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管霓裳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克芬,柴剑虹  页数:111  
Tag标签:无  

前言

〔羡林按〕我一向有一个习惯,我从不把别人用我的口气写成的文章,拿过来,签上自己的名字,据为已有。我认为这不是有道德的行为。但现在我想破一次例。我读了大概是出于柴剑虹、荣新江等学友笔下写出的“走近敦煌丛书”序,我读了几遍,觉得即使我自己动手写也不一定达到这个水平。因此我就把文章拿过来据为己有,同时又昭告天下,说这不是我写的文章。我觉得这样做,是很有道德的行为。五年前,我曾经为甘肃教育出版社的“敦煌学研究丛书”写了一篇序言,表达了对新世纪之初我国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欣喜之情,也表示愿意继续为敦煌学研究奉献微薄之力。现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即将推出一套“走近敦煌丛书”,仍征序于我。我这个老拉拉队员当然是应该再鼓吹几句的。先说这套丛书之名。名曰“走近”,颇有讲究。“走近”乃是“走进”的必要过程与前提条件。自1997年敦煌奠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敦煌声名日隆,前往那里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怀着“朝圣巡礼”之心者有了更多瞻仰敦煌的机会。但是,对于并不专门从事敦煌学与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还是免不了有隔雾看花的感觉,要看懂并在心灵上真正亲近敦煌实属不易。这套丛书的策划者就是希望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与形式来普及敦煌的学术文化,让读者能够与敦煌渐行渐近,相知相亲,为能真正进入这个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与文化圣殿奠定基础。再说这套丛书的编著者。甘肃教育出版社委托柴剑虹、荣新江来主编这套书,亦属精明之举。我与他们二位熟识多年,知道他们一直热心于敦煌学与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堪当此任。二位长期从事敦煌吐鲁番学研究,都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中坚力量,与老中青三代的众多敦煌学家又有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组稿便非难事。而且一位是中华书局的编审,一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都有敦煌学的著作问世,兼有编书、教书、写书的深切体会。这套书的作者,更是以活跃在科研与教学阵地的中青年学者为主,而且几乎都是敦煌某一专业领域或课题范围的领军人物,由他们来撰写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引领读者走近敦煌,也是很合适的。谈到普及读物,我还要发点感慨:写好、出好一本普及读物,其难度是一点也不亚于那些高深的学术专著的。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说来容易、看似轻松的特点,对我们的作者和出版社却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好在甘肃教育出版社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优势,可能也不乏“成功之母”的教训;主编之一的柴剑虹又曾长期负责编辑倡导“大专家写小文章”的《文史知识》杂志,并且承担了丛书中一本书的写作任务,应该也会以自己的见解、感受与文字去与其他作者切磋、推敲。两者结合起来,一道应对挑战,为宣传与普及敦煌学知识积累经验,我以为也是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之一。2007年11月20日

内容概要

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群,虽历经千年沧桑,留存至今的700余个洞窟仍然保存了大约近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近4千身彩塑,其中有非常丰富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夏与宋元时代的舞蹈形象;在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的约5万卷(号)古代写本中,也存有曲谱、舞谱等珍贵的乐舞资料。我们这本小册子,就是希望主要通过敦煌壁画里乐舞形象的介绍与赏析,使广大读者对传承有绪、多姿多彩的敦煌舞蹈有更多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索。

