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房地产战争

出版时间:2012-11-12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李开周  页数:195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缘起:为什么写这本书佛家讲因缘,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无论一个东西的形成,还是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某些因素很偶然地凑到一起来了。我原本是学理工的,毕业后做测量和预算,还参与过一些地方的土地规划,是一个没有编制的技术人员,平日最大的乐趣,是写各种各样的小程序。比方说工作时需要把测量误差合理分配到图纸上去,而利用现有的软件做不了这个工作,我就写一个“平差计算器”,完了把所有坐标导入,一敲回车,问题解决了,于是关机,于是傲然四顾,瞧着同事们还在加班,幸福感油然而生。在那时候,我的理想是考一个资格证,做专业的程序员,从来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写文章,更没想到去写书,即使想写,也不会写《民国房地产战争》这样的书,因为兴趣和特长都不在此,不具备写这类书的机缘。大约是2005年,专业程序员的理想还没实现,上班前,有个师兄拿份报纸向我显摆:“瞧,我媳妇编的报纸!”那是某家报纸的副刊,上面刊登的全是小品文,那个师兄的夫人正是那个副刊的责编。我看了以后说:“这样的文章我也会写啊!”他不信,我就写了一篇,让他转给了他媳妇,结果发表了。我很兴奋,感觉写文章不比写程序难,还有稿费拿,就继续写下去。写了大半年,在网上看见北京一家报纸找人写专栏,我准备了四篇稿子发过去,编辑认可了,从此开始给这家报纸写专栏,每周写两期,每期一千字,每月稿费三四千块钱。2006年5月,我连续拿了大半年的稿费以后,把工作辞了,开始专职写作,做职业撰稿人,同时给四五家报纸写专栏。专栏需要固定的选题,我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国内报纸的版面,发现所有的选题都有人在写,除了“房地产历史”这一块。房地产属于经济领域,我念大学时就对经济感兴趣;历史则是我的阅读偏好,打小就喜欢。所以我就选了“房产史”作为以后写专栏的主攻方向,从此每天跑图书馆,翻读正史,翻读野史,翻读墓志,翻读方志,翻读别人辑录的契约文书,翻读古代名人的信札、日记、行状、年谱和诗集,从中寻找跟房地产有关的部分,抄录下来,回去慢慢研究。中国古人重视历史,但是不重视数字,关于地价和房价的文献,关于不动产交易的记载,鸦片战争以前似乎从来就没有专书问世,要想从浩瀚古籍里把握以往楼市的轮廓和细节,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惟其不轻松,做起来才更有“技术含量”,作为一没钱财二没地位只有通过炫耀技术来满足虚荣心的老派青年,我愿意花力气阅读海量文献,并从中发现一些别人不愿意关注或者不屑于关注的东西。我一边发现,一边把那些发现写成专栏,就这样给新京报写了两年半的“千年宅事”,给深圳商报写了两年的“千年房事”,给南方都市报写了一年半的“民国房事”。在民国时代生活了大半生的齐如山先生说过治学的方法(虽然他不是学者):“大家总是靠着几本图书,皓首穷经,一辈子不管别的事情,其实真正研究经学,永远不会离开社会。如顾亭林为研究经学,各处去访问,郝兰皋著《尔雅义述》,也多靠实地调查。若要研究一国的政治,更是需要察看社会中的情形及政治的实际,才能洞知其真相,若研究其法律及公文等,那是不能真知道,且是绝对靠不住的。”我非常佩服齐如山先生的见地,所以就借鉴他的话,相信研究“房产史”同样离不开社会。所以从2007年开始,我试着通过不同途径跟开发商接触,譬如说给他们做楼书,或者给他们的杂志写专栏,或者借风水话题跟策划部的人深聊一阵子,目的就是尽可能弄清楚现代楼市是怎么回事儿,以便对古代楼市有更深的理解。