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伞杨树菇茶薪菇栽培新技术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陈慧,王丙忠编著  页数:265  

内容概要

  近几年来,食用菌新品种的驯化栽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发展传统栽培品种的同时,不断丰富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类,这对我国食用菌业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巩固我国“入世”后的食用菌产业大国地位,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黄伞杨树菇茶薪菇栽培新技术》着重介绍黄伞、杨树菇、茶薪菇等珍稀菇类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法,并对有发展前途的杨柳菇、库恩菇的栽培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在较早的分类系统中,这几种菇均隶属于鳞伞属,且生物学特性相近似,因此,把它们列为一个专集进行介绍。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黄伞/1  一、慨述/1    (一)分类地位和产地分布/1    (二)经济价值/2    (三)栽培历史和发展现状/3  二、生物学特性/5    (一)形态特征/5    (二)生长条件/6  三、菌种分离、培养和保藏/9    (一)菌种生产程序/10    (二)菌种生产设备/1l    (三)培养基配制/20    (四)菌种分离/30    (五)菌种培养/35    (六)菌种保藏方法/39    (七)常用优良生产菌株特性简介/41  四、栽培方法/42    (一)室(棚)内熟料袋栽法/42    (二)墙式覆土栽培法/56    (三)露地覆土栽培法/58    (四)生料栽培法/59    (五)南方地区袋栽法/60    (六)台湾太空包栽培法/63    (七)瓶栽法/64    (八)箱式栽培法/69    (九)段木栽培法/80    (十)短木栽培法/86    (十一)埋木栽培法/90    (十二)树桩栽培法/92  五、病虫害防治/93    (一)杂菌和病害的防治/93    (二)虫害的防治/106  六、保鲜和加工/111    (一)黄伞的保鲜方法/111    (二)黄伞的加工方法/113    附鳞伞属的其他栽培种类/117第二章杨树菇/123  一、概述/123    (一)分类地位及生态习性/123    (二)化学成分及经济价值/124    (三)驯化栽培历史和生产发展现状/126  二、生物学特性/128    (一)形态特征/128    (二)遗传特征和生活史/128    (三)营养需求/132    (四)环境条件/135  三、菌种分离和培养/137    (一)菌种分离和出菇试验/137    (二)菌种培养/142    (三)菌种质量鉴定/149    (四)生产菌株介绍/150  四、栽培方法/151    (一)室(棚)内层架式袋栽法/152    (二)双层塑料棚畦栽法/165    (三)室外覆土畦栽法/166    (四)人防地道栽培法/171    (五)室内瓶栽法/174    (六)工厂化瓶栽法/177  五、病虫害防治/179    (一)发菌阶段的杂菌污染和虫害/17E    (二)出菇阶段的病虫害/179    (三)防治措施/180  六、保鲜和加工/181    (一)保鲜方法/181    (二)干制/182    (三)盐渍/183    (四)罐藏/183  附一白杨树菇栽培/184  附二田头菇驯化栽培/185第三章茶薪菇/187  一、概述/187    (一)学名及分类地位/187    (二)形态特征/187    (三)生态习性及自然分布/188    (四)化学成分和经济价值/190  二、生物学特性/194    (一)营养需求/194    (二)环境条件/195  三、菌种分离和培养/196    (一)菌种分离/196    (二)母种培养/197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199    (四)常用生产品种/201  四、栽培方法/203    (一)室(棚)内层架式袋栽法/203    (二)室(棚)内菌墙袋栽法/220    (三)室外墙式覆土栽培法/229    (四)室外菇棚畦床覆土栽培法/231    (五)段木栽培法/232  五、病虫害防治/233  六、保鲜加工/233第四章杨柳菇/235  一、概述/235  二、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236  三、生物学特性/236  四、菌种分离和培养/238  五、栽培方法/241    (一)袋栽/241    (二)瓶栽/244第五章库恩菇/246  一、概述/246  二、形态特征/247  三、菌种分离与培养/248    (一)菌种分离和母种培养/248    (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249  四、栽培方法/250    (一)短段木断面接种法/250    (二)短段木栽培法/252附录/254主要参考文献/265

