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长歌 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陈瑞红  
Tag标签:无  

前言

大汉皇朝的缔造者汉高帝刘邦,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而且在全世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由一个秦朝微不足道的基层小吏泗水亭长,在风云际会的秦末农民战争中脱颖而出,七载奋斗,一朝辉煌,蹑足九五,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他的奋斗史经过史书的记载,小说的演义和戏剧舞台上的再创造,深深地嵌刻在中国老百姓记忆的简版上。二是他经历中险象环生的传奇故事和这些故事所展示的一代雄主的独特性格与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从而产生了永不衰竭的吸引力。特别是他创立的汉皇朝在其子孙后代手上绵延了400多年的悠长岁月,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成为东亚无可争议的文明中心。在那个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汉字、汉语也成为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语言文字系统。当大汉帝国的王旗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峰上迎风飘扬的时候,清脆的驼铃声也昼夜响彻“丝绸之路”的上空。东西两大文明越过西域的浩瀚戈壁、中亚的崇山峻岭和地中海的汹涌波涛第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交流。这样,刘邦和他创立的大汉王朝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铸就了万古不灭的民族记忆。正因为如此,刘邦和他的事功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和文学家与戏剧家的创作素材。但是,由于刘邦的事功和历史影响本身就是复杂的,他的性格也是复杂的多面的,更由于研究者和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所角度不同,所持理念各异,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理解和解释必然歧义纷呈,对刘邦的评价、诠释自然也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历史学家笔下的刘邦,文学作品尤其是戏剧舞台上的形象,自然也就可能大不相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允许的。因为只有允许学术充分发挥它的求异功能,对真理的探求才能不断深入。这里,一部名日《大风长歌仁者无敌》的书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它是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肯定可以为并不寂寞的这一领域增添更多的热闹。它的作者陈瑞红并不是一位专业的历史学工作者。他大学读的是数学系,研究生读的是管理科学,工作单位是基层乡镇。但是,近20年来,由于兴趣的牵引,他却将业余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了对刘邦的研究。他几乎搜集和读遍了所有有关刘邦的原始文献资料、后人歌咏的诗文和近代以来的研究论著,并在此基础上,以炽热的情怀,华美流畅的文字,写下了这部著作。作者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对刘邦的一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和评价。同时对此前一些论著所表述的观点有意识地做了回应。其中特别对相当一批论著对刘邦的贬斥,如年轻时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偷鸡摸狗、贪财好色、浪荡成性、吃喝嫖赌,楚汉战争中的为自己逃命而推子女下车的自私,在项羽要烹杀其父时要求“分一杯羹”的无耻,建国后对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的杀戮的残忍,等等——进行了新的诠释和旗帜鲜明的全面的辩护。所有这一切,基本上凸现了本书在学术上的亮点。在结构安排上,作者有意识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优点,每一节讲一至两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再穿插上自己的评判,叙议结合,前后呼应,从而大大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相信它会拥有一个较广泛的读者群。《大风长歌仁者无敌》的出版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的作者陈瑞红作为突然闯进史学领域的一匹黑马,在刘邦和秦汉史的研究中给学者和读者提出了一些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显然能够推进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我本人并不完全认同作者书中所表述的观点,但对他勇于探索和放言高论的胆识还是持肯定态度,因为这应该是以探索真理为最高追求的学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孟祥才2008年中秋节于山东大学南山小区寓所

内容概要

汉高祖刘邦,布衣出身,却胸怀大志,动荡时代,揭竿而起,于群雄逐鹿中独占鳌头,一统天下,开创了西汉王朝两百多年的基业,创造了一个由布衣到帝王的神话。    刘邦传奇的一生,为历代所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伟人;贬者认为他是“无赖”、“流氓”,脸皮最厚、心肠最黑,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是非臧否,并无定论。    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历史学家的历史。作者花费了10年时间,苦心钻研,通读相关书籍,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拜访了数百位历史学家、研究者,写就了这部洋洋洒洒50万言的著作。    本书试图拂去历史的灰尘,还原秦末汉初那个伟大时代的真实面貌,还原那些朝气蓬勃、如火烈烈的先人们的博大胸襟和卓然人格,寻找华夏始祖的骨气与自尊、仁义和忠信,找回博大凝重的泱泱汉风,还原一个真实的刘邦。

