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2010分析哲学卷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程广云 主编  页数:379  
Tag标签:无  

前言

当分析哲学家分析其他概念时,他或她必须首先分析“分析哲学”这一概念。什么是分析哲学?或,分析哲学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给“分析哲学”下定义。下定义有两个人手点:内涵和外延,相应地就有了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外延定义只是指出哪些哲学家是分析哲学家,哪些哲学思想是分析哲学思想。严格地说,外延定义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帮助我们真正把握分析哲学。内涵定义的经典模式是“分析哲学是……的哲学”,省略的部分需要填写的正是分析哲学所具有且其他哲学不具有的特性,并且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种特性表达或概括出来。当然,严格的定义,应该是在定义项中不出现被定义项的词语或术语。如何给一个概念下非循环的定义,这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下列有关“分析哲学”定义,仍然是循环的,因为每个定义都使用了“分析哲学”中的“分析”和“哲学”这两个关键词语或术语。就分析哲学说,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我们这里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穷尽所有定义。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列举若干定义,由窄到宽排成一个序列,分析每一定义的指称和意义,从中寻找一个适度定义。

内容概要

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程广云、夏年喜主编的《多元》学术系列丛刊,2010年9月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分析哲学卷”,本卷执行主编为梅剑华。本卷约50万字,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查尔莫斯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相关的一些研究评论;第二部分乃是两篇独立的心灵哲学和科学哲学的文章;第三部分为分析哲学史研究;第四部分是(语言哲学)关于指称理论的形而上学和语义学讨论;第五部分为分析哲学的应用研究;第六部分是知识论和形而上学讨论。

书籍目录

序:分析哲学的分析二维语义学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关于David Chalmers的两个评论查尔莫斯哲学访谈录疯子的疼和火星人的疼理想化理论的确证和科学实在论休谟的“语词之争”动摇了什么?维特根斯坦论心灵表现卡尔纳普与蒯因论分析性证实主义、先天性与奎因的分析性概念梅农式的事项理论与虚构对象介于假托理论和抽象对象理论之间的道路克里普克论对同一性陈述的模态认知怎样评价一个关于专名指称的折衷性理论关于自由选择的反事实条件句非决定论与自由选择:对两个“正面提议”的批评Does Everyone Have the Duty to Act in the Public Interest?Moral Explanation and Moral Knowledge类名与任意对象真理追求和道的追求:从作为战略规范目标的真理命题角度看戴维森思路与传统道家思路洪谦论弗雷格的数的定义The Newr Skeptical Puzzle互动认识论:博弈论“解”概念认知刻画的逻辑形式哲学随想录编后记