章节摘录

书摘(九)段木栽培法    野生黄伞生长在林地枯立木和风倒木上,段木栽培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生长状态的栽培方式。黄伞的段木栽培在国 内未见报道,在国外如日本、德国有少量栽培,近几年稍有增 加。这是因为段木生产的黄伞,菇肉致密,耐贮藏,较之木屑 培养者风味更好,可与野生黄伞相媲美。因而在鲜菇市场上 段木产黄伞是木屑栽培的两倍。根据消费市场的发展,在林 区利用间伐木、木材加工的剩余物,有限度地发展黄伞高档 位商品菇生产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1.菇木的选择及砍伐适于黄伞栽培的菇木,包括大多数阔叶树种,如麻栎、辽东栎、蒙古栎、青冈、山毛榉、尖柞、 米槠、白桦、椴、杨、柳等。    原木的砍伐最好在冬末春初进行,也就是树内养分、水分还没有开始流动之前。砍伐后放在背阴处,不要让阳光直射,否则树内水分蒸发快,到接种时原木内水分不足;砍伐后 也不要急于去枝,以减少原木的水分蒸发。    菇木的树龄以10~20年生左右为好,以树径10~20厘米左右比较适合。    砍伐菇木还必须与保护菇木资源、节约用料紧密结合,避免乱砍滥伐,造成生态失调、资源枯竭。为此,砍树的同时 还要注意造林,不断培养出高养分、易生长的菇树,为菇类生 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    2.菇场选择菇场是堆放菇木并使其发菌、出菇的地 方。菇场的好坏,对黄伞产量、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必 须根据黄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认真选择。 选择菇场主要从温度、湿度、水源、菇木资源及周边环境等方 面考虑。    菇场应选朝南或东南方向的山腰间或坡地,尤以能避免干燥寒冷的西北风侵袭、通风良好、夏季有凉爽感、可接受温 暖潮湿的东南风、地势平缓的场地为好。避免选用正北、无 挡风林及不通风的谷地或凹地。如果菇场是平地,要选择地 势稍高、排水流畅、靠近水源、空气流通、无污染源,且交通方便的地方。    根据黄伞对光照的要求,无论山区和平原,菇场内最好有自然常绿的阔叶林、松杉树或老竹林及竹木混交林,既可害。菇场的面积应根据栽培规模而定。    如果没有适当的菇场,可选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并有水源的地方开辟菇场,在场内搭遮荫棚进行栽培。    菇场选定后,应先行清理和整修好场地,包括以下作业 内容:    (1)清除过密的树木,菇场中留下适当的遮荫树,将其余的适宜成木砍作菇木,同时清除菇场内6米以下的一切树 枝、小灌木和杂草,以利通风。    (2)清除菇场内及周围10~15米内的枯枝落叶,尤其是腐朽的枝叶和老枯木更应清除出去烧掉。    (3)将地面整平,如是坡地,可修成水平线梯田,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撒石灰粉及喷消毒药水消毒灭虫。    (4)如菇场内遮荫度不够,必须搭盖遮荫棚。    3·段木准备菇木砍倒后连同树枝放在山场中进行干 燥处理抽干多余的水分,使含水量达35%~45%,此时接种为宜。    菇树的含水量,因树种、树龄、粗细、生长环境、砍伐时间和放置地点而有差别。干燥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菇木的干燥,以没有萌发力、接种打孔时树液不渗出为度。在正常情 况下,一般菇树的干燥时间为10~15天,保水力强的树种,干燥时间可适当延长。    段木中的含水量适宜,是保证接种后菌丝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菇树在截断后15天内,含水量达45%左右时,接种成活率最高。在打孔时,段木不出水,树心由于水分蒸 发而出现细小裂痕,表示含水量适宜。    菇树砍倒后,在断口涂上0.5%的波尔多液或20%的石灰溶液,可防止杂菌污染。在原木适当干燥后,立即去掉多余的枝条,也可在主杆处留下5厘米树枝,以减少杂菌入侵 树条,增加出菇量。将树截成1米左右的段木,用波尔多液对断口进行涂拭消毒。尽量保持断口干净。           (P80-83)

编辑推荐

科学栽培新技术是食用菌生产致富成功的关键。本书着重介绍黄伞、杨树菇、茶薪菇等珍稀菇类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法,并对有发展前途的杨柳菇、库恩菇的栽培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是我们研究和学习食用菌栽培新技术的最好指导书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伞杨树菇茶薪菇栽培新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