作者简介

陈瑞红,男,1974年出生,山东巨野人,工商管理硕士(MBA),青年学者、作家,著名刘邦研究专家。1992年大学毕业,曾任乡村中学教师、交通管理员、农村党支部书记、副所长等职。现居北京,从事民族文化研究与宣传工作。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开场白  谁是谁非第一章  少年任侠第二章  千古拂臣第三章  贫贱之交第四章  神秘身世第五章  步入仕途第六章  慧眼独具第七章  丰西释徒第八章  路在何方第九章  篝火狐鸣第十章  英雄本色第十一章  变生肘腋第十二章  博浪锥车第十三章  霸王出世第十四章  众望所归第十五章  扶义西行第十六章  毁誉参半第十七章  大秦之死第十八章  约法三章第十九章  鸿门悬疑第二十章  阴差阳错第二十一章  傲视百代第二十二章  风云突变第二十三章  陵母伏剑第二十四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五章  大德胜天第二十六章  鏖战中原第二十七章  分一杯羹第二十八章  垓下悲歌第二十九章  胜败有凭第三十章  天下归心第三十一章  何错之有第三十二章  咎由自取第三十三章  杯弓蛇影第三十四章  万邦息肩第三十五章  东宫惊变第三十六章  大风长歌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少年任侠我们上一章讲到,刘邦年轻时究竟干什么。他是如何度过自己骚动的青春时代的。关于刘邦青少年时代的事迹,司马迁没有详细的叙述。班固的《汉书》基本上照抄《史记》,没有增添新的内容。后人关于刘邦的传记出了不少,良莠不齐,林林总总,但对青少年时代的刘邦总是缺少关注,从而忽视了青少年时代对刘邦人格塑造的深刻影响,以至于不能全面认识刘邦,更有甚者,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污蔑刘邦。这固然有个人心理因素的原因,但也和缺少史料有关。《史记》中涉及刘邦青少年时代的记载主要有五处:一是《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迁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其父刘太公说他是“无赖,不治生产”。二是《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刘邦“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三是《史记·萧相国世家》,当刘邦犯法时,萧何则“数以吏事护”之。四是《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认为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五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司马迁在本篇中记载,刘邦有一个婚外生儿子刘肥,其母日曹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一些人便给早年的刘邦勾画出一副“流氓”形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坑蒙拐骗,贪财好色。一个地地道道的黑社会分子,一个纯纯粹粹的痞子无赖。单从字面意义上去认识,刘邦年轻时的形象大抵就是如此。然而,如此考察事物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即忽视了秦汉时期的历史环境。考察任何人物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要“历史地对待历史”,那就是把一切放回历史的环境之中去考察。历史环境并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场景,并不只是一个年代的坐标,而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现实社会。在历史环境中,人物是历史的人物,历史是人物的历史,两者就像融为一体的鸡尾酒,无法抽离出任何一个单独品尝。所以,我们只有深刻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问题,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假如只满足于平面式的浅尝辄止的分析,对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了时空转变对字意、词意的重要影响,就很容易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甚或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为了比较清晰地还原刘邦青少年时代的真实面貌,我们把刘邦行为“不端”的证据一一列举,并以一颗敬畏与感恩的心阅读《史记》等经典著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作深入的阐释和分析。对秦汉时期人的精神气质进行一次更深的沉潜和更新的体悟,就会见别人之未见,得别人之未得。首先。刘邦是不是无赖?《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称帝后,“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刘邦一时高兴,给父亲祝酒,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父亲大人时常说我是无赖,不会操持家业,没有二哥刘仲的本事大,你现在比一比,是二哥的家业多,还是我的家业多?