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麻烦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朱迪斯·巴特勒  页数:198  译者:宋素凤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套译丛所涉及的领域是性与性别研究。所选作者的基本理论倾向是社会建构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性与性别研究领域展开了一场生理决定论(本质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论争,至今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生理决定论渐渐失去了影响力,社会建构论占了上风。而本书系的作者巴特勒等人正是这场论争当中的主要人物。  从1960年代起出现的性别新概念认为:将某些行为归属于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种社会习惯(就像在英文中将船称为“她”,而其他文化中却不会如此)。

内容概要

1990年面世的《性别麻烦》是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经出版即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并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经典文本:巴特勒因此书而一举成为当代思想界最闪耀的学术明星之一。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开篇,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

作者简介

朱迪斯·巴特勒,1956年出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巴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消解性别》、《欲望的主体》等。

书籍目录

序(1999)序(1990)第一章  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欲望的主体 第一节  “妇女”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 第二节  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欲望的强制性秩序 第三节  社会性别:当代论辩的循环废墟 第四节  对二元论、一元论的理论梳理以及超越的可能 第五节  身份、性/别与实在形而上学 第六节  语言、权力与置换策略第二章  禁制、精神分析与异性恋矩阵的生产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关键交换 第二节  拉康、里维埃尔与伪装策略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与性别抑郁 第四节  性别的复杂性与认同的局限 第五节  禁制重新表述为权力第三章  颠覆的身体行为 第一节  朱莉娅·克里斯特娃的身体政治 第二节  福柯、赫尔克林与性/别不连贯的政治 第三节  莫尼克·维蒂格:身体的瓦解与虚构的性别 第四节  身体的铭刻,操演的颠覆结论:从戏仿到政治译后记

章节摘录

  因此,作为在强制性体系里的一个生存策略,性别是一种具有明显的惩罚性后果的表演。在当代文化里,明确的性别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部分;的确,我们惯常处罚那些没能正确实践他们的性别的人。由于并没有一个由性别表达或外现的“本质”,也没有可让性别追求的一个客观的理想的存在,而且由于性别不是一个事实,各种不同的性别行动创造了性别的理念;如果没有那些行为,根本就不可能会有性别。因此,性别是一贯隐藏它自身的创生的一种建构;它是心照不宣的集体协议,同意去表演、生产以及维系明确区分的、两极化的性别的文化虚构,而这协议被那些产物外表的可信度:以及一边等着伺候那些不愿意相信这些产物的人的处罚:所隐蔽;这建构“迫使”我们相信它的必要性和天生自然的本质。通过各种不同的身体风格而具化的历史可能性,不过是一些由惩罚所管控的文化虚构,而这些虚构在强制的情况下交替着具化和转向的过程。  让我们思考一下:性别规范的积淀产生了一些独特的现象,如“自然的生理性别”,或“真正的女人”,或其他许许多多普遍存在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虚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积淀生产了一整套体系的身体风格,这些物化了的身体风格,以自然对身体所设计的不同性别的面貌呈现,而这些性别以彼此相对的二元关系存在。如果这些风格是被演绎的,如果它们生产了一致的性别化主体,而这些主体又白命为它们的创始者,那么什么性质的表演也许能够揭露这个表面上的“原因”其实是“结果”?  另外,在什么意义上性别是一种行动?如同其他仪式性的社会戏剧一样,性别的行动也必须有不断重复的表演。这重复既是重新演绎,同时也是重新经验已经在社会中确立了的一套意义;它是这些意义得以正当化的世俗形式以及仪式化的形式。虽然是有个人的身体经由风格/程式化的过程、形成性别化的模式而演绎这些意义,这“行动”是一种公共的行动。这些行动有着时间以及集体的维度,而它们的公共特性不是没有重要影响的;事实上,表演的实践有着策略性的目的,亦即将性别维持在一个二元的架构里,这个目的不能归因于一个主体的作为,相反地,它应该被理解为创建并巩固了主体。  性别不应该被解释为一种稳定的身份,或是产生各种行动的一个能动的场域;相反地,性别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脆弱的身份,通过风格/程式化的重复行动在一个表面的空间里建制。性别的效果是通过对身体的风格/程式化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对它的理解应当是: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身体姿态、动作和风格得以构建一个持久不变的性别化自我的假象的世俗方式。这种论点使性别的概念脱离了实在的身份模式,而转向在概念上必须把性别视为一种建构的社会暂时状态(socialtemporality)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性别是通过内在并不具有连贯性的行动而建制的话,那么实在的表象就正是一种建构的身份,一个操演得来的成果:世俗社会的观众,包括演员本身,都对它深信不疑,并且以信仰的模式表演它。性别也是一种永远无法完全内化的规范;“内在”是一种表面意指,而性别规范最终是幻影,不可能被身体所具化。如果性别身份的基础是经年累月不断重复的风格/程式化行动,而不是表面上天衣无缝的一个身份,那么“基础”这个空间的隐喻将会被置换,被揭露其实是一种风格/程式化的设定,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时间性的以性别进行身体具化的过程。恒久不变的性别化自我将因而显示是由重复的行动所结构的,这些重复的行动试图趋近一种实在的身份基础的理想,但是它们偶尔呈现的不连贯性,暴露了这个“基础”其实不是什么基础,它是时间性的,具有历史的偶然性。性别改革的可能性,正是要从这样的行动之间的任意性关系、从重复失败的可能性、从某种畸形,或是从揭露了恒久不变的身份这个幻想结果其实是一种脆弱的政治建构的戏仿式重复当中去寻找。  如果性别属性不是表达性而是操演性的,那么这些属性实际上建构了所谓它们表达或展现的身份。表达与操演的区别非常关键:如果性别属性和行动:身体所由以表现或生产其文化意义的各种不同的方式:是操演性质的,那么就不存在一个先在的身份,可以作一项行动或属性的衡量依据;将不会有什么正确的或错误的、真实的或扭曲的性别行为,而真实性别身份的假定将证明只是一种管控性的虚构。当我们说性别真实是从持续的社会表演创造的,这意谓本质的生理性别,以及真实的或恒久不变的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些概念本身也是建构的,它们是隐藏策略的一部分:掩盖了性别的操演特性,以及操演所具有的可能性,亦即致使性别设定增衍而超越了男权统治和强迫性异性恋的限制框架。  性别既不会是正确的,也不会是错误的;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表象的;既不是原初的,也不是后天获得的。然而,作为那些属性的可信的承载者,性别也可以变得完全、彻底地不可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读书。   ——Hpatia    《性别麻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萨拉·萨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别麻烦》的稿子……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有这么广大的读者,也不知道它会对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具有挑衅意味的“介入”,并被引为开创酷儿理论的文本之一。这本书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图。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书再版时附加了  长篇序言,回应并澄清了针对此书的一些问题。

