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DNA以及遗传学上的其他冒险

出版时间:2005-9-1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 菲利普·R·赖利  页数:375  译者:钟扬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本书中,作者撰写了24个遗传学例子,置于历史、司法、行为、动植物、疾病以及伦理难题这6个主题之下,讲述了遗传学实际应用的有趣故事。作者依据他在伦理和公众政策问题上的第一手经验,通过他所接触的遗传学势如破竹的进展,促使人人思考随之而来的诸多社会与道德问题。

作者简介

菲利普·R·赖利,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耶鲁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法律、医学与伦理学学会前任会长,美国医学遗传科学院院士。他曾在多个国家委员会中任职,探讨有关遗传学领域的进展所引发的公共政策问题。著有《遗传学、法律和社会政策》、《无害》等,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第一篇  历史 用DNA了解过去  1 亚伯拉罕·林肯 他患有马方综合征吗?  2 国王和王后 皇室家族的遗传疾病  3 图卢兹-洛特雷克 一位有基因缺陷的艺术家  4 遗骸 DNA与尸骨第二篇  司法 法庭上的DNA革命  5 DNA侦探 新的DNA证据  6 盲配 罪犯DNA数据库的产生  7 基因与暴力 突变会导致犯罪吗?  8 不当出生 医生应当知道什么?第三篇  行为 是基因令我们如此吗?  9 精神疾病 有多少是遗传的?  10 性格 我们是否生来如此?  11 天赋 先天具备还是后天培养?  12 同性恋基因 证据是什么第四篇  植物与动物  基因工程和自然界  13 基因改造生物  下一次绿色革命?  14 转基因动物  新食物与新工厂  15 濒危物种 新基因抗击物种灭绝  16 异种移植 动物器官挽救人类第五篇  疾病 医学中的遗传革命  17 囊性纤维化 应当检测每个人吗?  18 乳腺癌 知情的负担  19 阿尔茨海默病 你属于高危人群吗?  20 基因治疗 梦想与现实第六篇  两难抉择 遗传技术和个人选择  21 遗传检测与隐私权 谁可以知道你的基因?  22 冷冻胚胎 人还是财产?  23 克隆 为什么人人都反对?  24 优生学 我们可以改进基因库吗?参考文献译后记

章节摘录

  我家有条名叫佐薇的小拉布拉多拾猎犬,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粘着她的“家人”,让人又爱又恼。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她就紧挨着我的脚坐着,把下巴搁在我的腿上。想把她赶走是徒劳无功的,她就是要和你这么亲热。佐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捣蛋鬼。看到那些像食物的东西,她总会可怜巴巴地看着你,乞求让她尝鲜。捡棍子游戏是佐薇的最爱,只要陪她玩的人有足够的耐心,愿意把棍子一遍又一遍丢过院子,佐薇会乐此不疲。  养狗专家们都很清楚,不同品系的狗会有不同的性格:大丹犬的勇敢和它的魁梧身材一样出名;袖珍的吉娃娃活泼好动;黄金拾猎犬十分可爱,招人喜欢;纽芬兰幼犬更喜欢在大碗的水中游泳而不是喝掉它;边界牧羊犬是数百年来苏格兰犬和英格兰犬联姻的产物,是天生的牧人,它时常看似懒洋洋地趴着,其实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羊群;黄色拉布拉多拾猎犬若与主人分开,就会出现忧郁症状。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赖利用《林肯的DNA》一书来传授科学基础知识。……但是赖利的步调总是很快,他的叙事能力也会让人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总之,赖利认为了解基因如何起作用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并接受它所带来的后果则比较困难。  ——《今日美国》  遗传学在技术上的复杂性是公众理解这门科学的障碍之一,而好的写作方式能够捅破这层面纱,比如,讲一些有关人们和遗传学实际应用的有趣故事。以此为主旨,菲利普·R·赖利在《林肯的DNA》一书中撰写了24篇有关各类遗传技术应用的短文……其巧妙的构思可以使之用于教学或公众演讲。  ——《美国科学家》  21世纪始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势如破竹的进展,而医学专业人员不得不开始与伴随这些领域的惊人进展一同而来的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作斗争。的确,如同菲利普·R·赖利在这本有趣易懂的短文集中所阐述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对于门外汉和那些急于了解遗传工程作物、DNA指纹、克隆或基因治疗的人士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短小而重要的著作,其价值更在于:当我们在决定要怎样运用迅速增长的基因组知识时,它也为我们的公众讨论框定了范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编辑推荐