章节摘录

按照卡普兰的分析,这一表达式由乔在时间T。说出时,它表达一个真命题,当且仅当乔在时间T1饿。我们可以称它表达的这一命题为该言说的内容。这一内容很自然地被视为内涵,该内涵在乔在其中饿的所有世界(赋值场境)里为真,且只在这些世界里真。(卡普兰把命题看作有结构的实体而非内涵,但这种差异在这里无关紧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比如说在戴安娜在T2时说了这句话的语境中,她说的这句话就有了不同的内容。这一内容在一世界中是一真命题,当且仅当戴安娜在该世界中在时间T2。表达式的特征是语境到内容的函项,该函项把言说的语境映射到该表达式在这一语境中的内容上。(如果内容被视为内涵,特征就是一种二维内涵。)所以,“我饿了”的特征把上面的第一个语境映射到乔在时间T,饿这一命题上,把第二个语境映射到戴安娜在时间Tz这一命题上。把这一思想观念扩展到索引词上,我们可以说“我”的特征把第一语境映射到乔上,把第二语境映射到戴安娜上;一般而言,它将语境映射到语境中的说话者上。同样地,“现在”的特征把语境映射到语境中特定的时间上。对特征的上述定义仍然不太确切,而且要给出确切的定义会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大致说来,一个表达式的特征把一语境映射到该表达式的内容上,如果该表达式在那一语境中被说出的话。还有更多可说的东西,尤其是当卡普兰打算把他的分析应用到不存在相关言说标记的语境的时候,但现在只说这些已经够了。一般来说,特征是和表达式的型(type)而不是和表达式的标记(token,即一个表达式被使用时的一个具体实例)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事情会因为“这”和“那”这样的指示词而有些复杂,它们的特征在不同的言说间是可以变化的。根据卡普兰的分析,“我”、“现在”、“这里”这样一些索引词的特征,以及“这”和“那”这样一些指示词的特征,都反映了其认知意义。例如,“我现在在这里”有一个只在某些世界真的命题内容,但它的特征产生一个在所有言说语境中都真的命题。因此,似乎是特征而不是内容反映了“句子可以先天地被知道”这一事实。同样,当“这个是那个”真且具有认知意义时,“这个”和“那个”将指称同一对象,但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至少在这些领域里特征表现得有点像弗雷格的含义。然而,这种表现并未扩展到其他表达式上。例如,卡普兰认为,名称在任一言说语境中都指称同一个体。照这种观点看的话,“马克·吐温”和“塞缪尔·克莱门斯”这样的共指名将有完全相同的特征,“马克·吐温是塞缪尔·克莱门斯”这样的同一性语句将有这样一个特征:在每一语境中产生一个真命题,即便这里的同一是后验的,是有认知意义的。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水”这样的自然类词项。因此,按照卡普兰的分析,名称和自然种类词有恒定特征,这一特征与它们的认知作用无关。我们只需要注意与特征密切相关的是表达式的语境依存方式,而不是表达式的认知意义,就可以对此作出判定。对索引词而言,表达式的语境依赖方式本身和表达式的认知意义关系密切,但就许多其他的表达式而言,如就名称和自然种类词而言,其认知意义与语境依存方式相去甚远。(对众多日常语境依存表达式来说情形都如此,如“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卡普兰的框架用于分析表达式的语境依存比用于分析表达式的认知意义更适合。

后记

《多元·分析哲学卷》缘起于2006年秋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的国际政治哲学会议,当时程广云教授让我负责组织一期分析哲学为主的《多元》。会后徐向东教授主动给了我们稿件并向我们推荐了一篇稿件。叶闯教授给了我们文章并代我们约了牟博教授和钟磊博士的文章。2007年秋程炼教授在我们哲学系讲授心灵哲学,2008年春邢滔滔教授在我们哲学系讲授宗教哲学,他们先后给了我们文章。我还通过电邮向刘闯教授约了稿,他给了一篇尚未发表的英文文章。刘奋荣教授向我们推荐了Boudewijn DeBruin博士的文章,并帮助校对了一篇文章。2007年6月Zalta教授来哲学系做了“抽象对象”的讲座,事后我向他约了一篇稿子。2008年夏查尔莫斯教授来我系做了关于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两次讲座,部分成果收入本集。2008年冬我随陈嘉映教授一同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组织的“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会议”,会后约到了韩林合教授的稿件。感谢诸位老师!李麒麟、朱岳、彭天璞、刘金山、仲海霞、郭宇、景雁等朋友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了《多元》,感谢诸位朋友!约稿多属机缘巧合,并无事先策划,但文章结集之后恰成体例,自当稍加申说。第一部分是与查尔莫斯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相关的一些研究评论;第二部分乃是两篇独立的心灵哲学(刘易斯)和科学哲学(刘闯)的文章;第三部分为分析哲学史研究,如刘金山对休谟“语词之争”的讨论,韩林合对维特根斯坦“心灵表现”的讨论,周丽璇和叶闯分别就实证主义和奎因对分析性的讨论给予了评论;第四部分是(语言哲学)关于指称理论的形而上学和语义学讨论,其中李麒麟和Zalta的文章集中讨论了抽象对象和指称之间的关系;仲海霞则从克里普克的指称理论出发讨论同一性问题中的模态问题,彭天璞对一个合理的专名指称理论给出一个测试的平台。

编辑推荐

《多元(2010分析学卷)》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元·2010分析哲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