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祖胜  页数:271  

前言

在20世纪之前,二胡仅仅是江南地区用于地方戏曲、说唱伴奏和吹打乐、丝竹乐等乐种合奏的乐器,依存于江南地方戏曲、说唱和民间乐种中。在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国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开启,刘天华先生及其弟子筚路蓝缕,开创了二胡艺术作为一门民族器乐独奏艺术的新局面。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在数代二胡艺术家接力棒式的努力探索下,二胡艺术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二胡艺术已经活跃于国内和国际舞台,成为中国的“弦乐之王”,形成了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等领域相互映衬、协调发展的体系化艺术门类。但由于二胡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采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对二胡艺术进行研究的时间则更短,所以,有关二胡艺术的很多理论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有关二胡艺术的规律性问题还需继续探索。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草原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等区域文化都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二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二胡乐器的原产地之一——江南地域及其文化与二胡艺术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寻求民族器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探寻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首先,本书从影响和制约二胡艺术形成的经济、教育、民俗、民间音乐等江南文化事象人手,论述了在二胡艺术的形成过程中,江南文化对二胡艺术所起到的孕育作用;解答了二胡能由一件仅用于江南民间戏曲、曲艺伴奏和民间乐种合奏的弓弦乐器,一跃而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独奏艺术门类的原因。  其次,通过对多位研究对象的专题采访,以人物为主线论述了在二胡艺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江南二胡艺术家(包括民间二胡艺术家和职业二胡艺术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等方面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江南二胡艺术家对二胡艺术所作的贡献,勾勒出二胡艺术在一代代江南二胡艺术家的努力下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  再次,以江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为主线,论述江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对二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作品进行形态学分析,探寻江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中蕴蓄着的江南文化内涵,并从二胡演奏者的角度,论述如何运用富有江南文化内涵的演奏手法来诠释江南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

作者简介

李胜祖,1972年10月出生,湖南安化人。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廖玉麟教授,获得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师从王耀华教授和乔建中研究员攻读民族音乐学方向博士学位,2000年以《二胡艺术与汀南文化》一文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个人学术研究方向主要为二胡艺术理论、民族音乐学。主要学术论文有《论二胡艺术的风味美》、《“虚籁”真是指无声吗》、《民族器乐审美变迁的文化人类学思考》等多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二胡  1.1.2 胡艺术  1.1.3 南  1.1.4 南文化 1.2 研究综述  1.2.1 二胡的历史研究  1.2.2 对二胡演奏技术的研究  1.2.3 对重要人物的研究  1.2.4 对二胡作品的研究  1.2.5 对二胡教学的研究  1.2.6 对二胡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 1.3 本书立意  1.3.1 选题缘起  1.3.2 主要内容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价值评估  1.4.1 研究方法  1.4.2 价值评估上篇 二胡艺术的形成与东南文化 第2章 二胡艺术形成前的江南文化环境  2.1 江南二胡的经济动力——江南经济的繁荣   2.1.1 江南市镇经济是江南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2.1.2 江南民俗活动是江南二胡的大舞台  2.2 江南二胡的生存载体——江南多品种民间音乐   2.2.1 江南戏曲和曲艺中的二胡   2.2.2 江南民间乐种中的二胡 第3章 二胡艺术形成的时代契机  3.1 江南——“西学东渐”的“前沿阵地”  3.2 江南人——国乐革新的主要实践者  3.3 南乐北渐——二胡艺术的形成中篇 二胡艺术中的江南二胡艺术家下篇 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2.4 对二胡作品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艺术形成以来,二胡作品数量在不断地膨胀,尤其是在建国后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个时间段里,新创作的二胡作品大量涌现,推动二胡艺术出现了两个发展高峰期。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也成为二胡事业工作者们探寻作曲家音乐思想,总结和吸取作曲家创作经验,用二胡最佳地诠释作品内涵的重要手段。这种研究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来源、音乐结构等方面作音乐形态学的分析,由于研究者大多也是擅长二胡演奏的演奏家和专业二胡教师,所以对作品的演奏方法进行探讨也是此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2.5 对二胡教学的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必须通过二胡教学来传承和发展,所以,二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胡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在二胡艺术形成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教育家一直在辛勤地探索着先进、科学的二胡教学方法,二胡艺术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与他们在二胡教学上的探索是分不开的。对二胡教学方法的探索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刘天华的老师周少梅先生在江南的新式小学担任音乐教师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编写了一套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民族器乐教材,这在我国民族器乐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后来,在非常缺乏教材的前期二胡艺术发展阶段中,二胡教育家们都曾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过一些二胡教材来进行教学。老一辈二胡教育家成功的教学方法由他们的弟子们继承,当代的二胡教育家们则可以把师辈和自己新探索出的教学方法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正是在二胡教学这种代代相传而又代代出新的继承发展中,二胡艺术才能得以飞速地发展。

后记

2003年我考入福建师范大学攻读民族音乐学方向博士学位,有幸师从两位授业恩师王耀华教授和乔建中研究员。自成为两位导师门下以来,恩师的言传身教,无论是在学习、科研,还是做人等方面,都使我学到了很多。两位恩师都是中国民族音乐学领域的大家,硕果累累,虽已过花甲之年,依然忙于讲学、著书立说,组织编写音乐学研究丛书、地方乐种研究论集等工作,毫不懈怠,其极具学术使命感的工作精神令我惭愧,更成为鞭策我前进的一种强大动力!恩师谦和的做人、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学生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和在生活中备至的关怀、照顾与宽容,这一切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言行举止启迪了我做人做事的诸多道理。恩师的仁者之德义、长者’之风范、学者之厚广,足为我终身学习的楷模!所以,我首先要感谢两位恩师自2003年以来对我的栽培与关爱,我的前行之路离不开恩师为我洒下的辛勤汗水!我的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从论文的选题、田野工作的开展到论文的成文和修改,两位恩师都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尽管文章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也是因为我有限的学术功底和惰性所致。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老师为楷模,我必将更加努力!

编辑推荐

《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获得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近现代中国二胡音乐创作研究”资助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学校著作出版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详实,可供参考的地方很多,对论文有所帮助。
  •   很强大,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   毕竟是毕业论文,不过还是可以获得很多有用信息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