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影象诊断与治疗学

出版时间:1996-01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 开 � 简 历
徐开�,1928年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并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士、
医学博士学位。擅长放射诊断和肿瘤放射治疗学,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放射学教授,附属
瑞金医院放射科和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此外,还担任《临床医学影象学杂志》
常务编委,《法国放射学杂志》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1973年在国内首创钼靶X线摄影术,
1977年和1978年先后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国内外(日本、法国
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和编著《乳腺X线诊断》、《医学成象技术》等医学专
著8本。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与法国医院建立交流关系,1994年完成的
《乳腺疾病影象诊断与治疗学》专著,还邀请法国医学界同行撰写有关内容,为中法医学合作
交流作出了贡献。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乳腺的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乳腺的发育
第二节 乳腺的大体解剖
第三节 乳腺的血液供应
一、乳腺动脉
二、乳腺静脉
第四节 乳腺的淋巴引流
一、乳腺淋巴管
二、乳腺淋巴结
第五节 乳房的神经分布
第六节 乳腺的生理
一、新生儿乳腺
二、青春期乳腺
三、性成熟期的乳腺
四、妊娠期乳腺
五、哺乳期乳腺
六、绝经期乳腺
第三章 临床检查和临床诊断
第一节 询问病史
第二节 临床检查
第三节 TNM分期
第四节 PEV分期
第五节 临床症状
第六节 治疗方案
第四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第一节 叙述性流行病学
第二节 分析性流行病学
第三节 病因学的研究
一、内分泌与乳腺癌关系
二、外分泌与乳腺癌关系
三、病毒因素
第五章 乳腺癌的自然发展史
第六章 乳腺疾病的病理
第一节 病理解剖检查方法
第二节 乳腺癌的分类
一、病理巨检
二、镜检
三、乳腺癌的组织预后分类
四、乳腺癌的扩散
第三节 乳腺良性病变
一、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二、良性肿瘤性病变
第七章 乳腺x线诊断的各种技术和正常表现
第一节 铝靶X线原理和技术
一、铝靶X线物理基础
二、铝靶X线射线管
三、铝靶X射线机
四、X线胶片、增感屏和暗盒
五、铝靶X线摄片技术
六、暗室技术
第二节 静电摄影
第三节 乳腺X线增强摄影术
第四节 乳腺钼靶X线片计算机图象处理
第五节 乳导管造影
第六节 囊肿内充气造影术和乳腺充气造影术
一、囊肿内充气造影
二、乳腺充气造影
第七节 正常乳腺X线表现、分型与癌发的关系
一、正常乳腺X线表现和变异
二、正常乳腺X线分型
三、乳腺X线分型与乳腺癌发生率的关系
第八章 乳腺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
第一节 乳腺疾病的X线表现和鉴别原则
第二节 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
第三节 乳腺癌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
第四节 乳腺癌病理类别与X线表现的关系
第五节 乳腺癌X线形态与预后的关系
第六节 乳腺铝靶X线摄影的电子计算机辅助鉴别诊断
第七节 双侧性、多中心性和转移性乳腺癌
第八节 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第九节 男性乳腺癌
第十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的X线表现
第十一节 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表现
第十二节 乳腺肉瘤
第十三节 手术后乳腺和标本的X线诊断
第十四节 乳腺癌肉瘤
第十五节 乳腺类癌
第九章 乳腺良性病变X线表现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症
一、乳腺小叶增生
二、乳头状瘤病
三、硬化性乳腺病
第二节 乳腺良性肿瘤
一、纤维腺瘤
二、乳腺脂肪瘤
三、脂肪纤维瘤
四、错构瘤
五、导管内乳头状瘤
六、乳腺血管瘤
七、乳腺淋巴管瘤
八、乳腺其他良性肿瘤
第三节 乳腺囊肿
一、单纯囊肿
二、乳汁潴留性囊肿
三、其他类型乳腺囊肿
第四节 乳腺炎性病变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腺脓肿
三、乳腺结核
四、乳腺霉菌病
五、浆细胞性乳腺炎
第五节 其他良性乳腺病变
一、导管扩张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
二、乳腺脂肪坏死
三、乳腺血肿
四、乳腺异物
五、Mondor综合征
六、丝虫性乳腺病
七、乳腺血吸虫病
八、乳罩综合征
第六节 乳腺皮肤病变
一、皮肤痣、疣和纤维瘤
二、皮脂腺囊肿
三、硬皮病
第七节 男性乳腺发育症
第八节 乳腺良性病变的钙化及其鉴别诊断
第九节 儿童期乳腺病变
第十节 乳腺X线诊断误诊的原因
第十一节 乳腺X线诊断报告的写法和有关问题
第十章 影象导向经皮活检与乳腺触诊阴性病变
第一节 影象导向方法
第二节 标本获取与处理
第三节 临床价值
第四节 并发症、后遗症及注意点
第十一章 乳腺超声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声象图表现
一、正常乳房
二、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
三、乳腺炎症
四、乳房囊性病变
五、乳房良性肿瘤
六、乳房恶性肿瘤
第三节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第四节 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节 临床意义
第十二章 乳腺疾病红外热象图的诊断
第一节 医用红外热象图原理
一、红外线物理基础
二、红外热象图成象原理
第二节 红外热象图与其他红外成象或其他热成象的区别
一、与红外照相术的区别
二、与乳腺近红外扫描图的区别
三、与液晶热成象的区别
