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杨义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多是民间智慧书。它们以出神入化的奇笔,牵系着市井与江湖,情场与战场,在人类文学中自成文化叙事的系统。  明清时代人,称小说名著为“奇书”。因为它们讲的并非“圣贤中国”,而是“民间中国”,圣贤难免古板,民间殊多奇观。鲁迅深知古代小说,指称社会上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点出民间学问,多靠小说,甚至还靠从小说中编出来的戏文。研究古典小说,很大程度上是解读中国民间的气质、信仰和知识形态。  因此,不深得中国文化之三昧,就难以深刻地把握古典小说名著的读法。照搬西方文学概论的话头,也许只得古典小说名著的皮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人物群体,为何都重复着“主弱从强”的结构模式?《红楼梦》为何一开头就写女娲炼石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而且偏偏追踪着那块未入补天体制的多余石头的行事、梦思和惹祸?《西游记》为何在大闹天宫后写了九九八十一难,并且在取经大功告成后,偏在未足的一难中让通天河的老鼋把经书翻入水中,留下完满中的缺陷?古典小说名著留下太多的文化之谜,需要我们创造“中国新读法”予以破解。吃中国菜是不能拘泥于西方营养学教科书而对号入座的,否则你可能失去对中国菜色香味的别具情趣的享受。读中国古典小说,也应有这种文化觉悟和文化情怀。  本书十二讲,应合着中国古人观察日月运行的周天十二宫之数。由此衍化成十二地支,及其相对应的由子鼠到亥猪的十二生肖,直至衍化出《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无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都有十二作为基数。十二之数溟濛渺远地散布于天地万象,形成一个神秘而有序,流动着生命动静资讯的数理系统。对于这个神秘而奇异的系统,我们应该操持现代意识、开放视野和创新精神,入乎其里而探其神髓,出乎其表而悟其通则,从中解放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命、文化智慧和叙事妙招,若能如此,庶几可以开拓中国古典小说解读的峰回路转、阅尽奇观的精神历程。

内容概要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插图本)》应合着中国古人观察日月运行的周天十二宫之数。由此衍化成十二地支,及其相对应的由子鼠到亥猪的十二生肖,直至衍化出《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无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都有十二作为基数。十二之数溟濛渺远地散布于天地万象,形成一个神秘而有序,流动着生命动静资讯的数理系统。对于这个神秘而奇异的系统,我们应该操持现代意识、开放视野和创新精神,入乎其里而探其神髓,出乎其表而悟其通则,从中解放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命、文化智慧和叙事妙招。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多是民间智慧书。它们以出神入化的奇笔,牵系着市井与江湖,情场与战场,在人类文学中自成文化叙事的系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人物群体,为何都重复着“主弱从强”的结构模式?《红楼梦》为何一开头就写女娲炼石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而且偏偏追踪着那块未入补天体制的多余石头的行事、梦思和惹祸?《西游记》为何在大闹天宫后写了九九八十一难,并且在取经大功告成后,偏在未足的一难中让通天河的老鼋把经书翻入水中,留下完满中的缺陷?古典小说名著留下太多的文化之谜,需要我们创造“中国新读法”予以破解。

作者简介

  杨义,1946年8月生,广东省电白县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鲁迅小说综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册)、《中国叙事学》等学术著作近二十种。论著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以来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传记列入美、英《世界名人录》,为美国传记研究中心列入“世界五百领先者”。