  这本有趣而通俗易懂的著作包括了24篇短文,共分6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有4篇文章。这些主题涵盖了一些重要的遗传学话题——每一个都足以成为当前的头条。这本书是写给那些门外汉看的,但书中许多内容同时也阐明了大学课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将从中获益良多。它将吸引各类读者,并被强烈推荐。作者在伦理和公众政策问题上具备丰富的第一手经验,从他所接触的遗传学论战中拈来的绝妙实例在本书中随处可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肯的DNA以及遗传学上的其他冒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林肯的DNA 这书主要是在做科普,从不同的方面 例如 遗传病行为遗传 基因工程 的小故事等等的来进行科普,可以用来提高 学生等人对科学的兴趣、了解。
  •   如果大学时候接触了这本书,我想我的生物化学会学得好上许多
  •   这本书虽然是好几年前出版的,但是其中的很多思考都能引人深思,而且事例丰富,有条有理,语言也生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就很想要一本在手边,现在买到了,很高兴。感谢作者、译者、出版社和卖家。
  •   学生物的读后 对生物有了新的认识
  •   好早就想买的书,刚读了一点,很有意思。
  •   非常有意思,科学的观点,活泼的言语。
  •   生命科学科普书籍中可读性较好的一本,内容丰富、易懂。
  •   看完后直接的结果是又花了一大笔钱购进许多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书
  •     看到有人说里面的遗传学问题太旧了,是这样没错。不过,有些问题没有新旧之分。
      我相信作者虽然看起来是在介绍一些遗传学事例,但其实更希望读者可以就这些案例深思一些哲学问题。
      我也相信,基因改良物种(在关于这类物种的那章中,作者几乎都用了GMO,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这个词,我觉得他是更希望用一个中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物)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优生学和遗传决定的天赋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也是未有定论的问题,遗传病和基因治疗的必要性,克隆研究的伦理问题…… 这些都不是已经过时的议题。
      只是希望这本书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希望更多了解遗传学的窗口,而不是人云亦云地一味反对转基因食品、作物或者盲目拥戴,也不要被那些看起来天花乱坠的遗传学名词忽悠去购买一些毫无作用的产品……(呃,大概扯远了,不过只是想说,大众对遗传学的肤浅认知应该可以通过本书得到一些缓解。)
      
  •      此书既有趣,又能增加知识,特别我这种外行。里面有很多统计学的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有些许共通之处。有一处值得注意,对了解经济学的人来说。“令人惊讶的是,联合国的研究人员说大约有1亿女性从世界人口中消失。这是因为,亚洲的父母们更希望生男孩。”这例子在经济学领域被好多人研究过了,其中有几位大牛还在五大上发了文章。国内有不少人还津津乐道地把其搞个综述来回贴。简单的说,最新的有两篇较具影响力,Oster (2005) [1] 和 Qian (2008) [2]。前者(Emily Oster)用乙肝(Hepatitis B)解释,具体逻辑是医学研究表明患乙肝的妇女生男孩儿的概率比生女孩儿高。偷懒摘录下原文的摘要: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xplanation for some of the observed over-representation of males: the hepatitis B virus. I present new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an exist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carrier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have offspring sex ratios around 1.50 boys for each girl. ... Hepatitis B is common in many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China, where some 10 to 50% of the population is infected."
      
       后者(Nancy Qian)主要用人为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大体是说如果女孩儿能给家庭带来好的收益,选生女孩儿的家庭就多,反之也成立。再次偷懒:
      
       "This paper uses exogenous increases in sex-specific agricultural income caused by post-Mao reforms in China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total income and sex-specific income on sex-differential survival of children. Increasing female income, holding male income constant, improves survival rates for girls; while increasing male income, holding female income constant, worsens survival rates for girls."
      
       还有一点,此书读起来很流畅,翻译的着实不错。
      
      References
      
      [1] Oster, Emily. 2005. "Hepatitis B an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Wome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3, pp. 1163 - 1216.
      