因为我相信我们都是古人诈尸,都是今之古人,时代虽然变了,我们自私、奸诈、愚昧和鼠目寸光的人性没有变。在跟开发商接触的过程中,聊起我所知道的古代楼市,并把以前写过的《千年楼市:穿越时空去古代置业》(这是2009年写的一本书)给他们看,他们很感兴趣,有位说:“民国离我们最近,你怎么不写写民国的房价啊?”我怦然心动。那时是2010年,出版界正猛刮民国风,我感觉写这样一本书既结合时代热点(房地产),又符合出版潮流(民国热),值得一写。于是重点搜集与民国楼市相关的文献,边搜集边整理,两年以后,有了《民国房地产战争》这本书。我想,假如不是单位里那个师兄炫耀他媳妇做的版面,我想不到去投稿;假如当初不投稿,我不会知道写专栏也可以作为谋生手段;假如写专栏不能谋生,我不会有时间泡图书馆;假如不泡图书馆,我没办法从各种文献里整理出“房产史”的轮廓;假如不整理出“房产史”的轮廓,我不可能去写《千年楼市:穿越时空去古代置业》那本书;假如不写那本书,开发商不可能建议我写民国房价;假如没有人建议我写民国房价,我绝对没有动力来写这本《民国房地产战争》。这就是佛家说的因缘。书名:为什么叫“战争”这本书是写民国房地产市场的,直白一点儿的书名,应该叫《民国房地产》,为什么又在后面加上“战争”两个字呢?原因有三:一、民国是个经常打仗的时代,那时候过日子离不开战争,房地产市场也离不开战争。比方说,很多地方楼市正火,一炮打过来,土著出逃,移民返乡,有房的低价抛售,没房的不再认购,房价和地价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簌簌往下掉,新建商铺空关,在建住宅停工,开发商债台高筑,房地产市场崩盘;还有很多地方本来没多少购房需求,就因为其他地方都在打仗,这里成了和平孤岛,难民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有钱的四处买房,没钱的四处租房,把这里的房价和房租抬高了,把这里的楼市捧红了。甭说房价、地价和房租经常受战争影响,就是民国人的居住习惯也深受战争影响。很多民国人为什么宁可租房也不买房?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怕辛辛苦苦大半生买下的一所房子被一个炸弹炸成平地,那时候保险公司又不包赔,岂不亏大了?所以无论有钱人还是没钱人,每到一个城市定居,都是租房的多,买房的少。民国人的这种居住习惯进而又影响了房产商的开发模式。在民国,建成房屋对外出售的房产公司极为少见,无论是不远万里来中国淘金的犹太开发商,还是本小利薄租地建房的本土开发商,也无论是开发商业地产,还是开发住宅项目,大家都偏好于出租而不是出售,因为这样才迎合消费者需求。而消费者为什么会偏爱租房而不是买房呢?因为老是有战争。您说,战争对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如此之大,干嘛不给这本书取名叫《民国房地产战争》呢?二、“战争”这个词能迎合多数读者的阅读偏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喜欢看热闹,尤其喜欢看打架,只要流的不是自己的血,只要交战双方的血不溅到自己身上,打架都能给人一种极大的感官刺激和心理满足。如果您喜欢交战双方的某一方的话,还能把自己代入进去,在观看的同时设想是自己在打架,把另一方打得头破血流跪地求饶,于是自豪感铺天盖地。因为这些缘故,武侠小说曾经很火(便于把自己代入),战争大片一直很火(打架的场面很大,很热闹)。所以我想,《民国房地产》一定没有《民国房地产战争》吸引眼球。靠书名来吸引眼球,是“标题党”的一贯做法,我对标题党没好感,可是书市上每年涌现那么多新书,要是连书名都不能吸引眼球,大伙连翻开看一眼的兴趣都不会有,是吧?三、在这本书之前,已经有好多书以“战争”为名了。您上网搜一下,《货币战争》、《粮食战争》、《欧洲贸易战争》、《中国房地产战争》……琳琅满目,俯拾皆是。这些书,内容跟战争几乎无关,但都缀了“战争”的尾巴,我非始作俑者,不用怕有人骂。再说了,我这本书谈的核心内容就是战争对民国楼市的影响,标题很切实,更不用怕有人骂。