这段故事被某些人大加渲染。成为批评刘邦的“铁证”。在这些人的思维意识中,刘邦的老爹说他是无赖,刘邦自己又承认,显而易见,刘邦不是无赖是什么!这种演绎推理看似无懈可击,其实存在一个致命错误。什么错误呢?忽略了时空转变对词意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在运动,宇宙在运动,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发展的,词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同是一个词就有了古义与今义的差别。这种形同而意思古今不同的词,在阅读古书时很容易引起误解。所以。注意区分古义与今义的不同,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古人语言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今天的“无赖”几乎等同于流氓,欺男霸女,游手好闲,甚至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那么,古代的“无赖”一词是什么意思呢?辛弃疾有一首很有名的词《清平乐·村居》,是这样写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斗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的“无赖”是活泼可爱的意思,是褒义词,完全与今天的词义不同。《史记·高祖本纪》中的“无赖”一词作何解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注解说,这里的“无赖”是指无所恃为生,没有一门吃饭的手艺,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没出息”。显而易见,古今书写相同的词,其词义并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阅读古文时,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切忌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唯其如此,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古书中的内容。也许朋友会问。刘太公为什么说刘邦没有出息呢?这必须考虑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差异,我们下面会讲。第二,刘邦是否贪财?回答是否定的。那些说刘邦贪财的学者专家简直是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无知。司马迁在《史记》中,班固在《汉书》中一致评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这样一位喜爱施舍。视钱财如粪土的人,怎有贪财一说?第三,刘邦是否游手好闲,不读诗书?唐人章碣曾作《焚书坑》一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一首讽刺诗,有力地鞭挞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和愚昧,指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施行暴政,焚书坑儒并不能阻止人民造反。这首诗议论精警而有新意,语言看似委婉平淡,却机智、冷峻,出之于调侃的口吻,包含着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感情。由于这首诗浅显易懂,所以流传很广,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刘邦不读书的粗野村夫形象就定格了。然而,章碣的这首诗与历史事实有着一定的出入。虽然《史记·高祖本纪》中没有正面记述刘邦“学历”的文字,不过在相关史料中仍可找到某些证据:一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高祖、卢绾同日生”,及壮,“俱学书”。二证,刘邦在《手敕太子》一文中表白:“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以自辞解”。所谓“不大工”,指文章写得不太好;所谓“自辞解”,指看得懂,写得出,不需要秘书代劳。他的儿子刘盈是自小读书的,但刘邦与儿子比较后,说了句实话,现在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哩。刘邦对自己的文化水平,一贯低调估计,不事吹嘘。他能批评在皇宫受教育的刘盈,可以想象他在这方面的水平不低。三证,刘邦在晚年能写出文辞并茂的《大风歌》,足以证明其文化修养非常高: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歌意蕴深远,气势恢弘,节奏明晰,音律铿锵,毫无雕琢之感,乃千古绝唱,历代诗文品评家无不对此推崇备至。大文学评论家刘勰称赞它为“天纵之英作”,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明代胡应麟更称誉它是“千秋气概之祖”。凌稚隆引朱熹日:“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并非人们心目中不通笔墨的文盲,其文化修养是相当高的!

