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与人体免疫功能

出版时间:2012-07-01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李洪兵 编  页数:237  

内容概要

  《天然药物与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描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历史证明天然药物能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天然药物中包含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其中具有增强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有很多的。《天然药物与人体免疫功能》对这类天然药物的组成方剂、功用、主治及方解进行了分析,对有效的单味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这些天然药物的深度开发利用及研究前景,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人体功能的认识第一节 五脏一、心二、肝三、脾四、肺五、肾六、命门第二节 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一、气二、血三、津液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经络一、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二、十二经脉的分布及表里关系三、奇经八脉四、经络的生理功能五、天然药物中的引经药第三章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知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五行生克第四章 祖国医学对人体产生疾病病因的认识第一节 发病第二节 致病因素一、六淫二、疫疠三、七情四、其他致病因素五、表里第五章 人体的免疫功能及表现一、扶正祛邪二、免疫的定义三、中医药与免疫功能第六章 天然药物与免疫一、调节免疫的天然药物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三、适应原及增强抗体抵抗能力有效成分第七章 对免疫功能调节有效的方剂一、增强免疫功能,扶正固本的补益方剂二、抑制病毒,清热解毒类方剂第八章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或增强免疫功能的天然药物第一节 具有抗病毒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一、植物类二、动物类三、矿物类第二节 具有抗病毒或增强免疫功能矿物药的开发利用第三节 具有抗病毒或增强免疫功能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第四节 具有清热解毒或增强免疫功能动物药的开发利用

章节摘录

  肝藏着阴血,由于肝性刚,主升主动,当阴血不足或肝阴亏损导致升发太过,可出现化火、生风的病证。肝为刚脏,以气为用,如大怒伤肝,肝气上逆,逼血上涌而呕血,故《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后世对于肝的本体认为是藏阴血,病变多表现升发功能太过而成为阳亢的现象,称为“体阴而用阳”。  2.主疏泄  疏泄即疏通开泄的意思。前人以树枝的生长条达来形容肝的舒展升发的特性,所以有肝性喜条达的说法。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前人在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肝气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往往表现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方面,因而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除了为心所主外,与肝气的关系至为密切。只有在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的情况下,人才能血气和平,心情舒畅。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可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两个方面。肝气郁结,则见郁闷不乐,多疑善虑,甚则沉闷欲哭;肝气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目眩头晕等症。  (2)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升降,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因此,肝气疏泄实在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如果肝失疏泄,可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脾胃的病变。临床上经常可见到肝失疏泄的患者,除了出现胸胁胀痛,郁郁不乐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常兼见胃气不降的暖气和脾气不升的腹泻等症状。前者称为“肝气犯胃”,后者称为“肝脾不和”。  (3)气血方面: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心肺在气血运行过程中虽起着主导作用,但还需肝的疏泄功能的协同,才能保持气机的畅达而使血行不致淤滞。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职,以致气机不畅,便可影响到血液运行,导致气滞血淤,而出现胁肋刺痛,痛经,甚至形成癥瘕等病证。  3.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筋膜是一种连接关节、肌肉,主管四肢关节运动的组织。爪,即指甲,是筋的外露部分。肝主筋,是指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的精气的滋养,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精充足,筋爪得到滋养,则筋健爪华,四肢关节运动自如。若肝血受损,筋失所养,就会出现筋缓无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证:若肝热伤筋,则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病证。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所以亦可以影响到爪甲的枯荣。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软而薄,枯而色夭,甚至变形或脆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就是这个道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然药物与人体免疫功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