内容概要

  
《民国房地产战争》带领读者去趟民国,解密民国时代的房价和房租、按揭和房奴、开发商和炒房团、买房难和政府调控、低价征地和强制拆迁,剖析历次内战和抗日战争对中国楼市的深远影响,并生动描述了鲁迅、丁玲、冰心、巴金、郭沫若、梁实秋等著名作家解决住房问题的艰难历程。

作者简介

  
李开周,生于1980年,河南开封人,青年学者,专栏作家,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世界新闻报》、《羊城晚报》、《中国烹饪》等35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千年楼市》、《食在宋朝》、《祖宗的生活》等书。

书籍目录

导读
缘起:为什么写这本书
书名:为什么叫“战争”
体例:关于注释和扩展阅读
内容:我们即将分享到的
第一章 民国房地产战争
引言:蚊子叮咬抓痒器
从天地会说起
义军制造难民
第一个房产牛市
扩展阅读:刘丽川致各国领事函
开发商是打出来的
太平天国一亡,上海楼市就崩盘了
辛亥牛市
黄楚九的烂尾楼
西南联大和昆明楼市
扩展阅读:抗战时的昆明房客
陪都时代的重庆地价
战争抬高房价是历史规律
扩展阅读:抗战时难民是怎样涌进租界的
硝烟过后,必有房荒
战时的婚房需求
用刺刀把房价挑起来
用炸弹把物业费轰上天
抗战时期怎样选房
抗战时期怎样装修
第二章:民国的征地和拆迁
日军在中国怎样征地
汪伪在广州怎样征地
伪满在东北怎样征地
降低了谁的发展成本
孙中山的征地思想
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
扩展阅读:中华民国土地征收法
南京大方巷征地事件
从保路运动到毁路运动
全国的情形
昆明的拆迁
野蛮拆迁是一项光荣传统
国民党纵火烧屋
租界当局也很无耻
拆到了死人头上
并不是所有的钉子户都吃亏
第三章:从鲁迅买房看民国楼市
鲁迅买房很谨慎
民国楼市很混乱
比鲁迅还谨慎的购房者
民国也能分期和按揭
贷款利息特别高
曾经很便宜的北京四合院
曾经很便宜的北京地皮
鲁迅为什么很晚才买房
普通人买房难不难
扩展阅读:一个民国白领的家庭账本
迁都以后的南京楼市
大屠杀前夕的南京楼市
天津房价因何崩盘
房价受意念控制
上海的房价被炒到了天上
广州的地王比今天还贵
民国的中介费
民国的契税
苛捐杂税知多少
民国的房产税
第四章 民国房荒和廉租房
民国青年的租房生活
民国大腕的租房生活
南京的房荒
其他城市的房荒
扩展阅读:迁都以前的北京房价
扩展阅读:纽约也在闹房荒
房荒导致节育
房荒诱发自杀
农民工进城
扩展阅读:民国农村有多苦
贫民窟遍地开花
飞檐走壁和穿墙术
装不起自来水
活死人店
军阀的不动产
富商的不动产
民国也有温暖
民国的廉租房
什么样的人能申请廉租房
尾声:对空置房的打击

