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鲁迅  页数:132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泛娱乐化时代,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成年人忙于学习考证,忙于工作生活,忙于灯红酒绿;中小学生忙于功课作业,忙于考试补习,忙于网络游戏。生存竞争的压力中,多的是急促匆匆的脚步;快餐文化的挟裹下,有的是娱乐至死的狂欢。而需要充足时间,从容心境,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的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或被束之高阁,成为被人们遗忘的“典藏”,或被割裂阐释,成为当今娱乐文化的一部分。正应了马克·吐温那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但是,无论是时代文化氛围的变化,还是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经典难懂等,都不是我们远离经典的理由。没有文化传承的社会发展,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都需要经典的滋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发这套亲近经典丛书,其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往往令人无所适从。比如出版市场,虽表面看来,出版物不胜枚举,繁荣异常,其实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开卷未必有益。因此,利用有限的时间阅读经典,无疑是一种明智选择。这里有神奇动人的童话寓言,有令人神往的神话传说,有幽默风趣的人物故事,也有好玩可乐的世间百态。借助这些经典,我们既可以跟着汤姆·索亚去历险,可以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可以随孙悟空上天入地,可以与古圣先贤促膝晤谈,也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引领下,饱览人类世界的精神宝藏,领略深刻与睿智,品味崇高与激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人格的提升。此种乐趣,唯有读者方可享受。作为一套学生课外读物,这套丛书既收入了中小学语文学习中所涉及的传统经典作品,也有一些新的,包括哲学、历史、科技、艺术等门类的经典作品。内容上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具有“亲和力”,不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负担,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使经典变得亲切、亲和,成为大家须臾不离的朋友。那么,这些“朋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一是针对性。这套丛书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自不同的学习要求,安排相关内容。适当增加课内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上所没有,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二是趣味性。编写者充分考虑了大多数读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阅读基础,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说经典,文心与文字兼美,知识与趣味并重,情趣盎然,胜意无限,以激发阅读兴趣。三是实用性。既考虑到中考、高考对学生语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能力的要求,同时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滋养,使之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和书卷气息。阅读这套课外读物,不像读教科书,没必要正襟危坐,也不需要整块时间。精研细品亦可,浮光掠影亦可;挑灯夜读亦可,见缝插针亦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亦可,“好读书不求甚解”亦可。即使随便翻翻,也定会有所收获。我相信,聪明的读者朋友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内容概要

本书是鲁迅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国现代散文中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该书详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描述了清末民初我国的文化斗争和世情百态,文笔深沉隽永、语言诙谐幽默。

书籍目录

阅读准备阅读指引  小引[精读]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精读]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精读]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  父亲的病[精读]   琐记[精读]  藤野先生[精读]      范爱农[精读]   后记阅读拓展阅读训练写在后边的话

章节摘录

插图: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砒,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玭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来!咸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郎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不为重建碑。)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卅孝图》——原书有注云: “卅读如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至于这一位“纪常郑绩”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也不必说他错。这部《百孝图》的起源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粤东颜子”的《百美新咏》。而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卫道之盛心可谓至矣。虽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出典,他注云:“隋史”。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吴下大错王鼎谨识”的序,开首先发同治年问“纪常郑绩”先生一流的感慨:“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爱者,世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其实陈叔宝模胡到好像“全无心肝”,或者有之,若拉他来配“忍心害理”,却未免有些冤枉。这是有几个人以评“郭巨埋儿”和“李娥投炉”的事的。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现在是连“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所不及料的罢。从说“百行之先”。的孝而忽然拉到“男女”上去,仿佛也近乎不庄重,——浇漓。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我们中国人即使对于“百行之先”,我敢说,也未必就不想到男女上去的。太平无事,闲人很多,偶有“杀身成仁合生取义”的,本人也许忙得不暇检点,而活着的旁观者总会加以绵密的研究。曹娥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但这一个“抱”字却发生过问题。我幼小时候,在故乡曾经听到老年人这样讲:“……死了的曹娥,和她父亲的尸体,最初是面对面抱着浮上来的。然而过往行人看见的都发笑了,说:哈哈!这么一个年青姑娘抱着这么一个老头子!于是那两个死尸又沉下去了;停了一刻又浮起来,这回是背对背的负着。”好!在礼义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我检查《百孝图》和《二百卅孝图》,画师都很聪明,所画的是曹娥还未跳入江中,只在江干啼哭。但吴友如画的《女二十四孝图》(1892)却正是两尸一同浮出的这一幕,而且也正画作“背对背”,如第一图的上方。我想,他大约也知道我所听到的那故事的。还有《后二十四孝图说》,也是吴友如画,也有曹娥,则画作正在投江的情状,如第一图下。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后记