四、与微波热成象的区别
第三节 红外热象图诊断原理
第四节 乳腺热象图
第五节 乳腺热象图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一、热象图用于乳腺癌的普查
二、乳房肿块的良恶性诊断
三、热象图用于监测疗效
四、热象图作为乳癌生存率预测指标
第六节 影响乳腺热象图检查的因素
第七节 乳腺红外热象图检查技术的发展
第十三章 液晶热象图
第十四章 近红外线检查和诊断
第一节 原理与操作
第二节 检测指标
第三节 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第四节 正常和异常的图象表现
第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对乳腺肿块的诊断
一、32磷[32P]对乳腺肿块的测定
二、应用γ射线核素的显象检查
三、血清放射免疫测定对诊断乳腺癌的意义
四、全身骨显象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
第二节 153钐-EDTMP(153Sm-EDTM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一、153sm-EDTMP的物理特性和实验研究
二、治疗方法
三、临床应用
第十六章 乳腺的CT检查
第一节 CT机的发展与原理
第二节 影响CT成象的因素
第三节 cT值的测定
第四节 乳腺的CT检查
第十七章 乳腺磁共振检查
第一节 磁共振原理
第二节 磁共振方法
第三节 磁共振乳腺检查方法
第四节 影响MR信号强度的组织因素
第五节 乳腺磁共振成象的表现
一、乳腺磁共振基本征象
二、乳房常见疾病的磁共振表现
第十八章 乳腺肿瘤的普查
第一节 对乳癌普查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乳癌普查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乳癌普查手段的选择
第四节 乳腺X线摄影在普查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 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第二节 乳晕旁脓疡
第三节 浆细胞性乳腺炎
第四节 小叶增生
第五节 纤维腺瘤
第六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第七节 乳腺结核
第二十章 乳腺非浸润性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治疗
第一节 小叶原位癌
第二节 导管内原位癌
第三节 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原位癌的预后和治疗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术前准备和麻醉
三、常用的手术方式
第二节 乳腺癌根治术
第三节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一、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
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
第四节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一、胸膜外清除胸骨旁淋巴结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二、胸膜内清除乳内淋巴结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第五节 单纯乳房切除术
第六节 保留乳房的手术
第七节 手术后并发症
第八节 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再造术
一、有关乳房再造的几个问题
二、手术方式
三、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
四、乳头、乳晕的再造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的放射治疗
第二节 浸润性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三节 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四节 复发性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五节 男性乳腺癌的放疗
第六节 放射治疗技术
一、乳癌根治术后的区域淋巴结放疗
二、行保留乳房术病人的放疗技术
第七节 放疗并发症
第八节 去势治疗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单药化疗
第二节 乳腺癌的联合化疗
第三节 乳腺癌化疗的新药
第四节 晚期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
第一节 辅助治疗的概念
第二节 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辅助化疗
第三节 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辅助化疗
第四节 辅助内分泌治疗
第二十五章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第一节 切除内分泌腺体
第二节 内分泌药物治疗
一、抗雌激素类
二、孕酮类
三、芳香酶抑制剂
四、性激素
五、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
第三节 乳腺癌治疗策略和耐药
第二十六章 乳腺癌的预后
第一节 临床因素与预后
第二节 病理因素与预后
第三节 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第四节 胸腺嘧啶标记指数(TLI)和DNA倍体指数
第五节 肿瘤形成和组织蛋白酶D
第六节 预后因素综合分析和乳腺癌未治疗的生存情况
附 乳腺正常与异常 X线照片
一、黑白照片部分
第七章 乳腺X线诊断的各种技术和正常表现
第八章 乳腺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
第九章 乳腺良性病变X线表现
第十章 影象导向经皮活检与乳腺触诊阴性病变
第十六章 乳腺CT检查
第十七章 乳腺磁共振检查
二、彩色照片部分
第七章 乳腺X线诊断的各种技术和正常表现
第九章 乳腺良性病变x线表现
第十三章 液晶热象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乳腺疾病影象诊断与治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