编辑推荐

  《性与性别学术译丛》书系收入了在这个领域产生过并正在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从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背景,上面记载着从远古到今天,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包含的、建构性与性别的非凡努力和力量博弈。本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性别麻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
  •   我的专业方向就是女性主义,所以是比较认真地读这本书的。内容挺深的,和国内常见的教材不同,是作者多年学术的积累,不仅涉及到传统的女性主义者,像波伏娃等,还讲到了拉康、福柯等,将性别与话语、权利等联系在一起,视角很好,体现了大文化背景下,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过对于初学者,这本书可能有点难。
  •   巴特勒是我比较欣赏的女性主义者
  •   从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背景,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   女性的身份和在别人眼里的女性
  •   感觉翻译特别精当,一个不留神以为原创的呢,语句流畅,脑子很舒服。绝对是本女性文学必读的书,推荐啊
  •   总体来说对于理解当下的文化符号研究还是不错的。
  •   终于等到中文翻译版啦!经典之作!
  •   很专业的书,看着费劲。
  •   写论文时要用的书,终于买到了
  •   书不错,经济实惠!
  •   书的纸张和印刷让人感觉特别舒服。是正版印刷。希望当当经营的书都能以这个质量为标准。
  •   这本书现在在哪里呢?当初应该是买来自己读的,后来就没了。
  •   如期而到,价格合适
  •   装帧和纸张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   推荐《但不见的城市》,更有创意
  •   课堂上老师的推荐书目,不错,解决了之前的很多疑惑~
  •   作者通过语言分析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性别概念和规范,为不同性别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从一般的方法论意义上看,该书采用的西方分析语言,对中国传统思维来说不仅具有很大的晦涩性,更有天大的差异性。犹如习惯用肉眼观看真实世界的人,突然用显微镜看切片的放大视角反观世界,这个世界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被颠覆了。将这种方法用于敏感的性别领域,也算是对人类经验秩序的一种挑战吧。
  •   性别研究经典书
  •   内容还不错,对于了解女性主义与身份的关系很有意义
  •   典型的女性主义
  •   书的内容是不错的,但是寄过来还要自己到邮政局去取,而且这本书是旧的,边缘磨损,书的封面上还有滴上的汤汁……
  •   读起来有些艰难。毕竟读这些只是兴趣,但是的确是有所收获
  •   速度很快,几天就到了。
  •   当作者决意连自己本来的语言传统都颠覆时,只能读译著的读者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读懂她本来的意思。
  •   这本书读起来好累,必须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才受得了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