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鉴赏辞典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傅德岷、 余曲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07出版)  作者:傅德岷,余曲 著  页数:487  

前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拼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①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②文随时变,时促文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元曲,据近代以来诸多学者的研究,应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源于词的小令,但到元代,其义有了变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成文章者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③这里的“小令”(又叫“叶儿”),指民间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专指俚歌,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小令”有:“只曲体”,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重头连章体”,指同一曲调重复写若干首:“带过曲体”,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个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异调间列问答体”,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套数”,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千支零散曲子联结成为一套曲。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套数”。“套数”一般有“首曲”,中间有若干支曲子作为“过曲”,结尾有“尾声”。但须一韵到底,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语充之。杂剧,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1206-1271)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的剧种,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它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脚色有正末、正旦、净等。一剧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从金未到明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内容概要

  《元曲鉴赏辞典》主要介绍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我国古代文苑里的三朵奇葩。诗词贵典雅,曲贵俚俗;诗词贵含蓄,曲贵直露;诗词贵庄洁,曲贵谐谑;诗词创新求奇贵不失大方,曲却提倡以尖巧来出奇制胜。所谓俚必有实情,直必有至睬,显必有深义,正是元曲的本色。

书籍目录

篇目表正文附录读曲常识名句索引

章节摘录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自己辞官归隐意向的散曲。它将官场生活与隐逸生活作了对比,列举了隐逸生活的种种方式和好处,表达了作者对辞官归隐的向往和决心。本曲开篇即点明做官(“命悬君手”)不如和几个“知心朋友”一起饮酒,过林泉生活好。从[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到[那吒令]详细描写了隐逸生活的潇洒自在和名利的虚幻。在这里,作者把“江晓残棋”、“海门长啸”、“樽中酒”、“山间”、“隐居”、“草农木食”,看得比“肥马轻裘”的生活更为高雅有情趣。作者还用了“饮犊”的典故,表现自己鄙视官场生活的倾向。传说唐尧命许由作九州长,许由以为其语玷污了自己的耳朵,遂在颍水滨洗耳,巢父却嫌许由的洗耳之水也不洁,在其上流饮犊。“饮犊”遂成为洁身远引的借代语。这表现r作者在官场生活久了之后对它的污浊不堪的感受,也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生活,欲过一种清雅高洁的生活的意向。接着。作者还认为做官如当囚徒,所以说“乐闲身翻作抱官囚,布袍宽褪拿云手,玉箫占断淡天口”,便想学伍员、许由那样的归隐之士。作者还认为“伏事君王”不会“到头”,不能像游鱼只看见食物而看不见钩一样,光想着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而忘记了这一切都是诱饵。贪图这些.只能像鱼儿一样被钓走。所以,人们只看见名利的好处,却没有看到它的危险与虚幻。

编辑推荐

《元曲鉴赏辞典》特点:编选严谨,专家审订,精工细作,优质出品。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鉴文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文图辉映图文并茂,触发通感,深邃隽永,美不胜收。精华毕呈博采众长,富含哲理,名家杰作,雅俗共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元曲鉴赏辞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