      [2] Qian, Nancy. 2008. "Missing Women and the Price of Tea in China: The Effect of Sex-Specific Income on Sex Imbalanc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 pp. 1251 - 1285.
      
  •     可以说,这本书的翻译的确下了功夫,很多专业词汇都能够很准确的翻译——如果你学过遗传学,读起来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因为里面的词汇都能在课本里找到——这的确是翻译了不起的地方。
      从内容上来说,同样包罗万象,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内容有点老了,对于一日千里的生物学而言,希望有更新的内容能展现在我们面前。
  •      如果有一天早晨你醒来,推开门出去,外面林木葱翠,正是你熟悉的世界。环顾四周,偶然间你发现一似乎又有所不同,每一种生物你都可以看到它的生命密码——DNA,那些缠绕着向上的双螺旋结构如此神秘,恍然间你似乎看到它们的前世今生……
      
        一切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遗传学家们带着奇、兴奋和疑虑重新审视和探索这世界……这正是DNA发现50多来遗传学家的工作图景。
      
        这个图景还在延伸,而且变得更加开阔。克隆、生物多样性、司法判案、人类行为乃至生命伦理,遗传学正越来越深地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这越来越深的“卷入过程”正是一部遗传学家们冒险的历程。
      
        基因带我们探究历史中的迷雾。1962年一名和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有着共同祖先的7岁男孩被诊断患有马方综合征,这一种先天性的结缔组织病变,骨骼异常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历史上林肯正是一个罕见的高个子,那么林肯也是一个先天的马方综合征患吗?
      
        没有人会轻易地下这个结论,何况是对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伟人。当代遗传学上的进展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参与的科学家们并非一群奇闻轶事的爱好者,他们正在进行的努力,除了尝试用新技术探究历史的真实外,还在于证明林肯如果是先天马方综合征患,那么这不但能极大地鼓励生活中的许多残疾人,还可以用来反对歧视和拥护人类平等。
      
        司法也正大量地采用DNA作为证据。现场遗留的或动物的毛发、体液都可能成为侦破中的突破口和对簿公堂时的有力证据。对于那些屡犯屡试的强奸犯“老手”,步在各个州建立的罪犯DNA数据库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一旦发生强奸,警方可以检测遗留在受害人身上的精液,并和各州DNA数据库进行“盲配”比较,从而迅速地找到罪犯。
      
        基因改造植物和动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改良物种用人类巧手补足天工缺憾,还是引入了一场前景难料生态灾难?是否可以在动物的身上培养人类所需要的器官,然后再“异种移植”到人类身上,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改造生物界对人类实在有着莫大的诱惑。加入了抗病虫基因的玉米长得更更茁壮而且不需要农药转基因的太平洋银鲑鱼的体重可以达到海里捕捞的30多倍,而且它们成长得也更快!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的星球,谁都知道这意味什么,更何况动物器官的异种移植将给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遗传学的进展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理由。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经历亿万年演化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因库。多存留一个物种,为人类的将来就多保留了一份希望。
      
        遗传学也促进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入思考。精神疾病乃至人类的天赋、性格和行为模式都有其遗传根源吗?如果有,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孰轻孰重?又有着怎样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些是行为遗传学家最关切的问题。他们通过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大量比较研究,经得到一系列支持先天因素的证据。尿床以往一直被认为与专制型的父母以及孩子的焦虑有关,然而当代遗传学的证据显示,尿床是由一个高外显率的显性基因控制。它导致孩子抗利尿激素水平的不足,难于同其他孩子一样在夜间产生较少的尿量,加上孩子夜晚睡得比成人“深”,因此经常表现出令父母和自己难堪的尿床。
      
        遗传学给了人类塑造自己的可能。“基因治疗”就是其中最大胆的想法通过体细胞基因治疗或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将来的人们有可能改变那些与生俱来的遗传疾病。
      
        然而遗传学也给医疗和伦理带来了新的战。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它表现为记忆力和其他的人之技能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最终导致患者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甚至无法认出家人和朋友。美国前总统里根患的正是这个病。它是由遗传引起的吗?是否可能通过检测而发现自己将来患病的可能性呢?前一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肯定,但随之而来的后者却令人难于决断。遗传学家罗赛斯在1991年发现先天携带有apoE4的人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也会更早出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然而患病的风险仅仅是一种概率,如果有人证明了他携带有apoE4基因,他会据此认为自己终将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吗?这会不会影响他的情绪、自尊心、工作表现甚至造成的长期抑郁呢?保险公司是否会在将来使该项测验成为例行检测,从而将潜在的患者拒之门外?
      