后记

当敲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已是凌晨两点,四周静悄悄的,邻居都已进入梦乡,偶尔传来几声呓语。和许多“北漂族”一样,我住的是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一间挨一间,几乎没有隔音效果,任何一点响声都能传出很远很远,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却了无睡意。是兴奋?是惆怅?是喜悦?是困惑?说不清!第一次动笔勾画《大风长歌仁者无敌》,那是十年之前的深秋。原因也很简单:不明白为什么刘邦被当作流氓,总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在纸上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画就是十年!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攸忽而逝,而对于行走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来说,它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其间有多少彷徨,有多少辛酸,有多少痛楚,有多少苦闷,皆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40万字的厚厚的书稿。不少善意的朋友劝我:你这样做值得吗?也许值得,也许不值。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脱自已的责任,即:要坚定不移地弘扬民族文化,要给当今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大汉雄风浑厚博大,质朴凝重,如黄钟大吕之铿锵、如黄土高原之厚重、如九曲黄河之绵长,支撑着多灾多难的华夏民族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在当今世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用汉魂支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要做真正的大写的“汉”人!刘邦及他所创建的大汉王朝就是我们民族的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多年,传颂出大汉王朝雄浑的气度和博大的情怀。对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说,刘邦和他创建的大汉王朝给我们民族的历史打上永不磨灭的烙印,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刘邦和他所创建的大汉王朝的基因。对于刘邦这位我们伟大民族的伟大祖先来说,必须要擦去蒙在历史上的灰尘,还原其真实面貌,以找回祖先的博大胸襟和卓然人格,找回祖先的质朴坦诚与仁义忠信。找回博大凝重的泱泱汉风,找回我们民族的梦想与光荣。正是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正是这种对理想和信仰的忠诚与执着,促使瑞红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也许是不自量力,也许是“庸人自扰之”,也许是别人眼中的“不成熟”——然而,既然是一名炎黄子孙,血管中还流淌着先人的血液,就要竭尽全力去呐喊,就要义无反顾地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切,“虽千万人吾往也!”在此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包括朱绍侯先生、安作璋先生、孟祥才先生等许多史学老前辈的大力支持。朱绍侯先生与孟祥才先生亲笔批改了此书,提出非常珍贵的意见,并欣然为此书作序。安作璋先生与瑞红就书中的观点进行了多次交流,并告诉要注意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进行丰富细腻的刻画,受益匪浅。这些老前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却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在一些观点上,我们也有分歧,但这不仅不影响我们的交流,反而使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朱绍侯先生与安作璋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却把瑞红称为他们的“忘年交”。这既是对瑞红的信任,又是对瑞红的鼓励,更是对瑞红的鞭策。许多专家学者和同仁也为此书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他们是史士景先生、翟居中先生、刘洪川先生、郑守洋先生、吴敢先生、刘洋先生、刘恒心先生、张传华先生、刘降渝先生、刘忠新先生和刘学军先生等等。吴怀中先生是瑞红的高中历史老师,在此书创造过程中,给瑞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给瑞红巨大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此外,书中引用了许多学者和网友的资料,在此表示感谢。作为人子,我也许不是一个特别孝敬的儿子;作为人夫,我也许不是一个特别称职的丈夫;作为人父,我也许不是一个特别合格的父亲。但是,作为人子,要想到天下所有的父母;作为人夫,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安乐窝;作为人父,更要想到那些至今仍上不起学,仍无钱治病的孩子。故而,瑞红不揣浅陋,愿充当民族复兴马前卒,跟随各位同仁去践行民族复兴之大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十亿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去思考和关心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前途,都抱有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袖群伦继往开来的重任。那么,我们伟大的民族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后,用《重回汉唐》这首歌作为本书的结尾,与各位同仁共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媒体关注与评论

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历害的一个。     ——毛泽东 人类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是汉高祖刘邦。     ——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古之英主,无出汉高。     ——苏轼 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     ——李贽(明代思想家) 这本书是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孟祥才教授(前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一部充满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史书。     ——朱绍侯教授(前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大风长歌,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适合人物传记爱好者阅读。

