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出版时间:2000-10  出版社:武汉出版  作者:邓新华  页数:346  

前言

  我一直相信一个思想:任何新的理论都不是绝对新的。现在人们提倡“原创”能力、“原创”思想,这很好。只要是真、善、美的事情,能开天辟地第一回,都是绝对的好事情。问题是,世界上真有那么多开天辟地第一回的创造吗?这里我想到八十年代初期引进的德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新理论“接受美学”。那时我们觉得这理论真新鲜,真是一种“原创性”的新发现。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接受美学”就其思想而言,在我们中国“古已有之”。也许有人会嘲讽我是“阿Q”,但我坚持接受美学的思想幼芽属于中国。读了邓新华这部《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更坚定了我的看法。的确我们古代没有“接受美学”这个词,但其思想幼芽和资料则比比皆是。值得高兴的是邓新华这部著作以历史和逻辑的方法,从现代学术的视野,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历史流交和各种观点作了梳理和阐释,把中国早已存在的接受诗学思想做了充分而深刻的研讨,从而把它系统化、逻辑化。他以自己的学术养分来培育古代的接受诗学幼芽,使这些幼芽长成为大树,开出美丽的花朵。邓新华的学术努力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一个贡献,同时也是对现代形态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理论滋养,他的著作的学术价值无疑要受到高度的评价的。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文学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内容概要

  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进行清理和总结的念头在我心中已经萦绕好些年了。记得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师从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先霈先生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正值西方各种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的大量涌进。虽然我学习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但王先生总是告诫我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寻找出一种与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相切合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邓新华,1953年生,湖北远安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现为湖北三峡学院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副教授。八十年代以来,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当代作家评论》、《江汉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州学刊》、《求索》、《东方丛刊》、《名作欣赏》、《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另有编著多种。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和三峡文化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序绪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接受诗学一、重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可能性问题二、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基本特征四、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意义上编 发展篇第一章 先秦接受诗学的早熟引言第一节 关于“献诗”、“采诗”、“引诗”和“论诗”第二节 “诗言志”和“赋比兴”的接受理论第三节 “观诗”、“用诗”和“说诗”的文学接受方式结语第二章 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引言第一节 汉儒说《诗》的政教接受取向第二节 汉儒说《诗》的“美”、“刺”理解模式第三节 汉儒说《诗》的“比”、“兴”释义方法结语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接受诗学的自觉引言第一节 葛洪的文学接受理论第二节 刘勰“知音”的文学接受论第三节 钟嵘的“滋味”说与“品第”的接受批评方法结语第四章 唐宋接受诗学的深化引言第一节 唐代“意境”论所蕴舍的文学接受思想第二节 朱熹以“涵泳”为中心的文学解读理论第三节 宋人“妙悟”与“活参”的诗歌接受理论结语第五章 明清接受诗学的拓展引言第一节 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接受理论第二节 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第三节 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结语下编 方式篇第六章 “玩味”的文学接受方式引言第一节 “玩味”接受方式的三个理论层面第二节 “玩味”接受方式的文化成因第三节 “玩味”的接受方式与西方接受美学之比较结语第七章 “品评”的文学接受方式引言第一节 “品评”接受的艺术定位准则第二节 “品评”接受的诗性言说方式第三节 “品评”的接受方式与西方印象式批评之比较结语第八章 “释义”的文学接受方式第一节 “以意逆志”——偏于客观的文学释义方式第二节 “诗元达诂”——偏于主观的文学释义方式第三节 中西文学释义理论之比较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殷瑶的“兴象”说  殷瑶,丹阳(今江苏丹阳县)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评论家,编有诗歌批评选本《河岳英灵集》。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殷瑶的《河岳英灵集》在编撰体例上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本来在殷瑶之前挚虞和萧统都采用编录选集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文学的看法,从而建立起选本批评这一文学接受批评的新样式。但是,在挚虞和萧统那里,选本批评这种方式还显得不够完善,其主要不足是编选者只在序言或志论中扼要地表露自己的文学见解、批评观念和接受标准,而对所选的作家作品却未能从思想内容、风格表现和艺术特色等更为具体的方面作出细致的评论,这无疑影响了文学接受批评的深入。而殷瑶的《河岳英灵集》则克服了这个不足,全书不仅选录了盛唐时代的常建、李白、王维等二十四位诗人的诗作二百六十余首,写了介绍编撰宗旨的序言和集论,而且还从审美的角度对所选各家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论,深刻揭示和概括出各家的风格特色,从而使“选本”这种接受批评方式更加趋于完善。殷瑶在前人基础上创立的选评结合的编撰体例给后世的文学接受批评以极大的影响,明人钟惺的《古诗归》、《唐诗归》,清人王夫之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王士祯的《唐贤三味集》等,都是由于采用这种编撰体例,才把选本批评这一传统的诗文接受批评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