书籍目录

前言敦煌乐舞的人文背景及源流  华戎所交—都会  刚柔兼济大舞台  不绝如缕说渊源菩萨如宫娃——经变画中的天宫乐舞  巾舞  鼓舞  琵琶舞及反弹琵琶舞姿  绳舞、盘舞等人间多曼舞——壁画里的民俗歌舞场面  供养人礼佛舞  宴饮舞与敦煌舞谱  出行舞  祭祀舞与拟兽舞  剑器舞胡舞动心弦——特色鲜明的民族舞蹈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惊破霓裳羽衣曲”稚气伴欢颜——生动活泼的童子舞姿  莲花童子舞  百戏童子舞  火宅童子舞多元荟萃,植根中华——敦煌乐舞的文化特征  汉风胡韵、源远流长  佛教舞蹈,风格各异  多元荟萃,植根中华继承与创新——敦煌乐舞的发扬光大  《丝路花雨》等舞剧的创作演出  敦煌舞的教学实践  敦煌乐器的仿制研究  敦煌舞伎服饰的研究与复原【附录】敦煌唐代经变画中的舞伎服饰浅析图版目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敦煌乐舞的人文背景及源流华戎所交一都会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大军击败匈奴、开通河西走廊后,于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完成了“列四郡,据两关(玉门、阳关)”的战略部署。自此,汉朝多次从内地移民敦煌,同戍卒一道屯垦戍边;曹魏时代,两任敦煌太守仓慈、皇甫隆提倡百姓垦荒,推广使用耧耕与“衍溉法”并鼓励胡汉通婚,增产粮食,繁荣人口;其后,两晋时期大量中原地区的移民进入敦煌,不仅大规模兴修水利,而且开办官学、私学,传播儒家学说,同时还建寺庙、开佛窟,翻译佛经,为东来西去的僧人与商旅提供各种便利,使这个地广民稀之地,逐渐开拓成文化发展、交通繁忙、“晏然富殖”的塞外绿洲。隋代,炀帝亲驾张掖,召开二十七国贸易大会,努力经营河西的政策取得积极成果,据《隋书•裴矩传》引《西域图记•序》云:此时的丝绸之路基本通行无阻,“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敦煌成为丝路南、中、北、三道的“咽喉之地”(图1)。唐代,敦煌地区人文荟萃、商贸发达、民族交融,与我国新疆地区一道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的汇流地。当时,敦煌十三个乡聚居着汉、藏、印度、粟特、波斯、回鹘、朝鲜及康、安、曹、石等昭武九姓的数万居民,这些百姓宗教信仰不同、风俗各异而和睦共处,儒家学说与佛、道、摩尼、祆、景教兼容互补。据史籍与敦煌出土文书记载,自西晋至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佛寺、道观及各种祠庙总数近百座,仅归义军时期就有寺院17所、僧尼1100多人。以节日赛神、佛道仪式与各类庆典为中心的岁时民俗活动贯穿一年始终。盛唐时期,敦煌已经形成三河、百渠、八泉、十池的水利灌溉系统,仅党河干、支渠道的总长度就超过了700华里,不仅畜牧业稳定发展,而且人均耕地超过十亩,绿地占城区总面积的71%,果木成林,粮食生产自给充裕,还有“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见《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东城老父传》)。作为人文修养的重要基础,敦煌地区的学校教育令人瞩目。当地的官学(州郡县学)不仅是宣教儒家经典的讲堂,而且举办了医学院、阴阳学、道学、伎术院等各类专业训练机构;官学之外,私学(义学)按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诏令:“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每每由世家大儒授课,生徒济济一堂;更加突出的是敦煌地区的寺院学校,由于得到当地政权的大力支持,寺学的师资、课程开设等办学条件常常优于官学,所教授的“外学”知识也较为宽博扎实,许多重要的官宦子弟均进入寺学接受启蒙教育。以上种种,构成敦煌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再加上敦煌地区商旅往来频繁,手工业发达,店铺林立,寺院殷实,富足的经济也为文化艺术活动创造了条件,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的著名的国际文化都会城市。刚柔兼济大舞台敦煌地区独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为中原与西域的乐舞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大舞台。从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中原江南地区轻歌曼舞的柔美,北方西域一带马背民族狂放豪迈的刚健,在敦煌地区兼收并蓄,开出绚丽之花。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迁徙规模浩大,内地居民大量进入河西地区,乐舞交流亦掀起高潮,汇通东西南北各地区舞蹈艺术,上承秦汉舞蹈余韵,下开隋唐乐舞先河。当时,南北两地除各自吸取汉朝改编自民间的清商乐舞外,也各自融合当地的民族舞蹈,尤其是北方北周时期的舞蹈,既是西域、西凉、高丽、鲜卑等民族民间舞蹈交融的结晶,又大大丰富了以中原传统乐舞为基础的宫廷雅乐。在这场乐舞大交流中,敦煌所在的河西及临近的新疆地区,地位格外重要——既是龟兹、高昌、疏勒、安国等西域诸国伎乐在此融合后传人内地的通道,又是因吸取西域舞蹈营养而大大丰富了的中原乐舞回流西返展示新丰采的舞台。成为“九部乐”之一的西凉乐,就是直接在河西地区融合产生而传入中原的新乐舞。《旧唐书•音乐志》上说它是“凉人所传中国旧乐而杂以羌胡之声”,实际上它是以“特善诸国”的新疆龟兹乐为主的西域各族乐舞与中原汉民族乐舞融合后的新型乐舞,十六国时期产生于河西的凉州(今甘肃武威),后来逐渐演变成型,又被北魏政权吸收为宫廷乐舞。从敦煌壁画中展现的北朝舞蹈形象看,它们巧妙地结合了北方游牧民族雄健粗犷的气质与佛教发源地尼泊尔、印度一带婀娜多姿的舞风,豪放明快,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图2-图5)。

编辑推荐

《萧管霓裳(敦煌乐舞)》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箫管霓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本人要做有关敦煌壁画中乐舞方面的研究,在当当网上搜到了这本,基本上是我所要的,书还没到,想必应该不错的。
  •   拆开包裹后打开一看,发觉书比较薄,有少许失望,因为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呵呵。此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各种类型敦煌舞蹈(主要分天宫舞、俗舞、西域胡舞和童子舞),可了解一个概貌。
  •   非常好,非常值得一看,唯一不足是作者认为佛像是想象的,我觉得不是,佛,梵语 ,指修炼觉悟的人,或认为是高等生命
  •   小16开,17厘米宽,23厘米长。胶版纸全彩内页,书封无覆膜,书外无塑封。全书正反112,单56页,实在是坑爹啊。虽然印刷还好,但是图片本身拍的太差。那种程度,何止是不够清晰,有几幅甚至都带重影的。也不是书中的每一幅花的看不出样子的壁画,都配有白描摹本或局部放大线描图的,连看带猜的都要心力憔悴了。可以说,这本书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我看了之后,成功的打消了我之前一直梦想的“敦煌莫高窟”之旅。虽然早知道,因为自然及人为的破坏,莫高窟很多的壁画褪色甚至剥落,已经无法分辨最初的绘画内容……但是也没想到会严重到这种程度,与其万里迢迢的跑去敦煌看这个,还不如在家花百来块买本莫高窟壁画白描摹本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