安分的采蘑菇的姑娘,不越雷池半步,但也不会乖乖地在家里呆着。
  •     《棉被》是大二的时候,一个男老师讲日本文学时读给我们听的。
      男老师和女学生,老男人和年轻的肉体,压抑的性欲,阴糜,颓废。。。现在想起,故事情节已经记不得了,但却清晰地记住了老师当时的表情和一阵阵涌来的恶心感。
      看来,我还是无法接受日本文学的精髓。。。。
  •     《棉被》,田山花袋于1907年发表,使他成为后期自然主义的核心人物。
      这部中篇小说,发表距今居然有100多年的时光。不免有所惊讶。
      而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感觉清淡而真实,有一种日本文学惯有的宁静感觉。
      人到中年,孩子已经有了3个,“被孩子夺取的妻子,被妻子夺取孩子的丈夫,怎么能不寂寞呢?”
      或许因为作者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感同身受,所以整篇小说里表达出来的感情除了那种压抑的爱欲之外,还有就是对主人公竹中时雄的理解,尽管这种理解偶尔还混合了来自良心谴责之类的复杂情绪。
      小说的发表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而即便现在读来还是那么真切,没有任何古旧的感觉。因为,“老男人”对婚姻的厌倦,对年轻女人的向往,一直存在于社会中。。。。。
  •     “事情没发生的时候,曾想过将这部剧本读给她当作每天的课程来教导她,把尤哈涅斯•福柯拉特的心事与悲哀讲给她听。三年前,他读到这本剧本时,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做梦都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她这样一个女人。他并不想拿自己和尤哈涅斯比,但他觉得如果真有像安娜那样的女人,陷入那种爱情悲剧也是理所应当的。”
       “他的名字叫竹中时雄。他对世俗繁忙的工作不感兴趣,也没有勇气把一生献给写作。”
       “已经开始等待她的来信。有时候他想让她寄张照片过来,并用小字把请求写在信纸的角落,最后却又把它抹掉。……对于女人来说,容貌是很重要的。”
       “那种不是恋爱,也不像没有付出感情的迷离的态度,一直困扰着他。所谓的世俗,所谓的道德,一旦获得机会,就立即失去作用。只是这样的机会并不能那么轻易获得。”
       “他过去的生活中,有过几次类似的体验。因一步之差,而未能进入命运安排的圈子,被排挤在外,让他饱尝痛苦的滋味。文学上如此,社会上也是如此。恋爱,恋爱,恋爱,一想到自己直到现在依然在消极地顺从老天的安排,心里就感觉窝囊,觉得老天捉弄自己。”
      “你在门前徘徊
      卷起街上尘埃
      认为只有风暴
      比那风暴更狂暴
      比那尘埃更散乱
      把逝去的爱留给拂晓”
      
       “悲伤,痛彻心扉的悲伤。这不是青春时代的悲伤,不是出自于男女悲情的悲伤,而是隐藏在人生最深处的强烈的悲哀。流水东逝,好花凋零,想到隐藏在自然界中的那段无法抗拒的力量,觉得作为人类,实在是最大的悲哀。”
       “原野已入深秋,刮起了寒风。干枯的树林中黄色的银杏叶翻着美丽的色彩。”
       “自己若没有妻子,肯定会跟芳子结婚吧!……两个人过着理想的生活,文学的生活,她的话能慰藉自己创作上的烦闷,可以拯救他现在这种荒凉的心。……‘我为什么就不早一点出生呢?我如果和夫人差不多大,那就有意思了……’他想起芳子对妻子说过的话。”
       一如往常,性欲,悲哀,绝望涌上心头。
       时雄铺好褥子,盖好被子,把头埋在冰冷而脏的天鹅绒被领里,尽情哭泣着。
      “整篇作品都可看做是对结尾处一个细节的铺垫……本来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却被发现具有特别意味。最普遍的东西也就变成了最不普通的东西。人物之间全部感情关系,都被浓缩在这细节之中。”——止尾
      
      
      
