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张润静  页数:293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历史典籍的丰富无与伦比,重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存在着一种异常强烈的“历史意识”。这种重史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心理,在中国诗歌的百花园中孕育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类型——咏史怀古诗。中国古代诗歌中咏史怀古诗数量之多,成就之大,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而唐代的咏史怀古诗,则是中国古典咏史怀古诗的高峰。“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人们把历史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人类本质的伟大,人类的发展,人类的不可阻挡的进步,人类对个体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人类战胜一切似乎超人的事物,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类对自身的完善与提升,都是在这赓续不断的进程中实现和积淀下来的。“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前人和先辈的具体的思考、行动、胜利、挫败、聚散离合、悲欢歌哭的具体情形和场景,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渐渐地消失。往者已矣,但是,对前人的思想、行为、情感的追寻与探究,对逝去的历史场景与人物的想象和推原,却是人类一种永不衰竭的兴趣与冲动。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内容概要

《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是张润静2002年夏天完成并通过了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有唐一代咏史怀古诗进行的一次总体观照。作者紧紧地抓住咏史怀古诗这一文学体裁和文学样式的根本的审美特征,在唐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流程中,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与艺术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审视,既有宏观的把握与概括,又有微观的抉发与论析,穷源溯流,综观正变,材料充分,论旨详明。

作者简介

张润静,黑龙江省望奎县人。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业,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咏史与怀古的分合与名实  第二节  唐前咏史怀古诗的发展与成就第二章  唐代咏史怀古诗繁荣原因  第一节  民族文化的长期涵养  第二节  历史的诗性质素与诗人的审美心理  第三节  唐代社会的新形势、新趋尚第三章  唐代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  第一节  继往开来之初唐奠基期  第二节  厚积薄发之盛唐拓展期  第三节  与时俱进之中唐成熟期  第四节  群星炳耀之晚唐繁盛期第四章  唐代咏史怀古诗热点题材  第一节  昭君古题的文化意蕴  第二节  唐代诗人的金陵情结  第三节  武侯题材与唐代士人心态  第四节  李、杨题材——唐人的伤痕文学第五章  唐代咏史怀古诗人举要  第一节  搅碎古今之李白  第二节  尚友古人之杜甫  第三节  寄兴深微刘禹锡  第四节  大能感慨之许浑  第五节  气俊思活杜牧之  第六节  深情冷眼李商隐第六章余论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中国历史悠久,史籍丰富,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异常强烈的“历史感”,这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无法相比的。重史的文化孕育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类型——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的发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我们从许多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在题材特征上,它涉及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较之现实题材的作品,多了时间性的一维,因而具有其他题材无法比拟的纵深的历史感;在创作主体上,中国诗歌的许多样式都起源于民间,然后才进入文人的创作。而咏史怀古诗却是典型的士大夫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都是在文人手中完成的,因而它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思想内容上,它涉及国家兴亡、社会治乱、帝王贤愚、功业成败,以及个体生存状态、出路乃至爱情等社会、人生的各种重要问题,题材似乎离现实最远,而主旨却处处切合现实;在艺术手段上,它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成功地结合了起来,而且其他诗歌样式的艺术追求在咏史怀古诗中皆有体现;在创作实绩上,咏史怀古诗不但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自六朝以来,历代重要诗人对这一体裁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染指,其中有许多在这一领域还大有作为。

后记

咏史怀古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财富,至今仍给我们以诗意的愉悦和理智的启示。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链条的稳固与民族心理的律动,也体现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丰富多彩。然而,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使它具有易作难工的特点,所以产生许多艺术上比较粗糙的作品,这也造成了它在诗评家眼里的毁誉不一,这大概是它虽一直得人关注却未得人重视的重要原因。奇怪的是,咏史怀古诗中有许多作品艺术水平并不高却能流传很广,这是在其他诗歌类型中少见的现象。因此我觉得对咏史怀古诗进行单纯诗学意义上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考虑其跨越文学与史学两大领域的特点,结合民族文化背景与士人的思想心态,以及读者的阅读背景和接受习惯,才能将这一体裁所蕴含的思想、艺术与文化价值揭示得更为充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创获,但同时也深感深入研究下去的艰难。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作这样一个论文题目,我惭愧于自己积累的浅薄,痛苦于该读的书太多而所读的书太少。值得欣慰的是,咏史怀古诗潜在的研究价值与可能提供的收获却一直未令人失望,甚至比预想的要不可限量。这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引着我乐此不疲。未竞的研究,我会在此后继续下去。

编辑推荐

《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既可以将平凡变得伟大,也可以将煊赫化作凄凉。因了时间的距离,当年尊严的帝王可以变成笑柄,也因了时间的距离,当年的逐臣迁客终于成为了伟人。时间可以颠倒一切,时问也可以使一切被一颠倒的重新得到公正。诗人从历史中读到了这一深刻的启示,并不由得对这一切表达了深深的慨叹,这便是咏史怀古诗。因此,在所有的诗歌体裁中,咏史怀古诗是最善于表达时间感受和时间哲思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