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资本主义精神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雷丁  页数:261  译者:谢婉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海外华人企业研究的奠基之作,迄今为止也仍是这个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作者戈登•雷丁承接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著名命题,在书中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东南亚海外华人企业赖以成功的精神资源?全书以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对72家华人企业的深度访谈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海外华人家族企业背后的文化、价值观支撑,指出华人家族企业所展示的企业精神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一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新的形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文化”。对应于“新教伦理”,“儒家文化”是海外华人企业的经济发动机。

作者简介

戈登•雷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和欧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曼彻斯特商学院访问教授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荣誉博士。此前,他曾在香港大学执教24年,是香港大学商学院创办人和主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引言: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的海外华人 资本主义精神 华人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  他乡游子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泰国 南洋第三章  中国的心理—社会传承 基本信仰与价值观 社会结构 处世原则 行为准则 认知形式第四章   审视自我 关于数据 感知自身环境第五章   关系社会中的生活第六章   中国的制度性传承 华人企业的历史发展进程 防御性与不安感的来源 对家长主义的剖析 持久的人格主义第七章   华人家族企业 商业环境 公司的内部结构 持续增长与保持稳定的两难选择第八章   社会层面 纵向秩序 实用主义合作第九章   效率的源泉与失误的原因 纵向合作 横向合作 控制性 适应性第十章   海外华人的重要性 海外华人与西方企业 海外华人与中国 企业和管理理论的含义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作用附录  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  抽样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呈现 保密性 局限性参考文献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言: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的海外华人  华人资本主义精神?  围绕着华人资本主义的概念有很多问题:这种资本主义是独特的吗?它的运作方式,是不是取决于或部分取决于特定人群所秉行的信念?这种精神是否前后一致、内部协调?这样一种世界观有哪些构成要素?它们如何具体化为这种形式?它们来源于哪里、如何被保持和强化又是如何影响行为的?本书主要是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回答之前,必须在一开始就说明分析的条件以及有关因果关系的假设,这些问题使讨论得以有的放矢的进行。  华人的资本主义是独特的吗?此前所列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七个构成要素,只是部分适用于华人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情况是:商业资本与家庭资本,至少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分离;财产管理仍然是不公开的、没有完全实现合理化;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机制也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总之,华人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  然而,依然不能证明它是一种独特类型,因为它也可能是传统商业模式的诸多衍生形态之一。在得出它确实是一种独特类型这一结论之前,人们需要考虑它与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马尔瓦锐人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太宽泛,超出本书的研究范围,但通过推理,我们会悟出答案。即使华人资本主义体制与其它地域的体制有相通之处,我们仍可认为其单属一种独特类型。  华人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协调一致的精神意识吗?既然商业行为与贯穿其中的精神密切相关,那么如果假定行为是协调一致的,必然要求在概念上独立的精神也是协调一致的。精神的协调一致性是指:海外华人的想法彼此相近、但与其它族群不同。内部的一致性是关于该信仰体系各个部分如何融合组成一个可被感知的整合性框架的问题。如果这种一致性存在的话,我们可以有把握的推论:该信仰体系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思想作为基准信仰体系至关重要。  世界观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将从被访商人的陈述中提炼。笔者尽量如实描述他们的陈述,从中捕捉他们的归类及解释。本书的研究方法特别注意去触及那些可以被感知、但很少被清楚表述的信仰。  信念是如何形成的?综合了来自四个国家的72位商人的个人陈述,这里总结了典型的社会化过程和影响个人经历的来源。  这些信念从哪来?可以认为它们源于中国大陆历史的社会传统在海外华人亚文化中被传播和保持,而且信仰来自于社会和历史的经验。  保持和强化?可以这样认为,在海外华人这一特定实例中,个人受制于很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强化了对基本伦理准则的遵守,并有助于使这种遵守不断更新和持续。  信仰和行为?从个人角度来看,信念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易变的;从社会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更是如此,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是单向的。我们研究的假设是:要理解华人资本主义精神如何影响华人资本主义的运行,需要接受以下有关因果关系的局限:  (a)一种商业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在一门学科内研究;  (b)有些影响因素会比其它因素更为重要,但这也因地点或时间而异;  (c)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连的;  (d)它们也受其自身影响的作用。  我们现在总体概括一下:海外华人有明显的、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它是可以被描述的;其决定因素的轮廓也可以被勾勒出来。如果考虑到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则有必要把它放在更大的框架之下进行研究。  虽然本书将文化作为研究主线,有必要重申的是,文化并没有被视为经济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我们不应忽略或轻看其它因素,譬如经济政策的影响。文化是几个关键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说都应放在重要位置。不要过于重视,也不应过于忽视。这个声明的必要性,部分出于一种直觉感受:经济学尤其易于(a)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一种开始解释的权利,但是(b)由于其令人遗憾的、拘泥于自身界定的彊域而放弃了这一权利。在这方面没有比萨缪尔森(Samuelson)在其经典经济学教材(Samuelson 1979:718)中的傲慢做法更令人尴尬的例子了。在题为“肤浅的发展理论”这一部分,有关风俗文化的讨论只有35行(正文828页,两栏),他似是而非的列举出一系列被认为是对物质生产过程有影响的文化特点,包括:  (1)对科学和技术的因果关系的审察及相信,代替了过去对魔法和迷信的信仰;  (2)职业道德;  (3)与超俗观念及对来世的关注相对照的唯物主义;  (4)对不忠和腐败的宽容;  (5)节俭的倾向;  (6)关于财富分配的意识形态之争。  在承认了它们的影响之后,他略带晦涩地讲:“对非经济因素的重视并不会消除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反而又引出了新的问题”,萨谬尔森对这种令人沮丧的难题的处理方式是将问题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如此浅显的认识论正符合某些否定韦伯研究成果的人的口味,他们侮辱并粗鲁的声称“新教伦理理论什么也没有证明,因为根本没有东西需要证明”。  最近,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着手研究此前一直被社会学家所关注的、生活中相对抽象的特质,例如森岛(Morishima1982)对日本及摩哈维兹(Morawetz1980)对哥伦比亚的研究,反映出经济学家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寻找答案、以复杂的解释回应复杂的问题的愿望。  为考察以文化为基础的解释的实际应用,有必要简单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既有研究中所使用的立论角度。  最近两篇关于东亚成功的述评将所用的立论方法进行了分类,可以用来了解这一领域。旨在国家层面解释日本成就的查莫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从以下方面看待几种主要思想:  (a)“麦克阿瑟主义”(MacArthurian)将日本比拟为一个被富裕叔叔保护和溺爱的孩子,直到如今,仍然我行我素。  (b)“日本文化民族主义”(Nihonjinron)的观点将日本的成功完全归于文化的独特性。该观点强调合作、融洽的工作团队、团队竞争及为共同目标奉献的重要性。  (c)“威尼斯”(Venetian)模式则是从自由贸易国家的基础结构来解释日本的成功。这些结构包括:政治官僚精英的稳定治理,他们不受可能阻碍经济增长的政治压力的影响;在达成共识时,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公平的收入分配;妥善使用的价格干预机制等。  很明显约翰逊偏好“威尼斯”模型,他认为东亚成功的所有经济实体都共享一些制度特点。与本书论点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逊不仅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而且对实际情况也有很好的把握,在其著作《通产省与日本奇迹》的扉页,他引用了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一句话:“只有管理者能使资源产生效益,而不是自然或经济规律或者政府”。  另外一个不同的述评是由加里?汉密尔顿和尼可?毕加特(Nicole Biggart)撰写的。与约翰逊不同,他们把企业和管理作为讨论的核心(Hamilton and Biggart 1988)。因为这与本书所采用的视角一致,所以他们的述评为本书提供了恰当的铺垫。  他们大体上将社会科学对企业组织的研究分为三类:  (a)用市场的解释来看问题的方式相当机械,试图提取市场行为的规律,通过与市场交易的联系来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因此,用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提高效益来解释多分支企业组织模式的发展。  (b)文化的解释的出发点是:社会的文化信仰和行为模式影响经济行为,这正如社会最根本的“品质特点”会体现在现实层面一样。  (c)权力的解释关注于“控制的原则”。该原则与文化有着明显的联系,但因也涉及历史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元素,所以不能简单归结为文化元素。该领域更为普遍的称谓是政治经济学,它主要奠基于马克思和韦伯的理论之上。

