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语言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谭学纯  页数:331  

前言

  30年前,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对经历了高考长期停牌的一代人来说,相当于人类学家所说的“过关仪式”。11年积压的人才资源,怀着激情、怀着期待,从知识饥渴中走向命运的拐点。从这一天起,知识的尊严重新受到尊重。它所解放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尊重知识背后的价值信条,尊重教育公平的自然权力。  作为1977年高考兵团570万群体中的一员,我以六八届初中毕业生的暗淡身份,从一家日杂小店走进久违了的考试秩序。我不曾想到,那场考试是告别、也是开始。此后的学术浸染和学术漂流,孕蓄了一串属于我的文字,连同眼前这本小书。  书中所辑不同时期发表的学术文本,有早期的稚拙文字,也有比较晚近的阅读偶记。主体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原载《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的一组文章;下篇为原载《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刊的一组文章,它们从文学和语言的不同维度聚焦广义修辞学视野。文章刊发时,有的有删节,结集出版时恢复原貌。考虑本书体例的相对统一,编排方面做了一些技术处理。  80年代中后期刊于《文艺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的两篇文章:《语言情绪.小说艺术世界的一个层面》、《新时期小说语言变异的功能拓展》,是和我早期的学术搭档唐跃先生合写的。收入本书,包含着一种纪念和自我审视意向,也包含着我对中国学术体制的思考。

内容概要

  《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中所辑不同时期发表的学术文本,有早期的稚拙文字,也有比较晚近的阅读偶记。主体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原载《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的一组文章;下篇为原载《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刊的一组文章,它们从文学和语言的不同维度聚焦广义修辞学视野。文章刊发时,有的有删节,结集出版时恢复原貌。

作者简介

  谭学纯,1953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副院长。先后分管教学、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个人研究方向:文学语言、修辞学、文艺美学等。独著、合著的著作有《人与人的对话》、《修辞:审美与文化》、《接受修辞学》、《广义修辞学》、《修辞研究:走出技巧论》、《修辞认知和语用环境》、《小说语言美学》等,发表论文160多篇。曾获首届“安徽文学奖”理论奖、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自序上篇 文学语言、文学现象、文学史的广文修辞学阐释再思考:语言转向背景下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语言情绪:小说艺术世界的一个层面新时期小说语言变异的功能拓展回眸历史风景:文革文学话语论公开的合唱和地下的变奏:再论文革文学话语一个同源假说及其验证百年回首:一个诗学口号的修辞学批评下篇 语言教育、语言生活、语言运用的广文修辞学考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教育对策和话语权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修辞话语建构:自觉和不自觉语用环境:语义变异和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模式仿拟和戏拟:形式、意义、认知数字“三”/“五”崇拜的发生、演进及相关阐释左、右/东、西:尊卑意识及其文化蕴含[附录1] 广义修辞学:序与自序《小说辞章学》序《理论修辞学》序《空灵叙事:汪曾祺创作论》序《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序《人与人的对话》前言《广义修辞学》自序《修辞:审美与文化》自序《修辞研究:走出技巧论》自序《修辞认知和语用环境》自序《修辞学大视野》序[附录2] 《光明日报》所刊一组阅读札记坐——在场姿态和生存寓言把握欲望的临界民以食为天人不能证明自己中国学术研究:呼唤学派意识学术期刊:学术话语的集散地汉字规范和文化阻力“弃子逐臣”:一个结构性隐喻历史与修辞相遇学术传播和话语权[附录3] 作者部分学术著作和系列论文目录

章节摘录

  再思考:语言转向背景下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  哲学进入“分析时代”,意味着一个新的学术话语场的建构;从“认识如何可能”转向“语言表达如何可能”。这一转向过程,伴随着语言工具性向本体性的提升。表述这一学术事件的关键词“linguistic turn”,以“语言转向”、“语言学转向”、“语言论转向”、“语言性转向”等不同译法,见于各类学术文本。从语义说,“语言性转向”的译法更确切;从语用频率说,“语言转向”使用更广泛。本文在术语的使用上从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转向,影响所至,广泛涉及哲学、逻辑学、语用学、历史学和文学,80年代中后期对中国文学从理论到创作产生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作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状态的一种调整,语言转向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文学语言研究格局。它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些晚到的“语言热”中启动,后续的研究势头时强时弱,但一直没有止息。经过20年的理论沉淀和实践操作,重返当年的学术背景,对语言转向拉动的文学语言研究进行再思考,既有利于清醒地审视过去,也利于在再出发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一、语言转向给文学语言研究带来了什么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语言转向对近20年文学语言研究、进而对整个中国文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1.标题话语变换:文学语言研究学术走向的调整  考察文学语言研究在某种理论转向时期的变化,标题话语是一个独特的观察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和语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