章节摘录

从天地会说起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个天地会,总舵主叫陈近南,麾下帮众十几万人,势力遍布大江南北,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杀官劫狱,反清复明,做下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历史上确实有个天地会,但陈近南只是这个帮会的遥远传说,而且他还是个和尚(并不是武侠小说里那个英俊潇洒的中年书生)。金庸说陈近南原来的名字叫陈永华,陈永华是有的,他是郑成功的手下,以文治见长,不会武功,更没有创办过天地会。从清政府公布的奏章和邸报来看,天地会成立于乾隆年间(金庸小说里的天地会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很活跃了),先是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活动,后来转战台湾,在台湾发动抗清起义,“所过之处香案叠叠”(天地会“顺天大盟主”林爽文的告示),受到了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持。台湾人拿起镰刀加入天地会,占领城市,驱赶贪官,剪掉发辫,改换服式,台湾一时变色,大半个岛屿纳入天地会控制之下。为扑灭这场起义,乾隆动用了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浙江、湖南、四川七个省的军队,消耗的军费占了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场起义失败之后不到五年,台湾南路和台湾北路又先后爆发了两次起义,也都由天地会发起。到了嘉庆七年,广东惠州天地会首领蔡步云起义。嘉庆十一年,广东潮州天地会首领张四田起义。嘉庆后期,从天地会衍生出“平头会”和“红花会”(这是金庸《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大帮会),分别在广东、福建、新疆、湖北从事抗清活动。此时天地会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部分华侨也是天地会的会员。直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陶成章创建“龙华会”,其组织形式还是模仿天地会的架构。还有我们的“鉴湖女侠”秋瑾,其实也属于天地会——她加入的“三合会”是天地会在晚清时期的一个化名。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民国上海的青帮,现在香港的“新义安”,都跟历史上的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天地会的变种或者衍生品。只是时代变了,宗旨也变了,这些帮会不再提“反清复明”,也没有别的政治追求,它们贿赂官员、渗透政府、划分势力范围,要的无非是一个“钱”字,丢了天地会老祖宗的脸。义军制造难民也有不给天地会丢脸的。鸦片战争前后,天地会又衍生出一个分支:小刀会。这个帮会在上海很活跃,秘密结党,谋划反清。公元1853年,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公然打出“反清复明”旗号,率领帮会成员和附近贫民攻占嘉定县城,继而攻占上海县城,宣告“大明国”成立,刘丽川自封“大明国招讨大元帅”。满清政府调派军队围剿,被刘丽川打得稀里哗啦。清军败退,小刀会又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然后清军再次围剿,双方在今天的上海市区和近郊区县打了几十场硬仗。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吃亏的总是老百姓。公元1854年10月7号,后来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第一把手、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从香港坐船去宁波,途径上海,登陆住宿。当时上海正在小刀会的控制之下,赫德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上海市民带来的灾难:城里到处是烧毁的民房,路边还有丢弃的尸体,起义者良莠不齐,一边跟政府军交战,一边肆无忌惮地抢钱抢女人,“他们急急忙忙把任何可以拿到的东西都拿出城去换取食物。”刚才我还夸小刀会不给天地会丢脸来着,写到这儿又觉得,这个小刀会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至少它的某些成员不是好玩意儿。过去有句老话:“小乱居乡,大乱居城。”意思是小股土匪骚扰地方的时候,最好搬到城里住,因为城里有军队,有警察,土匪不敢捣蛋;打大仗的时候最好搬到乡下住,因为城里有钱人多,漂亮女人多,机关也多,是财富和政权的象征,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农村穷得叮当响,“兵家”们不屑于去争,住在农村最多被拉壮丁,比城里安全。所以在和平年月,城市是优于农村的,有钱的农村人为了换一个相对良好的治安环境,纷纷在城里买房定居;一旦爆发战争,城里反不如农村安全,城里人为了保住妻女、钱财和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向农村逃难。像这种反反复复如同拉锯的城乡之间大迁徙,曾经在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一再上演。小刀会跟清军打仗,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上海人自然要往乡下搬迁,可是这时候连乡下也不安全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军,也就是被江南百姓称为“长毛”的家伙,正在势如破竹地攻城掠地,一路上杀富户、烧庙宇、拉壮丁、征军粮,在弄清他们的进军路线之前,贸然搬到农村去等于送死。城里没法待,乡下又不敢去,外有政府军攻杀,内有小刀会抢劫,上海市民何去何从?第一个房产牛市逃命的地方还是有的。自封“大明国招讨大元帅”的小刀会首领刘丽川是个“洋务派”,讲难听点儿叫做“二鬼子”,他早年在新加坡打过工,后来又在英国洋行做买办,深知中西武力相差甚远,得罪洋人后患无穷。为了使“大明国”这个新政权获得洋人的支持,刘丽川攻占上海当天就去了租界,他向各国领事承诺:小刀会只针对清政府,不针对洋人,外面杀声震天,租界安如泰山,决不让一兵一卒进租界捣蛋。这个承诺使洋人暂时保持了中立,也让租界成了战争中仅存的和平孤岛。哪里才是上海人逃难的最佳选择?租界。按照清政府和英、法、美等国签订的条约,华洋应该分居,租界里只能住外国人,不能住中国人。可是这时候战火烧身,凡跟洋人有点儿关系的中国人都往租界里逃,跟洋人没有关系的中国人也在想法设法买通关系往租界里逃,哪还顾什么条约不条约?小刀会跟政府军交火的第一天,英租界里就涌进了两万名中国人,小小的租界拥挤不堪。洋人刚开始还抗议华人破坏“华洋分居”的条约来着,很快发现这些扶老携幼前来逃难的华人都携带着金银细软,腰包里都有点儿积蓄(穷人逃不进租界,只能在外面等死)。难民不像蜗牛背着房子走路,这时候已是深秋,也不能露宿街头,所以得向洋房东租房住。房子供不应求,难民不惜千金,一时人如潮涌,房租陡涨,家有大屋的洋人都发了。头脑精明的洋人趁机搭建简易房,再高价租给华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很快地,在英租界西北部和分隔英法租界的洋泾浜两岸,一排一排的小木屋拔地而起,妓院、赌馆和鸦片馆也在附近遍地开花,上海租界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房产牛市。也就是说,小刀会燃起了战火,战火逼着华人逃进租界,华人为租界房市带来了需求,暴涨的需求让欧美开发商赚到了第一桶金。过去我们一说“发战争财”,都是指卖军火,现在看来还有一条发战争财的渠道,那就是做房产。战争财利润虽大,只能在战争时候发,和平一降临,生意就歇菜。小刀会占领上海不到两年,满清政府游说洋人一同“剿匪”,在洋枪洋炮的支持下,清军打跑了小刀会,“大明国”就此覆灭,上海恢复了和平,在租界避难的人们返回家园,洋泾浜两岸的小木屋开始空置。小刀会起义之前,租界里有几家洋行(例如老沙逊)贩卖鸦片为业,战争时期都改行干起了房地产,现在和平了,难民走了,房产牛市变成熊市了,它们又都贩卖鸦片去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站在民国看未来,作者用如椽之笔画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向”。    ——张庆生(海尔地产集团商住地产总经理)    居者有其屋,我们从来做不到。居者有其史,也许可以这本书开始。    ——史航(当红编剧、电视策划人)    李开周先生以他风趣的文笔、扎实的考证,以及一颗悲天悯人的菩提心,为我们徐徐展开民国房地产市场的神奇画卷。    ——李燕(香港成报网总裁)    李开周君拒绝人云亦云,一向独辟蹊径,《民国房地产战争》延续他格物致知和博览精思的老习惯,考证民国房价,拷问今日楼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许石林(作家、文艺评论家)