书籍目录

序言导言 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阐释和文体发生发展论第一讲 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一、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二、入话和正话的“有意味的错位”三、由俗趋雅和叙事焦点盲点的调整四、韵散交错的精致化和审美浓度的增加五、伪书《京本通俗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叙事方式第二讲 《三国演义》的悲剧结构和经典性叙事一、悲剧态势的形成和民间心理原型二、“战争与人才”母题以及兵、道互渗模式三、具有结构价值的探听效应和数序组合四、两极共构的立体动态审美功能五、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疏密张弛第三讲 《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一、神秘的宇宙意识和参数叙事二、心理、社会、玄想三层面的结构张力三、折扇式列传单元和群体性战役板块四、似真传神主义的叙事谋略五、以局部限知实现整体全知的流动视角第四讲 “剪灯三话”的文化意识和叙事谋略一、百年乱离对传奇笔墨之志怪的刺激二、乱世悲凉淡化后的养性炫才三、在风流和礼防共构中欣赏人间情欲四、在玄怪幻想和时空错乱中反省历史五、意象叙事与话本趣味的影响第五讲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一、“三教归心”情结和超宗教自由心态二、个性神群体及其精神哲学隐喻三、神魔观念重构及其拓展的幻想空间四、神秘数字和神奇情节相组合的结构体系第六讲 《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一、“世情——奇书”的审美旨趣悖谬双构二、文人小说对传统文学的多层次戏拟三、对正统哲学和世俗宗教的信仰危机四、“情欲与死亡”母题和人物“三绝”五、叙事语言系统的变革和意象性六、结构的“道”与“技”以及对生活原生态靠拢第七讲 李渔小说:程式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张力一、托钵山人、快乐浪子的复杂自我二“三美俱擅”原则和“才貌风流”正反模式三、名士、戏曲家、园林嗜好者对话本体制的改造四、“俗中求雅”和喜剧化语言风格第八讲 《聊斋志异》充满灵性的幻想和叙事方式一、蒲松龄寻找精神系统二、颠倒的世界和沉重的幻想三、灵魂幻想的乡野气息和灵秀不俗四、花妖狐魅的笑影和诗情五、以生命精华激发叙事体制活性六、在博取传统和投射作家心灵光影之间第九讲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一、百年文化反思和“叶子”式结构体制二、把清事推至明朝后的“帝都情结”和“精神家园”三、瞬息烟尘中的真儒理想和名士风流四、“瞬间百年”时空操作中的悲喜剧和智性美第十讲 《红楼梦》:人书与天书的诗意融合一、“天·人”奇书品格与复合视角二、生活原生态和对比原则的张力三、“影中影”描写术和悖谬性扭结四、神话素之意象和预言叙事的多维性五、真幻雅俗错综的时空结构及其人文化第十一讲 《红楼梦》与五四小说一、在“神圣施、曹,土芥归、方”思潮中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和悲剧文学形态三、个性思潮的解读和汲取四、对妇女和婚姻爱情问题的妙悟与误认五、描写手法的模仿、点化和转型第十二讲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一、以王充、应劭杂说改造志怪文体二、陷入开明的迂腐和困惑的固执的文化怪圈三、以博学老者晚秋气象讥评传奇小说青春气息四、借幽怪以阅世和归隐于心的孤独感五、学问家笔下的“狐鬼”和狐鬼中的“学问家”六、叙事功力和反虚构之间的张力七、复式视角和“元小说”结论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对两千年小说叙事的综合考察一、文化对行原理与易行、道行图谱二、潜隐圆形结构对应于审美理想及其适应性和涵容力三、圆的破裂与参数叙事四、阴阳两极共构的叙事动力学及其四种表现形式五、视角的群体流动性、层面跳跃性和玄学性附录一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序言附录二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自序附录三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前言——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

