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才女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范震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传主苏雪林是最早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新文学女作家中的一员——而且还是颇具传奇性的一员。她出身于清末衰败的官宦之家,因接受新文化思想而冲决封建家庭的束缚,求学于安徽省城安庆和北京,后又去法国留学学画。这位富有艺术才华的女作家在文学语言上作出的贡献更值得称道,她的白话文没有欧化气,反而吸收了较多活泼浅近、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显得简洁自然,纯熟圆通,可览可诵,全无佶屈聱牙之弊。    本书首次公布的许多资料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位传奇性女作家的一生。

作者简介

范震威,河北平泉人。曾任教师、技术员、出版社编辑。1985年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以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的契机,参与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风土调查,并以执行编委的身份主持编辑出版了《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一书。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黑龙江省散文持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有《唐代应试诗注释》《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燕园风雨40年——严家炎评传》《松花江传》等十余部及论文、随笔等近百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少年 一 岭下苏村的官宦之家 二 小梅一枝独秀 三 同诗画结缘第二章 求学时代 一 在安庆的学与教 二 京华的大学时代 三 来梦湖泛舟 四 再见了,法兰西第三章 蔚蓝色的于宇下 一 归国还乡 二 任教苏州写《绿天》 三 《棘心》前后的怀想第四章 大风浪的时代 一 妆上珞珈饮山渌 二 反鲁书信的风波 三 抗战初期 四 人生四十多转折 五 灌园·绘画·论诗 六 屈赋:终生追索未曾歇第五章 武汉·上海·香港 一 最后的珞珈 二 身后家国 三 香港的编辑生涯第六章 风正一帆悬  一 潜学巴黎 二 漂泊的风 三 缘分是金第七章 人生如梦……第八章 天地一沙鸥第九章 人生休止符第十章 草木有本心第十一章 叶落寻根第十二章 太平岭归结文学梦尾声附录一 旅欧通信附录二 我的母亲苏雪林附录三 苏雪林著作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纪才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苏雪林,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
  •   哈哈,原来苏雪林和胡适、陈源、徐志魔是同伙,恶毒攻击鲁迅先生。
  •   蛮喜欢本书,了解一个真实而又个性鲜明的苏雪林。
  •     写于2011年4月24日的读书笔记,当天的气温已经飙升至30℃,非常具有大WH的气度与风范。
      
      我很羡慕珞珈三女杰,尽管对她们一无所知,但光是那个名头就够令人艳羡。虚荣心在作祟吧。或者是应验了这句——出名要趁早。
      
      老实说,这本传记读过大半了,觉得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或许这是传记与评传的区别?
      
      一些细节有点混乱。比如对苏雪林嗣子张卫的名字,一会儿称其原名张国祚,一会儿又称张卫,有时又以“张国祚—张卫”的形式出现。
      
      另外对苏雪林的屈赋研究内容的介绍太多。这毕竟是传记,不是研究评述,对学术研究长达几百万字的叙述,点到为止即可吧,读者若有兴趣自然会查阅拜读。但是放在传记中颇显乏味。我既想略过,又怕漏掉了重要情节。
      
      最早听说苏雪林,是因为她被一篇文章誉为“反鲁第一人”。真正的噱头和标题党,故弄玄虚还差不多。
      
      苏对鲁迅的作品评价是甚高的,尤其高度肯定了《阿Q正传》,她断言阿Q“将来大约会同样不朽的”。确实阿Q在今日也深入人心。
      
      苏对鲁迅的批判主要是对鲁迅人格的矛盾而言。她认为鲁迅一方面抨击当局,一方面又向当局拿生活费。
      
      可是这又是无可奈何的,就像民国时期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境遇,在夹缝中求生存,既有革命的先进性,又有自身的软弱性。即使鲁迅可以饿死自己,他也无法狠心不管老妈原配和现在妻儿及其他人。
      
      所以苏对鲁迅的批评缺少公正性,大有走火入魔之势。不过,后来苏在对此举的回忆中,表示“甚以为悔”,本传记中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进行点评,可见作者是有多愤然与多遗憾。
      
      及至看到苏雪林对她毕生最崇拜的胡适,因她所研究的成果颇冷,竞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未成功,她便以为历来偏袒她的胡适这次作梗,一怒之下就颇有微辞。
      
      我感觉到女人在事业上立足要比男人受到的困难更多。她对胡适的怨念也许不仅仅是她很快就悔改的“持宠而骄”,更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在事业中摸爬滚打中倍感无助的委屈,这种不能为外人道的苦楚,需要一个窗口来宣泄。
      
      通过这两庄风波,我发现苏雪林是真性情中人。
      
      有名无实的夫家人,是生是死她也关心,但不会大喜大悲;崇拜至极的胡适先生逝世,她却恸哭不已;相伴几乎终生的胞姐去世,她更是数月才稍稍走出阴霾。文人的才情,总是难以捉摸。
      
      最后,看到苏雪林在其自传《浮生九四》中都把着墨重点放在其毕生研究心血上,所以本书作者对屈赋研究内容浓墨重彩,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书中有一副苏雪林的画像,被我摹了一遍,很是对不起。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77095608/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