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文学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林军  页数:381  

内容概要

  《图像与文学:文化转型时代的文学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当前文化转型的焦点是读图时代的来临,这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生存困境。第一章说明当前文化转型的种种表现以及思想家对于文化转型的批评立场。首先阐释文化转型的历史,然后交代文化转型的现实体现,再说明新型媒体对于文化的建构与解构的力量,最后说明思想家对于文化转型的矛盾态度。第二章主要对文化转型的焦点——“读图时代”和“视觉文化”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首先,从梳理“图像”、“图片”、“视觉”等概念起步,介绍了米歇尔等人的图像学研究;其次,从人类的主观方面和图像的客观方面说明读图时代出现的各种条件;最后交代技术对于视觉文化之形成的作用以及由此出现的各种技术理论。第三章主要说明“身体”这个视觉图像及其消费景观。首先介绍中西历史上的“身体”表现和“身体”观念;其次从逻辑上说明身体存在的合理性,并交代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美学等对于身体的辩护;再次描述身体在消费社会和读图时代被消费的各种情况;最后重点介绍文学中的身体消费,由此进入对“消费性身体写作”的评价。第四章主要交代当前文学的发展“生态”。首先,主要从广播、影视和网络等方面,说明当前时代为文学发展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机遇;其次,说明电子媒体对文学发展所造成的诸种危机,并从社会和审美两方面说明文学危机之所以形成的原因;最后说明文学在当前时代自我适应而激变出来的生存策略。第五章介绍文学的种种终结理论,并结合文学本性问题对文学终结论作出一定的解释。首先评析黑格尔、丹托、卡斯比特、夏志清、米勒等人的艺术终结论或文学终结论;其次,主要从文学与绘画的比较角度,说明文学终结的不可能性;最后,从文学语言和文学想象的角度,一方面说明文学之终结只是一种理论的臆测,另一方面表明语言性和想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性。第六章说明当前文化的意义危机以及文学在意义拯救方面所具有的价值。首先以现象描述的方式,交代当前社会的各种意义危机;其次解释各种“意义”理论,说明生命意义的构成要素及其精神维度;最后阐释文学世界所开显出来的各种“意义”之路,进而指出文学未来所具有的坚定的人类学精神根基。《图像与文学:文化转型时代的文学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由何林军所著。

书籍目录

绪言第1章 文化转型的表现与社会效应1.1 文化转型的历史1.2 当代文化转型的诸种表现1.2.1 从纸媒体到电子媒体、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变1.2.2 从理性到感性、从单一感觉到多元感觉的转变1.2.3 从想象到表象、从意象到拟像的转变1.3 电子媒体的社会文化效应1.3.1 电子媒体的建构性1.3.2 电子媒体的幻影与破坏力1.4 思想家对于媒介转型的复杂立场第2章 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批评2.1 读图时代的来临2.2 “图像”诸概念释义2.2.1 图像与图片2.2.2 视觉、视觉性与视觉文化2.3 当代视觉文化研究与米歇尔图像理论2.3.1 当代视觉文化研究2.3.2 米歇尔的图像理论2.4 读图时代出现的条件2.4.1 对视觉的肯定与辩护2.4.2 视觉经验的优势2.4.3 图像的特点及其广泛运用2.4.4 读图时代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2.5 技术的力量与各种技术理论2.5.1 关于技术力量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2.5.2 关于技术的诸种理论第3章 身体历史、身体消费与身体写作3.1 历史上的身体3.1.1 中国古代的身体3.1.2 西方历史中的身体3.2 对身体的辩护3.2.1 身体的在场与人的存在3.2.2 社会学、人类学的辩护3.2.3 哲学的辩护3.2.4 美学的辩护3.3 身体的消费景观3.3.1 享乐主义与快感神话3.3.2 美丽经济、苗条暴政与健康法西斯3.4 文学中的身体消费3.4.1 国内外身体写作的比较3.4.2 消费性身体写作的诸种表现3.4.3 对消费性身体写作的评价第4章 当前国内的文学“生态”4.1 文学发展的新机遇4.1.1 广播和影视的积极影响4.1.2 网络的积极影响4.2 文学的生存困境4.2.1 媒体与图像消费的膨胀4.2.2 文学生存危机的若干征兆4.2.3 商品化:文学困境的社会原因及表现4.2.4 图像的优势:文学困境的审美原因之一4.2.5 影视的魅力:文学困境的审美原因之二4.3 “自谋出路”的文学:当代文学地图的一角4.3.1 文学的图片化与影视化4.3.2 文学拼贴、戏仿与恶搞4.3.3 文学的媚俗化第5章 图文之争与文学终结论辨析5.1 艺术终结论和文学终结论之种种5.1.1 丹托与卡斯比特的艺术终结论5.1.2 夏志清与米勒的文学终结论5.2 从诗画之争到图文之争5.2.1 达·芬奇论画与诗5.2.2 莱辛论诗与画5.2.3 当代的图文之争5.3 从语言角度看文学终结论5.3.1 文学定义与语言的文学位置/24l5.3.2 语言的历史性与存在性5.3.3 文学语言的变形与陌生化5.4 从想象、虚构角度看文学终结论5.4.1 想象的内涵与特点5.4.2 想象在文学中5.4.3 从想象到虚构第6章 文化危机、意义拯救与文学未来6.1 当前时代的文化危机6.1.1 娱乐化与商品化6.1.2 快感化与欲望化6.1.3 感性化、物质化与平面化6.1.4 庸人化、童稚化与弱智化6.1.5 非历史性与碎片化6.1.6 非审美化或“去无耻化”6.1.7 非主体化与懒惰化6.2 生命意义及其精神维度6.2.1 定义“意义”的各种思路6.2.2 生命意义的构成要素6.2.3 意义的精神维度6.3 作为精神和意义存在的文学世界6.3.1 文学是“理想”与“无限”的艺术6.3.2 文学是“大我”与“爱”的艺术6.3.3 文学是“否定”与“超越”的艺术6.4 人类的未来与文学的未来参考文献后记补记

编辑推荐

  《图像与文学:文化转型时代的文学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是讲图像、文学以及二者之关系的。其中我们将看到如下精彩内容:首先,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转型的历史;电视和网络是当前以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杀手”。其次,“看”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行为,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和文化行为;人类的好逸恶劳等本性,是当前“图像霸权”与“欲望叙事”的重要心理基础;技术的问题,从来是人自身的问题。再次,身体既是肉体,又是文化;明星既是商品化身体的最大受益者,又是身体消费神话最有力的推动者;美丽既是一种“暴政”,又是一种生产力。复次,中国古代的语言崇拜与语言蔑视同时存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文言文的魅力在于以舍弃文字的方式凸显了文字之美;当前文学应学会从“独舞”时代进入“群舞”时代。最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普遍地推行“平庸崇拜”;文学对于世界的拯救不具现实之必然,但具逻辑的无限可能,因为真正的文学开创了逼问意义、建构意义、领悟意义的历史旅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像与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