朋友们!读一本好书,就好像结识了一位好朋友。你读过《朝花夕拾》后,有这种感觉吗?合上书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甚至你的言谈话语、思维方式等,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你的时间就没有白费。对一本书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经典名著,意蕴丰富,常读常新。有些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像鲁迅这样作家的作品,理解透彻肯定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有些东西,暂时不理解也没关系。即使现在你觉得理解了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失和阅历的丰富,也可能会发生变化。阅读是书中的人物、情节、信息在你的情感参与下,在与你经验的反反复复的联系中,产生联想、体悟和启发的过程。也许不经意间的联想,会使得你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你忽然间不再是原来的那一个“你”。一个新的“你”因为某本书的一句话、一个故事而新生。这就是书籍对人的“熏陶”过程。古人讲:“学须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对于一个人提高理解能力帮助不大。要真正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走到书里去,透彻地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整体的意蕴,这就需要你揣摩、品味、思考、体悟,联系你过去读的其他书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件,触类旁通,相互印证,这样你就会发现书籍是思想的翅膀,它能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当然,你可能根本没考虑那么多。你仅仅是随便翻翻,仅仅是完成任务,仅仅是想消磨一下时光,这都无妨。开卷有益,拿起书本,走进去,你就有可能开始变得不再浮躁,不再孤独,不再无聊与迷茫。你会感到文字的魅力、趣味、神奇以及它们负载的精神的力量。本书的原文和注释依据权威版本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钱理群、吴中杰、孙郁、陈孝全等先生的相关著作,同时参阅了大量书、报、杂志等,兹不一一注明。本书的编写前后历时一年,因是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没有现成体例可依。在顾振彪、顾之川等语文教育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几易其稿,尤其是顾振彪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缜密的修改和校订,他们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令人钦敬,他们辛勤的付出保证了书稿的质量,在此编者向这些老前辈表示深挚的谢意。在编书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限于篇幅,不能在此一一呈现。今后可能在网站上发布,供同学、教师、家长学习研究之用。在编辑技术上,我们借鉴了国外有关教材的编辑体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全新助读体系的研制与开发。本书的编辑体例、栏目设置、导读系统等,是否能达到我们设想的“完备、新颖、实用”的目的,还有待读者朋友的检验。我们的宗旨是为中学生朋友“走近经典”并“走进经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为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一点实际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本书错讹之处,在所难免。热诚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指出,以期完善。好啦,朋友们,希望这本小书成为你走进鲁迅文学和思想世界的一扇门。门里面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深邃博大、趣味盎然的世界正等着你呢……荣维东2009年10月15日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名师导读美绘版)》:顾之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执行主编)等近百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语文特级教师历时三载倾力打造!最权威的名著导读课参考书,借鉴欧美策略阅读理念,为每部经典量身订制阅读方法。原汁原味呈现经典,不改写,不缩写!以下专家学者推荐阅读本丛书: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执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国正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于漪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顾问。顾振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锡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朝花夕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肖复兴主编,解读内容丰富,有各类背景的插图,很方便孩子学习类似难懂的作品,便于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强力推荐
  •   有名师导读容易理解
  •   感觉挺好的!老师推荐买的。
  •   相当喜欢,书的内容很好,可帮助孩子阅读。
  •   为儿子囤的,现在二年级还太小~~~
  •   一直在当当网买书很多年了,送货及时,书也好,感谢!
  •   看了介绍,说是于漪、余映潮等专家学者推荐的,所以买了。买回来后翻了翻书中内容,整本书的编排不错,有阅读准备、阅读指引、阅读拓展、阅读训练,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看。如果没有阅读基础的初中生也可以看看。但对于有阅读基础的初中生,还是建议看原著,有利于养成自我阅读自我思考自我分析的能力。
  •   孩子文学素养培养有意义
  •   正版书籍,印刷精美,送货比较及时,好!
  •   买来奖励给学生的,很不错的书,鲁迅的书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难度,加上名家的评注就好很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