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默文集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楚默  页数:4812  
Tag标签:无  

前言

东涛同志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各地学校任教。幼年即好读唐诗宋词,稍后即进而从事研究工作;除研究诗词,遍读诗话、词话之属,知其大意,又进而钻研画论与书论,同时兼治绘画史、书法史。从对王维、苏轼、黄庭坚、杨维桢、徐渭诸家的钻研过程中,深感诗文书画,虽各有其异,但其间原理,实多相通,执一而论,不如综合融通,为能发现新知,有所开拓。二十余年来,他孜孜砣砣,自甘寂寞,一面钻研,一面在此道路上写出心得之见,先后已出版几种不仅资料丰富,且有不少卓见的著作行世,都在寄来欣慰读过。我多年也从事这方面的探讨,对他的这些著作,认为极有根底,建议他继续努力下去。因他能有这样宏通的眼光,长期不懈的积累,定有所成。据我所知,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积累之丰富、精深,无疑是有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世界意义的宝库,过去虽有些研究,且不断有些积累,但确还非常薄弱,不足。或偏于文艺之一隅,或只谈外部表现、思想观念,或只是作家作品外部研究的叠合汇编,专题艺术发展、线索、生命力的深入研究基本还颇缺乏,这也许已是许多同行们的共同感觉。说说容易做到难,要鼓励青年同行、学者们按此方向实实在在做起来,做出来,才是正途。而东涛同志已经这样做达二十年了,所以,曾建议他继续这样努力下去。尚无成功的先例,就大胆按自己的感受见解,用自己的做法,动手写出来。水涨才能船高。总体水平提高了,才逐渐能浮出大作、名作,共同来做促进的工作。老实说,这是至今还未出现,在过去文化环境中也是出不来的。

内容概要

研究诗又谈何容易!历代诗话浩如烟海,历朝诗人遮天蔽日。从何人人手,左右迷顾再三。青年时代的知识又有限,且无导师指引,犹如在春林中跋涉,满目芳菲而不识春光。偶有所摘,竟是败叶残枝!不过,或许是古人诗好,香醇浓郁让你欲罢不休,或是古人的襟期超逸,诱你去走进淡泊超脱的境界。读古人诗总不寂寞且齿颊清爽,与古人对话心动神摇,竟忘却尘世种种烦忧。于是认定一条路走下去,起初虽荆棘牵衣,乱石咬人,但究竟也看见了一二小花野草之美,景色也渐渐迷人眼了。   古典诗论是古人对古诗的研究心得,这种研究心得往往只是三语两语的描绘,文字倒是很优美,但没有分析的过程,看了使人摸不着头脑。故读各种诗话往往如堕五里雾中,甚至可以说很少收获。这或是我的悟性不足之故。所以,开始的几篇心得文章,幼稚得很,且缺乏个人所见,只好束之高阁。八十年代初,钱钟书的《谈艺录》出版了,我读后茅塞顿开,原来诗是应该这样读的!特别是《神韵》《说圆》诸篇,让我深刻反省过去读诗的方法,而此时,对西方诗论文论、美学的兴趣使我开阔了眼界,于是试着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古典诗论。当我用解释学、接受美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历来缠夹不清的“意境”时,竟觉得意境变得很好理解。八十年代中后期起,我阅读了相当多的西方美学、诗学著作。

书籍目录

古典诗论研究(一) 序 孔子的诗学思想新探 孟子的解诗法:“以意逆志”说 《诗·大序》的诗学思想 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 陈子昂的“风骨”与“兴寄” 杜甫诗论与诗艺 《诗式》的意境理论 白居易的讽谕诗理论 司空图的《诗品》及诗论 苏轼诗论:形神论、自然论、枯淡论 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歌理论 范温论书画之韵与诗文之韵 情真、味长、气胜——张戒的诗学理论 陆游的“功夫在诗外”论 杨万里诗论 姜夔的“见乎诗”与“无见乎诗” 《沧浪诗话》:别材、兴趣、妙悟 辞达理顺——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学至于无学”——元好问的诗学观 无迹之迹诗始神——戴表元的诗论 刘将孙论诗的情感与语言 杨维桢“古学府”的诗学思想 论诗取声最得要领——李东阳诗论 李梦阳的复古与拟议变化 何景明“舍筏登岸”的复古主义 杨慎诗论:人人有诗,代代有诗 谢榛诗论 师心纵横不傍门户——徐渭的诗学理论 袁宏道诗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陆时雍论韵的生成及形态 王夫之的“情景”理论探索 《原诗》:诗的客体与主体——叶燮的诗学思想 王士祯的“神韵说” 沈德潜的“格调说” 翁方纲的“肌理说”  袁枚的“性灵说”:诗不可无我 叔本华的抒情诗理论与王国维的“境界说” 后记古典诗论研究(二)古典诗论研究(三)古典诗论研究(四)古典诗论研究(五)古典诗论研究(六)古典诗论研究(七)古典诗论研究(八)古典诗论研究(九)古典诗论研究(十)古典诗论研究(十一)古典诗论研究(十二)

章节摘录

古典诗论研究(一)孔子的诗学思想新探先秦诗学发生的文化背景是当时的“采诗”、“献诗”、“赋诗”、“引诗”、“论诗”等活动的盛行。《诗三百篇》的创作年代大抵在上起周初、下止春秋中叶的五六百年间。这是一部乐歌总集。孔子对《诗三百篇》的研究反映出他对《诗经》的政治作用、外交作用、社会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深切理解。孔子是《诗》学研究的第一人。孔子的诗学主张散见于《论语》、《孟子》、《礼记》等书。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其中《孔子诗论》被一些专家定为孔子所作,也有专家认为不是。但这些竹简反映出孔子时代的诗学已很成熟。可作为理解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一、孔子“删诗”与“正乐”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争论不断的公案。今日再提出这个问题,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二是可以印证上博楚竹书所反映的诗学情况。首先提出孔子“删诗”之说的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继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承其说,此后,同意此说的有欧阳修、邵雍、王应麟、顾炎武、王崧等人。而持怀疑态度的更多,有郑樵、朱熹、叶适、朱彝尊、崔述、赵翼、方玉润、张西堂等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楚默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看里面的内容就知道是超值的,尤其对于潜心于学问的有志之士,你不一定全盘接受作者的论点,但是一个数十年学问研究的学者还是可以给你很大收获的。

相关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