      
      有一类书,是这么奇怪的,你看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然而又说不出什么。
       故事在现在看来不能说是不老套。人到中年郁郁寡欢的男人,在平静烦闷的生活中遇到青春靓丽对自己又充满爱慕之心的年轻女弟子,这样的故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相对于称其为日本“私小说”、自然主义,与现在的流行小说相比简直不算什么。但是它里面的那种真实感,自然流畅的行文,却能穿越时光和国界给我们感动。平淡的笔调中,没有花哨的技巧和故意显露的文采,反而更能深入人心。所以我觉得现在人读这本小说,最大的震撼可能已经不再是里面描写的“私感情”、“心理的阴影”等等了,相反,那种自然纯真,却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看完这本小说想起一首古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想想我们每个人,其实很多时候难免悲哀。在浩瀚的宇宙茫茫中,在缤纷的自然界,作为唯一的物种,集体将自己与别的物种隔离,自称高级。其实人于其他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动物性的成分还是很大。如果我这么说肯定会有很多人批判,可能换个说法,“感性的成分仍占很大比重,理性的成分占较小的比重”就比较好接受了。
       其实那两个说法是一个意思。好,终于成功跑题。
       其实人类生命的真正悲哀,正在于那占较少成分的理性。当然还是感情方面。两只动物很容易在一起,哪怕雄性要经过激烈残酷的角逐和厮杀,或者有的雌性会中途把雄性给毫不留情地吃掉。如果这也算一种痛苦,至少还是肉体上的。人类的这一点点小理性,造就很多文明:媒婆是职业,相亲是仪式,恋爱是艺术。。。。。。一整套的成熟产业链。
       人不仅感情不能凑合,其它的也不能凑合,得“十全十美”。得找个爱你的,还得时时刻刻理解你,呵护你,还有对方的家人,两个人在一起所有的这些还得double一下下。此外,还要门当户对,兴趣相投,最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所以两个人走到一起是多么地不容易。你么你须差不多时间出生,然后在漫漫人生长路中有那么一刻相遇,然后有机会相识相知,还得克服重重内外的压力走在一起,然后还得经得起相互一遍又一遍地莫名其妙地折腾。。。。。。
       所以才会有《棉被》里时雄的痛苦与挣扎,那种欲罢不能与无可奈何。
       父母生你下来在这个世上,你就得好好地活着,但是活着有时候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所以笑容和快乐才显得珍贵。
       爱情就像狩猎,而且对手是猛兽,猎人要过去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点忐忑,然而又是兴奋的。若捉它不到,一定感觉灰溜溜的;捉到了,那猛兽总还要挣扎几下的。
       所以想要爱情的ⅩⅩⅩ(新鲜,刺激,幸福,或是其他?),就必须冒险,危险的限。时雄没有冒险,是因为芳子没有让他看到ⅩⅩⅩ,只留给了他一床脏兮兮的棉被。
       可是,就算只留一床脏兮兮的棉被,也不错了,你能够发泄你的悲伤,埋藏你的感情,可以暂时什么也不管不顾。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将离我而去,留给我一床你的棉被取暖吧,哪怕是脏的。
      
      Ps:
       读这篇小说总会想起《失乐园》,像一个影子似的,感觉两者很像。当然《失乐园》更“私”、更极致了,而且他们是冲破世俗和反抗世俗的。《失乐园》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适值中年,都是super fluous man(具有才华却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从而导致人生失败的人。至少人家自己是认为具有才华的),渴望真爱,不同的是人家是一个人,而时雄是单恋。可是爱情,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有什么区别吗,当爱成为自身一种独有的感受的时候。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也有版本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至于这首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1873822.html
      
      
      
      
      田山花袋
      
      (1871~1930)
       日本小说家。
       生于群马县。幼年丧父,从中学辍学,充当店员。1886年迁居东京,开始涉猎西欧文学。
      1889年投桂林派一歌人门下学习和歌,接受写实主义的理论。1891年发表处女作《瓜田》。早期创作崇尚感情与理想,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小诗人》、《故乡》、《野花》等,几乎都是爱情小说。这些作品在清新的意境中,流露着感伤的情调。这一时期的创作同当时《文学界》的精神解放运动是一致的。20世纪初,以冲击封建专制为目的的自然主义文学兴起。在它的影响下,花袋于1902年发表中篇小说《重右卫门的末日》,从此转向自然主义。花袋主张摒弃理想,不要技巧,只作客观、露骨的描写。1907年中篇小说《棉被》问世,以赤裸裸的情欲描写引起广泛注意。长篇小说《乡村教师》(1909)通过对一个小学教师惨淡的青春的描写,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此后有不少长篇小说,如《生》、《妻》、《缘》、《发》、《春雨》、《一百夜》等,都是表现自己的私生活和心境之类的作品,缺乏社会性。1911年后,花袋感到生活与创作发生矛盾,思想陷于苦闷和空虚,转而从宗教中求得安慰。这反映在他于1916年以后写的几部作品上,如《残雪》、《独居山庄》、《一个僧人的奇迹》等,都带有神秘的色彩。花袋成为私小说作家之后,也写过《乡村教师》(1909)、《恒世万年历》(1914)和《一个士兵的被枪杀》(1917)这样一些重要的作品,后者表现私欲使一个人毁灭的主题,揭露了日本军队的残暴。
                                          李明非
      