章节摘录

  第一讲 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 一、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 话本小说由发生、兴盛到定型,凝聚着中近古时代数百年间说话人和文 人的双重智慧。以往的文学史研究对说话人“捷口水注”的辩才和表演的家 数较多关注,而对文人化俗为雅、点铁成金的作用却较少用心,这势必影响 把话本小说作为叙事艺术品进行研究的深度。显而易见,文人在不同层面和 程度上代表着、携带着中国丰富悠长的文化传统,他们对话本艺术的参与, 既意味着对正统的叛离,又必然带来了对村俗的超拔。他们既接受了说话伎 艺鲜活泼辣的感染,又使话本渗入了精致圆融的审美意味,从而逐渐纳入了 中国书面文学的系统之中。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人的介入和参与 ,就没有中国话本小说的精致化和典范化。 文人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说话艺术,大体有三种形式。其一是话本不仅取 材于民间传闻,更重要的是取材于文人笔记和传奇,从而以独特的方式把中 国文言系统和白话系统的小说相互沟通了。《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把这一 点讲得很清楚:“夫小说者,虽为末学,尤务多闻,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 览该通之理。幼习《太平广记》,长攻历代史书。……《夷坚志》无有不览 ,《■莹集》所载皆通。”①把“末学”变得“多闻”,由“庸常浅识”变 得“博学该通”,说话人在敷演笔记传奇的素材的同时,无疑也汲取了这些 文人笔墨中的潜在母题和情节模式。这一点,只要对比一下《夷坚志》和宋 元话本中写人鬼之恋,常有道士法师介入的叙事模式的一脉相通之处,就不 难明白了。 然而汶种文人参与是被动的,他们写笔记传奇只为了猎奇娱情或炫耀词 采,并不存在着期待后世艺人把它编成话本的目的性。属于主动参与的是另 一种形式,即书会才人的参与。现在所能看到的元刊讲史平话和明刊较原始 状态的话本,大抵可以推测为由于元代“九儒十丐”的社会政策和中断科举 的文化政策而浮沉市井的才人手笔。他们或录瓦舍伎艺以备流布,或采民间 传闻以供表演,在话本成为“本”中充当了关键角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话本保留着这样的话:“俺今日且说一个俊俏 后生,只因游玩西湖,遇着两个妇人,直惹得几处帅l城,闹动了花街柳巷 ,有分教:才人把笔,编成一本风流话本。”这是才人借说话人之口声明自 己的著作权。书会才人是市井知识者,是半伎艺人,《武林旧事》第六卷把 他们的书会与小说、演史、影戏、唱赚同列于“诸色伎艺人”的名目之下。 即是说,他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人,他们把“说话”由口头文学过渡到书 面文学,却未能在本质上提高话本艺术的审美层次。《杨温拦路虎传》话本 透露:“才人有诗说得好:‘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点 如甘露,醉后添杯不若无。’”这种世俗格言式的所谓“诗”,是和瓦舍伎 艺处在同一审美层次的。因此,书会才人对话本的参与是主动的,但在相当 程度上是附庸性的。 真正给话本小说拓开一个新的境界,并以书面文学形式造成广泛而深远 影响的,是中晚明文人的第三种形式的参与。这次参与是主动的,大规模的 ,而且在本质上提高了审美层次。明代嘉靖间人洪椴编印《六十家小说》, 对早期话本作了相当规模的汇集保存工作,为其后的文人参与选辑修改提供 了便利。从洪刻残本,即今题《清平山堂话本》的粗糙讹误之处着眼,这次 编印并没有多少文人精心参与的痕迹。大约二三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又出现 了熊龙峰刊行的话本小说。从今存的四种中可以同《清平山堂话本》相参照 的《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来看,它对原本作了一些文字订正,对一些场面 描写偶尔添改,使在场人物的言谈举止照应得略为周到妥帖。但其去取改削 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 论及《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有必要反过来强调一点:文人虚构言情 作品假如没有经过民间文学的渗透或洗礼,容易带上一种顾影自怜之态,于 绮艳柔靡的风格中显得境界狭小。这篇作品写明代洪武年间冯伯玉收养在临 安赵将军家中,与其女儿云琼相恋相悦、游宦分离、立功册封而最终夭逝的 思恋历程,当是明初文人的拟话本。作者借这双有情人的手大作情诗,使几 乎是一帆风顺的恋爱变成了一场小心眼的精神磨难,见风是雨,忸怩作态, 似乎带点神经质。这种文人之作增加了心理描写的深度,却付出了人生视境 的代价,因此冯梦龙编撰“三言”的时候把它删落了。 话本和文人各自的优势是互动互补的,缺一就会趋于鄙陋或平庸。话本 启示文人以开阔的人生视野和新鲜的叙事方式,文人弥补话本以精致的美感 和典范性的操作。在这种互补互动的文学存在形态中,比熊龙峰刊行小说晚 出二十余年的冯梦龙的“三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三言”的名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   不知道好不好呢看看
  •   帮领导买的,用来填满他的大书架
  •   无题无题
  •   真的挺好看的,推荐。
  •   不太适合拿,不方便阅读。
  •     杨义,社科院文学所长,海内大家,论及两千年之小说与神话。今观其论及《金瓶梅》之段,人情奇书也,不似《红楼》虚拟贵族,实乃情爱、官场、社会之综合小说。可惜奇书,为尘埃掩盖,后人只知其淫,不知其深也,一叹。
  •     昨天无事,转到书店二楼,抱了一堆书,其中这本是最近看的最爽的一本,
      可能是自己对古典小说只是一知半解,这本书的序言是最值得看,
      从小说这个名字的起源,到子,神话,史书对小说的影响,乃至明清小说
      旁征博引,看起来长见识
      
      至于后面的小说评论,只是捡了自己看过的几部,西游记,红楼,三国,
      才觉得自己看小说真是囫囵吞枣,汗自己一个。
      
      不管对古典小说是否敢兴趣,这本书都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