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就医指南

出版时间:2002-1-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陈允硕,许其?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两部分,其一是叙述常用诊断疾病的各种检查方法,使疾病患者大致了解医生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意义及必须注意的事项,从而取得医、患双方的共识和相互理解配合。其二是依据常见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类,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等,指导疾病患者在医院如何正确找到求诊科室,如何与医生、护士合作,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从而避免找错医生或不能配合治疗,以致贻误病情。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集科学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可供广大病患家庭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临床疾病诊断的方法  第一章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第一节	病史询问   第二节	体格检查  第二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生物化学诊断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第三节	血液及骨髓象诊断   第四节	病原学诊断   第五节	病理学诊断   第六节	脱落及穿刺细胞学诊断   第七节	细胞遗传学诊断  第三章	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诊断   第一节	心电图   第二节	负荷心电图   第三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  第四章	影象学诊断   第一节	X线诊断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象诊断   第三节	核磁共振成象诊断   第四节	超声诊断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诊断  第五章	功能试验诊断   第一节	心功能试验   第二节	肾脏功能试验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第四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第二篇	按症状就医检查指南  第一章	一般症状  第二章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第三章	眼、耳、鼻、喉症状  第四章	皮肤和附属器官症状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症状  第六章	呼吸系统症状  第七章	消化系统症状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第九章	造血系统症状  第十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症状附录一 人体常用检验参考值对照表附录二 常见疾病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  病因和就医指南  引起发热的疾病大概可划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疾病:这是致病菌侵犯人体全身或某一部位引起的发热。致病菌是指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的病原体,其中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致病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发热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包括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急、慢性全身与局部病灶性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通常包括:①全身变态、过敏、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热等;②血液系统及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肝癌等;③内分泌代谢病,如痛风、甲亢、嗜铬细胞瘤等;④物理及化学损害,如热射病(中暑)、大手术后、骨折、烧伤等;⑤神经源性疾病,如脑出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⑥其他,如严重失水或出血,内脏血管梗塞(心肌梗死、肺梗死等)、组织坏死等。    当然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更易受致病菌侵犯并发感染性疾病,如白血病的继发感染,红斑狼疮并发结核病等。因此,感染与非感染性发热,常可先后或同时集于一人,因而也给鉴别诊断带来难度。    临床最多见的是急性发热,较难诊断的是长期发热。各类发热疾病的临床特点如下:    一、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较常见,且不少是高热,其绝大多数系感染所致,少数为非感染性疾病引起。    1.感染性疾病  当发现有以下全部或部分临床表现时,应首先怀疑有急性感染存在:①突发的发热,尤其是伴有寒战,这是人体对致病原的一种激烈的全身反应,表现为皮肤血管的急剧收缩及肌肉颤抖;②周身不适,肌肉或关节酸痛,皮疹,乏力,食欲不振;③出现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神经系统、肌肉骨关节等各种症状;④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10×10的9次方/L(细菌感染多见)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以便懂得如何有效地防病治病。近来,不少出版社陆续出版一些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正是迎合了广大读者的这一需要。现在,我们又集中了一批富有临床经验,热心科普工作的医学专家编写了这本《家庭就医指南》,希望该书能像一本工具书一样,指导每个家庭如何识别疾病,如何就医。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其一是叙述常用诊断疾病的各种检查方法,使疾病患者大致了解医生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意义及必须注意的事项,从而取得医、患双方的共识和相互理解配合。其二是依据常见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类,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等,指导疾病患者在医院如何正确找到求诊科室,如何与医生、护士合作,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从而避免找错医生或不能配合治疗,以致贻误病情。此书在写作上力求突破医学专业书刊的写作模式,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力求“实用”,使缺乏医学常识的读者也能看得懂、用得上。    本书将与《家庭护理指南》、《家庭康复指南》、《家庭用药指南》等图书组成《家庭医学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和针对不同的阶段普及医学知识和指导家庭防病、治病。    由于编写时间短促,经验不足,加上各位作者学识水平、文笔风格不一,其中必有许多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教,便于再版时修正,使拙作日臻完善。    全书写作蒙王健、陈风华医师电脑打印和文字整理,给予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编  者                                                                2001年5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庭就医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