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场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曾念长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98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伴随着新经济的崛起,商业意识形态开始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场域。在这个背景之下,原本在家国意识形态统治之下的中国文坛发生了松动和分裂。抬杠与吹捧、对抗与勾结、单干与结党……文坛变得热闹起来,一个由新的权力格局组成的文学场也正在慢慢形成。
作者对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及文化界的二百多位知名人物进行了“知识考古”式的社会学考察,从中揭示出这样一个时代主题:中国社会正沦陷于以货币为胶合剂的商品和商业意识形态的包围圈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基础因而发生了巨变和错位,中国文学场同样未能幸免。作者称这样一个时代为“商业专制时代”。
这是第一本系统考察近十年中国文学场的前沿书,也是第一本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商业社会文化的批判书。

作者简介

作者:曾念长:70年代末出生于福建漳平。社会学硕士,文学博士。专栏作家。先后从事过报社记者、旅游策划等职业,长期坚持文化批评写作和文化社会学研究,在《南风窗》、《社会学家茶座》等知名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近年来提出“商业意识形态”、“商业愚民”、“官商传统”等文化批评关键词。现居福州。

书籍目录

I  关键词
关键词一号:文学场
关键词二号:纯文学
关键词三号:大众文化
关键词四号:文化事实
关键词五号:商业意识形态
II 从文学到文化
第一章 文学与文化:两种范式三种冲突
文学冲突?
文化冲突?
文学与文化的冲突?
第二章 外省的先锋小说家
文学的“外省现象”
外省的意外
先锋小说家的两面人生
第三章 两个经济世界的对话
背靠体制、面向市场的作家
完全奔向市场的作家
两个经济世界的对话
III 诸场域
第四章 国家文艺及其工作者
作协二三事
“官员诗人”:传统、复苏与终结
地震时期的文艺工作者
第五章 学院生存与文学场再造
奔向学院的作家
“第三代”的学院传统与回归
第六章 文学奖及评奖游戏
疯狂的民间诗歌奖
“土产诺奖”的中国秘密
第七章 以批评为业
国家意识形态的守门人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
“同济批评”的华丽转身——从文学叙事到文化叙事
第八章 媒介社会与新媒体技术
两个时代的媒体叙事——从林兴宅到易中天
“诗坛芙蓉”的媒体叙事
从文学批评到媒介批评
诗人的疯狂媒体秀
第九章 图书出版与“纸权力”
“盘峰论战”与“出版竞赛”
“诗人书商”的兴起
诗人翻脸的“身份问题”
Ⅳ 附录篇
本书索引
参考文献
继续做个文人或拒绝做个文人
怪物与怪书(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场:商业统治时代的文化游戏》与其说是道出了文学危难的处境,不如说是深入到这一危难的内部,仿佛废墟搜救犬一般,发现了各种“猎物”,包括濒危的文学及其可能的生命迹象。作为一位学习社会学出身的青年学者,同时又是一位有文学创作和文化记者经历的作家,他将社会学概念引入了文学格局的分析,将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用于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分析,是这一领域为数不多的论著之一。全书的整体结构清晰且问题意识很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学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是很好读的一本书,不像纯粹的学院著作那样枯燥无味。它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坛的指南书,也可作为媒体文化记者了解当下国文学现场全景的读物。
  •   用布迪厄场域理论阐释当下文化生态问题,观点不俗,语言特别好,研究场域理论必备。
  •   内容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看看
  •   理论意义和现场关注都有一定的价值。可惜局部文字似乎是单篇文章整合的,有点碎。
  •   研究角度比较吸引人,但是内容不算深入,只能随便看看,当学术参考书是不行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