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畔”到“海上”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陈星,朱晓江 著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60春秋谱华章,新中国60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上海和全国一样,在这60年中,体育事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体育已成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上海展示国际化形象的名片,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  一、60年发展历程振奋人心  上海体育与时代同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近代体育随着西方文化一起涌进中国。上海是西方文化抢滩登陆的地方,也是近代体育最先活动的地方。但是,进行近代体育活动,最初仅限在租界侨民中,中国人是经过几十年斗争,才取得了与外国人平等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解放初期,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崎岖,成果几乎被摧毁殆尽,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并依托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增强的巨大推动而展翅腾飞。  (一)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体育  1.百废待兴、恢复兴起时期(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体育被列为政府的工作规划,是青少年教学必须具备的德、智、体三育之一。

内容概要

  60春秋谱华章,新中国60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上海和全国一样,在这60年中,体育事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体育已成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上海展示国际化形象的名片,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

作者简介

  陈星,1957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编审,为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已出版《重访散文的家园》《弘一大师考论》《丰子恺漫画研究》《李叔同西湖出家实证》等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论著获全国、浙江省、杭州市社科成果奖10项。  朱晓江,1972年生,浙江上虞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审、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已出版《有情世界:丰子恺艺术思想解读》《书生本色:胡适传》等著作9部,发表论文33篇,论著获浙江省、杭州市社科成果奖3项。

书籍目录

目录导论 概念界定与本书研究的重点及方法第一节 “白马湖作家群”概念考辨第二节 作为文学“零地标”的白马湖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节 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发展与分期第四节 白马湖作家群的核心人物第五节 白马湖作家群与文学研究会“宁波分会”及语丝社等文学社团之关系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重点与方法上编 形的追踪——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轨迹勾勒第一章 西子湖畔——白马湖作家群的孕育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第一节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白马湖作家群人脉第二节 “一师风潮”与“一师三友”的出走第二章 从西子湖畔到白马湖——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期:春晖中学时期第一节 白马湖概说第二节 群贤毕至,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第三节 文质并美,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品与人品第四节 告别白马湖第三章 从“湖畔”到“江湾”——白马湖作家群的繁荣期:立达学园与开明书店时期第一节 创办立达学园、开明书店的缘起和过程第二节 立达学园、开明书店的创立标志着白马湖作家群成熟期的到来第四章 “孤岛”与“星散”——白马湖作家群的消退期:抗战以后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学活动第一节 立达学园的衰落与匡互生逝世第二节 抗战爆发与部分群体成员的离散第三节 “艺术的逃难”与执著的追求下编 神的写照——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精神描述第五章 白马湖作家群文化个性描述——作为一个作家群体的精神内核第一节 建设性的文化态度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内核第三节 中西融合的文化风度第六章 白马湖作家群的教育实践与文学创作——兼及文学史视野下的“国语”教学第一节 “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第二节 “国语科”的“合法化”与新文学的传播与巩固第三节 “怎样教”背后的文学史意味第四节 为教学的写作第七章 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与出版活动第一节 中国早期出版活动中的两种理念第二节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理念及其出版实践第三节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活动与其文学活动第八章 题材与风格: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写作第一节 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写作的题材选择第二节 白马湖作家的散文特色第九章 白马湖作家群: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文化意义第一节 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典范第二节 汇融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第三节 “艺术生活”:现代性反思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坚持科教兴体,提高竞技体育训练效益  瞄准世界体育科技先进水平,从科学选材、运动机能、运动技术、营养恢复、训练器材等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并再创新,使运动训练提高了科技含量,取得了较好效果。抓住重点,设立一批科技攻关项目,集聚一批科技攻关团队,推出一批科研成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科技攻关、服务与创新的体系,为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坚持人才强体,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人才成长的管理规定,优化了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都较高的竞技体育管理、教练、科研人才队伍,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坚持科学管理,提供竞技体育政策保证  市委、市政府对竞技体育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体育工作下发了多个文件,特别是2002年下发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根据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上海对竞技体育项目积极调整,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后,将田径、游泳、水上、射击、体操、击剑和球类项目作为重点项目;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后,进一步以“接轨总局、夯实母项、体现特色、内调外联、创造品牌”为项目布局原则;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后,又进一步突出“精品、精英、精兵”的“三精”战略,加速奥运重点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田径、游泳、射击、击剑、乒乓球、跳水、足球等7个项目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  二、上海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制约  上海竞技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看到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双重约束。必须加快观念的转变,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构筑国际化、社会化的运作模式,不断增强国际体坛竞争力。

编辑推荐

  在20世界中国新文学或心文化运动史上,白马湖畔作家群的文学及其文化活动,始终都是一股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湖畔”到“海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