        与此项类似的,同性恋也是由某一个或几个基因控制的吗?如果孕妇担心她肚子里的孩子成人后可能是性恋从而决定流产,医生应该告诉她结果吗?这是道德的吗?也许这时人类应该停下来对自己的永无止境的好奇一番反思:发现了同性恋的基因到底能说明什么?天然存在是证明了它的合理性还是给同性恋者标上了先天耻辱的烙印?也许正如一位同性恋者所质疑的那样:“如果我们努力去营造并维持一个能宽容看待男女同性恋的社会,那么还有多大的必要去寻找同性恋的遗传学依据?”一位作家的反击则不失幽默:“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去找找对同性恋厌恶的基因呢?”
      
       如上种种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在书俯拾是。作者赖利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和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担任美国法律、医学与伦理学学会会长,并在多个国家委员会中任职。他在书中通过讲述24个小故事,动地介绍了遗传学带来的历史、司法、行为、伦理、动植物、疾病等领域的新进展,也促使读者思考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与道德问题。读者从中不难感受作者多学科的视野和敏锐的公共政策问题意识。
      
        也许没有人怀疑,遗传学将深刻地改变21世纪人类的生活。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美丽“新”世界呢?阅读本书,在回望半个世纪以来遗传学家们在各个领域的“探险之旅”后,在追随作者而远眺时而深思的目光中,也许你有了一幅更清晰的图景。
      
  •   LZ是译者吧,这个版本的翻译很流畅,那些用心的注脚读得很感动啊。
    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历史名词的翻译应该照约定俗成的译法,例如“哈比希特斯堡”王朝通译为“哈布斯堡王朝”
  •   半年后才看到你的留言哈。。。过来膜拜下译者大人。。。话说也是从事生物行业的吗?
  •   嗯,感谢rjx的指正,以后的翻译中会更加注意一些专有名词的译法,谢谢~~ to Zhang1,对滴,是学生物的,不过貌似一直游离在外了……哈哈!
  •   第一篇文章已经被林明仁的文章和她自己后来的文章否定了。第二篇文章我也听到过不同的声音,可能还需要再做一些验证。另外就是,如果我没搞错的话,1亿失踪的女性的出处应该是Amartya Sen在90年的一篇文章,所以经济学家感兴趣其实也正常。。。Anyway,原谅一个看到了自己的领域就很兴奋的家伙跳出来挑刺吧~
  •   哈哈,挑的好哇,很感谢!我没追踪这方面的文献,谢谢您的信息。
  •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的林明仁(Ming-Jen Lin)副教授和駱明慶(Ming-Ching Luoh)教授於2008年在美國經濟學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發表論文“Can Hepatitis B Mothers Account for the Number of Missing Women? Evidence from Three Million Newborns in Taiwan”反駁B型肝炎造成男女比失衡的論點。1986年起台灣全面要求剛出生嬰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並對懷孕婦女進行B型肝炎帶原檢驗,若被檢驗出B型肝炎病毒為陽性反應者,新生兒必須在出生後12小時內接種免疫球蛋白,因為此項措施使得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保有自1988年來B型肝炎帶原的懷孕婦女數據(1986-1987年數據遺失)。論文根據此項數據,證實B型肝炎帶原婦女和正常婦女的新生兒男女比並無顯著差異,和艾蜜莉·奧斯特的論點相左。
  •   Emily Oster et al. (2010, @Economic Letters) 用大陆某地区的数据也做了验证,结论和Lin and Louh (2008) 的相同,她本人最终也认同对这一假说对中国没有解释力。对比这三篇文章倒是很有意思,总觉得似乎能看出点什么来。
  •   “石破天惊”的研究往往有两个结局
    1. 开创性的
    2. 错的
    呵呵。
  •   没人理你我理理你..
  •   翻译的却是生动,这种话题如果用专业词语的话还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   哈哈~ 很高兴你喜欢我们的翻译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