编辑推荐

  在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2006年年会上,主席将卓越贡献奖颁发给了戈登·雷丁教授,原因就是《华人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最有影响力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著作,IACMR在颁奖晚会上的评价是:“事实上,所有希望对中国管理实践获得更深刻理解的学者都阅读过这本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人的资本主义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比较欣赏作者的工作方法
    严谨深入的调查决定了本书高度和深度
  •   本书为介绍华人企业运作与企业文化的佳作,从海外华人的社会背景、历史传统以及文化习惯分析了华人资本的运作模式与发展路径,并对该模式的积极与消极性质展开细致探讨。但该书成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正是亚洲四小龙的兴盛时期,写作自然也受到当时国际社会背景的影响,多少有些西方人看中国或华人文化的陈见(如儒家与华人经济的关系等),在阅读时对此应当予以扬弃。
  •   作者在香港工作30年,对华人商业社会有深入了解,看看那些是华人不变的商业策略。
  •   目前研究国内民营企业很热,既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典型民企及民营企业家的成败论,也有对清末及民国民族企业的回顾。实际上海外的民营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我个人认为这是比民国时期的企业以及当代国际的企业更好的比较视角。他们所处的境地有些甚至比当代国内民营企业更加恶劣,但能够坚持下来并做大做强,其中的经验和体会更值得借鉴。此书所作研究在这一领域很经典,值得一读。
  •   这本书主要是国外人写的,具体的论述不一定非常准确,但胜在视角相对客观~~
  •   虽然这类书确实不是可以一口气看完的,这类书得边看边想,但每当捧起的时候,还是不愿放下
  •   书不错,下次还会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