      
  •      棉被,听上去那么的温暖,厚实又有安全感。如果用它去形容爱情,会是那种平实的温馨的。可是作者却写下无奈的愁绪和矛盾的私欲。
       一个已为人夫的中年男子,膝下三子。这个年纪,对所过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整日的为了生计忙碌,早已忘记了曾经有过的梦想,就算还有期待,也不再有奋斗的激情。
       竹中时雄,一个在现实和仅存的理想间挣扎的文人,不期间遇到同样爱好文学,对其深深崇拜的少女芳子……心中的挣扎,迷茫由此展开。为人师父的责任感,和对少女崇拜的爱恋交织纠结。占有的欲望和世俗伦理的斗争让这个男子戒酒消愁,眼看着自己堕落到不耻的境地。
       结果是有点悲剧的,拆散他妒忌的情侣,自己也没有得到。结局也是圆满的,竹中的生活恢复平静,没有更为深刻的伤痛。
       一个男人,一个有了妻室儿女的男人。对新鲜的爱情也许都会有些许的渴望,和迷茫吧?占有一份”意外“的感情,和对家庭的难以割舍。会是这场斗争的焦点。哪一方获胜,都会留下遗憾吧。
       竹中的选择也许是自私的,但也是正常的和最好的解决方法吧?只是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有更多的竹中,可以让爱情纯真如棉被般,给对方暖暖的保护……
      
  •     《棉被》含两文,
      我推荐的是《重右卫门的结局》这个短篇。
      个人读书的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总是挑那些对自己胃口的书来读,其实就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圈子里;知道了这个缺点,容纳百书,却还是对那些道出自己心声的书情有独钟,然后认真地摘录些文字,写些感想。
      这篇文章,是关于对“人”的思考。
      人,自由,自主。
       “人若完全任其自由发展,最后必会以悲剧收场。自然发展的人终究无法了解现世的义理人情。因此,自然发展的人到最后却有可能变得不自然。”
      
       “自然成长的小孩终究是无法见容于这个混乱的世间的。一生下来即拥有自然的形体,自然的心。这或许是种灾难,这样的小孩在人世间,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作为,大概白白浪费了一生,到最后也会默默无闻地死去吧。”
      
      “浪费一生而死难者,这或许就是自然成长的小孩悲惨的命运。但这种浪费,就好比是武士战死沙场,难道不是因为如此才拥有无限的生命,彰显出生命无限的悲壮,也难道不是因为如此,才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彻底的自省吗?”
      
       “窗外的雨愈加地孤寂,云雾恰如一阵哀愁,寂静地弥漫在天地之间。心想山丘上的那缕悲烟该是散去的时候了,却还隐隐约约,隐隐约约地看见随风飘摇的轻烟,一想到村里竟没有一个人同情他,我又忍不住落下泪来。”
      
       “那雨中的轻烟渐渐消散,而我却不能就此忘却。”
  •   止庵说日本的自然主义是对法国的 自然主义的一种误读
  •   日本人对于很多东西的解读都会带有自己的一厢情愿
    日本人本身就是偏执和极端的
  •   左拉等人的自然主义作品似乎注重从遗传学、生理学的角度塑造人物。
  •   我还是认为,《棉被》的写法是传统日本小说的写法,古已有之,非常自然。日本所有的优秀小说,其实都是传统的写法,包括三岛由纪夫,当然后来的存在主义,如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不算,这两人的小说已经基本脱离“日本化”。作者所说的时代性我是认同的,但我认为这种时代性并不完全说明它是横空出世的。很多学者,特别是中国的,认为《棉被》代表现代日本文学,好像和古典日本文学怎么决裂了似的,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   好小说可以帮助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生和人心。
  •   说的不错。:)
  •   这书看过的,是不舒服的书,蓝姐居然可以读成这样。
  •   嘿嘿,嘿嘿。嘿嘿。:)
  •   看完了。深感田山花袋的自我暴露还是彻底的,虽与现实略有差异,能做到这一点已属不易。这个故事是有其本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棉被》会附上现实中花袋的女弟子写的《我与花袋》。
  •   我也想看这本《我与花袋》,不过,还没找到:)
  •   已经请《棉被》译者周阅去日本找了
  •   哇,谢谢。
  •   此文的最后一段写得尤其美妙,跟《棉被》的最后一段一样美妙
  •   谢谢,谬赞了,汗颜一个。
  •   欲念的自我直白剖析~
  •   这其中是否有多少作者的意识流性质描述?
  •   私小说。你说多少呢?:)不过作者自己有个完美结局而已。
  •   连作者的名字都能多次写错……
  •   啊,不好意思,~(@^_^@)~ 年纪大了,容易疏忽,马上改正,多谢指正。
  •   刚刚在冬日太阳下读完这篇小说,只是觉得翻译有些纰漏,准备去看看日文的版本
  •   当年我看完电影《大逃杀》就觉得日本人真是变态啊
  •   一个美好的事物,当经过张三李四层层相传之后,往往变得面目全非。
    欣赏日本文学,我觉得一定要,一个人,坐在日本传统庭院的屋檐下。
    看着缤纷而落的樱花,如雪花飘舞。此时此刻,如果你心中有所感,那就是
    一半的日本文学。
  •   有一点是不对的,一般来说,爱情如果是两个人那才会有满足的感觉,否则会有一些不高兴的情绪,比如自卑,嫉妒,遗憾,倒霉等等。。
  •   没错,重右卫门写的很好。棉被偏情感,重右卫门偏人性。各有各的好,不过我更喜欢重右卫门。
    山田花袋的东西很流畅,尤其这部,看过耐人回味。
  •   我也摘了好些裏面的話。正在回味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