名人推荐

【专家推荐1】这本书是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孟详才(前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大汉皇朝的缔造者汉高帝刘邦,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家谕户晓的历史人物,而且在全世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由一个秦朝微不足道的基层小吏泅水亭长,在风云际会的秦末农民战争中脱颖而出,七载奋斗,一朝辉煌,蹑足九五,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他的奋斗史经过史书的记载,小说的演义和戏剧舞台上的再创造,深深地嵌刻在中国老百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风长歌 仁者无敌发现一个真实的刘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汉高祖刘邦,布衣出身,却胸怀大志,动荡时代,揭竿而起,于群雄逐鹿中独占鳌头,一统天下,开创了西汉王朝两百多年的基业,创造了一个由布衣到帝王的神话。
    刘邦传奇的一生,为历代所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伟人;贬者认为他是“无赖”、“流氓”,脸皮最厚、心肠最黑,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是非臧否,并无定论。
    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历史学家的历史。作者花费了10年时间,苦心钻研,通读相关书籍,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拜访了数百位历史学家、研究者,写就了这部洋洋洒洒50万言的著作。
    本书试图拂去历史的灰尘,还原秦末汉初那个伟大时代的真实面貌,还原那些朝气蓬勃、如火烈烈的先人们的博大胸襟和卓然人格,寻找华夏始祖的骨气与自尊、仁义和忠信,找回博大凝重的泱泱汉风,还原一个真实的刘邦。
  •   这是本人阅读过的一部目前来说最理想的汉高祖的史书。这部书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视角。此书还原了历史上真是的刘邦,近现代以来,人们对于汉高祖产生了种种误读,李宗吾等人更是将其成为厚黑学的高手。认为刘邦是泼皮无赖得天下。种种误读,至今还影响这大多数人。尽管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两位老先生的《汉高帝大传》已经为汉高祖正名。但是其著作学术气息浓厚。一般大众接受起来还有一定难度。而这本书的风格使得秦汉之际的历史画卷生动通俗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生动的历史场面。通过其理工科严密的逻辑思维,将历史事件进行详细有理地分析。作者以新颖的视角,为大家展示了大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伟大的一生,强大的个人魅力。此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王立群读高祖刘邦》。此书数十万字,我已经读过两遍。因其可读性强,值得时常回味。
  •   既展现了秦汉交汇时期的历史,又给我们描绘了真实的刘邦.是一部励志和历史类好书,而其很容易读进去,一不小心就看很多.
  •   作者很会引经据典~~有独到的见解~~把刘邦这一代帝王生动地重现读者眼前~~读者会受益匪浅~~读这本书我会有莫名的感动~~因为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作者写书“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肃然起敬~~这本书是我看过关于楚汉历史书的最好一本~~强烈推荐~~
  •   对于历史,与其去看史记,不如看一下这本书,一个真实的刘邦。
  •   书中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来证明刘邦的仁义,同时,作者的观点新颖,值得每一位想了解刘邦的人去阅读
  •   对刘邦有了很正面的解释,这很好,避免了受所谓大儒的影响.这很好,但是个人认为对其他 的一些历史人物又有一些偏见了.例如秦始皇.具体可以参看王力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   作者刻意美化刘邦,对历史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没有客观公正,心态扭曲,历史作家要客观公正,历史事实要有读者和历史去理解评判,不要强加给读者,好多事实已有公论,违背良知,缺乏道德
  •   虽然历史已经悠久真正的刘邦无法考证,但是成王败寇
  •   看过不少刘邦的书,这本写的感觉比较令人信服,但有些地方,把刘邦把的太高,说成是道德上的圣人了。
  •   描写客观,分析全面。从多角度还原历史人物。很值得一读,二读,多读。
  •   不错,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刘帮
  •   还没看 先评论 再看
  •   书不错,正版的,比书店还便宜,真好!
  •   在运输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破损!
  •   特意看完再来的 牛
  •   很爽快。
  •   一会看 哈
  •   美中不足就是作者对刘邦有崇拜之意.文章引经据典也是一大特色.还在看.
  •   刘邦真是牛呀
  •   真实而不矫情,还原出了一个真是的帝王风范,描述出了一代帝王成功的典范,很具学习价值,

    就是书的质量很不理想。
  •   书厚,字较小。内容详细。静下心来慢慢看。
  •   虽然不是很知名的作者,但是是很实在的书,,我慢慢看
  •   作者客观的想法比较多,有些想法比较偏激。
  •   床上睡前的摇篮曲,写得好
  •   写得挺详细,慢慢地看
  •   质量不错,老公看了说还可以。
  •   跟朱元璋那本一起买的,看着便宜,等看了再说,希望还不错吧
  •   还没看完,但就前言部分,作者很自大,总说什么问题在他哪本书里谈过。
    但刘邦一直需要一个全面的,真实的评价。
  •   刘亡
  •   书的封面都印掉一个字 有点悲剧
    印刷质量一般 错字多了点 亮点是作者引用众多的诗篇 挑战传统对刘邦的看法
    书前半部分更加精彩 后半部分感觉上收尾较快 除开印刷问题 此书内容还算不错
  •   作者将刘邦描写成了一位完美无暇的伟人,也许是作者非常崇拜他吧,文章显的太主观了,所以不推荐此书。
  •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粉饰人物,不事张扬,写的有点偏激,虽不敢与作者苟同,也了解点知识
  •   作者很认真,但是,遗憾的是,像是一本研究的书,不太好看
  •   捧的有点过了。实在是。。
  •     刚看完,很佩服作者。写的很好。
      我是看完了最新陈道明、何润东版本的《楚汉传奇》后搜索到这本书的。真的很好,很多评价很中肯,罗列了史家的见解和作者自己的看法,很客观。深入浅出,理顺了秦汉战乱一统的众多关系,看后收益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