编辑推荐

《民国房地产战争》编辑推荐:作品输出繁体中文、韩文版权,畅销书《君子爱财》作者李开周最新力作!民国人买房难与易,国民政府怎样打击炒房,从鲁迅买房看民国楼市,孙中山的征地思想……

名人推荐

站在民国看未来,作者用如椽之笔画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向”。——张庆生(海尔地产集团商住地产总经理)居者有其屋,我们从来做不到。居者有其史,也许可以这本书开始。——史航(当红编剧、电视策划人)李开周先生以他风趣的文笔、扎实的考证,以及一颗悲天悯人的菩提心,为我们徐徐展开民国房地产市场的神奇画卷。——李燕(香港成报网总裁)李开周君拒绝人云亦云,一向独辟蹊径,《民国房地产战争》延续他格物致知和博览精思的老习惯,考证民国房价,拷问今日楼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许石林(作家、文艺评论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房地产战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本书趣味性十足,一点也不枯燥,讲述了民国时期房地产历史的诸多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增加知识的同时给人许多思考,真是一本好书,推荐购买,不贵的!
  •   作者虽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却史料翔实,引注规范,薄薄的一册却为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房地产的面貌
  •   说的市民国时期房地产,买房、租房、涨、降,因果,当时因为房子的生活状态,内容翔实,有趣,各代有个代的问题,读来又像今日,以史为镜。
  •   现今安居不易,民国更不易!
  •   难得一见的历史。。。
  •   犹如当下,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   李老师文风简练,内容充实。不过,我觉得对我最有帮助的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诸多新思路。
  •   很好的书值得看!!
  •   一定要看,而且要仔细看,超喜欢李老弟的风格。
  •   这是一本值得看看的好书。
  •   同事买的,作为参考
  •   茶余饭后读的
  •   五折入手,都不错!
  •   ································
  •   一切历史都能在现代找到镜子
  •   很有趣的书~~视点新颖,有参考性~
  •   故事挺诙谐的。读读看很有意思啊。
  •   还没来得及看。。。。慢慢看。。。。
  •   作者用心收集了民国的房地产的内容,对今日的经济生活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历史如此相似.
  •   随便看看的书,仔细一看也就报纸水平
  •   第一次看李先生的书,觉得非常不错。风趣而严谨。是很好的历史书。推荐阅读。
  •   对民国史感兴趣的人不妨一读。
  •   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逻辑分析不复杂,但可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